<p> 可以说现在京畿周边别说黑恶势力,就算街头混混泼皮,也几乎见不到什么人影。<br />
一旦出现游手好闲,不耕作不工作的,官府是真会把人抓走,送去修桥铺路,建设各种设施。<br />
甚至有客商路过这县,当地恶狗对他叫唤几句,都得挨衙役两巴掌。<br />
在这种情况下,有问题才叫不正常。<br />
赵骏沿途所过开封府各县的表现都非常不错,让他很是满意。<br />
于是每到地方,看到情况之后,都做出表扬,并且也发表了一些讲话,激励当地官员,让他们再接再厉。<br />
过了五六日,队伍就抵达了汲县渡口,过了黄河就是汲县县城,之后一路往北就是武安了。<br />
现在全国各地搞建设,华北平原的官道虽然没有用水泥路,可夯土路面修得也非常整齐宽阔,车队可以说是通行迅捷。<br />
若不是要停留在地方上两三日开展工作,调查当地环境,从汴梁到汲县这不到一百公里距离,两天就足够了。<br />
三月十二日清晨,车队徐徐抵达了汲县渡口处,众人下了马车,远远地眺望渡口,看到了渡口船只。<br />
黄河自古以来渡口非常多,南北交通就必须要有摆渡行业。其中有为普通人准备的小船,也有为商旅准备的大客船,价格自然不一样。<br />
他们一行有三百余人,便在当地包了两艘大客船,连带着行李和马车都登船之后,就启航直奔河对岸。<br />
赵骏等人也脱下了官服,穿上了普通衣服,装成过路的商旅微服私访。<br />
此刻黄河波涛浩瀚,汹涌江水滔滔。<br />
众人站在甲板上,靠在栏杆边眺望着数里外对岸的风景。<br />
“现在大河的水虽然还未清澈,但已经比以前好了许多,浑浊却没有那么黄,上游的治理还是很有成效啊。”<br />
赵骏双手背负在身后,清风徐来,吹动他衣角翻飞。<br />
杨告曾经出使西夏,见过黄河上游是什么情况,说道:“这都是知院治理有方,防备泥沙流失所致。”<br />
赵骏知道他喜欢拍马屁,毕竟胡宿曾经说他喜事权贵以要进,笑道:“不用恭维我,我只是下了治沙治河的命令,功劳属于种树、修河的百姓。”<br />
“是是是。”<br />
杨告附和着笑着点点头。<br />
杨察说道:“知院,咱们这样微服私行,真能瞒过地方官吏吗?”<br />
“自然是瞒不住的,但打的是时间差。”<br />
赵骏说道:“我每到一处,都不通知地方官府,我的行踪不是固定的,也没有人知道我具体要去哪里,即便天下官员知道我又要出巡,也很难掌握我的踪迹,等到知道的时候,基本上我也能在当地暗访一两日,这就足够了。”<br />
“原来如此。”<br />
杨察恍然大悟。<br />
赵骏笑了笑。<br />
他当然明白自己很难隐瞒住踪迹。<br />
但这个年代通讯不发达,如果没有朝廷通知,地方官员又怎么可能知道他去了哪里?<br />
就算是上一个县的官员在得知他来之后,冒着巨大的风险马上派人去通知下一個县的官员,在时间上也很难来得及。<br />
更何况人性都是自私的,除非上个县的官员与下个县的官员有极深的利益纠葛,否则谁会作死这么干?<br />
一旦被赵骏发现,那肯定下场不会好到哪里去。<br />
所以微服私访很难,不过在抵达下一个县的区域之后,有那么一两天,打个时间差,让地方官员没那么快知道还是很容易。<br />
只需要派人在当地查一查,问一问,听听老百姓的声音,自然也就明白这个地方的情况是个什么样。<br />
因而他也不担心到地方后被欺上瞒下,遇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防微杜渐。<br />
“这一路还是太平,说明地方治理得不错。”<br />
赵骏说道:“不过我们第一站的目的地是幽燕,那里的情况稍微复杂一些,我们可以先分析一下,正好可以聊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事。”<br />
“聆听知院教诲。”<br />
每个人的脸上都非常严肃。<br />
这一路走来,他们最大的收获就是能听赵骏分析。<br />
因为赵骏的话每次都点到了关键位置,让他们原本不能理解的事情,一下子就变得清晰透彻起来。<br />
就听到赵骏说道:“我为什么要去幽燕呢?因为辽国统治燕云已有上百年之久,如今回归不过两年,人心未能归附,所以必须要去当地看看情况。”<br />
“而且朝廷虽然派遣了官员,但当地的治理还需要与各大家族商议,共同建设,并且朝廷还得任命这些地方大家族,以此维持秩序。”<br />
“可以说,现在幽燕地方,并不是朝廷在完全管辖,而是与当地各大家族共治。这对于朝廷来说,也不是不能接受。”<br />
“但朝廷要的是地方稳定,人心向宋,而不是只认地方豪族,不知道大宋朝廷是何物。”<br />
“来。”<br />
说着赵骏又看着众人笑道:“你们说说,我们该如何解决燕云人心归附的问题?”<br />
简单地讲,其实就是如何解决地区忠诚度以及百姓的归属感。<br />
燕云十六州是在五代十国时期就分裂出去的,到现在都一百多年了,当地的汉人与中原汉人割裂了怕是得有好几代。<br />
就好像后世海外华人,有很多人的祖先清末民国时期就去了海外发展,他们还有多少自认为是中国人?<br />
所以想要快速让人心归附那不现实。目前大宋朝廷这边结合当地情况,为了防止出现过于激进的政策,导致燕云汉人反感,就与当地大家族势力联合统治。<br />
一是派遣朝廷官员过去治理,推行朝廷的仁政。<br />
二则任命那些投降比较早,诸如玉田韩氏、昌平刘氏、医闾马氏和卢龙赵氏等,以此安定民心。<br />
但这样做就相当于晋朝时期,与世家大族共治燕云,对于朝廷中央统治很不利。<br />
因此赵骏现在考校众人,未尝没有别的意思。<br />
杨告机敏,想到了这一点,立即说道:“朝廷怎么能容许有地方士族共治?这严重影响了朝廷在当地百姓心中的威严,下官觉得,可以拿他们开刀。”<br />
他以为这话深得赵骏之心。<br />
不料赵骏只是看了他一眼,就没有说什么。<br />
王安石沉声道:“不可。”<br />
“为何?”<br />
杨告略有些不满道:“如今已经不是晋时了,朝廷的法才是王法,怎么能让士族与王法并列?”<br />
“朝廷这样做是为了稳定,如果当地的家族影响到了稳定,朝廷铲除是正确的。”<br />
王安石说道:“但如果那些家族在当地威望很高,很得民心,那么铲除他们就只会造成不稳定,这显然不可取。”<br />
“嗯,我也以为是这样。”<br />
李孝基是李迪的孙子,自幼耳濡目染,也有一定大局观,说道:“朝廷肯定不能允许地方家族强大,然而燕云刚刚归附,就对他们动手,只会让百姓惶恐。”<br />
“额”<br />
杨告还想说点什么。<br />
赵骏点点头道:“不错,介甫和伯始是对的,道之还是没有看到事情的本质。”<br />
他继续道:“我当然也想清除掉这些地方家族,但如果他们对国家和地方有利,那么就可以暂时留着,以此维护国家稳定。”<br />
“这样只需要增强当地官府权威,提高官府在百姓心中的地位,慢慢削弱他们的影响力,以此让朝廷的权重高于地方家族权重。”<br />
“几十年后,大家都习惯了朝廷的治理,自然也就没有人记得他们了。”<br />
“当然。”<br />
说到这里,赵骏一顿,然后笑道:“若这些家族在当地不得人心,常常为非作歹,欺压百姓,那你们说说,我该怎么办?”<br />
这下众人用脚指头想都明白了。<br />
陈希亮马上说道:“铲除他们,以安民心!”<br />
“正是。”<br />
赵骏大笑道:“其实要让民心归附也简单,老百姓想要什么,朝廷就给他们什么。”<br />
“民心都是淳朴的,百姓的愿望也很简单。”<br />
“吃得饱饭,穿得暖衣。头上没有人欺压他们,有人能够给他们主持公道,他们就心满意足了。”<br />
“只要这一切朝廷能够做到,那么民心自然归附,百年前就离开中原的燕云,自然也就能融入进来,真正是为一体。”<br />
“而我们要做的,就是让燕云百姓明白。朝廷百年来没有让他们回家是不得已,但朝廷从没有忘记过他们。”<br />
“现在他们回来了,朝廷将对他们一视同仁。我大宋百姓有什么,他们就有什么,绝对不会区别对待,也不会再有苛政和压迫。”<br />
“如此一来,燕云百姓,大抵也会慢慢认同朝廷,也会重新拾起自己汉人的身份,与我们不再有隔阂。”<br />
这就是赵骏这次第一站选择前往燕云的目的。<br />
虽然燕云十六州成了一百多年的辽国领土,但双方的文化和思想并没有完全割裂,那里也一直是传统的儒家思想观。<br />
只不过如今燕云百姓心中其实非常不安,他们不知道自己未来是什么命运。<br />
最直观的例子就是后世香港回归的时候,很多香港居民面对这样的情况十分忐忑,不是他们不爱国不承认自己是中国人,只是不知道中国会怎么对待他们。<br />
后来中央出了一国两制的方案,实行港人治港,延续以前的策略,让香港人知道国家并没有要大刀阔斧的意思,这才安抚了人心。<br />
如今的燕云也是这样。<br />
他们已经习惯了辽人的身份,突然又变成了宋人,一时缺乏归属感,对于朝廷的治理,天然带着一丝抗拒和防备。<br />
而要想打消这样的顾虑和防备,一般有两种办法。<br />
一是通过时间和教育解决,慢慢融合,发展当地教育,通过思想教育让下一代改变这种思想观念。<br />
等几十年后,基本上就完成了身份转变。<br />
就像秦朝刚统一的时候,六国遗民都不认同,很快发生了剧烈反抗和起义。<br />
但等到汉朝建立,几百年慢慢融合统一,到东汉后期,基本上就已经不存在什么七国子民,只剩下一个身份——汉人。<br />
二则是通过仁政,知道当地百姓想要什么,解决他们的困难,让他们知道谁对他们好。<br />
百姓普遍都是朴素的,即便有白眼狼,对他好他却觉得理所当然,可这种人毕竟只是少数,大多数人都是谁对他们好,他们就感恩谁。<br />
就如同刘备不过布衣出身,但在乱世中坚守仁义二字,最终创建季汉,三分天下一样。<br />
当地百姓受到欺压,那就帮他们解决欺压。</p>
一旦出现游手好闲,不耕作不工作的,官府是真会把人抓走,送去修桥铺路,建设各种设施。<br />
甚至有客商路过这县,当地恶狗对他叫唤几句,都得挨衙役两巴掌。<br />
在这种情况下,有问题才叫不正常。<br />
赵骏沿途所过开封府各县的表现都非常不错,让他很是满意。<br />
于是每到地方,看到情况之后,都做出表扬,并且也发表了一些讲话,激励当地官员,让他们再接再厉。<br />
过了五六日,队伍就抵达了汲县渡口,过了黄河就是汲县县城,之后一路往北就是武安了。<br />
现在全国各地搞建设,华北平原的官道虽然没有用水泥路,可夯土路面修得也非常整齐宽阔,车队可以说是通行迅捷。<br />
若不是要停留在地方上两三日开展工作,调查当地环境,从汴梁到汲县这不到一百公里距离,两天就足够了。<br />
三月十二日清晨,车队徐徐抵达了汲县渡口处,众人下了马车,远远地眺望渡口,看到了渡口船只。<br />
黄河自古以来渡口非常多,南北交通就必须要有摆渡行业。其中有为普通人准备的小船,也有为商旅准备的大客船,价格自然不一样。<br />
他们一行有三百余人,便在当地包了两艘大客船,连带着行李和马车都登船之后,就启航直奔河对岸。<br />
赵骏等人也脱下了官服,穿上了普通衣服,装成过路的商旅微服私访。<br />
此刻黄河波涛浩瀚,汹涌江水滔滔。<br />
众人站在甲板上,靠在栏杆边眺望着数里外对岸的风景。<br />
“现在大河的水虽然还未清澈,但已经比以前好了许多,浑浊却没有那么黄,上游的治理还是很有成效啊。”<br />
赵骏双手背负在身后,清风徐来,吹动他衣角翻飞。<br />
杨告曾经出使西夏,见过黄河上游是什么情况,说道:“这都是知院治理有方,防备泥沙流失所致。”<br />
赵骏知道他喜欢拍马屁,毕竟胡宿曾经说他喜事权贵以要进,笑道:“不用恭维我,我只是下了治沙治河的命令,功劳属于种树、修河的百姓。”<br />
“是是是。”<br />
杨告附和着笑着点点头。<br />
杨察说道:“知院,咱们这样微服私行,真能瞒过地方官吏吗?”<br />
“自然是瞒不住的,但打的是时间差。”<br />
赵骏说道:“我每到一处,都不通知地方官府,我的行踪不是固定的,也没有人知道我具体要去哪里,即便天下官员知道我又要出巡,也很难掌握我的踪迹,等到知道的时候,基本上我也能在当地暗访一两日,这就足够了。”<br />
“原来如此。”<br />
杨察恍然大悟。<br />
赵骏笑了笑。<br />
他当然明白自己很难隐瞒住踪迹。<br />
但这个年代通讯不发达,如果没有朝廷通知,地方官员又怎么可能知道他去了哪里?<br />
就算是上一个县的官员在得知他来之后,冒着巨大的风险马上派人去通知下一個县的官员,在时间上也很难来得及。<br />
更何况人性都是自私的,除非上个县的官员与下个县的官员有极深的利益纠葛,否则谁会作死这么干?<br />
一旦被赵骏发现,那肯定下场不会好到哪里去。<br />
所以微服私访很难,不过在抵达下一个县的区域之后,有那么一两天,打个时间差,让地方官员没那么快知道还是很容易。<br />
只需要派人在当地查一查,问一问,听听老百姓的声音,自然也就明白这个地方的情况是个什么样。<br />
因而他也不担心到地方后被欺上瞒下,遇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防微杜渐。<br />
“这一路还是太平,说明地方治理得不错。”<br />
赵骏说道:“不过我们第一站的目的地是幽燕,那里的情况稍微复杂一些,我们可以先分析一下,正好可以聊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事。”<br />
“聆听知院教诲。”<br />
每个人的脸上都非常严肃。<br />
这一路走来,他们最大的收获就是能听赵骏分析。<br />
因为赵骏的话每次都点到了关键位置,让他们原本不能理解的事情,一下子就变得清晰透彻起来。<br />
就听到赵骏说道:“我为什么要去幽燕呢?因为辽国统治燕云已有上百年之久,如今回归不过两年,人心未能归附,所以必须要去当地看看情况。”<br />
“而且朝廷虽然派遣了官员,但当地的治理还需要与各大家族商议,共同建设,并且朝廷还得任命这些地方大家族,以此维持秩序。”<br />
“可以说,现在幽燕地方,并不是朝廷在完全管辖,而是与当地各大家族共治。这对于朝廷来说,也不是不能接受。”<br />
“但朝廷要的是地方稳定,人心向宋,而不是只认地方豪族,不知道大宋朝廷是何物。”<br />
“来。”<br />
说着赵骏又看着众人笑道:“你们说说,我们该如何解决燕云人心归附的问题?”<br />
简单地讲,其实就是如何解决地区忠诚度以及百姓的归属感。<br />
燕云十六州是在五代十国时期就分裂出去的,到现在都一百多年了,当地的汉人与中原汉人割裂了怕是得有好几代。<br />
就好像后世海外华人,有很多人的祖先清末民国时期就去了海外发展,他们还有多少自认为是中国人?<br />
所以想要快速让人心归附那不现实。目前大宋朝廷这边结合当地情况,为了防止出现过于激进的政策,导致燕云汉人反感,就与当地大家族势力联合统治。<br />
一是派遣朝廷官员过去治理,推行朝廷的仁政。<br />
二则任命那些投降比较早,诸如玉田韩氏、昌平刘氏、医闾马氏和卢龙赵氏等,以此安定民心。<br />
但这样做就相当于晋朝时期,与世家大族共治燕云,对于朝廷中央统治很不利。<br />
因此赵骏现在考校众人,未尝没有别的意思。<br />
杨告机敏,想到了这一点,立即说道:“朝廷怎么能容许有地方士族共治?这严重影响了朝廷在当地百姓心中的威严,下官觉得,可以拿他们开刀。”<br />
他以为这话深得赵骏之心。<br />
不料赵骏只是看了他一眼,就没有说什么。<br />
王安石沉声道:“不可。”<br />
“为何?”<br />
杨告略有些不满道:“如今已经不是晋时了,朝廷的法才是王法,怎么能让士族与王法并列?”<br />
“朝廷这样做是为了稳定,如果当地的家族影响到了稳定,朝廷铲除是正确的。”<br />
王安石说道:“但如果那些家族在当地威望很高,很得民心,那么铲除他们就只会造成不稳定,这显然不可取。”<br />
“嗯,我也以为是这样。”<br />
李孝基是李迪的孙子,自幼耳濡目染,也有一定大局观,说道:“朝廷肯定不能允许地方家族强大,然而燕云刚刚归附,就对他们动手,只会让百姓惶恐。”<br />
“额”<br />
杨告还想说点什么。<br />
赵骏点点头道:“不错,介甫和伯始是对的,道之还是没有看到事情的本质。”<br />
他继续道:“我当然也想清除掉这些地方家族,但如果他们对国家和地方有利,那么就可以暂时留着,以此维护国家稳定。”<br />
“这样只需要增强当地官府权威,提高官府在百姓心中的地位,慢慢削弱他们的影响力,以此让朝廷的权重高于地方家族权重。”<br />
“几十年后,大家都习惯了朝廷的治理,自然也就没有人记得他们了。”<br />
“当然。”<br />
说到这里,赵骏一顿,然后笑道:“若这些家族在当地不得人心,常常为非作歹,欺压百姓,那你们说说,我该怎么办?”<br />
这下众人用脚指头想都明白了。<br />
陈希亮马上说道:“铲除他们,以安民心!”<br />
“正是。”<br />
赵骏大笑道:“其实要让民心归附也简单,老百姓想要什么,朝廷就给他们什么。”<br />
“民心都是淳朴的,百姓的愿望也很简单。”<br />
“吃得饱饭,穿得暖衣。头上没有人欺压他们,有人能够给他们主持公道,他们就心满意足了。”<br />
“只要这一切朝廷能够做到,那么民心自然归附,百年前就离开中原的燕云,自然也就能融入进来,真正是为一体。”<br />
“而我们要做的,就是让燕云百姓明白。朝廷百年来没有让他们回家是不得已,但朝廷从没有忘记过他们。”<br />
“现在他们回来了,朝廷将对他们一视同仁。我大宋百姓有什么,他们就有什么,绝对不会区别对待,也不会再有苛政和压迫。”<br />
“如此一来,燕云百姓,大抵也会慢慢认同朝廷,也会重新拾起自己汉人的身份,与我们不再有隔阂。”<br />
这就是赵骏这次第一站选择前往燕云的目的。<br />
虽然燕云十六州成了一百多年的辽国领土,但双方的文化和思想并没有完全割裂,那里也一直是传统的儒家思想观。<br />
只不过如今燕云百姓心中其实非常不安,他们不知道自己未来是什么命运。<br />
最直观的例子就是后世香港回归的时候,很多香港居民面对这样的情况十分忐忑,不是他们不爱国不承认自己是中国人,只是不知道中国会怎么对待他们。<br />
后来中央出了一国两制的方案,实行港人治港,延续以前的策略,让香港人知道国家并没有要大刀阔斧的意思,这才安抚了人心。<br />
如今的燕云也是这样。<br />
他们已经习惯了辽人的身份,突然又变成了宋人,一时缺乏归属感,对于朝廷的治理,天然带着一丝抗拒和防备。<br />
而要想打消这样的顾虑和防备,一般有两种办法。<br />
一是通过时间和教育解决,慢慢融合,发展当地教育,通过思想教育让下一代改变这种思想观念。<br />
等几十年后,基本上就完成了身份转变。<br />
就像秦朝刚统一的时候,六国遗民都不认同,很快发生了剧烈反抗和起义。<br />
但等到汉朝建立,几百年慢慢融合统一,到东汉后期,基本上就已经不存在什么七国子民,只剩下一个身份——汉人。<br />
二则是通过仁政,知道当地百姓想要什么,解决他们的困难,让他们知道谁对他们好。<br />
百姓普遍都是朴素的,即便有白眼狼,对他好他却觉得理所当然,可这种人毕竟只是少数,大多数人都是谁对他们好,他们就感恩谁。<br />
就如同刘备不过布衣出身,但在乱世中坚守仁义二字,最终创建季汉,三分天下一样。<br />
当地百姓受到欺压,那就帮他们解决欺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