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5章 辛安国徐启迪也在行动
('\n\t大年初三,刘弘毅带着艾小雨,在大宁机场登机,返回镇南。<br /><br />方为均亲自带着车到机场接他们。<br /><br />然后一起去邰正阳家里拜年,一起吃饭。<br /><br />饭后,又去韩克英和方自牧家里打了个转,给两位领导拜年。<br /><br />晚上便赶回壮安。<br /><br />一到壮安,刘弘毅便直接去了“材料组”。<br /><br />按照他的指示,县委办公室和县委宣传部,组织了一个材料写作小组,除了县委办和县委宣传部抽调人手之外,好几个职能局也都抽调了人手过来。<br /><br />比如说县财税局,县计委,县工业局等单位,都派人过来参加这个总结报告的撰写。<br /><br />虽然他们并不知道省委书记邰正阳在北都和领导“干架”了,更不知道他们满心敬爱的县委书记刘弘毅同志现在面临着被调走的危险。但这一点都不妨碍他们坚定不移地执行刘书记的命令。<br /><br />现阶段,只要是刘书记下的命令,不要问为什么,赶紧去执行就是了。<br /><br />威望就是这么高。<br /><br />县委办这边,效率还是很高的,刘弘毅大年三十下的命令,今天是大年初三,第一版初稿已经拿出来了,现在正在做“PPT”。<br /><br />县委办这边,没人会搞这个,得亏姜萍这个“文化人”在,她以前是《宁州日报》的副总编(先前笔误,写成了编辑部副主任),搞这些资料,正是她的强项。<br /><br />刘弘毅到材料组,看到组员们一个个都熬成了熊猫眼,心里也有些感动。<br /><br />别的不说,壮安干部队伍这个精神风貌,比起以前,那真是大不一样了。<br /><br />“成才同志,让食堂那边,晚上加菜,多搞点好吃的,大家都辛苦了。”<br /><br />刘弘毅低声对县委办主任韦成才说道。<br /><br />韦成才同样是两只熊猫眼,连声答应,说道:“完成书记交代的任务,都是应该的,不辛苦不辛苦……我这就去跟食堂讲一声。”<br /><br />说着,快步跑出去了。<br /><br />刘弘毅拿着初稿看了起来,基本上,还是比较满意的。<br /><br />自从他来到壮安之后,对干部队伍的要求十分严格,尤其是工作作风和工作态度,那更是不能打马虎眼,每一个数据,都要落到实处。<br /><br />现在,这种严格要求,都在这份总结报告之中体现出来了。<br /><br />但刘弘毅依旧还是没有掉以轻心,仔仔细细地核对了一些重要数据,确保真实性。<br /><br />次日,当幻灯片制作出来之后,刘弘毅刻意组织了一个小会,把全县正科级以上离退休老干部请了十几位过来。<br /><br />请他们检验这份报告。<br /><br />目的有两个。<br /><br />首先,就是要让这些老同志都能看懂。因为这份总结报告,最终都要送到同样年龄的老干部手里去。虽然彼此的身份地位天壤之别,可思维模式还是有很多相通的地方。<br /><br />如果壮安的离退休老干部“看不懂”这份报告,那就说明,还有需要改进的地方。<br /><br />这可不能用“不 <br /><br />请收藏:https://m.qibaxs10.cc \n', '\n')('\n\t明觉厉”这一招。<br /><br />老同志要是看不明白,他们就会发飙,而你还不能生气,必须耐着性子去解释清楚。<br /><br />其次,是想看看,壮安这些离退休老同志,看了这份总结报告之后,是个什么样的反应。<br /><br />结果很好。<br /><br />所有离退休老干部,都能看懂报告。<br /><br />关键是罗列的数据做成幻灯片之后,非常的直观。<br /><br />前后一对比,壮安县这一年来所发生的变化,一目了然。<br /><br />其次,就是老干部们都赞成县里对先进工作者的重奖。<br /><br />按照老干部的话说,就是干出了成绩,就要奖罚分明。以前壮安穷,没那个条件,只能精神鼓励。现在有钱了,确实应该给一些实实在在的好处。<br /><br />眼红也没用。<br /><br />与其你眼红别人,还不如今年自己加倍努力干工作,争取也评一个先进个人,也拿几百块钱的奖金。<br /><br />奖勤罚懒,非常合理。<br /><br />而在壮安县争分夺秒,撰写这份总结报告的时候,北都那边,辛安国和徐启迪两人,联袂来到了某个四合院,拜见老领导。<br /><br />老领导精神头很健旺,穿着家具服,坐在沙发上,很放松。<br /><br />“呵呵,安国和启迪来了?”<br /><br />两人急忙上前,握手拜年问好。<br /><br />“请坐请坐……”<br /><br />“呵呵,你们两位,可都是大忙人啊,无事不登三宝殿……说说吧,有什么工作要商量啊?”<br /><br />两人对视一眼,辛安国说道:“老领导,我这里有一篇文章,是过年前,刘弘毅同志给我寄过来的,我看过之后,觉得有些道理,又请启迪同志一起商量了一下,觉得有必要做个汇报。”<br /><br />“哦,又是刘弘毅这个娃儿,呵呵……文章给我看看……”<br /><br />从辛安国手里接过文件,戴上了老花镜。<br /><br />“嗯,还是手写体,字很漂亮,不愧是庆华大学的学生会主席,呵呵……”<br /><br />辛安国和徐启迪嘴角便浮现出一丝笑容。<br /><br />不管怎么说,这个评价还是很高的,印象很不错。<br /><br />“打破大锅饭,势在必行。”<br /><br />“这个题目很有气魄嘛,一上来就是全局性的大问题。”<br /><br />“嗯,这个大锅饭,我们搞了那么多年……从当年的实际情况出发,还是很有必要的。要稳定嘛,要解决那么多就业问题。不这样子搞,很多城市就会乱,不利于全国大局。”<br /><br />“是的是的,不过此一时彼一时,时间过去了那么多年,情况已经完全不同了。尤其这几年,回城知青和待业青年那么多,根本就安置不下来。”<br /><br />辛安国忧心忡忡地说道。<br /><br />“这个社会治安问题,现在越来越严峻了。再不想办法,群众的意见会越来越大。”<br /><br />“刘弘毅在壮安,倒是做出了很好的样板。他们县里,劳动力不是找不到工作,而是不够用。二十万总人口,适龄的青壮年劳动力,也就那么多。他们现在搞大建设,还要从邻县引进一定的熟练工人。”<br /><br />“这个人多了,如果继续吃大锅饭,不分个好赖,干好干坏都一样,那就相当的影响积极性了。”<br /><br />“所以他就提出了这么一个观点,要打破大锅饭,实行工资改革……” <br /><br />请收藏:https://m.qibaxs10.cc \n',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