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
('<!--<center>AD4</center>-->\n\t\t\t\t ,可这小的真是让他操尽了心。<br/><br/> 马太守听到他主动又乖巧地道歉,也晓得他最近都老老实实读书,只觉得连日来的辛苦憋闷一扫而空。他放缓声音道:“你安心养伤,其余事有我和你长兄。此事你虽有错,但你也受了教训,就这么过去了。你长兄那自己去谢,他被你拖累,几年功绩都白费了。”<br/><br/> 马文远过年休假回家时,马文才正昏迷,于是便给他留了封信。马文才记忆中,马文远与马太守像极了,平日里也是一副不苟言笑的样子,但对弟弟却极好。<br/><br/> 在信里,马文远细细解释了马文才的一时冲动带来的后果和含义,却半点没提自己前途所受的影响,反倒在信的末尾安 we_i 了弟弟一通,叫他不必忧心,保重身体要紧。<br/><br/> 马文才看完信,既感念兄长对自己的疼爱,也不免有些无奈。他闯了这么大的祸,这一父一兄训斥归训斥,最关心的却仍是不叫他害怕担忧,难道不怕他胆子越来越大,捅破天去吗!<br/><br/> 仔细想想,原来的马文才好像就是这样养出那天真单“蠢”的 xi_ng 格的。<br/><br/> 马文才手一挥,笑容满面地叫三七拿纸笔,他要给兄长回信。<br/><br/> 拿到毛笔和纸,他傻眼了。刚刚光顾着乐呵,彻底忘记古代是要用毛笔写字的。<br/><br/> 以前的那个马文才写得一□□爬体,现代的自己就更别提了,硬笔书法的字帖都没写完,别提毛笔了。<br/><br/> 他装模作样地拿起笔沾了点墨,在纸上抖抖索索地写了两个字,结果手指僵硬得险些抽筋,纸上墨迹粗细不一,堆在一起根本认不出来是什么字。<br/><br/> 马文才脸红了,干咳两声,对三七说道:“三七,我身上伤着不太舒服,手上没力气,这回信写不了啊。”<br/><br/> 三七只担心他的身体,赶紧收起笔墨,叫另一个书童六曲到马太守那儿借了一个会写字的书童来。马文才口述,那书童在一旁记下,这才将回信写成,带去给马太守。<br/><br/> 马文才默默在心里的计划中又加了个练字,与读书并列。<br/><br/> 养病、读书、练字,三者构成了马文才接下来一个月的生活,直至伤口结痂、生长出新皮肤。马文才也终于获得允许,可以走出房间。他想着,既然伤好了,也该继续上学。虽然父亲没提,他也该主动些。<br/><br/> 时节已近二月,但天气仍旧寒冷。三七给马文才穿上了好几件夹了絮的里衣,最外面披上了件皮草的大氅,还在他手里塞了个暖烘烘的手炉。马文才自己不大会穿这些层层叠叠、拖拖坠坠的衣服,便由着三七去。一身衣服穿好,他鼻尖儿都冒出汗来。<br/><br/> 他见两个书童穿的不多,也不忘叫他们也带小手炉暖着。<br/><br/> 走出房门,正对着是个小庭院。中央挖了个小水池,周围错落地种着些植物、堆着些山石,雅致得像副画儿。<br/><br/> 他们沿着屋子周围的游廊向后堂去。这是家人相聚时常待的地方。<br/><br/> 马文才起得晚,到后堂时马太守已去应卯,只有陈氏坐在里面和婢女说话。见马文才到了,陈氏也没说什么,叫人上了些点心让他垫垫肚子。马文才吃过,撤了食案,叫人搬了个凭几靠着看书,一边等父亲回来。<br/><br/> 房子里暖意融融,有股淡淡的香薰气味弥漫。喝喝茶、读读书,真算是一种享受。<br/><br/> 待用过午食,马太守也散堂回家,马文才提起了回国子学的事儿。<br/><br/> 没想到他刚说了“国子学”三个字,马太守和陈氏的脸色齐齐一变。<br/><br/> 马文才眨眨眼,不明所以。<br/><br/> 陈氏拍了拍马子明的胳膊,冷声道:“那国子学,我瞧着不去也罢。”<br/><br/> 原来,就在那齐家的两人离开后没几天,国子学里来了人。<br/><br/> 马子明本以为是国子学派来训斥儿子,倒没有在意。毕竟是儿子在那里闹出了事,被说两句也是应该的。<br/><br/> 谁能想到,国子学里那人一来便说,以后再不收马文才了。<br/><br/><br/>\t\t\t\n\t\t\t\n\t\t\t', '\t')('<!--<center>AD4</center>-->\n\t\t\t\t<br/> 要知道,在这个朝代,选官多是看门第、靠推举,国子学便是为这些士族门阀后代所设。若是不能去国子学,不与其他士族联系,马文才此生恐怕再与仕途无缘了。更何况,以往从没出过世家子弟被国子学赶出来的情况,这简直就是□□ l_uo 的侮辱。<br/><br/> 马子明哪里能依,当场便骂得来人狗血喷头,把国子学也贬得一无是处。<br/><br/> 可那人也没办法,他也晓得这事不该这么办。那齐家的学生早就好了,伤得远没马文才重。马文才绝不至于受此处置。<br/><br/> 但这事是齐家的授意。<br/><br/> 半壁朝廷都姓齐,他们小小的国子学哪敢不从。<br/><br/> 马子明自然也能想明白这背后的动作,可一时也无从与齐家争锋,苦水只得往肚子里咽。又怕让马文才知道了伤心,影响他养病,这才一直瞒着。<br/><br/> 其实在他心里,他倒认为以马文才的 xi_ng 格,并不适合再回到国子学里,还不如自家请个先生。他本就不是非盼着儿子飞黄腾达的那种父亲,但这么说出来倒像是瞧不起儿子,还不知儿子会如何看他。这好不容易乖巧了些,他可真怕儿子又犯倔。<br/><br/> 如今马文才主动提起,他有些愁,沉吟了片刻,问道:“文才,你可想回国子学?”若是儿子想,他说什么也要拼一拼。<br/><br/> 第3章书院(上)<br/><br/> 若问马文才,他倒恰好并不想回去。国子学里全是士族门阀的后代,鱼龙混杂、派系众多,与朝堂政局也密切相关。别说之前的那个马文才了,就是现在的他也没那个自信能在国子学里安安稳稳待下去。国子学里这些生员轻易就能做官,没几人真心向学。他主动提起来,只是以为他父亲会高兴。<br/><br/> 此时见了陈氏和马子明的反应,马文才还有什么不明白,便直说了:“儿自知诗词文采、治国方略均不及阿父和长兄,本也无意做官。发生那事后,更晓得官场复杂,以儿子的 xi_ng 情不如不去,免得给家中添麻烦。”<br/><br/> 马太守虽然也这样想,听了这大实话还说忍不住恨他不争气,瞪了他一眼,道:“那国子学不去便不去了,无足轻重,只是你这读书不可荒废。不如我便请一位德才兼备的先生来家中做教习吧。”<br/><br/> 马文才哪有不答应的道理,凑到马太守和陈氏身旁,这边捏捏肩膀、那边锤锤腿,笑道:“还是阿父、阿母好!”闹得两人又好气又好笑。<br/><br/> 说起来简单,但真找起先生来却没那么顺利。大约是时机不巧,找到的几个适合的先生不是要去其他地方就是已经要去别人家了。<br/><br/> “文才,这一时偏偏找不到合适的先生,”马太守说着,自己都觉得太巧,“不过钱唐县有个姓周的先生开着家书院,听说是满腹文章、人品高尚,只是个 xi_ng 有些清傲,不愿到府上设馆。”<br/><br/> 马文才暗忖,难道这世上真有梁山伯与祝英台,所以冥冥之中注定,他要碰上二人?他问父亲:“阿父觉得,我是该去周先生的书院,还是再找找其他先生?”<br/><br/> “我虽然希望有个先生在府上专门教你,可这一时之间恐怕很难找到适合的人选,”马太守也是为难,“这周先<br/>\t\t\t\n\t\t\t\n\t\t\t',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