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节
('<!--<center>AD4</center>-->\n\t\t\t\t 多时辰。<br/><br/> 梁、祝二人已经起床,在院子里活动手脚。休息了一阵,精神好了些,但身体的疲乏却更重。马文才在这方面还不如祝英台自己有经验,也帮不上什么,只能念叨两句:“若是有我能做的,山伯与信斋千万不必客气。”<br/><br/> 遣了六曲将一份账册副本和该分给县太爷的钱送去,马文才又叫三七请那些投了钱的同窗过来。<br/><br/> 他将盈利当场一一给了,又打了收条,钱玉当场记在账中。<br/><br/> 这些人当初哪里想到马文才还真的能赚钱,还赚了这么多,与梁祝一样都只感觉到意外之喜。几个人一哄,便闹着一起用夕食。<br/><br/> 马文才推拒不得,干脆把梁山伯和祝英台两人也拉上,毕竟他俩也是投资人。<br/><br/> 筵席间,马文才自然被奉为上宾,赢了龙舟赛又赚到钱的这几个同窗高兴之余,便不停敬酒。<br/><br/> 祝英台晓得他酒量不大,偶尔帮他挡一些,甚至还代他喝了几杯。<br/><br/> 马文才真是愧疚极了,祝英台今天参加龙舟赛已经够辛苦了,竟还要帮他代酒。祝英台可是个女孩子啊,他一个大男人哪能受得了这个?暗地里便对祝英台示意,不必担心他,照顾好自己要紧。<br/><br/> 祝英台突然想起来,马文才可莫名其妙一直当他是女子,难不成现在仍旧是?他脸有些黑,忍不住琢磨怎么恰当地让他想明白,还要适当教训教训,省得这小脑袋再胡乱想些其他。<br/><br/> 另一头梁山伯又第一个倒下去。他本就有些累,酒量还不如马文才呢。祝英台再一转头,马文才也眯起眼睛,脸上挂着一个傻乎乎的笑,显然也有些醉了。<br/><br/> 祝英台哭笑不得,这跟他们义结金兰那日简直如出一辙。<br/><br/> 他暗自摇头,借口龙舟赛太累,要早些回去休息,将梁山伯和马文才二人带了回去。<br/><br/> 梁山伯自然又得叫书童扛着,马文才却是祝英台亲自搀着。<br/><br/> 马文才意识迷迷糊糊,走起路来深一脚浅一脚,左手拽住祝英台的手,大半体重都靠在他身上。<br/><br/> 他脑袋恰好能搭着祝英台的肩,这一路上嘴中喃喃着胡话,前言不搭后语,祝英台都听不明白。<br/><br/> 他也没有心思去听。<br/><br/> 马文才的体温隔着衣服传到他肩头与胳膊,白皙的手紧紧抓着他的手。那只手光滑细嫩,一看就是娇养大的,从没辛苦劳作过,也没有像他一般自小练武。<br/><br/> 伴随着马文才的呓语,带着些酒味的呼吸掠过他的脖颈,让他醺醺 y_u 醉,只盼望回去的路长一些,再长一些。<br/><br/> 回到不厌居,祝英台小心翼翼将马文才送回房间,扶他躺在床上。三七还想帮马文才换了衣服,被祝英台拦住。<br/><br/> 祝英台笑着,却不容他拒绝,道:“他今日喝多了,明早起来定会头痛。你还不快去煮了醒酒汤来?”<br/><br/> 三七想想,似乎确有道理,急匆匆跑去准备醒酒汤。<br/><br/> 恰好梁山伯那边闹起来,恐怕四九一个人应付不来,祝英台又把银心差去搭把手,只剩他与马文才两人呆在屋里。<br/><br/> 马文才喝多了有些难受,躺在床上还微微皱着眉毛。祝英台轻轻将他眉间抚平,手指落在他头上的穴位按压起来。<br/><br/> 马文才立刻发出一声舒适的喟叹,嘟囔着:“好、好,对,继续……”<br/><br/> 祝英台觉得他可爱极了,脸上不自觉带上了笑。<br/><br/> 马文才哼哼了一会儿,又开始扯衣服,道:“热,帮我把衣服换了。”<br/><br/> 祝英台手一抖,看了马文才一眼。<br/><br/> 马文才并不清醒,揪着衣服下摆往上拽,想从头上把外衫脱下来。<br/><br/> 祝英台连忙把他按住,帮他解起外衣。<br/><br/> 马文才被伺候惯了,闭着眼睛该抬胳膊抬胳膊,该翻身翻身。<br/><br/> 可祝英台是第一次伺候人,心里还带着些紧张和兴奋,手上动作有些慢。<br/><br/> 马文才不耐烦,抱怨:“快点,<br/><br/>\t\t\t\n\t\t\t\n\t\t\t', '\t')('<!--<center>AD4</center>-->\n\t\t\t\t怎么这么慢。”说得祝英台是哭笑不得。<br/><br/> 外衣脱完,马文才身上只剩一件极薄的里衣,松松垮垮地挂在身上,露出一小片 x_io_ng 膛。<br/><br/> 此时,他终于安静下来,四仰八叉地躺着,睡得安稳极了。<br/><br/> 祝英台坐在床边,视线描摹着他的五官、脸庞、身形,神情安逸。<br/><br/> 他觉得自己好像也有些醉了。<br/><br/> 他伸手将马文才脸上的几丝乱发拨开,手指在他脸颊上轻轻摩擦了几下。<br/><br/> 马文才大约梦里觉得有些痒,稍躲了躲。<br/><br/> 祝英台立刻将手缩了回来,心中砰砰直跳。<br/><br/> 但马文才并未醒过来。<br/><br/> 祝英台听着自己的心跳,越来越快,越来越快。<br/><br/> 那声音,仿佛响彻整个万松岭。<br/><br/> 他忽然俯下身,凑到马文才脸边,嘴唇轻轻地,落在了另一张唇上。<br/><br/> 第21章搜捕(上)<br/><br/> 那嘴唇如此柔软,好似一片羽毛、一片花瓣拂过。<br/><br/> 呼吸吐出的气息落在脸上,热得发烫。<br/><br/> 鼻端萦绕着他身上淡淡的艾叶清气,和皂角清香,胜过人间一切香料。<br/><br/> 门外远远地有脚步声传来,祝英台猛然起身,后退了一小步,又看了一眼躺在床上无知无觉的马文才,转身走出门去。<br/><br/> 三七端着醒酒汤走来,瞧见他,俯了俯身子,道:“祝公子,你回去休息?”<br/><br/> 祝英台点点头,表情平静,道:“你快去瞧瞧逸华,他把自己外衫脱了。”<br/><br/> 三七睁大了眼,“哎哟”一声,快步走进马文才房间。<br/><br/> 祝英台步履平稳,走回自己的房中,反手关上房门,长长出了一口气。笼在袖中的双手一直下意识地握紧,指节都有些泛白。<br/><br/> 他和衣躺在床上,忽然抬手 m-o 了 m-o 自己的嘴唇,粲然一笑。<br/><br/> 端午之后连着好些天,书院似乎都还停留在节日的热烈氛围中。学生们最爱做的,就是晚间聚在一起作诗,有时候还会饮些酒。<br/><br/> 作诗的主题,自然是屈原。不知从何时起,世人便流传端午乃屈原投江之日,文人墨客都爱借此抒发自己忠君报国的心志或不得志的抑郁。况且如今这大楚朝,被逼退居南方,半数国土落在他人之手,朝堂亦纷争不断,极适合作诗吟诵。<br/><br/> 端午第三日起,书院里便出现了一卷不知从何处得来的端午诗选。其中的作者大多是在文坛有些名气的清流志士,这些诗作似乎是他们于端午相会时所作。<br/><br/> 马文才三人也都看过或听人念过这些诗。梁山伯只道这些诗作得好,用字精卓,立意深远。但在马文才与祝英台看来,这其中有许多诗的政治意味太浓,就差指名道姓骂国君昏聩、齐家把持朝政狼子野心。<br/><br/> 越看,他们两人心中越惊。这些诗连他们书院都人人知晓,齐家和皇帝还能不知吗?<br/><br/> 以齐家的心 x_io_ng 之狭隘,他们岂能容忍这些人的指摘诟骂?<br/><br/> “这些诗到底是从哪里流出来的?”祝英台皱着眉,表情难得的严肃。<br/><br/> “周先生竟<br/>\t\t\t\n\t\t\t\n\t\t\t',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