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节
('<!--<center>AD4</center>-->\n\t\t\t\t 开。<br/><br/> 等到三七端着药来了,祝英台亲手将马文才扶起,尝了尝药,觉得不烫了,才递到他手上。见到马文才喝药时整张脸皱成一团的样子,他也觉得万分可爱。<br/><br/> 马文才下午睡了不短时间,喝完药后精神了许多。又劝祝英台道:“信斋,我晓得你担心我,可你别把自己累出病来。”<br/><br/> 祝英台抿着嘴,就是不搭他的话。<br/><br/> 马文才无奈,道:“我还有三七呢。”三七也在旁边答应了一声。<br/><br/> “三七整日忙碌,哪能照顾得周到。”祝英台不满,眨眨眼突然说,“这样吧,在你床边搭一张小床,晚上我便同你睡在一起。你若是不舒服或要起夜,叫一声我便能听见。”<br/><br/> 三七连忙道:“祝公子,这是我们下人的事,哪能劳动你呢。我晚上会替公子守夜的。”<br/><br/> 祝英台手一挥,道:“现在人手不够,你白天都忙不过来,再要守夜第一个就撑不住,到时候谁来伺候你家公子。就按我说的做。”<br/><br/> 马文才叹了口气,道:“就依你,也别搭小床了,屋里摆不下,你便睡我床上吧。三七,你去把祝公子的被子拿过来。”<br/><br/> 祝英台满意一笑,马文才见了,心里也有些难以察觉的喜悦。<br/><br/> 当天夜里,祝英台就睡在了马文才外侧。因为怕马文才枯睡无聊,又拿了卷书来给他念。<br/><br/> 祝英台的声音低沉圆润,再无聊的书到了他嘴里,也如音乐一般好听。<br/><br/> 马文才听了一会儿,那声音越来越慢、断断续续地停了。他转头一看,祝英台竟然自己先睡着了。他好笑又心疼,替他将被子盖上,轻轻起身熄了烛火,也躺下身。他原以为自己会睡不着,没想到伴随着身边熟悉的气息,他也很快入眠。<br/><br/> 这一夜,两人都睡得格外安稳。<br/><br/> 过了两天,马文才身上的热度终于慢慢退了,他阿母陈氏也亲自带着医师来到书院。<br/><br/> 那日银心带着消息到马太守府上时,府里正乱着。陈氏早先收到六曲的消息,人立时晕了过去。等她醒来,先是派人请马太守回府,叫人去请先前给马文才瞧病的御医亲传弟子,她则带着下人在府中收拾行装,准备去书院。<br/><br/> 等银心到了,他将马文才在钱唐县里医治至其清醒的过程细细说了,再三劝 we_i 陈氏,这才让她多少没有那么急切。不过尽管如此,她也还是坚持要亲自来看看马文才。<br/><br/> 陈氏抵达书院时已是晚间,不厌居里都已用过了夕食。三七在院子里熬药,梁、祝二人都在马文才屋里同他说话,无外乎是今日讲的课和书院里的一些趣事。<br/><br/> 三七看见六曲和银心进门,后头竟跟着夫人,也吓得一跳,连忙跑去问安。<br/><br/> 陈氏忙问:“我儿如何了?”<br/><br/> 三七笑笑道:“公子很好,梁公子和祝公子正在屋里陪他说话。小的在熬药。”<br/><br/> 陈氏见他一脸轻松,心中有数,儿子确实没什么大碍,便叫三七继续,自己往马文才房中走去。<br/><br/> 还没进门便听两个陌生的声音在说书院里的趣事,陈氏暗暗感激儿子的两位好友,抬脚跨进了门。<br/><br/> 陈氏一路忧心,本以为自己看见的会是苍白憔悴、病歪歪的儿子,哪晓得进门后,就见他整个人精神奕奕靠坐在床上,只不过稍微瘦了些,脸蛋上少了些血色而已。反倒是陈氏自己,路上赶得急,看起来更像病人。<br/><br/> 马文才见到母亲,整个人都愣了,接着露出个灿烂的笑,喊了声:“阿母!”显得格外孩子气。<br/><br/> 陈氏眼睛还是红了些,训了他一声“不懂事”,又对梁山伯和祝英台连连道谢。不管是马文才日常同家中的通信中所写的,还是这一路上从六曲和银心那所听说的,这两人平时对儿子都多有照顾。尤其是此次生病,也多亏了有祝英台安排,不然还不知会闹成什么样。<br/><br/> 梁山伯和祝英台连忙站起来道“客气”,祝英台甚至有些紧张,心里想了许<br/><br/>\t\t\t\n\t\t\t\n\t\t\t', '\t')('<!--<center>AD4</center>-->\n\t\t\t\t多话却一句都说不出来。<br/><br/> 陈氏又请那位医师替马文才看看,梁、祝二人也告辞离去,将空间留给他们母子。<br/><br/> 马文才的病已经好了不少,只是身体伤得厉害,虚得很。那医师没多开药,留了几个药膳的方子,同那位孙医师说得一样,叫他好好养着。<br/><br/> 陈氏放下心,又道:“那不如此次同我们一道回府里,养好了再来。”<br/><br/> 马文才下意识地不想回去,恰好那医师也反对,只道虽然书院距离府中不远,但他此时身体不适合旅途奔波。<br/><br/> 陈氏无奈,马文才倒是松了口气,他也没细想自己为何会想要留在书院里。<br/><br/> 在书院里停留了几天,陈氏见小院里有条不紊,马文才每天都被照顾得细致,终于彻底放心启程返回。<br/><br/> 当天晚上,祝英台就又将被子搬到马文才屋里。<br/><br/> 马文才见此也是一笑,陈氏在书院不过几天,他却觉得和祝英台好像许久没有见面了似的。<br/><br/> 熄了烛火,两人并肩躺着,不约而同在黑暗中露出微笑,心里某处似乎也被填满了。<br/><br/> 第28章山有木兮木有枝<br/><br/> 随着时间过去,马文才身体渐渐恢复到几乎与病前一样,他也开始继续听课,练武也没有放下。<br/><br/> 但只有不厌居里的几个人知道,他仍需要长久的调养。如今只要稍受些凉,马文才都要咳嗽几声,时不时还要头痛。<br/><br/> 祝英台虽已不再同床贴身照顾他,但两人关系仍旧亲密。往往马文才想到什么,还未开口,祝英台就已将东西送到手边。若是天气有什么变化,祝英台也会第一个提醒他加减衣服。马文才这样的时候反而不知道说什么,只能也加倍对祝英台好。<br/><br/> 转眼就到了八月间,中秋是个大日子,书院里不少学生、先生都要回家中与家人团聚。<br/><br/> 不厌居里,他们自来到书院后,还是头一次要分别。所有人整日里都和和气气,空气里都好似弥漫着莫名的伤感。<br/><br/> 马文才离家最近,却因为身体的原因,头一个出发。家里特地准备了一辆极舒适的牛车来接他。<br/><br/> 临行前夜,祝英台靠在马文才屋子门框,看着他指挥三七收拾东西,也不说话。<br/><br/> 马文才看见他,笑了笑,道:“信斋,你且稍待。”<br/><br/> 祝英台温和地笑笑,没有半点不耐烦的样子。<br/><br/> 因为只是回去过个节日,需要收拾的东西并不多。马文才拿起床头一卷书,道:“信斋,这是你前些日子读给我听的书,这次我也带回去看。”<br/><br/> 祝英台心头一软,走进屋从马文才背后将他搂住,下巴搭在在他肩头,道:“你若不这么早回去,我还能多读一些。”<br/><br/> 马文才其实也有些不舍,不过他没露出来,只是拍拍祝英台的胳膊,劝道:“等你从家中回来,我也回来了,十天转眼便过了。”<br/><br/> 祝英台暗自叹气,只是默默趴在他背上不撒手。<br/><br/> 待三七离开,马文才拉着祝英台坐在床沿,奇怪道:“信斋,你可是有什么心事?”<br/><br/> 祝英台张了张口,最后却摇头。<br/><br/> 马文才挠头不解,见<br/>\t\t\t\n\t\t\t\n\t\t\t',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