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节
('<!--<center>AD4</center>-->\n\t\t\t\t 其实,尼山书院的运气既可以说好,也可以说不好。这次凤凰山中好几处山谷都爆发了洪水,尼山书院所在之处发的水并不算大。但因为前些时间齐家故意叫人在书院旁开山伐树,使得两侧山体松散,再加上去年的旱与接连半个月的雨水冲刷,最终导致许多处山体大块崩落,冲击到书院。<br/><br/> 下山一路艰难,原先的路基本都已毁了,而且越向下走,洪水汇集冲刷后所留下的痕迹越是惊人。等走到山脚,便看见许多坐落在山下的村子几乎都被洪水摧毁,只留下一片水泽。<br/><br/> 马文才已不忍心再看,咬着牙低头向前走,但沿途的嚎哭、□□仍源源不断传到他耳中。<br/><br/> 一直到钱唐县里,无数流民无处可去,窝在墙角,脸上都是迷茫。<br/><br/> 直到和祝英台几人进了一间客栈,马文才总算放松了些。<br/><br/> “仅仅钱唐县里就是这般模样,也不知其他地方如何了。”马文才叹了口气。<br/><br/> 祝英台捏捏他的手,道:“别多想,先顾好自己的身体要紧。”<br/><br/> 话虽如此,几人无一能安心休息。<br/><br/> 第二天,祝家与马家都有人来接。<br/><br/> 分别前,祝英台对梁山伯道:“若是你家中也受了灾,便来寻我。祝家庄还是能安排下你们一家的。”<br/><br/> 梁山伯又想拒绝,旁边的祝英玖却道:“梁兄,切勿推辞了。”梁山伯脸上莫名一红,默默应下。<br/><br/> 马文才回到家中,马太守和陈氏总算放下心来。会稽郡与吴郡相邻,此次大雨,会稽郡里也有许多地方受了灾,马太守每日大半时间都耗在衙内。<br/><br/> 即便他如此勤勉,受灾人数实在太多,马太守已是焦头烂额。<br/><br/> 马文才忍不住了,他趁马太守一日晚间回到家里时,问道:“阿父,可有什么我能做的?”<br/><br/> 马太守心中宽 we_i ,但还是摇了摇头,道:“不必,你安心在家陪你阿母便好。”<br/><br/> 马文才皱起眉,不快道:“阿父,我已有二十,即便我帮不到什么,阿父也可以对我说说。”<br/><br/> 马太守叹了口气,道:“还能如何,是那些受了灾的流民。”<br/><br/> 马文才其实心里有数,也早已想好,便道:“阿父,其实我倒有个主意,是受这次困于书院时的经历所启发。”<br/><br/> “哦?”马太守道,“你说说。”<br/><br/> 马文才状似害羞一笑,道:“这也是儿的猜测,当书院这些同窗受困无事可做时,心中便总是担忧,但当众人各自承担职责,寻找食物、救治同胞时,却都将心思放在做事上。因此,儿大胆猜想,对待流民或许也可如此。若是仅仅给予救济粮食,他们不知前路何处,心中便会忧虑绝望,惹出事来。不如着人安排他们建造安置之所或回乡重建家园,身上有事便顾不得其他。如此也便于管理,灾粮也可按工发放。”<br/><br/> 马太守眼睛一亮,毫不犹豫夸赞道:“不错!亦省了许多工钱,一举多得。”<br/><br/> 马太守拍拍马文才的肩膀,就要去研究如何实施这个法子,马文才赶紧又道:“阿父,儿还有一事,或许是杞人忧天,但儿还是希望阿父能考虑一二。”<br/><br/> “你讲。”马太守道。<br/><br/> 马文才深吸一口气,道:“儿担忧的是,此次水灾之后可能会接着旱灾。”<br/><br/> 在现代学地理时他曾学到,南方夏季旱涝情况主要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降雨的区域通常为冷暖空气交汇处,而副高控制的区域则以高温少雨的天气为主。<br/><br/> 依据他的推测,这一年北方冷空气弱,所以冬天偏暖,春末夏初开始连续降雨,可能是暖空气逐渐增强,锋面在此徘徊的原因。以这个趋势发展下去,今年副高偏强,随着锋面北移,南方将受到副高的长期控制,这就意味着大旱。<br/><br/> 但这些他都难以直接同马太守解释,他只道今年太暖,春夏都比往年来得早,恐怕夏季会极长。<br/><br/> 马太守本来还不以为然,细细想<br/><br/>\t\t\t\n\t\t\t\n\t\t\t', '\t')('<!--<center>AD4</center>-->\n\t\t\t\t来却的确有几分可能。他点点头,道:“我儿有心了,提醒得对。即便没有旱灾,虫灾怕也是少不了。”<br/><br/> 他深深叹了口气,只觉得这一年怕是不好过。<br/><br/> 果然,水灾过后接连着晴天,仿佛全年的雨已经通通降完。一淹一晒之下,田地几乎彻底荒废。梁山伯一家觉得情况不对,便搬到了祝家庄。<br/><br/> 马太守因已有所准备,此时不慌不忙地安排那些流民协助修建引水工程。好在江南水网纵横,即便是这样旱了,多少还能从江、湖、井中取些水。春播的种子已经沤坏,便趁此机会改种些耐旱的粮食,多少能有些口粮。<br/><br/> 虽然会稽郡里勉强能稳住,但其他地方却都已乱起来。<br/><br/> 涝灾、旱灾,涝后有疫,旱中有虫,简直让人怀疑老天爷是否要断绝人的活路。<br/><br/> 马家与祝家已有些预感,纷纷收拢人手,小心行事。马太守甚至叫马文远称病,带上乔氏和小琛儿回到府中。<br/><br/> 六月,马文才忽然收到宋恒霁宋先生的信。<br/><br/> 自从上一次齐家替圣上修建宫殿被几个世家抓住把柄后,马文才与宋恒霁之间的联系忽然少了许多。但因为之后接连发生了不少事,他便也没什么心思去想。<br/><br/> 这次忽然又收到来信,他倒也有些与旧友久别重逢的感觉。只是看了信中的内容,他又觉得有些奇怪,似乎在暗示他会有事情发生?<br/><br/> 还没等他弄明白,当天申时末,祝英台也忽然登门。<br/><br/> 马太守看见祝英台时表情很是奇怪,他心里更是滋味难言,有种看女婿的挑剔,又有些看媳妇的满足。<br/><br/> 他很快静了静心,问道:“不知祝贤侄这么晚到访有何急事?”<br/><br/> 祝英台拱了拱手,道:“在说此事前,晚辈还想请太守大人将逸华叫来。”<br/><br/> 马太守虽然奇怪,但也依他,叫人喊了马文才来。<br/><br/> “信斋?你怎么来了?”马文才看见祝英台有些高兴,他们自书院遭水灾后便再未见过了。<br/><br/> 祝英台看见他,眼神也柔和了几分,道:“事出突然,逸华,你是否收到宋恒霁的来信?”<br/><br/> 第35章人祸(上)<br/><br/> 马文才听到祝英台的话愣了下,道:“的确,今日刚刚收到,难道你也收到了?”<br/><br/> 祝英台点头,表情严肃了些,道:“在他给我的信中,暗示近日将有大事发生,给你的信里是否有提到?”<br/><br/> 马文才脸上也变了,道:“的确,我看出来几分,但还没有弄明白他所指的是什么事。”<br/><br/> 祝英台深吸一口气,对马太守道:“据我推断,恐怕宋家将有动作。”<br/><br/> “宋家?什么动作?难道?”马文才倒吸一口凉气。<br/><br/> 马太守眯了眯眼睛,道:“那信你可带了?”<br/><br/> 祝英台立刻从怀中掏出一封信来,马文才也道:“我去将我收到的信拿来。”说着跑了出去。<br/><br/> 马太守快速浏览过两封信,沉思了一会儿,将信交还给二人,慢慢道:“看来确实是要有大事。”<br/><br/> 马文才心里紧张起来,却听马太守对祝英台说:“不知祝兄明日可有时间?”<br/>\t\t\t\n\t\t\t\n\t\t\t',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