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节
('<!--<center>AD4</center>-->\n\t\t\t\t ,反而问道:“那两个是什么人,你心里可有数了?”<br/><br/> 祝英台摇头道:“可能是哪个世家看不过梁家,挑起我们与梁家矛盾。这事找不到实证,怕要成一桩悬案了。”<br/><br/> 马文才点点头,道:“我也是这么想,如今梁家势大,我们又在圣上眼前挂了名,若还留在这儿,以后定时清闲不得了。”<br/><br/> 祝英台挑眉,问:“你的意思是,走?”<br/><br/> “是,”马文才道,“依我看,圣上心中已有打算,会叫世家间互相争斗,日渐消磨,他便可摆脱世家掣肘。所以,这梁家也得意不了多久,只是我们到底会成为下一把刀,还是下一只待宰羔羊,谁也说不准。既然如此,何不远离了这是非之地,关门过起自己的日子,不论圣上和世家哪个压倒哪个,都与我们无干。”<br/><br/> 马文才心里既无称霸天下的野心,也无舍身报国的忠心,他不过是个过惯了现代平静生活的普通人,只想同家人爱人好好活下去。<br/><br/> 祝英台微笑,捏了捏他的脸,道:“即便我们去其他地方,但只要我们两家存在,是非便会跟着,哪里是说远离就能远离得了的。”<br/><br/> 马文才有些失望,却又听祝英台道:“不过,若是我们两家一起合计,倒应该可以做到明哲保身。我先送你回去,同你父亲说说,再问问我阿父。”<br/><br/> 马文才露出个笑脸,他拉着祝英台,极诚恳地道:“信斋,我没有更多想法,只盼在这世间,能与你携手安度一生。”<br/><br/> 祝英台面色一柔,抓住他的手道:“我亦是。”<br/><br/> 停职在家的马子明晓得有人夜袭马文才和祝英台,气得摔了茶碗,直叫“欺人太甚”。但他也晓得,这事根本抓不住幕后之人,只能生生吃了这个亏。<br/><br/> 祝英台和马文才同他说起了退避其他地方的打算,马子明转了转眼睛,道:“看来你们是早有打算,那便说说,要到何处去呢?”<br/><br/> 马文才道:“自然是马家本家所在的蜀地,此地易守难攻,北有天堑,南有无边密林,西有高原峻岭,唯有东边可通,但又有层峦相隔,正合适。”<br/><br/> 马子明点头,转向祝英台道:“不知祝家意向如何,蜀地已有马家,你们恐怕难以安身。”<br/><br/> 祝英台笑笑,安抚了马文才惊疑的眼神,道:“祝家已有南迁经验在前,倒是不惧。况且,马家若有心偏安一隅,也离不得我祝家。”<br/><br/> 马子明呵呵一笑,道:“如此,便要两家好生筹谋一番了。”<br/><br/> 事关重大,马家与祝家均不能轻易决定。加上有梁家在一旁,似乎随时要抓两家的把柄,他们更是只能暗地里行动。<br/><br/> 大约是他们最近谨慎得厉害,梁家再次发难时,却将矛头又转向另一个世家,章家。<br/><br/> 第37章后来……<br/><br/> 章家两年前曾领兵渡江北伐,原本战事还算顺利,却赶上今年连涝带旱,粮草短缺,只得暂时退兵。<br/><br/> 梁家上书,直指章家带兵不力,要求其归还兵权,由梁家人取而代之。<br/><br/> 章家如何能忍,自是不依。<br/><br/> 梁家却依此称他们有不臣之心,有意拥兵自重,甚至怀疑他们与北方蛮族勾结。<br/><br/> 章家反将一军,直指梁家狼子野心,有意做第二个“齐家”,甚至意 y_u 更进一步,毕竟当初齐家可没有兵权,只养着些私兵。<br/><br/> 两家在朝堂上争执不休,圣上犹自旁观。<br/><br/> 九月初九,马文才来到这个世界的第二个重阳节。<br/><br/> 章家与梁家还在斗法,马家与祝家悄然建立了初步联盟。<br/><br/> 然后,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圣上驾崩。<br/><br/> 这一位皇帝是南迁时,许多世家尽力保护下来的唯一一个嫡系皇室血脉,尚且年轻,也未曾有子嗣。驾崩的原因,说起来却叫人哭笑不得。<br/><br/> 后宫争宠。<br/><br/> 皇帝在后宫中曾笑言一位妃子不如另一位年纪轻、颜色好。那个妃子心中记<br/><br/>\t\t\t\n\t\t\t\n\t\t\t', '\t')('<!--<center>AD4</center>-->\n\t\t\t\t恨,竟趁皇帝在她宫内睡着时,叫宫女一起用被子将他捂死了。<br/><br/> 且不说这弑君的后妃要如何处置,梁家趁机扶持了皇帝的一位年幼的堂弟登位,自己摄政。<br/><br/> 章家虽极力反对,却是远水解不了近渴,兵将在外,城内势力却比不过梁家。<br/><br/> 梁家在小皇帝登基后做的第一件事,便是从小皇帝那里发了一道圣旨,派梁家出兵剿灭章家所领的“叛军”。<br/><br/> 两家在江畔短兵相接,打得比齐宋两家时更凶狠,完全是一副你死我亡的架势。<br/><br/> 小皇帝不懂政事,梁家忙于对付章家,朝堂中再起暗涌,许多世家便也想做第二个“梁家”,坐收渔利。<br/><br/> 祝家见情势即将彻底混乱,便决定趁此机会立即启程,同马太守一家向西迁入蜀地。<br/><br/> 马文才骑在马上,身着轻巧铠甲,腰间挂着一柄长刀。<br/><br/> 在他右手边,祝英台同样骑着马。经过长途跋涉,他皮肤晒黑了些,人也更精瘦,脸上的肉都少了,显得格外锐利,如同出鞘的宝剑。<br/><br/> 他们两人身后是一队兵,大多是祝家分散藏起的私兵,还有些是自救会的同窗。<br/><br/> 他们一路沿着江岸前行,江中是载有祝家族人和马太守家妇孺老弱的舟船。<br/><br/> 除了马文才、祝英台所领队伍外,还另有五支与之相似的队伍。六队人马兵分两路,分别沿江南北两岸行动,前有探路,中有接应,后有支援,一路护送江中船只。<br/><br/> 这一路来,他们并未遇到过军队,更多的是些居无定所的流民,和各类匪徒。<br/><br/> 脚下的路一转,走在他们之前的队伍停在路边,这是抵达蜀郡前的最后一个码头,所有人均在这里集结。<br/><br/> 休整了约半个时辰,远处有马蹄和车轮的声音传来,正是前来迎接的马家队伍。<br/><br/> 马子明与带队人简单寒暄,重整编队再次出发。<br/><br/> 五日后,翻过又一座山,踏出山脚密林,一座城门出现在远处。<br/><br/> 马文才与祝英台相识一笑,双腿一夹马身,向前行去。<br/><br/> 一年后。<br/><br/> 梁、章两家率先引燃的战火已经席卷整个江南腹地,世家几乎无一幸免,或主动或被动,加入到乱战之中。<br/><br/> 小皇帝长了一岁,仍是小皇帝,似乎超然于混乱之外,从无任何动静。<br/><br/> 蜀郡,祝家站稳了脚跟,与马家的合作也果然愉快。<br/><br/> 马家虽然将蜀地尽掌于手中,却一直未获兵权,只有少许家族私兵。而祝家,竟在安顿下来后,又不知从哪里带来了数千精兵。这支队伍亦全然听命于祝家。<br/><br/> 两家一家主政、一家主军,通力合作,将蜀地打造得如同铁桶。<br/><br/> 梁山伯也在这一年加了冠,与祝英玖定了亲。<br/><br/> 其实,祝家与梁家早先便有意叫两人先行订亲,梁山伯却不愿叫祝英玖委身下嫁,于是花了近一年时间在军中打拼,总算有所成就,更配得上祝家小姐。<br/><br/> 马文才观礼时忍不住想,这世界总算还是有些梁祝传说的影子,梁山伯与女扮男装的祝九妹相识相爱,只不过没有他在其中横插一棒,两人顺利定亲。<br/>\t\t\t\n\t\t\t\n\t\t\t',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