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节
('<!--<center>AD4</center>-->\n\t\t\t\t 禾不瞎,隔着十几米远都看得清清楚楚,她不在意,不但不生气,还直直盯着上面,像洞悉了一切似的。<br/><br/> 邓衡不屑,周奚不敢看她。<br/><br/> 接下来几支乐队的实力不怎么样,一般般,再其后就是慢速火车这一堆算是有实力的乐队轮番上场。这些乐队表现都不错,硬摇滚、流行朋克,还有那天跟她们邻桌吃饭的金属核乐队,但可惜大家的得分都不是很高,基本在125左右徘徊,仅有一支队伍超过130分。<br/><br/> 排在慢速火车前面的乐队是一支老牌乐队,全员G市本地人,演唱风格十分有特色,偏复古迪斯科风,现场轻快,流畅,很有范儿。<br/><br/> 迪斯科乐队是被赛方特别邀请过来的,算是充门面那种,他们最后的得分也令人满意,134,差一分就可以与空音齐平。<br/><br/> 由于前面的战况惨烈,慢速火车三人也没对最后的结果报太大的希望,平静上场就是。<br/><br/> 但演出结束,主持人报分。<br/><br/> ——“136,恭喜慢速火车暂居第一!”<br/><br/> 第32章<br/><br/> 慢速火车这次玩的Funk风,即骤停打击乐,黑人音乐的一种,这种表演形式的和弦较为单一,适合即兴,主要依靠鼓和电贝斯两相应和,从而产生强烈的节奏律动。<br/><br/> 在比赛之前,青禾跟叶希林认真讨论过,选择Funk没有别的缘由,主要是队里只剩她俩,一方面其它风格不好编曲,另一方面要考虑舞台效果,加之要弱化吉他,突出贝斯,Funk就成了不二之选。<br/><br/> 而且最重要的一点是,Funk太有个性,简单轻快的节奏,鲜明的特色,自由,灵活,容易带动现场氛围。<br/><br/> 因为起步较晚,国内大众对摇滚的认识并不全面,刻板印象太深,认为摇滚即叛逆,反抗,实则不然,摇滚风格多变,种类宽泛,除了暗黑与极端,还有向上与轻松畅快。<br/><br/> 目前国内摇滚更流行白人音乐,比如之前出场的朋克,金属,演奏现场比较正式,更符合普通人对摇滚的认知。而黑人音乐,如雷鬼,爵士,放克,相对而言就小众了许多。就拿今天参赛的乐队来看,属于后者的不到五分之一。<br/><br/> 至于为何小众,归根到底,还是与文化基底有关。与欧美不同,国内在音乐审美上更偏向于旋律与歌词,放克过于“松散”,歌词简单,旋律不够复杂,重在节奏。<br/><br/> 两人没有任何分歧就选了放克,一来是想在简单的风格中做出更高级的东西,尝试突破,二来也是为了更好的磨合。<br/><br/> 慢速火车成立两三年了,一开始就没给乐队固定过风格,从来不会局限自己,一直都是尽可能地去尝试新鲜的路子,但可能是心态出了毛病,或是生活压力太重,始终差点什么。键盘手毅然决然离开,江子也一走不回头,剩下她俩更加迷茫。<br/><br/> 青禾有些厌倦现在的状态,试着去打破这种界限,不再为了摇滚而摇滚,而是做一些“另类”的,更忠于生活的东西。<br/><br/> 放克就是最好的诠释生活的方式。<br/><br/> 慢速火车今晚曲目是《Follo》(跟随我),纯英文歌,歌词就几句,大致在“Iwantyou”(需要你),“Iwanttobeclosertoyou”(想要靠你更近)和“Youdrivcrazy,Iloseallyou”(你让我疯狂,让我理智全无)这三句之间衔接循环。<br/><br/> 当初青禾写这首歌的时候,学过的英语基本上都还给老师了,词句都是瞎填的,反正有个调能押韵,是那个意思就行。这回在改编上,她保留了原有的歌词,别的几乎都是大刀阔斧地整改,跟重写一首曲子没任何区别。<br/><br/> 由于小腿还肿着,在上午排练时她把上台后的舞台表演也一并改了,本来应该是跟观众互动,改动以后变成跟叶希林一起互动,把整体视觉效果集中到台上。<br/><br/> 刚上去那会儿,青禾其实是有点紧张的,毕竟下面坐着某个人,这对她来<br/><br/>\t\t\t\n\t\t\t\n\t\t\t', '\t')('<!--<center>AD4</center>-->\n\t\t\t\t说还是头一遭经历,总觉得不自在。<br/><br/> 文宁就在台下坐着,倚在评委座椅上,处在一众人中间,还是白天那身v领裙子,轻熟,昏沉微弱的灯光都遮掩不住她的魅力。她在人群里就是焦点,想忽视都难。<br/><br/> 右手扶着话筒,眼皮子一掀,余光从文宁身上掠过,青禾这才说出那句惯有的开场白,变得沉稳。<br/><br/> “我们是慢速火车乐队。”<br/><br/> “《Follo》,献给大家。”<br/><br/> 观众很捧场,随即一片掌声。<br/><br/> 等全场沉寂下来,青禾开始手打拍子,简短轻快,如同纸上留白,先给观众和评委一个记忆点。<br/><br/> 接着是叶希林敲鼓棒,与之配合。<br/><br/> 啪——嗒——<br/><br/> 啪啪——嗒嗒——<br/><br/> 四个拍子一组,持续大概几秒。<br/><br/> 再是齐二加入,又是一组。<br/><br/> 架子鼓开场,打响节奏,贝斯和吉他紧随其后。<br/><br/> 青禾擅长slap和点弦,娴熟的技巧远远能够应付这场比赛,站在台上游刃有余。<br/><br/> 现场被打节拍带动起来,观众的反响和配合都不错,能跟上节奏律动。<br/><br/> 前奏的层次感分明,由简单到复杂,全靠青禾和叶希林的配合,接着是主歌部分,再是副歌。<br/><br/> 这一段是整首曲子的小高潮,青禾主唱,叶希林与之对唱,齐二做和声。两人的对唱十分精彩,互动突出,很有味道,青禾拖着微哑的嗓音唱“Iwantyou”(需要你),叶希林接“wantyou”,同样的句子,却唱出了不同的含义。<br/><br/> 台下的朋友,台上的“情人”,简短的句子透露出无限的狎昵与暧昧,语调是轻快的,气氛却火热,犹如这烦闷压抑的夜晚,是两种极端。<br/><br/> 青禾心无旁骛,抛掉那些乱七八糟的束缚,将歌词唱成了呢喃低语。<br/><br/> 于专业的乐手而言,演出需要纵情投入,不带入感情是唱不出味道的,必须全身心浸没到这种氛围当中。贝斯的音域窄,音色低沉,她的嗓音性感,带着特有的热情与灵动,一如G市常年不变的燥热气候。<br/><br/> 副歌过后是间奏,贝斯solo。<br/><br/> 齐二继续打拍子带动现场,叶希林轻敲鼓棒,两个人都在为她做陪衬。<br/><br/> 之后再是副歌,贝斯与鼓一应一和,随即收尾。<br/><br/> 整个过程流畅,利落而漂亮,听觉与视觉双重享受。<br/><br/> 台下的观众反响给力,有小姑娘在带着大家喊她们的队名。<br/><br/> 空调制冷不均匀,凉风吹不到台上,表演结束,三个人都有点热,尤其是叶希林,打鼓费劲,又是互动又是和声,累得脖颈上都在出汗。<br/><br/> 叶希林从架子鼓后走出来,青禾想也未想就伸手拉了这人一把,叶希林突然笑了笑,反过来用力一扯,当众抱住她,然后再放开,随即又抱了齐二一下。<br/><br/> 这个举动太自然,队友之间时常这样,庆贺演出成功而已。青禾毫无芥蒂地接受了,齐二也笑得傻不拉叽,还冲过来有样学样地抱抱青禾,一队人的相处分外和谐。<br/><br/> 台下的观众在起哄喊叫,让跳水。青禾小腿还肿着,不能跳,最后是齐二代劳。<br/><br/> 对于得分136,青禾始料未及,倒不是不相信慢速火车的实力,她们本就值得这个分数,只是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评委在压分,有意捧空音。<br/>\t\t\t\n\t\t\t\n\t\t\t',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