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nter>AD4</center>-->\n\t\t\t\t 就算是乌合之众,在他的带领之下也会显现出强大的战力。<br/><br/> “您为何不早说!”<br/><br/> 朝廷早就查到当初姚彦刻意隐瞒白云山庄在西北的动向,只是不清楚他与白云山庄的关系究竟有多深。景城听到沈云破的说法,自然认定他听命于白严。<br/><br/> “就算我提早说,也改变不了什么。更何况,此事并非我的目的。”<br/><br/> 沈云破说的没错,从时间上来看,无论沈云破是方才说还是现在说都没有差别。<br/><br/> 况且沈云破的目的本就与她不同,此时愿意提醒她已经算是仁至义尽了。<br/><br/> “沈教主所言甚是。”如果沈教主所说的是事实,她必须立即将这个消息告知禹州。<br/><br/> 景城叹了口气,“我会派另一艘船连夜去禹州通知姚大人,至于姑姑……若她知晓此事,怕是不愿就此回去。”<br/><br/> “白严伏法,你们来江南的目的基本已经达成,此时要长公主回炎京的理由又何必是这一条?”<br/><br/> “您的意思是?”<br/><br/> 沈云破垂着眼,低声道:“长公主体弱多病,又常年奔波在外,太后老人家一定十分担忧她吧?”<br/><br/> 景城讶异地微微睁大了双眼,好一会儿才试探地接口道:“皇祖母想念姑姑,借调兵之际让人带了口谕传姑姑回京?”<br/><br/> 沈云破点了点头,赞叹道:“太后与长公主母女情深,着实令人感动。”<br/><br/> 景城神色纠结地望着沈云破,心中有一丝挣扎。<br/><br/> “您方才不在杂货店提这件事,就是怕我告诉姑姑吗?”<br/><br/> 沈云破眯着眼,平静道:“只是忘了而已。”<br/><br/> 景城满脸不信,又问:“那沈教主清理完门户后有何打算?”<br/><br/> “我一心向道,若此一役后尚有阳寿,便访名山大川,寻登仙之机缘。”<br/><br/> 若是旁人这般说,景城定然拿他当神棍,但说出这句话的是沈云破,她一时真不知是真是假。<br/><br/> “那您不会想念沈……表姐吗?”<br/><br/> “无妄有福,有胭脂在旁,余生必定安然自在,我很放心。”<br/><br/> 景城绞尽脑汁还想再问,却听得到外头传来了锦衣卫的声音。<br/><br/> “公主,码头到了。”<br/><br/> 第144章<br/><br/> 一场秋雨一场寒,当这场酝酿许久的暴雨在深夜中终于落下时,闻识不禁感觉到了一阵寒意。<br/><br/> 禹州作为两江的直隶州,是三司所在处,也是江南豪族的聚集地。<br/><br/> 到达禹州后闻识便不断对当地豪族进行施压,光是关进监狱里的纨绔子弟、鹰犬走狗便已超过百人。<br/><br/> 这几日禹州形势十分紧张,虽有布政使与按察使支持闻识,但都指挥使的态度十分暧昧,还曾宴请闻识,「好意」居中调停。<br/><br/> 豪族们面对朝廷的步步紧逼固然骚动不安、蠢蠢欲动,不过到此为止,局势还算不上严峻。<br/><br/> 想要与朝廷抗衡,江南士族还缺少最根本的决定性力量。<br/><br/> 都指挥使荀简并非江南出身,也并无士族背景,从目前所掌握的资料来看,底子似乎十分干净。<br/><br/> 可正是因为在锦衣卫的调查中他过分正直,此时的立场又过于暧昧,让闻识更加怀疑他的立场。<br/><br/> 如果不是有把柄掌握在士族手中,那么就是他本身就是中心人物。<br/><br/> 闻识站在窗前望着屋外的黑暗,眉宇间有一丝愁容。<br/><br/> “闻大人,您还不休息吗?”<br/><br/> 正在此时,一道敲门声突然响起,同时传来的还有霍梧桐的声音。<br/><br/> “梧桐,你进来吧。”<br/><br/> 霍梧桐仍穿着飞鱼服,显然也还未休息。闻识注意到她衣袖衣摆都沾着雨水:“这么晚还在巡逻吗?”<br/><br/> “不知道为何,我心中有些不安。”霍梧桐望向窗外从顺屋檐落下的雨水,面露担忧,“最近这帮士族过分安静,恐怕下一次骚动没<br/><br/>\t\t\t\n\t\t\t\n\t\t\t', '\t')('<!--<center>AD4</center>-->\n\t\t\t\t有那么好解决了。”<br/><br/> 闻识这次下了狠手,抓的人可不止是一些小喽啰,或者分家的替死鬼。<br/><br/> 坐不住一些的家族,早就有派人劫过狱,不过面对准备充分又手握火器的锦衣卫没有讨到什么好处罢了。<br/><br/> “我还没将他们逼到绝境,除非有什么决定性的推波助澜之力,否则这些豪族应该没那么快下定决心。”<br/><br/> 闻识指尖轻轻抚摸着被湿气浸润的窗沿,分析道,“怕只怕白严握着什么底牌,能让这帮江南士族进行一场豪赌。”<br/><br/> 无论是白云山庄还是江南士族,分开都不足为据。但两相结合再加一个立场不明的荀简,他们这一行人并无全身而退的自信。<br/><br/> 而若是发生大规模的战斗,最遭殃的无疑是百姓。<br/><br/> 江南乃炎朝最富庶的地区之一,这里无论是遭遇战乱还是被叛军占据,对炎朝来说都是巨大的打击。<br/><br/> 问题就在于,她依然没有抓到能将这些人一网打尽的证据——<br/><br/> 当然,如果她已经找到,也就没有如今这番暴风雨前的宁静了。<br/><br/> “皇上这次无论如何都不愿再妥协,从我朝发展来看,此次也确实是一除积弊的大好时机。只是苦了百姓……”<br/><br/> 霍梧桐出身贫寒,自然更能感同身受。回江南后,她看到了在朝廷的作为之下,百姓过上了比之前更好的生活。<br/><br/> 然而为了所谓的大局,上位者有时候又会毫不犹豫地牺牲小民的利益。<br/><br/> “江南的兵力不足为惧,大多豪族胸无大志,身无气节,为的不过是自己与家族的利益,他们叛乱的理由也不过为了增加手中与朝廷谈判的筹码罢了。<br/><br/> 只不过文人最擅长煽动人心。江南等地本就深受其害,即便只是短时间内被他们掌控,也会在将来朝廷收付之后成为不安的因素。”<br/><br/> “所以我们才要将这场注定要发生的兵变扼杀在最初的阶段,只有这样才能将他们全部绳之以法,也才能避免江南霍乱。”<br/><br/> 霍梧桐跟随闻识也有一段时日了,一开始因她出身天明教,又与沈错关系匪浅而有所怀疑。<br/><br/> 可这段日子下来她切实地感觉到了对方身上的才能与心胸。<br/><br/> 天明教虽被称为□□,沈错亦是一副天上地下唯我独尊的桀骜。<br/><br/> 但闻识身上几乎看不出这两者的影响,气质更像是林下书院出来的读书人——除去对皇家以及朝廷的忠诚。<br/><br/> 霍梧桐看得出来,闻识虽尽职尽责,但那并非出于对朝廷的忠诚,而是出于对百姓的爱护。<br/><br/> “现在我们只能信任长公主能及时调兵,至于禹州,两司的兵力加上锦衣卫与火器,应该能死守一阵……”<br/><br/> 闻识说着却突然脸色一变,目光锐利地望向窗外的大雨。<br/><br/> “闻大人,您想到了什么?”<br/><br/> 霍梧桐见她神色骤变,顿生不安。<br/><br/> “火器受潮便会无法使用。”<br/><br/> “您放心,火器都用油纸包裹,亦有专人把守,放置不会出问题。<br/><br/> 锦衣卫都配备了厚实的蓑衣,能最大地减少下雨对火器的影响。”<br/><br/> “可大雨仍会影响火器的使用,尤其连续数日不停的大雨。”<br/><br/> “如今是秋季,就算是江南也不会有那么多的雨了。”<br/><br/> 正常来说该是如此,但亦有不寻常的时候。<br/><br/> 闻识想到此<br/>\t\t\t\n\t\t\t\n\t\t\t',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