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节
('<!--<center>AD4</center>-->\n\t\t\t\t 大量生产后,将全部由他来收购。<br/><br/> 食材搬了快一车了,行李也搬上去码好了。麻将方一思倒没带走,因为路上他凑不齐四只脚,只要了一副扑克牌。<br/><br/> 这两种耍乐工具,方一思这几天天天都在玩,越玩越上瘾了。他还得意地地向李慕书和小辉承诺,他会无条件地把它们推销到宫里去。<br/><br/> 这可是最顶端的客户了,由皇家开始玩,那下面的官府一定会追随 ch_ao 流,才不致于太落后啊!李慕书和小辉对视一笑,仿佛已经看到了金子银子向他们滚过来了。哈哈哈,这两项收入可都归他们两个人的哦。<br/><br/> 留下若干他配制的宫廷药膏和珍贵药材,再不舍得方一思还是一步三回头地赶回两辆马车回京城了。<br/><br/> 过年后,一切都上了正轨,槐树湾全部的村民们都火热地投身到工作和学习中,思想和行动力都前所未有的积极向上。<br/><br/> 中成药研究中心正在起建;各种人才培训班也在如火如荼进行;菇棚已经开始在山脚下搭建,菇木也一批一批带下山准备种菌丝培育香菇了;麻将和扑克牌的制造和推销也由京城里开始进行;中成药工作坊运作十分顺利,谢越云也动手去了京城会合方一思,准备和皇上,朝廷交涉外伤药的合作……<br/><br/> 这么多事情同时进行,李慕书再也不能像去年那样每天都悠悠荡荡地过日子了。<br/><br/> 第75章<br/><br/> 忙碌是一件好事!这段日子以来李慕书是越来越少时间去想李爸爸李妈妈,更没空去焦虑着自己要如何回到现代?反而经过长时间和大家的相处,他是越来越融入了这个时空的生活了,甚至他心中定义的家就是座落在这槐树湾里那座房子里,那里的每一个人都牵动到他心中最柔软的地方。<br/><br/> 中成药研究中心已经初具规模了,一幢三层高的现代办公大楼。当然这座建筑的图纸是李慕书绘制的,这种方方正正线条简洁且看上去毫无美感可言的楼房当初还遭到王大夫狠狠的鄙视,不但嘲讽他画功差,连文化修养都没有!<br/><br/> “小慕,你来说说看为何要建这种盒子楼?”谢越云还是一副面瘫样,看不出喜恶。但他心里也明白李慕书做事从来都是有的放矢,不会随随便便弄个盒子楼出来的。<br/><br/> “嘿嘿,我绘图功力是差,我加点文字说明吧。”李慕书笑了笑,拿起炭笔伏下身一一用箭嘴把楼梯,走廊,房间等等都标示出来。众人也围了过来。<br/><br/> “大家请看,细细听我说喔。”李慕书把图纸挂起来,然后跟方一思,王大夫和谢越云讲解这个盒子楼建筑物的实用 xi_ng 。<br/><br/> 没有花巧,没有多余的装饰,就是方方正正的一个个房间。一楼放材料,二楼做初级研发,三楼是精密研发。<br/><br/> 大家听了李慕书指着图纸激情澎湃的描绘之后,对这种火柴盒建筑倒是有了好感。虽然不美观,但贵在实用啊!连王大夫最后也没再说什么了,他想着等着到了基地也要建这样的盒子楼作为军医培训中心。<br/><br/> 既然是李慕书是中成药研究中心大楼的总设计师,那么监工的重任也归他全权负责了。他又得负责编写助手和会计速成教材,又往地盘跑,忙得他过年才长出来的肉肉又跑掉了。<br/><br/> 槐树湾一共也就二十来户,人少,人才就更少了!本来谢越云选择这里只是作为自己的部下退役后的安居之地,没想过自己会以此为基地大力发展生产力,带领着大家走向小康生活啊。<br/><br/> 所以,要想现在就在槐树湾发掘或培养各领域的人才那是不可能的,最多是培养几个机灵忠心的心腹。但是,教育可以由娃娃抓起啊。于是槐树湾的小孩们因为村里多了一个李慕书大夫,所以他们都在四岁起就上了学堂学习知识,除了利先生教的,还要学李大夫编写的名叫<<通识>>的学课。<br/><br/> 至于其他的人才挑选和培训,就必须要靠外来人口了。可无论是谢越云,还是这里的村民们,都不想外地人来打扰了他们现有的平静<br/><br/>\t\t\t\n\t\t\t\n\t\t\t', '\t')('<!--<center>AD4</center>-->\n\t\t\t\t生活。折衷办法就是买入人口让他们成为自己人,而且培训班也必须要外移到县城里去。县城离这里颇远,山路弯弯曲曲的,附近百里都无其他村落呢。<br/><br/> 所有的事情都计划按部就班进行着,进度也还可以。谢家有黄安黄二娘两口子打理着,倒是干干净净,妥妥当当的。<br/><br/> 谢越云带着徐大明去了京城了还没回来,小辉又去学堂了,李平已经搬去了菇棚那里专心培植香菇了,就连王大夫也不知在忙什么整天不见人影。突然清静下来的李慕书就有点儿闲不住了。他决定好好研究研究怎样做才能提高白酒的度数?<br/><br/> 对于现代高浓度的白酒,李慕书的记忆还停留在大规模的酒厂和转个不停的机器。他家里只泡过水果甜酒,甚至连米酒都没做过呢。但在这里,李慕书却运用古法亲手酿制了一罐罐香醇的白酒,虽然度数上不去,但喝起来还不错。<br/><br/> 要酿制高浓度的酒必须要用到蒸馏提取,李慕书也和大叔们试过了,但比之前好一点,但也没提出酒精来啊。李慕书其实是有些灰心的。<br/><br/> 还没进去酿酒坊就闻到了一股酒味儿。李慕书用布巾捂住了脸才进去酿酒坊。如果以为酿酒坊中那酒味儿全是酒香,这话就是扯谈,只有存酒的酒窖里才全是酒香,酿酒的地方,除了出酒的时候,那就是一股酒糟味儿。<br/><br/> “李大夫早啊,想到新法子了?”酒坊里的大叔大伯们见到李慕书进来,都笑呵呵地问这个热情又热心的后生。李慕书每次进来酒坊,十之八九是试验新法子的,大家都习惯了。<br/><br/> “大叔大伯早,我只过来看看。法子都没想出来,你们继续帮着想啊。”李慕书朝大家打招呼后,就找了一张板凳坐着看着大家忙来忙去。一边看一边皱着眉头思考。<br/><br/> 这酿酒坊里李慕书本来只请了两位大叔帮忙酿酒,因为想要酿造高浓度的酒而不断地改良配方和方法,他们酒坊里出产的酒竟然是全槐树湾里最香醇,度数也是最高的。听达叔和王大夫说,这酒的纯度就算在京城也算得是一等好的酒了,就算如此,依然未达到李慕书想要的酒精浓度。<br/><br/> 因为李慕书的酒坊出产了好酒,于是那些闲着没事干又馋酒又不想白喝又懂得一点点酿酒技术的村民就常过来帮忙,只求好酒酿出来后他们也有得喝。后来人越来越多,甚至连年轻人也过来帮忙。酒酿得多了,技术也就上去了,酒的成色也越来越纯了。<br/><br/> 大家在李慕书面前走来走去,看着撑着下巴的李大夫都忍不住笑。这几天他几乎都是这副表情这个样子坐在这里皱着眉头闻着这糟糕的酒糟味呢。<br/><br/> 李慕书倒没留意他们,他只关心酒,心思也围绕着酒。酿酒的程序是这样没错啊,制曲工序也没错啊,都做过几百遍了。难道是原材料制曲,蒸糊那里可以再改进?李慕书睁大了眼睛盯着那一筐筐浸泡的大米,和在灶上热气腾腾蒸着的薯粉,高梁等粮食。<br/><br/> 高梁酒在李慕书心目中就等于高度数的白酒了,他家里做水果酒时就是买高梁酒来泡的。真要酿制高梁酒,不如在制曲时最后一个程序也拌入高梁一起发酵?这样的酒曲用来酿制高梁酒会不会好一点?<br/><br/> 说到就去做,李慕书也顾不上那酒糟味儿刺得他快要呼吸不了了。他找上几位经验丰富的大叔一起商讨。决定再试一试,由制曲开始,变换着不同水份含量,不同淀粉浓度和蒸煮糊化不同来一一试验,这时候为求准确数据,李慕书就要求每一种方法<br/>\t\t\t\n\t\t\t\n\t\t\t',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