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nter>AD4</center>-->\n\t\t\t\t 他们家出事的时候,他的年纪不会太大,要不然他不会把仇恨铭记的这么清楚,算算时间,事件应该出现在18到24年前。<br/><br/> 在这段时间时间,最大的一次案件,牵连最广的一次案件,最有可能被冤屈的案件,还残留着疑点的案件,好像只有一起,那场席卷山东全省的赈灾款项贪污一案。<br/><br/> 二十三年前,也是有人敲响了登闻鼓而起,半数人员落马,其中包括杨氏的父亲。<br/><br/> 只不过那次的登闻鼓,响起是都察院的,而不是午门的登闻鼓。<br/><br/> 而留影弃都察院登闻鼓,选择要告御状?也能解释的通了。<br/><br/> 马车已经到了午门之前,在这种地方,留影已经安全了。<br/><br/> “谢谢。”留影下了马车。<br/><br/> 顾长华从马车里探出头,“你姓什么?”<br/><br/> 留影有些恍然,大概已经很久没有回答这个问题了,这个问题却又始终刻在他的心里。<br/><br/> “我姓康,叫康泽明。”随着这几字,留影身上有着一股不能言说的精气神。<br/><br/> 康,二十三年前,山东的布政使好像就是姓“康”。<br/><br/> 第52章案子<br/><br/> 顾长华最后看了留影,不,康泽明一眼,看着他被守着登闻鼓的侍卫,围了起来,看着他拿起了百年都没有人拿起的金色鼓锤。<br/><br/> 整整二十三年啊,一个布政使的公子,在太康坊,从小到老鸨,在这么一个龌龊之地,整整熬了二十三个年头,七千多个日夜。<br/><br/> 一双玉臂千人枕,半点红唇万人尝,没有尊严,更是失去了自由。<br/><br/> 相比起来,他已经很幸运,起码他的恩客只有一人,还是许多人求而不得天子,就是了解到他的前生是多么的绝望,才能对比他悲惨百倍的康泽明,更加的佩服,和赞叹。<br/><br/> 因为他挺过了,呼吸着污秽,身在泥沼,只凭着一腔的信念,他活了,而不是在受辱的那一天,去死,像康泽明那样的活着,从官宦公子,到低到尘埃的男妓,恐怕每时每刻的呼吸都在疼痛,死亡对他来说,反而是一种解脱。<br/><br/> 活着要远比去死艰难百倍。<br/><br/> 就凭这信念和坚持,顾长华相信,康泽明真的有冤,二十三年前的那起案子,真的错了。<br/><br/> “大人?”暗卫提醒顾长华,他们现在停在的地方时午门门口,该回了。<br/><br/> “回吧。”顾长华说道。<br/><br/> 马车回转,掉头向来时的路。<br/><br/> 就在他们掉头的那一刻,恢弘而振聋发聩的鼓声,响彻在京城,清晰的宣告,登闻鼓响了。<br/><br/> 满京师的人,无论是平民小贩,行商旅人,权贵侯门,官宦学子,都望向了午门的方向。<br/><br/> 午门的登闻鼓,开国没有一次敲响的午门登闻鼓,在今天响了。<br/><br/> 天子治下,太平盛世,有人冤屈四海,来讨债来了。<br/><br/> 刘仁跟了赵熙,已经有二十多年了,赵熙还是一个皇子的时候,他是他身边的小太监,等赵熙从皇子奋斗成太子,继而成为皇帝的时候,他顺理成章的成了内侍总管。<br/><br/> 他伴随了赵熙长大,期间更是几乎是寸步不离,他知道很多的秘密。<br/><br/> 比如先帝最爱的女人,其实不是先帝的元后,昭贤皇后,而不是赵熙的生母,先帝的继皇后敬德皇后,而是后宫毫不起眼的一位昭仪。<br/><br/> 先帝知道后宫的水深,所以对所爱的女人,宠爱有度。<br/><br/> 又为了保护那位昭仪,把当时刚进宫还是美人的敬德皇后,宠起来当做了挡箭牌。<br/><br/> 只不过人算不如天算,那位昭仪天生体弱,没有没有留下一男半女,就香消玉殒了,要不然皇位也轮不到赵熙来做。<br/><br/> 敬德皇后,她长得不是艳冠群芳,不是清雅脱俗,但是一张脸,却长得恰到好处,敬德皇后与王美人有六分相似,加上刻意模仿而来的动作举止,在那位昭仪死后,受到帝宠,万千宠爱于一身,衬的后宫三千粉黛无颜色<br/><br/>\t\t\t\n\t\t\t\n\t\t\t', '\t')('<!--<center>AD4</center>-->\n\t\t\t\t,然后生下了赵熙。<br/><br/> 赵熙在皇子脱颖而出,立后,封太子,然后先帝驾崩,赵熙成为皇帝,敬德皇后变成了太后。<br/><br/> ——敬德皇后心机,手腕,隐忍,自然不差,要不然也不可能成为太后,也不可能从后宫之中,注意到毫不起眼的王美人,知道王美人才是先帝心里的朱砂痣。<br/><br/> 这样一个人,哪怕她退居后宫,平时不显山不落水,也没有能小看她。<br/><br/> 弯腰立在跟看,刘仁时刻保持着恭谨的姿势,看着面前天下间最尊贵的母子。<br/><br/> 询问了皇帝的饮食起居,太后明知道皇帝知道自己所谓何事,但是皇帝不开口,那么就只有她开口了。<br/><br/> “听说今天有人为了二十三年前的山东赈灾银被贪污一案,敲响了午门前的登闻鼓?”<br/><br/> 二十三年前,山东遭遇百年不见的大旱,颗粒无收,蝗虫肆虐,先帝从国库调拨了一百二十万两白银,拨到山东,用来救济灾民,那时因为山东布政使康春元,爱民如子,在百姓官场之中,广有清廉之名,更是少有的能吏,先帝只把自己最年幼的皇子派了钦差,作为了威慑。<br/><br/> 以为事情就这么完了,安抚住百姓,也就够了。<br/><br/> 没想到,两个月之后,山东的灾民,远赴千里,拿着万人的血书,敲响了都察院的登闻鼓,告山东官员,从上而下,侵吞赈灾款,救命粮被掺了大半的沙子,应立筷不倒的粥里,几乎跟清水无异,以至于山东百姓饿殍遍野。<br/><br/> 先帝大发雷霆,着三司会审,案子短短在几天之内,就“水落石出”,山东大半的官员都被清洗,山东布政使携同家眷,全家更是在家中悬梁自尽,只留下一鲜血淋淋的冤字,还唯一的孩子,当时只有七岁的康泽明,因为年纪不够,免于一死,沦为军奴。<br/><br/> 就是现在太康坊的小倌留影,还跟顾长华碰到了一块。<br/><br/> 赵熙一边感叹世界之小,一边对着太后说道:“朕着三司会审了,等结案的时候,换到金銮殿上也就是了。”<br/><br/> 难道告御状,还真要皇帝亲自去审问不成,让皇帝一点一点的找证据,一个一个的替人犯,偶尔在对人犯用用刑什么的,这不是搞笑吗?<br/><br/> 这么大的案子,又是陈年老案,证据毁的一干二净了,证人也死的差不多了,没有一两个月,查不清楚的,皇帝总不能耗着吧。<br/><br/> 相反,一场全省从上而下的贪污之案,在几天之内,就搞明白了。才是蹊跷的。恐怕推出替罪羊,平息灾民的怨气才是真的。<br/><br/> “那可是先帝钦定的案子。”<br/><br/> “既然那个康泽明敢敲登闻鼓,想必是切实的冤枉,手中恐怕也有证据,太祖在午门立下登闻鼓,更有祖训,凡击鼓者,皇帝御审。案子却又有冤,又有太祖遗训,父皇不会怪儿子不不孝,不尊重他老人家的。”<br/><br/> 太后沉默不语,“他是康家的。”<br/><br/> 赵熙喝了一口,目光动了动,他知道太后的意思,康泽明姓康,他的父皇最爱的女人也是姓康,不但姓康,而且是康家嫡出的姑娘,山东布政使康春元嫡亲的姐姐,敲了登闻鼓康泽明的嫡亲的姑姑。<br/><br/> 康氏美人,是太后宠幸渔先帝的根源,因为有了和她相似的一张脸,她在后宫脱颖而出。<br/><br/> 太后初始可能有些感激,但是那丁点的感激,禁不住时间的消磨,在知道自己是康氏的挡箭牌之后,就消失的一干二净了。<br/><br/> 而且为<br/>\t\t\t\n\t\t\t\n\t\t\t',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