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6章铁铉的粮草补给办法
('\n\t很多跟随阿卜只俺一同迁移至此的小部落首领,开始制造纷争,却很快就被准备充分的大明军力制止住。<br /><br />结果毫无悬念。<br /><br />所有这些挑事的首领,都依据大青城新规,受到了应有的惩罚。<br /><br />斩首示众。<br /><br />几十天转瞬即逝,那些长途跋涉、翻山越岭来到大青城定居下来的牧人们,最终意识到。<br /><br />尽管这座城市,是属于他们大家共同的。<br /><br />可踏入此地,每个人都必须遵守朝廷订立的各项规章制度。<br /><br />但是,在充足的食物供应与舒适的居住条件下,没有人再发出抱怨声。<br /><br />随着近3万牧民的加入。<br /><br />大青城的建设,迎来了迅猛进展。<br /><br />在诸多工部官员和匠人的带领下,配合经验丰富的大明劳动力,整片土地上,几乎每一个角落都在热火朝天地施工着。<br /><br />城墙的地基越挖越深,逐渐接近规划标准。<br /><br />此时,位于大青山脚下的水泥生产厂,也终于开始产出第一批水泥,并且产量稳步上升。<br /><br />当第一层水泥,缓缓固化之时。<br /><br />牧民们的干劲,前所未见地被激发了出来。<br /><br />大家共同期待着一座,永不再受外来侵略的城市。<br /><br />他们坚信没有任何力量,可以从外部破坏掉大青城。<br /><br />这种信念,源于目睹了固化后水泥的坚不可摧性。<br /><br />于是乎,在场每一个人,对于工程的热情愈加高涨。<br /><br />特别是那些负责筑墙任务的牧民,在结束白天劳作后,会亲自巡视城中各类建筑是否按照既定规范建造。<br /><br />因为对他们来说,这不仅是一座城市,更将是他们未来的家园。<br /><br />最后,工部官员惊奇地发现。<br /><br />根本不用自己指导或让监工督促。<br /><br />这些牧民主动要求,使用更多高质量材料进行建设。<br /><br />甚至自发监督起质量与技术。<br /><br />至于出现偷工减料的行为,虽然偶有发生,但往往没等到官府介入。<br /><br />就有牧民自行把肇事者绳之以法,押解至衙门处理。<br /><br />每天傍晚时分,会有不少朝廷官员携带着糖果、果脯乃至茶叶等小礼品,访问牧民营地。<br /><br />通过简单的聊天方式,用汉语同当地百姓交流。<br /><br />即便某些人,不懂汉语也没关系。<br /><br />外交部已经做好相关预案。<br /><br />即每天安排专人,向新迁入牧民,传授基础语言课程。<br /><br />此外,考虑到气候因素,许多原先穿着民族服装的新市民,纷纷换上了更为保暖实用的棉服。<br /><br />而旧衣服则成为了临时居住区内,取暖所需燃料的一部分。<br /><br />无形之中,变化正在发生。<br /><br />大青城的模样,也日趋完善。<br /><br />相对而言,长城之外数十万出征草原的大军,遭遇到了一定挑战。<br /><br />其实所谓挑战,也是相对于之前经历而言。<br /><br />若能无阻碍行军数百里,还算比较顺畅。<br /><br />但持续向前挺进,却未能成功定位敌方核心军队。<br /><br />就意味着,事态变得更加复杂了。<br /><br />后勤供 <br /><br />请收藏:https://m.qibaxs10.cc \n', '\n')('\n\t给链,变得异常脆弱冗长。<br /><br />晋王、燕王、代王各自统帅的3方军队,不得不将重心,放在加强物资运输安全防护措施上来。<br /><br />全体做好长期驻守准备。<br /><br />为防止潜在敌人,可能对补给路线发动袭击。<br /><br />自出发以来沿途各点,均设置严密防御体系。<br /><br />被派遣到九边的工部官员们,这几天都要愁白了头。<br /><br />为了满足三路大军的需求,他们可以说是不分昼夜地调动整个九边资源,在粮道沿途修建戍堡,以确保户部能够安全地,把粮食运至前线并妥善存放。<br /><br />接着,再以这些戍堡为中心,分批向北推进运输作业。<br /><br />一望无际的草原之上。<br /><br />金色的落日余晖铺洒在大草原上,照亮了那片无尽延绵的草地。<br /><br />背对风向的一片坡地上,规模超过万人的军队正在搭建营地。<br /><br />铁铉携众文武大臣自营地中走出,站立于坡顶,凝视着前方那一片荒凉辽阔的土地。<br /><br />他神情沉重,甚至有些怒气。<br /><br />“广武镇的堡垒建设滞后达3天之久,按照预定计划,那里需要为东线与中线路军储备3万担粮食,但现在全堆积在了灵济泉堡。”<br /><br />铁铉的声音平和地在草原上回荡。<br /><br />在场所有人清楚感受到,铁铉内心压抑已久的不满。<br /><br />“大学士,冬天过去后,土壤才刚刚稍微变硬了些许。可是从后方运来的建材又重,重复碾压导致道路状况非常糟糕……”<br /><br />“这不是理由。”<br /><br />铁铉淡淡地打断,目光转向那位说话的人。<br /><br />那人立刻低下头来。<br /><br />没人敢于招惹这位内阁重臣不快。<br /><br />铁铉轻叹一口气:“此番远征伊始,我不愿意因为小事就惩处谁。但是你们都应清楚,在前面领军的是我大明3位亲王及数以十万计的将士,他们正四处搜寻敌人踪迹。”<br /><br />“必须保证粮草不能少,任何人若让士兵挨饿,从而影响战争大局的话,我个人不会追究责任,朝廷也不会放过。”<br /><br />此时,后勤主管的郎中,忍不住抬起头来。<br /><br />这微妙的动作,并未逃过铁铉的眼睛。<br /><br />“有何高见,尽管提出来听。”<br /><br />那位郎中随即躬身施礼:“属下等商议过后,觉得是否可以从晋冀两地,加派百姓支援,即使是以肩扛背驮的方式,也要把粮食送上前线去?”<br /><br />其他官员陷入了短暂沉默。<br /><br />现在长城之外,共有20余万军队驻扎着,而所使用的民力,已达50万人次以上。<br /><br />若再次征召劳力,恐怕今年华北地区的农业,将会受到严重影响。<br /><br />“同意。”<br /><br />铁铉毫不犹豫地拍板决定。<br /><br />随即双目微合,沉声下达命令:“颁布布告通知两道百姓,凡每搬运一石谷物到达边境者均有奖励。战后发放牛羊或钱币、食盐等奖赏。”<br /><br />众人瞬间开始交头接耳起来。<br /><br />吏部官员迟疑地说:“这事是否应该……”<br /><br />“起草文件送审大青山,请殿下批准。”<br /><br />铁铉当即下令。<br /><br />铁铉事实上掌握了,整个北伐行动的最终决策权。<br /><br />而这早已成为北伐军队内部,众所周知的秘密了。<br /><br />在场的官员们,心中早已明了。<br /><br />见铁铉已作出决断,大家都缄默无言。<br /><br />铁铉这位大学士跟太孙之间的事情,尚且轮不到他们插嘴。 <br /><br />请收藏:https://m.qibaxs10.cc \n',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