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nter>AD4</center>-->\n\t\t\t\t 床边炭火烧得通红,罗湘绮的脸颊和颈项在炭火的映照下,呈现出一种象牙般光润的色泽。此时他正跨坐在张仲允身上,俯身向下,发丝垂到张仲允的 x_io_ng 前,挠得张仲允心中痒痒的。<br/><br/> 「阿锦,」张仲允眼中满是倾慕之色:「你可真美啊!真想好好抱抱你,可惜我今天走了太长时间的路,现在实在没有力气了。」<br/><br/> 如果在往常,这样说肯定会惹得罗湘绮嗔怪。今天,罗湘绮却只是微笑凝望着他,轻轻说:「那你就快点好起来吧……」<br/><br/> 不多时,温暖起来的张仲允就沉沉进入了梦乡。旁边,罗湘绮却心中五味杂陈,久久不能入睡。<br/><br/> 宋柯内心惴惴不安,一直站在窗前向北屋张望,直到看到北屋的灯熄灭了,就知道暂时是不妨事了,才长叹了一声,稍稍松了口气。<br/><br/> 今天看到他们如此,不由也想起了自己和李源的遭际,心中感慨万端。正斜倚在窗边发呆,却听到耳边又传来一声悠悠的叹息,原来是李源来到了身边。<br/><br/> 李源望着窗外月影斑驳的庭院,似是自言自语,又似是说给宋柯听:「人生已是如此多艰,难道彼此相知的两个人还要相互折磨么……」<br/><br/> 宋柯低下了头不言语,李源便悄悄拉住宋柯的手。<br/><br/> 宋柯这一次没有再挣脱。<br/><br/> 幸亏张仲允身体强健,并没有引发更大的病症。饶是如此,还是被罗湘绮硬盯着在床上躺了两天才起来。<br/><br/> 虽然没有冻出什么毛病,臂上的伤口却是触目惊心;然而最难愈合的,还是心上的伤口——那来自至亲之人的伤害。<br/><br/> 后来张仲允托人悄悄回家打听,得知他的母亲赵氏只是受了些惊吓,并无大碍,此外就是伤心儿子被逼离家,不断和张德洪争吵。<br/><br/> 母亲无事,张仲允自责的念头才稍稍淡了些。<br/><br/> 其后的那几天,张仲允时不时地呆坐走神。罗湘绮问时,他却又打点起精神说笑,并不愿细讲自己那天的遭遇。<br/><br/> 罗湘绮知道他是不愿意自己担心难过,所以也就不再多问。但是即便他不讲,自己又怎么能够不担心?<br/><br/> 那天,当衣衫单薄、满身血污的张仲允回到家中时,罗湘绮伤心之余,那个久被压制的念头,终于清晰地浮现到了他的心头:自己跟着他回绍兴,究竟是该是不该?<br/><br/> 过了十余日,张仲允臂上的伤口已慢慢结痂。<br/><br/> 他惦记着越缦堂还有好多事情要做,而且上次和杜灵运约好的是过三五日便回,于是急着要往杭州去。<br/><br/> 这种打算一说出口,却遭到家中其他人的一致反对,张仲允只得作罢。<br/><br/> 又待了三五日,张仲允打定了主意,这次是无论如何要走的了。刚要开始收拾行装,罗良却过来通报,门外有客人过来了。<br/><br/> 客人就是杜灵运和杜灵芳兄妹。<br/><br/> 那杜灵运看年纪有二十四、五岁的样子,中等身材,白净面皮。外貌虽不是十分出众,但笑声爽朗,姿态大方,气质介乎商儒之间。<br/><br/> 他的妹妹,却是比他灵秀得多。大概十六、七岁的年纪,十分素淡的衣裙,斜挽的发髻上,只插着一支碧玉簪,别无其他饰物,但肤色晶莹,眉目如画,神情婉转动人。<br/><br/> 宋柯显然是十分喜欢这个姑娘,大家相互引见过之后,她便拉着杜灵芳的手仔细端详:「莫不是我们以前见过面么?妹妹看起来好生面善。」<br/><br/> 李源凑过来说:「你不觉得她很像一个人么?」<br/><br/> 宋柯瞟了他一眼,并不答言。<br/><br/> 杜灵芳掩口一笑,说道:「允哥哥早就说过了……」<br/><br/> 一边罗良也凑过来说:「好像我家公子的样子呢。比我家小姐还像。」<br/><br/> 杜灵运在一边哈哈笑道:「我这个亲哥哥倒像是外人了,不如认给罗兄作妹妹算了。」<br/><br/> 那杜灵芳是聪明女子,早就知道罗湘绮是张仲允最看重的人,又是士林的后起之秀,<br/><br/>\t\t\t\n\t\t\t\n\t\t\t', '\t')('<!--<center>AD4</center>-->\n\t\t\t\t心中仰慕已久,当下马上就上去见礼,称起哥哥来。<br/><br/> 罗湘绮对这个大方聪慧的女子也很有好感,仓促之间没有准备什么见面礼,就取出自己藏的一方和田玉章料送给杜灵芳,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认下了这个妹妹。<br/><br/> 这兄妹此次过访,是因为在杭州久候张仲允不至,心中担忧,就亲自前来探视。张仲允只说是得了风寒,现在已经好了,隔日便可一同启程。<br/><br/> 两兄妹一听说张仲允病了,关切之色都溢于言表。杜灵芳还埋怨道,都是哥哥让允哥哥在书坊太过劳累了,才闹出病来。<br/><br/> 又搬来几把椅子,一行人都到书房落坐。杜灵芳一眼就看到了墙上挂的对子,漫声吟道:「淡如秋菊何妨瘦,清到梅花不畏寒。意境轻灵,笔力俊逸!」<br/><br/> 回过头来,眼睛中似有什么东西在闪闪发亮,望向张仲允说:「这像是允哥哥的字迹呢,是允哥哥写的吧?回杭州之后,也请允哥哥为我写幅字好么?」<br/><br/> 张仲允一愣,面对着这女孩子脉脉的眼波,只觉答应也不好,不答应也不好。偷眼望向罗湘绮,只见他正陪着杜灵运翻拣他的藏书,根本不往这边看。<br/><br/> 倒是宋柯来打圆场:「妹妹要的,仲允能不写么,你就想想让他写什么好就是了。」<br/><br/> 张仲允只得微笑点头。<br/><br/> 得到张仲允的首肯,杜灵芳顿时笑靥如花,脸颊飞落了两抹红霞,更增娇艳。<br/><br/> 旁边李源和宋柯对视了一眼,心中都明白这小女子恐怕已经是对张仲允动情了。<br/><br/> 纹银,五十两。<br/><br/> 放在怀里沉甸甸的。虽然五十两银子并不多,却是越缦堂开张以来张仲允所得的第一笔分红,而且,看目前的趋向,以后还会越来越好。<br/><br/> 江南富庶,普通百姓之中读书识字之人颇多,但又不像应试的举子那样需以咬文嚼字为能事。八股文章他们是不做的,经史子集也没有兴趣看。<br/><br/> 他们所关心的,只是平日生活之中,头疼脑热、油盐酱茶这些琐碎之事。<br/><br/> 平时处理这些细故的诀窍,只能从积古的老人家那里口耳相传,此外无籍可考。<br/><br/> 但张仲允就找了人来,把这些常识编撰成书,分为医药、饮食、桑农等数种,简单装帧,低价出售,竟然大受欢迎。另外弹词、乡曲数种,也都卖相甚好。<br/><br/> 越缦堂出手不凡,张仲允对未来充满了希望。一路回来的时候在心里盘算,不如以后和阿锦举家移居杭州,在西子湖畔寻一处幽静的院落,朝听柳莺,暮赏烟霞,该是何等的快意!<br/><br/> 春风得意马蹄疾,心中畅快,赶路也没有那么辛苦了。背上的背囊里,是带给阿锦的笔墨和捎给祖母的细点。点心无法直接送回家,回头还要托人悄悄带进去。<br/><br/> 想到此节,心中未免抑郁,但经暖风一吹,慢慢也就消散了。此时已经是四月底,眼看就要过端午节了,这次一定要多留几天,过了节再回去。<br/><br/> 来得门前,下马兴冲冲推门进去。罗良听到动静,忙过来拉过马缰绳,递过来一条手巾,张仲允接过拍打身上的浮尘。<br/><br/> 罗良看看他的脸色,似乎想说什么,却又打住了,低头把马牵到后院去。<br/><br/> 李源和宋柯看到张仲允回来,也忙从西厢出来相见,宋柯显然是刚从织机上下来,身上的围裙还未解下。<br/><br/> 但就是不见罗湘绮。<br/><br/> 张仲允和李<br/>\t\t\t\n\t\t\t\n\t\t\t',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