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nter>AD4</center>-->\n\t\t\t\t 这不是四皇子受不了打击,主要是四皇子能够在朝中蹦达这么多年,一直想要追逐那个太子之位,最重要的就是有甄家的势力在支持着他。<br/><br/> 虽然四皇子门下还有其他的一些势力,但最大的那个已经被皇上给费了,那四皇子又能怎么办呢。而且,四皇子能在朝中得势这么多年,自然也不可能是什么傻子,他自然很清楚,如果他的父皇要是有立他为皇子的意思的话,那就根本不可能废了甄家,这个他最大的支柱。<br/><br/> 而既然他的父皇能如此狠心的费了整个甄家,那他心目中的太子就肯定不会是自己了,说不定,他的父皇现在之所以这么做,就是再为他心目中的太子铺路也说不定。<br/><br/> 心里有了成算,四皇子也就自然不会再争下去了,毕竟,有可能根本就争不到不说,还会带累自己的身家姓命那就不值得了。<br/><br/> 这可不是开玩笑的事情,当今皇上的那位父亲可就是这么上位的啊,那时候的皇子几乎就是没剩几个了,整个朝廷都被大清洗了一番。<br/><br/> 四皇子闭门不出,明显是放弃了储位之争,一时间,朝廷之上,就要属有三皇子和二皇子风头最盛了,大多数本海在观望中的朝廷官员们也开始纷纷投靠着自己看好的皇子。如果这个时候在不投靠的话,那以后也就不用投靠了,结局都快出来了,还投靠什么呢,就算是投靠了,人家也不会重视你的。<br/><br/> 林轩自然不用去关注这个了,已经娶了福雅郡主的他,不会有那个选择的权利了,相比起于,这些朝廷里的钩心斗角,林轩逐渐开始关注起福建那边的战事来。<br/><br/> 按理来说,朝廷精兵良将无数,兵草粮马充足,对付一群连饭都吃不饱,到处东躲西藏的一群叛兵,应该是很轻松很简单的一件事才对。<br/><br/> 可事实就是如此让人意想不到,朝廷的五万精兵,对付一群基本上就什么都没学过的农民,既然两个月都没有拿下。<br/><br/> ☆、第96章<br/><br/> 说起来可能很不可思议,但事实还真就是如此,朝廷派去平叛的五万大军,竟然连那些造反者的影都抓不住。事情发生到现在已经四个多月了,那些大军从集合到出发也有二个多月了。<br/><br/> 一群兵马粮草充足,将军经验丰富,士兵都是孔武有力的军队,竟然硬生生的在福建耗费了这么长的时间,对此,皇上已经是雷霆震怒了。所以,在此情况下,四皇子的倒台才会那么的迅速,实在是皇帝非常需要一个出气筒,四皇子是正好赶到了这个时间段。<br/><br/> 其实这件事情也不能怪皇帝会震怒,任何一位君主面对造反者都是不可能仁慈的,务必是以最快的速度把他们消灭在萌芽之中的。这也是为了杀一儆百,要不然,人人遇到点事情就不顾一切的造起反来,那这大好的江山还能不能要了。<br/><br/> 所以,对于这么长时间还未收拾得了一群要什么,什么都没有的农民,皇上是真的着急了,一道道的圣旨不断的快马加鞭的送到了福建那些将军的营帐之中。<br/><br/> 甚至要不是考虑到现在临阵换将有些不合适,皇上连把那带兵的将领换了的心思都有了。<br/><br/> 不过,那些将领也是有苦说不出啊,他们是经验丰富没错,他们是身经百战也没错,可是他们从未面对过这些造反的百姓啊。<br/><br/> 那些造反的百姓人数本就不多,再加上他们原本就是流民,不动刀动枪的时候,他们的样子跟流民没有一点的不同,这让他们如何分辨啊。<br/><br/> 再加上他们这些大部队的行动浩大,根本就隐藏不住行迹,而那些造反的百姓又都是本地人,熟悉地形,再加上一些流民的掩护。那真是把曾经某个人说过的十六字方针给发挥了个彻底。<br/><br/> 说道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福建那边的地形了,崎岖难行,多是山区,根本就不适合大部队的排兵布阵。<br/><br/> 这场农民被逼的造反的规模虽然不大,但因为事件的严重 xi_ng ,已经引起了朝野上下的广泛关注。各方势力围绕着这件事情已经展<br/><br/>\t\t\t\n\t\t\t\n\t\t\t', '\t')('<!--<center>AD4</center>-->\n\t\t\t\t开了相当激烈的讨论,但大多数的看法都是认为这场叛乱,必须要立刻快速的平息掉。<br/><br/> 除了这些大臣们要快速平息战乱的想法外,自从四皇子倒台之后,就隐隐开始对峙的两位皇子对于此事的关注程度也是异常的高。这倒不是因为担心自家的江山,而是因为他们都很清楚的明白,虽然现在朝廷的军队还奈何不了这些地方的叛民。但只要时间一久,朝廷加大力度,那些叛民自然不会有什么好下场。<br/><br/> 而且就算是朝廷不加派人手,只要时间一长,等到那些造反的人的粮食用尽,他们就不能在实行着现在的策略了。必须要出来寻找粮食,而福建因为大旱的缘故,颗粒无收,那些造反的人想要寻找到粮食就必须长期的在外面。<br/><br/> 到了那个时候,就算那些领兵的将领在蠢,想要赢得胜利也是很轻松的一件事了。民间的百姓组成的队伍,想要长时间的对抗朝廷的精兵,那根本就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br/><br/> 大家都很清楚这个道理,但却不妨碍他们一起忽悠着皇上继续的往那里投入兵力。他们倒也不怕皇上会察觉到他们的心思,一则皇帝根本就不懂得军事,所以才会对这些时日的没有一点成效而着急上火。二来,便是皇上懂得这些,为了朝廷的颜面考虑,他也不可能再让那些造反之人继续悠闲。<br/><br/> 有了三皇子和二皇子的推波助澜,皇上很快就有了决议,加派兵马前往福建平乱。而到了这个时候,三皇子和二皇子的竞争就开始激烈了起来。有一句话说的好,叫枪杆子里出政权,平日里这些皇子王爷的根本就没有一点可以接触到军权的机会,那些军队全都在皇帝一个人的手里握着。<br/><br/> 此次可以算得上是三皇子和二皇子两人唯一能把手伸向部队里的机会了,这也是他们两人之前为什么那么卖力的推波助澜的原因。<br/><br/> 对于这些,皇帝有可能知道,也有可能不知道,但是不管他知不知道,既然没有任何表现,那就可以说明皇帝这已经是在默许了。<br/><br/> 默许什么,其实已经很清楚了,他是在鼓励着这两位皇子开始在军中安插一些人手。这在以前,那是不可想象的,当今的这位隆庆皇帝是极为重视自己手中的权利的,根本就不会主动的发散权利,更别说分散到那些个皇子的手上了。<br/><br/> 可是现在的情况和以前已经不一样了,以前皇帝的身体一向很好,便是在做个十几年的皇位也是没有问题的,在那种情况下,他自然不肯分散自己手中的权利。但是现在,这位隆庆皇帝已经可以清晰的感觉到自己的身体不如从前了。<br/><br/> 也许是感觉到自己的大限快要到了,隆庆皇帝对于诸位皇子已经不再像是以前那样苛刻了,以前若是有皇子敢把手伸到军队之中的话,那隆庆皇帝是绝对不会姑息的。可是现在隆庆皇帝不仅默认了,甚至一开始三皇子和二皇子有胆子这么做,也是因为皇帝的那一点点具有明显暗示意味的话语。<br/><br/> 二皇子和三皇子在朝廷上的一番龙争虎斗,并没有盖过之前甄家倒台的事情,毕竟,甄家也是百年世家,甚至在这之前,很多朝廷里的要员做事情都不得不考虑到甄家的想法。<br/><br/> 尤其是那些与甄家藕断丝连,关系紧密的家<br/>\t\t\t\n\t\t\t\n\t\t\t',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