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
('<!--<center>AD4</center>-->\n\t\t\t\t 身体原主对纳兰 xi_ng 德的荣宠和他那早死的 xi_ng 命,就让康熙对他多看了几眼。<br/><br/> 说起来,纳兰 xi_ng 德出生满洲八大贵族家庭,身世显贵,更有其父纳兰明珠为当朝权贵。论及纳兰明珠,康熙不免神游天外,大阿哥之母与明珠所出同族且关系紧密。现在明珠在朝中虽没有明显地为大阿哥造势的行为,但他时时刻刻与复议皇太子的朝中官员不对付那是明晃晃摆在眼前的事实。<br/><br/> 在自己没有任何废除太子迹象的情况下有这样的举动,其心可谓昭然若揭。纳喇氏也是与皇室有姻亲的显赫贵族,明珠推举大阿哥之举不过是一个“赌”字而已。赌赢了,纳喇氏必是更上一层楼,可他又有多少把握能赌赢呢?康熙如此之想,唇角泛出一抹冷笑。<br/><br/> 此人早晚他都会收拾,但不是现在,他在朝中结党的势力没有确切的突破口是不够彻底打压下去的。而且,这也牵扯到索额图一党。<br/><br/> 康熙不得不感叹,身体原主其实是很矛盾的。对太子的宠爱让他想保全索额图一党,又怕其坐大威胁自己的皇权。太子需要有势,但却不能过强。如此便有康熙十九年革去索额图内大臣之位的举动。身体原主对太子的偏爱至此,几乎是可以称为溺爱了。人言:期望越大失望也就越大,不知太子未来还会不会让他失望。<br/><br/> 就在康熙坐在步辇里神游天外的时候,梁九功的声音从外头传来:“皇上,到了。”<br/><br/> 一下步辇,康熙便看到众多人在疏通入海的河道。他左右巡视了一番,敦促他们要加紧,重修田舍也不能推迟。之后便离开了,这算是简单地走了个过场。<br/><br/> 3、启程回京...<br/><br/> 河务和漕运被康熙本人视为两件大事而刻在宫柱上,所谓河务便是治水,所谓漕运便是用水托运粮食。两者皆与水有关,看这黄河年年决堤、泛滥成灾,致作为南北交通大动脉的运河断航,让康熙年年忧虑不已。此番他去高家堰也是为了黄河治水。康熙可不觉得他去了,黄河就能给几分薄面,明年就歇停了、不决堤了。但不去,人家黄河岂不是一点面子都不给了?<br/><br/> 所以现在有了康熙站在高家堰上方探头探脑地看人工坝下的黄河的一幕。下面泛黄的水滚滚下 xi-e ,声势如宏,如雷贯耳,大有侵吞万物之势。康熙把脑袋缩了回来,走到离大坝有百米的地方一抹袖子,才发现衣服上已经沾满了水珠。接过梁九功递过来的手帕随意擦了擦,就见不远处几人策马飞奔过来。等他们走进了,康熙才看清,信使来了,多半是太子的信。<br/><br/> 自从康熙觉得他与太子之间的信件过于无聊后,就开始试着在信上写一些路上的见闻,民间的琐事,附带告诫致辞,以据实讲理,以小见大。而且太子果然聪慧过人,自有融会贯通、举一反三之力。对此,康熙很是高兴,教予太子的治国之论,通世之理越来越多,大有把太子改造成全能型人才的趋势。<br/><br/> 对太子的教育问题,他想了很久。太子的确是个好苗子,却后来变得乖戾荒 y-i-n ,行为多有不端,他觉得康熙本人在教育太子方面不能说没有过失。关于培养太子个人能力方面,康熙本人确实做得不错,但是对培养太子情商方面,康熙错的可不止一点点。康熙本人对太子过高的要求、力图培养出一个完美储君的希冀几乎扭曲了太子作为人的 xi_ng 格。<br/><br/> 不过,太子今年也只有十岁,从现在开始扭回来应该不迟。可惜,他从没和小孩子打过交道,何况胤礽也不是一般的孩子,具体的“调教”问题还得回到宫里跟胤礽相处过才知道。如此想着,康熙便有些期待回宫之日了。<br/><br/> 接下来的一个月,祭孔庙,大成殿行三叩九跪,亲书“万世师表”,拉拢文人心,免曲阜县明年地丁钱粮。康熙算是完成了首次南巡的任务,开始起驾回宫。回宫路上无大事,康熙便吩咐赶着路程走便是,如今已经十二月份了。越往北走,天气越冷。中途路过京畿时竟飘起了<br/><br/>\t\t\t\n\t\t\t\n\t\t\t', '\t')('<!--<center>AD4</center>-->\n\t\t\t\t小雪。<br/><br/> 康熙坐在銮驾里,用手撑着额头,眉眼间带着忧虑。他叹了口气,想到回宫要面对的人,他就忍不住忐忑不安。他本就未曾与他们相处过,他们对自己而言,可以说是即熟悉又陌生的人。<br/><br/> 当銮驾行至离京城不过几百米的地方时,康熙掀开垂帘,那边已经可以隐隐约约望见正阳门城楼高耸的一角,原本忐忑不安的心反而沉淀了下来。再走近些才看清楚——开敞着的城门下站着一群顶戴花翎的官员,站着最前头的是一个身着杏黄色朝服,头戴青狐顶冬朝冠的少年,和大臣们相比虽然看起来不高,却格外出众。康熙心中明了,这便是太子胤礽了。<br/><br/> 銮驾直到行至离城门二十米远的地方才停下。康熙还未起身,就听到一声清朗带着稚嫩的声音:“儿臣胤礽恭迎皇阿玛回京。”<br/><br/> 随着太子的声音落下,众臣的请安声也随之而来:“臣等恭迎皇上回京。”<br/><br/> 康熙踩着小太监的背走下来,环视了一圈地上跪了一片的人,太子后面跪着几位身着亲王补服的人应该是宗室,再往后是戴着不同顶珠的大臣,位置越靠前,品级也越高。他走到太子跟前,一边扶起太子,一边说:“众位爱卿平身。”<br/><br/> 康熙让各位大臣都散了,拉着太子坐上了步辇,这才近距离看清太子。这孩子差不多有他 x_io_ng 口高,身着杏黄色的四团五爪金龙金花卦、黑底金纹的披领,头戴上衔红宝石、顶金龙二层的朝冠,脖子上挂着一百零八颗东珠,辫尾垂以杏黄色流苏,腰上束着金黄色的腰带,腰带侧边挂着一块淡绿色透彻的玉佩。一身庄重的太子朝服穿在他身上显得有些沉重。<br/><br/> 再看看那张略带婴儿肥的脸,康熙本人记忆中丰神俊朗的太子形象逐渐清晰了。仔细想想,太子跟他长得还真不怎么像,眉眼倒是随了赫舍里皇后。若是再长大些,必有倾人之姿。<br/><br/> 太子坐在康熙的身边,仰头问道:“皇阿玛,儿臣仪表可有不妥?”<br/><br/> 太子的语气带着疑问,康熙伸手拍拍他的肩膀说:“并无,朕出巡多日,方才见胤礽倒是长高了。”<br/><br/> 太子听这话,神色飞扬、颇为得意地说:“儿臣一定会长得和皇阿玛一样高。”<br/><br/> “好,朕等着。”康熙笑了笑,伸手捏捏胤礽白皙的脸蛋。心想:这具身子到底又多高他没量过,但目测一下应该有一米八左右。<br/><br/> “皇阿玛!”胤礽皱着眉头,不满康熙对他的揉拧。<br/><br/> 康熙一放手,发现那半边脸果然被他捏红了。胤礽皱着一张半边红半边白的小脸颇具有喜感。考虑到这孩子的形象问题,于是悻悻然的放手,转而问起了学业问题。<br/><br/> “这两个月都学了什么?”<br/><br/> 谈及学业,胤礽收敛了神色,答道:“回皇阿玛,儿臣依旧在学《四书》,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曰:修身也,尊贤也,亲亲也,敬大臣也,体群臣也,子庶民也,来百工也,柔远人也,怀诸侯也。”<br/><br/> “何为敬大臣体群臣?”<br/><br/> “意思是敬重大臣就不会遇事无措;体恤群臣,士人们就会竭力报效。”<br/><br/> “恩,即会读书也要会用书,融会贯通更是你要谨记的,知道么?”<br/><br/> “儿臣谨记皇阿玛教诲。”<br/><br/> 康熙又为他讲了讲回京路上的见闻,到了乾清门才让胤礽下了步辇,嘱咐他回毓庆宫好好歇息后独自回了乾清宫。他得好好整理一下去慈<br/>\t\t\t\n\t\t\t\n\t\t\t',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