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节
('<!--<center>AD4</center>-->\n\t\t\t\t 门的北面离去。走了一段路,听后头的脚步声,他停下来,侧身对身后人道:“你怎么跟来了?”<br/><br/> “皇阿玛走了,儿臣留在那也无用啊。”<br/><br/> “朕不是说这个,朕这是往北面回乾清宫,依礼制,你应当往南面回你的毓庆宫。”<br/><br/> “可南面的大臣们都跪在听您的旨意,儿臣贸然从那离去,被大臣们看到,怕是不妥。”胤礽眨着眼睛辩解道。<br/><br/> “得了,就你有理。”拔除了明珠党人这群毒瘤,康熙昨夜一直斟酌着该用哪些人候补上去,直至子时末才睡。此刻也不愿与胤礽磨叽,指着东面的日精门,冲他道,“赶紧回你的毓庆宫。”<br/><br/> 胤礽见康熙都赶他了,不好再赖着脸皮留着,作揖道:“儿臣遵旨告退。”<br/><br/> 正 y_u 再看一眼康熙便走,却见康熙微抬头,呆愣着脸望着东边的天空,胤礽出言道:“皇阿玛,您怎么了?”<br/><br/> 久久得不到答话,胤礽索 xi_ng 伸手在康熙眼前晃来晃去。又见康熙皱眉将他的手扯了下来,道:“别捣乱!”<br/><br/> 胤礽暗自撇嘴,将头转向东边一探究竟,只见东边天空上挂着的日头缺了个角,且缺口越来越大,天色也越来越暗。胤礽从未见过这般景象,不知所以然,扯着康熙的袖子惊慌地问:“这……这是什么?”<br/><br/> 看久了日头,康熙的眼睛已有些发酸,他伸手抚着眼帘道:“日蚀。”<br/><br/> “天狗吞日?”胤礽转过头问道。<br/><br/> 康熙闻言,想了想,点点头。<br/><br/> 乾清门南边空地上的群臣显然也注意到天狗吞日,他们抬头指着日头交头接耳,议论纷纷,也顾不上听圣旨,场面混乱至极。康熙听着那头的吵闹声,微蹙眉,却不愿理会他们。“天狗”吃的很快,一会的功夫,刺眼的日头只剩下一圈光环。地面也是昏暗一片,只能约 m-o 看清宫墙的轮廓。<br/><br/> 就在康熙 y_u 再抬头欣赏时,唇上却突然传来温热的触感,少年清新的鼻息流转在他唇上,康熙瞬间僵住了身子。而后一温热湿滑的物体又在他唇上迅速 t-ian 过,他的脑子出现了短暂的空白。就在短暂的时间,日头渐渐露出来了,光线了明亮了起来。等他回过神,日蚀已经彻底过了。<br/><br/> 康熙回过神,第一反应就是寻找那个胆敢冒犯圣驾的罪魁祸首,四处看看,只见梁九功一人傻傻地望着天。康熙冲他斥道:“还杵在那作甚!”<br/><br/> 梁九功低下头,张着嘴愣愣地看着康熙,半响才合上唇,弯腰叫了句:“皇上。”<br/><br/> “你可看到太子?”<br/><br/> 梁九功方才的注意力都跑天上去了,看得比康熙还仔细,怎会注意到太子,他心虚又讨好地笑道:“奴才,没注意。要不,奴才给您将太子爷寻来?”<br/><br/> “不必。”康熙用袖子抹着嘴唇道。之前还扯着他袖子的胤礽却不见踪影,稍稍动动脚趾头就知道心虚逃跑的那个人是罪魁祸首。<br/><br/> 日蚀景象自汉代起便被人以为是上天警告天子的表象。而这回,众大臣远远地瞥着康熙,无人敢言。康熙方才被人侵犯了圣体,心绪杂乱之下,不管这些大臣,朝他们暗撇撇嘴,快步朝乾清宫走去。<br/><br/> 康熙是真没想到,胤礽敢做出这般事。这半年,侍寝宫女也送了,胤礽倒没抹了他的面子,照着他的旨意将她们收入毓庆宫。他本以为这不过是将孺慕之情误认的错觉,等胤礽长大一些便好了。可方才那一吻,却告诉康熙,他想错了。<br/><br/> 康熙始终以为,这种事若是当面挑明了,反倒有不好的结果。可若一直拖延着,也不知能压抑多久。思索无果,便索 xi_ng 先抛在脑后。<br/><br/> 高士奇此人出身卑微,平日行为也是放荡不羁,康熙倒想就这日蚀之事问问他的看法,便道:“此次天狗吞日,爱卿有何见解?”<br/><br/> 高士奇从御门听政下来后,就听到外头纷纷议论的传言,康熙突如其来的一问,让他紧了紧神经,<br/><br/>\t\t\t\n\t\t\t\n\t\t\t', '\t')('<!--<center>AD4</center>-->\n\t\t\t\t“臣以为,明珠功过参半,论判,臣不敢妄揣圣意。”<br/><br/> 康熙听这话是牛头不对马嘴,皱眉道:“你都说些什么?明珠与日蚀有何干系?”<br/><br/> 高士奇闻言,差点没翻白眼,想着皇上怕是还没听到谣言,这番却被自己捅破了。暗恨自己多事,道:“臣有听传言曰,明珠此等罪大恶极之人该当论议处死,而非拘禁。而此次日蚀,正是上天如此告诉皇上的。”<br/><br/> 康熙嗤笑了一声,日蚀之事他不放在心上,可外头却真有借机造谣生事者。看着下头身形拘谨的高士奇,一挥手,道:“跪安吧。”<br/><br/> 高士奇见其没有追究之意,松了口气,端着奏折匣赶紧离开。<br/><br/> 50、多事之秋...<br/><br/> 外头的谣言传得如何纷纷扬扬,康熙是打定主意置之不理。户部尚书将明珠的抄家清单呈上御案。康熙摊开一看,大为惊愕,明珠贪污受贿已是不争的事实,可不想数额竟如此巨大。一下子,本只想将明珠圈禁的心动摇了,可圣旨已发下,外头将之处死的呼声又高涨。康熙不想如他们的愿,却又觉得就这般便宜了明珠很是不解气。<br/><br/> 就在此时,外头的奏事太监来报:“皇上,工部尚书阿兰泰求见。”<br/><br/> 合上抄家清单,道:“宣。”<br/><br/> 户部尚书科尔坤和阿兰泰对视了一眼,顺势作揖道:“皇上,奴才在此,恐是不方便。”<br/><br/> 康熙点头,“嗯,跪安。”<br/><br/> 萨穆哈因江南科考案落马,康熙革了他的职。阿兰泰此人平定三藩立大功,当日任光禄寺卿之时,修明史时又严谨认真。为人清谨,康熙便将其提为工部尚书。阿兰泰初到工部,便开始着手查探工部要事——河道。这一查便发现了端倪,当即书了一份奏章,呈至御前,跪奏道:“禀皇上,河道总督靳辅任职已长达九年,至今未见成效,却连年往户部调银两不下数千两,糜费钱粮,奴才恭请皇上明察,将之交至部里严加议处。”<br/><br/> 康熙不语。郭琇刚弹劾了明珠、牵扯了靳辅,又于今日上奏一份弹劾靳辅治河无功的折子。不出一个时辰,阿兰泰又来状告靳辅靡费钱银。一时,康熙也拿不准这是巧合还是有意。<br/><br/> 康熙这也不是第一次受到弹劾靳辅的折子。康熙二十三年时,靳辅上奏曰要筑堤以治水,于成龙提出异议。当日九卿大多站在于成龙的一边,康熙也以此策扰民为由,驳回了靳辅的建议,此事至如今也未出个结果。但由此,靳辅与于成龙间便存在了裂痕,于成龙甚至于康熙二十四年上呈密折,指摘靳辅与明珠交结,行事多受明珠指示。<br/><br/> 当日靳辅出任河道总督正是明珠举荐的,康熙参考了靳辅的一些治河方子,以为可行,便依了明珠。以致朝野上下皆以为靳辅为明珠一党。康熙琢磨着自己暂不治明珠,但总该抓个贿赂明珠的大臣来治罪吧。<br/><br/> 权衡再三,康熙对阿兰泰道:“河工一事重大,若因一时不能见效,即行处分。再另差人修理,恐反致贻误了工程。朕以为不若先将其押解入京,一为审问河银去向,二为考究其治水的法子,若是不妥,再将其革职也不迟,爱卿以为若何?”<br/><br/> “奴才无异议。”阿兰泰非死板之人,又与靳辅无 yi-n 私的矛盾,便依从了康熙。<br/><br/> 康熙又宣来吏部尚书伊桑阿,道:“如今九卿之中,多有弹劾河道总督靳辅,朕 y_u 将其收押入京,可事情尚未查明,不可贸然定罪押解,他<br/>\t\t\t\n\t\t\t\n\t\t\t',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