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节
('<!--<center>AD4</center>-->\n\t\t\t\t 兵马已经有了二十万。<br/><br/> 他革了朱厚照的年号,以朱厚照无德为由自立为王,以李士实、刘养正为左、右丞相,以王纶为兵部尚书,杨晃为江西巡抚,号称有五十万大军,发檄各地,指斥朝廷,正式宣告谋反。<br/><br/> 只是这些暂时还没传到京城,朱厚照并不知道一场叛乱已经在江西发生,还在为了许进之事悬心。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上折子为许进求情,只是上折子求情的人越多,朱厚照越忌惮许进。他做错了这么大的事,朱厚照还没有治他的罪,只是派人下去调查就引起了如此大的风波,不得不让人忌惮。<br/><br/> 只是朱厚照不知道是,这并不完全是他们拥护许进的原因。是有许进一方的人上书不错,更多的还是因为马文升闭门不出的态度引起了大家的猜测,他们以为皇上已经下了决心要杀许进。朱厚照要怎么处置许进,降职也好,罚奉也好,是他该当的。只是这样一个功臣要被处死,大家还是认为不太妥当。<br/><br/> 对于现代人来说,功是功,过是过,功过不能相抵。但是对于古人来说,许进这样一个大功臣,除非是谋逆之罪,要不然,再大的过错也罪不至死。<br/><br/> 朱厚照到底受过现代思想的洗礼,即使能理解也不太赞同这种观点。他把所有的折子都压了下来,不管下面的人怎么蹦跶,只等着调查结果。而他,亲自出宫为即将起锚出海的船队祭天祈祷。只愿上天能怜悯中华,让中华子民不再有百年屈辱生涯。<br/><br/> 在遥远的南京,预订前往美洲的船队在一个天气晴朗的日子即将开始他们的征程。<br/><br/> 以后的历史学家认为这一年是大明工业化的元年。在这之前虽然有简易印刷机之类的机器出现,又有相当确切的证据证明大明此时已经研制出了当时世界上最为先进的火炮。但是正是这一年,大明开始踏上美洲这一块沃土,结束西方罪恶血腥的 z_hi 民,开启了合作共赢的新型 z_hi 民方式。而也是这一年,此起彼伏的三股叛乱势力让朱厚照第一彻底扫清朝廷里的顽固派,可以正式从各方面开启史称为“正德革命”的一系列改革。<br/><br/> 而这一切,在现在才刚刚开始。<br/><br/> ☆、第一百四十一章<br/><br/> 刘瑾和督察院的人一路上不停歇的赶到了大同,而在此之前,许进早就通过飞鸽传书得到了消息。他开始有些慌张,不知道到底该怎么办才好。<br/><br/> 在属下最开始提出这个主意的时候,许进本来是不愿意。但是某些时候,一个人并不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行事。他除了要顾及到自己的利益,遵从自己的内心以外。他还要顾及属下的利益,照顾到同盟者们的感受。<br/><br/> 对于强迫使者改出使为朝贡这件事情,他并不觉得自己有错。而且在属下和当地的官员看来,他这件事甚至做的相当的得民心。大明已经被这些饿狼们欺负的太久了,久到大明边境线上的子民们都快要麻木了。可是,在他们彻底绝望之前,许进带领着大明的军队把火筛、鞑靼这些烧杀抢掠的蛮族们赶回了他们的草原,保护了大明的子民们。这些百姓他们并不知道什么叫做国家,什么叫做后勤,也不懂什么叫做政治,他们只相信他们亲眼看到的,是许进救他们于水深火热之中。<br/><br/> 西北太穷了,在不受侵扰的情况下发展这么几年只是能填饱肚子而已。从渐渐热闹的互市,南方、京城来的商人嘴里,他们知道了南方和京城的盛世模样。万国朝贺的盛宴,遮天蔽日的船帆,还有数不尽的金银珠宝。他们也迫切的想要分享大明发展的成果。<br/><br/> 当一个国家想要向大明派遣使团的时候,他们自然而然的想要证明,这是来朝贺的队伍。因为在他们眼里,大明已经发展的无比强大,再也不是以前的样子。现在的大明有足够的能力保护他们。无论是从自己的名声还是百姓的期望来看待这件事,许进都必须逼得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使团承认他们是来朝贺的。百姓们的眼睛都看着呢,许进不能让他们失望。<br/><br/> 但是,现实狠狠的<br/><br/>\t\t\t\n\t\t\t\n\t\t\t', '\t')('<!--<center>AD4</center>-->\n\t\t\t\t打了他一个耳光。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荣光怎么容人践踏。所有人都大失所望。<br/><br/> 当朱厚照密旨到来时,少有的知情人都在为许进叫屈。因为在他们看来,这并不是这件事的错误使他们伤心,而是朱厚照在否定他们的努力让他们伤心。在他们看来,只要安国公府不插手,一队使臣在大明势单力薄,他们总有办法让他们承认他们是来朝贺的。火筛和鞑靼不可能向大明称臣,而这个国家是他们在西北达成第一个功绩。<br/><br/> 如今,不仅功绩没有了,还遭了训斥,他们如何能忍。原来,许进还想着上个折子认错。可是在周围的下属幕僚都说他无错时,他心中那一点不安全部消失殆尽。自己本来就是无错的,为什么要自己认罪?<br/><br/> 他没想到的是,他这样的态度给了属下们一个极其错误的暗示。他们以为许进也是赞同他们这个主意,只是许进不好直接答应而已。<br/><br/> 所以在许进不知情的情况下,他们自导自演了一出火筛来袭的闹剧。而这一切被杜若在西北的眼线们看在眼里,很快呈报到了朱厚照的案前。当许进知道这件事的时候,已经悔之晚矣。<br/><br/> 他知道这件事的后果是什么。谎报军情和欺君大罪两罪并罚,这些属下们,满门抄斩都是正常的。<br/><br/> “属下愿意一人承担,绝不拖累将军。”看着面前跪倒的一大片,许进说不出话来。<br/><br/> 参与到这件事的不是一个两个,而是绝大多数。只有那些不入流的或者不是自己一方的人才没有参与这件事情。即使没有直接动手,也有知情不报之罪。这件事最开始,只是为了让自己——许进脱罪而已。他许进何德何能让他们做到这样的牺牲。<br/><br/> 他们当初想的多容易,只要边境一告急,皇上肯定不会重罚许进。到时候自己这边在秋天时再撩骚撩骚火筛,他们不犯边也难。这样做事,假的也变成了真的,没有证据,上面怎么追究。现实是,他们自以为聪明的行径,被别人别人看的透透的。还没等他们擦干净屁股,朱厚照已经迫不及待要揭穿他们。<br/><br/> “我怎么可能眼睁睁看着你们去顶罪,要罚也该从我开始。”<br/><br/> 许进此话一出,众人更加感动。试问天底下还有谁比将军更加爱护下属?相比朱晖一类,许进简直是武曲星下凡,圣人在世。无论是打仗还是做人简直都无可指摘。<br/><br/> 只有刘瑾看透了许进。“此番西北之行,还望各位摒弃前嫌,守望相助。许进这个人最是爱名,他肯定不愿意独善其身,西北在他可以包庇之下很可能已经是铁板一块。杂家是奉皇上之命彻查许进的过失,各位是要清查西北官场拉帮结派,互相包庇之事。咱们虽然负责的地方不一样,追究到底还是一件事,所以杂家在此以水代酒,请各位多多帮忙,多多海涵。”<br/><br/> 从朱佑樘开始太监就势弱起来,太监就没有以前那么可恶,怀恩、高凤、刘瑾之类甚至可以称得上是利国利民的好太监。这一次是奉了圣旨一同办案,刘健也没有做什么 ji_an 猾之事,为人也很不错,大家自然乐得与他共同合作。<br/><br/> 刘瑾到了西北,并没有急着和许进相见。他先去查探了西北乡民为许进供奉长生牌位之事。<br/>\t\t\t\n\t\t\t\n\t\t\t',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