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nter>AD4</center>-->\n\t\t\t\t 显,恨不得把“我不开心了”几个大字写出来贴在脑门上。<br/><br/> 宁怀瑾哭笑不得,只能哄道:“这样,若陛下好好养好身子,等到开春之后,我自有东西给陛下。”<br/><br/> “什么东西?”宁衍缓缓眯起眼睛,说道:“怀瑾可不许随手拿什么东西敷衍我。”<br/><br/> “不敷衍你。”宁怀瑾艰难地从他怀里拧过身子,伸手捂住宁衍的眼睛,无奈地说:“但是现在,陛下得好好睡一觉,再跟我说别的了。”<br/><br/> 从那夜之后,宁怀瑾便再没搬出宫去,王府暂且空置着,宁衍怕宁怀瑾身边没有个熟悉伺候的人,还将卫霁也宣进了宫。<br/><br/> 最初知道宁衍和宁怀瑾关系时,卫霁好一顿震惊,差点当场撅过去。幸亏当时宁衍去了上书房议事不在殿中,否则卫霁一个御前失仪八成是跑不了的。<br/><br/> 知晓此事后,宁怀瑾曾经在府中许多反常之处便都有了解释,卫霁顺藤摸瓜地往回想了想,才忽然惊觉,其实许多事都早有端倪,只是他未曾发现而已。<br/><br/> 他浑浑噩噩地懵了好几天,连带着每次见到宁衍时都有些不自在。但后来在御前行走的次数多了,时常能见着何文庭对他俩的亲热面不改色,在感慨御前皆乃神人也的同时,自己竟也慢慢觉得这没什么可大惊小怪的了。<br/><br/> 在年关休沐前,宁衍将朝中剩下的一点事情理了理,也依照之前跟宁越之间的约定,将他和舒秋雨的婚约定了下来。<br/><br/> 这手赐婚来得突然且莫名,朝中大部分官员只将其视作宁衍打压宁越的手段,无不为宁越扼腕可惜,心说这娶了个罪臣之女做正妻,八成以后也就只是个闲散王爷的命儿,再不能插手政事了。<br/><br/> 外头的人怎么说是其次,宁越自己倒是开开心心,心满意足地进宫谢了恩,然后一刻都等待不及,便带着礼物登了舒秋雨的门,美其名曰去给未婚的正妻送点“见面礼”。<br/><br/> 舒秋雨也不是矫情的性子,大大方方地出来与他见了面,还回赠了一方亲自绣的绢帕。<br/><br/> 越小王爷颇没出息,乐得跟个什么一样,见天地把那帕子带在身上,还跑去宫里跟宁衍显摆了好几回。<br/><br/> 宁衍后来被他烦得实在没招,回去就跟宁怀瑾抱怨,说是自己到底哪儿苛待了这个弟弟,搞得他非把一张帕子当宝贝。<br/><br/> “毕竟是心上人的定情信物,自然是喜欢的。”宁怀瑾靠在旁边的软榻上看着书,随口说道:“宁越还小,藏不住心思也是正常的。”<br/><br/> “那也不至于像他这样张扬。”宁衍当时正拿左手练着字,练着练着没个起色,干脆笔都搁下了,认真抱怨道:“皇叔,你是不知道,那天我正在上书房,刚与朝臣议完事,他突然求见……我以为他有什么天大的要紧事呢,结果进门后东拉西扯了一堆没用的,然后突然掏出那张帕子擦起汗来,还抱怨我屋里的地龙烧得热。正巧李青云之前忙着吏部的百官考绩,没听说过这张帕子的来历,顺嘴多夸了一句这帕子的花样好看。这可倒好,宁越像是开闸的洪水一般滔滔不绝,光是这帕子上的丝线就愣是夸了有一刻钟。”<br/><br/> 宁衍说着喘了口气,端过茶盏润了润喉,说道:“当时有六七位朝臣都在,皇叔你说,他丢不丢人。”<br/><br/> 宁怀瑾扑哧一乐,显然是也觉得那场面有些好笑。<br/><br/> “好了。”宁怀瑾说:“等过几天他新鲜劲儿过了,估计也就好了。”<br/><br/> “谁知道他什么时候能过。”宁衍头疼地揉了揉额角,说道:“从前怎么没发现,这小子还是个情种。”<br/><br/> “先前阮茵还骂朕,说是宁家人从来没有情种,现在看来,可见她看人不准。”宁衍闭着眼睛拍了拍额头,哼哼道:“这分明一个个全是情种。”<br/><br/> 宁怀瑾彻底被宁衍逗乐了,放下书看过去,劝道:“既如此,不如早点让他俩完婚算了,省得宁越总拎了一方帕子来你面前提醒你。”<br/><br/> “皇叔也看出来了?”宁衍问。<br/><br/> “越小王<br/><br/>\t\t\t\n\t\t\t\n\t\t\t', '\t')('<!--<center>AD4</center>-->\n\t\t\t\t爷的心思,只要不是傻子,怕都看得出来。”宁怀瑾说。<br/><br/> “还早呢。”宁衍闭着眼笑了笑:“先不说舒秋雨现在还不算点头,起码我也得晾他一晾。总得让小七知道,什么事儿不是他想有就能有的——还入赘,亏他之前说得出来。”<br/><br/> 好在宁越虽然高兴,但也没被彻底冲昏头脑,还是记得一点正事儿的。<br/><br/> 休朝前的最后一天,宁越与宁辞分别以宗亲的身份上了折子,在朝上明言先前宁铮一事令宗亲痛心,这天下之大,脚下土地寸寸皆是帝王领土,封地之事本是帝王宽宏,善待宗亲,可不曾想却催生出这等狼子野心之徒,犯下如此滔天大罪,实在是辜负圣恩。<br/><br/> 有此警钟在前,他二人也不敢再领受封地,只请陛下废除此令,日后愿待在京中,为陛下分忧。<br/><br/> 这件事从宁衍回来之后便有风声,最后尘埃落定时,朝臣也好,宗亲也罢,大多都不意外,甚至还有种“果然如此”的感觉。<br/><br/> 宁衍先前已将路铺得顺当,只差最后这点东风,自然是推却几番后便领受了兄弟的“好意”,将这封陈情折收了下来。<br/><br/> 但出乎朝臣意料的是,在宁越和宁辞之后,宁怀瑾竟也有话要说。<br/><br/> “宁铮一事,归根结底是人心不足,贪慕权势所致。”恭亲王垂首出列,恭敬道:“宗亲身担皇姓,理应为天下忠君之表率,勤谨恭肃以侍上,时时以为陛下分忧为己任。宁铮辜负圣恩,实乃不应,臣心甚痛——”<br/><br/> 宁怀瑾说着,忽而掀袍跪下,一字一顿道:“是以,臣愿长居宫中,为宗亲表率,以表忠君侍上之心,以正视听。”<br/><br/> 第223章“人活一世,不就是高兴二字最重要么。”<br/><br/> “我说你也是有意思,之前明明最不同意这事儿的就是你,现在又数你上赶着劝和。”谢珏哼笑道:“又不是你去拐弯抹角劝王爷放手的时候了?”<br/><br/> 江府书房内,原本的书案桌椅被人移开,书架旁放了好几口大木箱,其中一半已经装满了,还有一半正空着。<br/><br/> 谢珏抱着胳膊倚在门边看热闹,时不时以手做扇,扇掉呛起来的一点薄灰。<br/><br/> “什么时候办什么事儿。”江大人踩着高梯从书架前转过身挑了挑眉,说得理直气壮:“今时不同往日,拦也拦不住还拦着干什么,不如让陛下高高兴兴的过个好年呢。”<br/><br/> 谢珏被他这态度噎住了,也不明白他是怎么把见风使舵说得这么不心虚的。<br/><br/> “别站在那光看着。”江晓寒说:“过来搭把手,否则午饭可没得吃了。”<br/><br/> 现下年关休沐,内阁诸事也暂时封存,只等着过了年再处置。江晓寒难得在年终岁尾下倒出了一点空闲,便闲不住,想着把书房中的旧书收拾收拾。偏巧谢珏带着程沅过来串门,正正好好被他抓了壮丁。<br/><br/> “嘿——”谢珏没好气地道:“江明远,还有你这么做东的?这活儿没别人可干了?”<br/><br/> “我家一大一小俩神仙,哪能干这样的粗活?”江晓寒笑着说:“你要能叫动你就去叫,反正我是不去。”<br/><br/> 谢珏想了一下景湛那冰雪一样的孩子,不由得打了个寒颤。<br/><br/> 他不情不愿地直起身,嘴里还抱怨道:“那不是还有下人么。”<br/><br/> “理书这种事,怎么能交给下人干。”江晓寒调笑道:“别偷懒了,谢将军,你再这么歪着不爱动,小心把骨头躺酥了。”<br/>\t\t\t\n\t\t\t\n\t\t\t',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