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4章 赏赐
('\n\t更巧的是,就在他们被拘那天,云阳主官家中,一封送往王都的密信被人拦截,内容模糊,只说“关于王储与东南私通之事,已有蛛丝马迹!”<br /><br />这个“巧合”没有半点真实成分,是魔影手下精心设计的连环套。<br /><br />但它足以杀人。<br /><br />消息被传到王都,第一时间压了下来,可第二天,就有人放出第二封“王储手书”,上面写得清清楚楚:“秦人承诺,若我能清君侧,愿助吴国百年之安!”<br /><br />落款歪歪扭扭,却与王储笔迹极为相似。<br /><br />第三日,云阳知府遇刺,身中三刀,未死,伤口旁却被刻上“私通秦贼,当诛九族”七字。<br /><br />再一日,云阳北门粮仓走水,火起半夜,整整三千石新粮烧成焦炭。<br /><br />接连几天,大吴的江南军政重地云阳郡,一夜三案,四处起火。<br /><br />镇上的人开始传言:王储已勾结秦国,要杀父篡位。<br /><br />消息传到王都时,吴王怒得七窍生烟,第一反应就是召来王储,当堂质问。<br /><br />王储膝行而至,痛哭流涕,一口否认,声言有人陷害,秦人用的是反间之计。<br /><br />但吴王信吗?他想信。<br /><br />可那封亲笔手书—字迹模糊却极神似、密信、死士、仓火、叛言,再加上三名重臣突然上疏,建议暂时“停王储之职”,以息众怒、安社稷。<br /><br />这已经不是王储的问题了。<br /><br />这是朝堂的问题,是权力分裂的前兆。<br /><br />若是压下不查,其他朝臣会怀疑王室掩盖事实,怀疑秦人真的已入宫中。<br /><br />若是公开调查,那就是撕破脸,王储名义虽存,实则已废。<br /><br />吴王坐在御座上,满脸怒容却一动不动。<br /><br />整整一天,无诏,无令,宫中鸦雀无声,所有人都等他开口,结果等来的是一句话。<br /><br />“王储交由礼部软禁,一月之内,不得离开半步!”<br /><br />“江南一线军政移交郁承,由其代行王储事务!”<br /><br />这句话一出,王都上下一片哗然。<br /><br />吴王的这个选择,是典型的“压而不废,缓而不决”,是拖。<br /><br />但在秦浩眼里,这正是吴国出现裂痕的开始。<br /><br />他要的不是吴王斩子,不是王储起兵,不是民变城破。<br /><br />他要的只是这“半废不废”的模糊决断。<br /><br />一旦王储不能统军,江南军方的中层将领就会分裂—他们中有一半是王储一手提拔出来的亲信,如今听谁的?听礼部派来的外行,还是听那个正在被“软禁”的旧主?<br /><br />他们不清楚,但他们会猜。<br /><br />只要一旦开始猜,吴国的军令体系就会失效,行动就会迟缓,防线就会松动。<br /><br />而这,才是真正的破口。<br /><br />……<br /><br />秦地,西南军府。<br /><br />秦浩听完张青松的汇报,只淡淡点头。<br /><br />“吴王果然还是那副德性!”<br /><br />“想保全局,想坐天下最大的便车,舍不得王储,却也不敢硬顶!”<br /><br />“很好!”<br /><br />“赵应天!”<br /><br />“在!”<br /><br />“命东风军团第六军调 <br /><br />请收藏:https://m.qibaxs10.cc \n', '\n')('\n\t动一营轻骑,从东南入境,不取道主线,不攻城池,只袭江南粮道!”<br /><br />“每攻一仓,只需烧五成,其余留给当地百姓!”<br /><br />“命令必须明白—秦军不杀民,只讨逆!”<br /><br />“要他们自己百姓知道,粮仓烧的是朝廷的,是那群疑逆之臣的,不是他们的!”<br /><br />“张青松!”<br /><br />“属下在!”<br /><br />“放榜!”<br /><br />“吴国兵部郁承、礼部尚书姚廷、江南三郡郡守、王储亲信五名,全部挂榜!”<br /><br />“赏金三万两起步,家属同价!”<br /><br />“再加一句—若有王储亲兵愿斩同僚领赏,秦家愿设立封地,一应接纳,立功者封百户,赐田五顷!”<br /><br />张青松应命。<br /><br />秦浩又看向魔影。<br /><br />“让你的人去引线,把吴地西南三座山寨拉起来,各自自称‘正义讨逆军’,专门刺杀官员!”<br /><br />“不需要大,不需要强,只要闹出声!”<br /><br />“再留几个活口,让人知道—他们原本是王储遗兵!”<br /><br />魔影拱手退下。<br /><br />秦浩重新坐回主位,目光落在桌上的吴国地图上。<br /><br />他伸出手指,缓缓划过江南一线,从云阳划到建平,从建平划到大梁口。<br /><br />最后一指落下。<br /><br />那是吴国水师重镇,南渡城。<br /><br />秦浩沉声开口:<br /><br />“下一个,就它!”<br /><br />“我要吴国水军自乱,让他们怕,不敢出江一步!”<br /><br />“我要他们三个月不敢从水上动一艘战船!”<br /><br />“我要吴国王都,从上到下,夜不能寐,疑神疑鬼!”<br /><br />“让他们自己杀自己!”<br /><br />“让他们自己把自己的刀举起来,先砍向自己人!”<br /><br />南渡城,吴国江南水师的咽喉之地。<br /><br />它是江南最重要的水上枢纽,掌控着三江六水的出入通道,南可通海,北可通淮,西连梁楚,东接齐越。<br /><br />吴国数十年来之所以敢在联盟里稳坐“后方国”之位,就是仗着这一座南渡水师镇。<br /><br />而如今,秦浩的视线,终于落到了这座城上。<br /><br />不是为了攻陷,不是为了摧毁。<br /><br />是为了让它自己烂掉。<br /><br />南渡水军编制严整,总数不过三万人,常驻八千,分三营轮守。<br /><br />大营之外,还有水寨五座,粮仓、火船、造船厂各有分工。<br /><br />表面严密,其实早就腐烂透了。<br /><br />这三万水军,十之七八是将门子弟、豪门二代,不经战事,不懂操舟,靠着祖荫领着饷银,平日吹箫斗蛐蛐、开楼饮宴,勾结商人倒卖漕粮、转运私货。<br /><br />秦浩派出去的情报斥候,前后只用了不到半个月,就查清了南渡营中十几条大案,连带着吴国礼部和刑部的几位高官都沾了边。<br /><br />但秦浩并不打算把这些证据交给吴王。<br /><br />他要的不是抓人。<br /><br />是借这些脏事,扔一颗雷下去,让整个南渡炸开。<br /><br />于是魔影的人动了。<br /><br />第一步,是匿名书信。<br /><br />三百封信,分别寄往南渡城三营、五水寨、两造船厂,以及相关二十三位主将、副将、营官、文吏、校尉家中。<br /><br />信中内容全是实打实的黑料—谁私藏火油,谁藏匿军银,谁收取商人贿赂,谁与青楼通谋走水货。<br /><br />最关键的是,这些信件全都有真凭实据。<br /><br />魔影的人不是编出来的,是从原始渠道查来的,甚至连账簿、暗记、信物都有。<br /><br />这些东西,一旦公开,就不只是军纪问题,是“通敌谋私、贪墨军饷、破坏国防”的大罪。<br /><br />第二步,是赏榜。 <br /><br />请收藏:https://m.qibaxs10.cc \n',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