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5章 联军难聚
('\n\t秦浩亲自签署的讨逆榜,从南渡水路贴到城门口。<br /><br />榜单里,清清楚楚地写着:<br /><br />吴国南渡水军某营营官魏政,私通梁国,借漕货之名走私银盐,赃银三万五千两,罪当斩首,家属同赏;<br /><br />副将杜霆,收受秦人贿赂,擅改船只帆数,企图扰乱军制,罪当诛三族;<br /><br />水寨火头兵陈建,收受火油,却不上报,企图私制火船,罪应问斩;<br /><br />………<br /><br />每一个名字后,皆附一段具体罪状,写得条分缕析,毫无破绽。<br /><br />一旦这种榜文出现,不需要秦军进攻,南渡城自己就坐不住了。<br /><br />第一天晚上,魏政失踪。<br /><br />第二天,杜霆中毒。<br /><br />第三天,陈建在酒楼被人一刀捅穿腹部,当场身死。<br /><br />第四天,水寨之一失火,三艘新制战船被烧成焦炭。<br /><br />第五天,大营中六名副将在密议时突然拔刀互砍,死伤三人。<br /><br />第六天,南渡水军主将裴镇请辞,理由是“身体不适”,被吴王拒绝。<br /><br />而裴镇的宅邸,在当夜被人张贴了一副血书—“不杀贼,将死族!”<br /><br />第七天,吴王终于慌了。<br /><br />他明白,南渡乱了。<br /><br />而且是那种不战自乱、无从查起、疑神疑鬼、人人自危的“烂”。<br /><br />吴王第一反应就是派人进城整肃军纪,命刑部钦差入营调查。<br /><br />但他派去的人,第二天在路上失踪,第三天尸体被人丢在南渡河口,胸口挂着“贼官”二字,刀伤整整四十七处。<br /><br />这就是秦浩的手段。<br /><br />不给你正面来敌,只让你死在背后,死在乱象,死在猜疑。<br /><br />而这个时候,东风军团的第六军,已经悄然渗入江南深处。<br /><br />五百黑甲轻骑,化整为零,穿山过水,不袭城、不攻寨,只做一件事:<br /><br />放火,散榜,送信。<br /><br />他们把秦王的讨逆榜送到每一个粮仓、每一座水寨、每一户军官门前。<br /><br />赏金写得明明白白:<br /><br />营官首级一颗,赏金五千两;<br /><br />副将家属一人,赏金一千两;<br /><br />若有内部线人,能供出营中私通之人,赏地三顷,功法一部。<br /><br />其中一封榜文,被贴在南渡最大的一座造船厂门口。<br /><br />下方附注一句:<br /><br />“若能焚烧战船一艘者,赏银一百两!”<br /><br />短短三日,已有六艘战船被烧。<br /><br />吴王震怒,再度下旨,大理寺调三百人入南渡彻查。<br /><br />但大理寺刚到城门,就遭遇“百姓”阻路。<br /><br />这些百姓全是军中军属与江边苦工,一边高喊冤屈,一边砸碎大理寺官员的马车,口口声声说:“都是你们这群贪官,逼得我们没饭吃!”<br /><br />大理寺只得撤回王都,入城调查计划搁浅。<br /><br />吴王气得将御案拍裂,三日闭宫,不再召见任何军臣。<br /><br />他知道,这不是内乱。<br /><br />这是秦浩亲手架起来的一座火炉。<br /><br />这火烧的不是水军,不是军营,而是吴国的“平衡”。<br /><br />吴王靠着平衡治国。<br /><br />贵族要安,百姓要稳,边境要强,朝 <br /><br />请收藏:https://m.qibaxs10.cc \n', '\n')('\n\t廷要宽。<br /><br />但秦浩偏偏就是要你失去“稳”,看着你脚下的每一块砖都在松动,看着你一纸圣旨都没人敢接,看着你最信任的人一个个在你眼前崩盘。<br /><br />而他自己,只需要坐着,笑着,看着你自己下地狱。<br /><br />吴国不亡。<br /><br />但吴王,已经开始死了。<br /><br />吴王自闭宫之后,王都便进入了一种诡异的沉默状态。<br /><br />内廷禁军被临时调集至东门,声称防备刺客;兵部不再公示兵调,凡属军令,皆为密件;王城之中,官员进出步履匆匆,无一人敢高声交谈,甚至连昔日里最爱吟风弄月的文人们也都偃旗息鼓,连纸墨都不敢轻用。<br /><br />而在这沉默背后,却是越发剧烈的猜忌和恐慌。<br /><br />三日前,大理寺卿周启仁在王宫议事归来,第二日便在府中自缢,留下遗书一封,上书八个字:“清白难言,污名莫辨!”<br /><br />当夜,王都北城贴满了匿名榜文,上面写着:“周大人之死,源于刑部副使陈思勾连南渡私党,欲嫁祸于周以掩其罪!”<br /><br />紧接着,陈思在自己书房中,被家仆捅了七刀,当场毙命,家中家属四散而逃。<br /><br />当局并未给出官方说法,朝堂之上也无人问责。<br /><br />因为所有人都明白,问责无用,只会让自己也上那张讨逆榜。<br /><br />榜文不再是战场的工具,它已经成了整个吴国权力场的绞索。<br /><br />而那些真正胆寒的人,不是被挂上名字的人,而是那些还没上榜、却整日提心吊胆的人。<br /><br />他们不知道下一轮会是谁,不知道哪些亲信被买通,不知道身边的亲兵是否就是那“赏银千两”的行凶者。<br /><br />秦浩打的不是吴军,不是吴国的粮道、兵站,而是吴国“权”的根。<br /><br />在王宫之中,吴王每日只吃三口饭,每夜惊醒四次。<br /><br />他最信的内侍总管三日前悄然失踪,直到今日才在宫外乱井中寻得尸体,双眼被剜,口中被塞着一张血纸。<br /><br />血纸上写的是:“若非奴才忠,今日就是你!”<br /><br />这天夜里,吴王第一次亲自招见了左右宰臣。<br /><br />他面色憔悴,须发凌乱,整个人像是短短十日老了十岁。<br /><br />“朕有错,错在心太软!”<br /><br />他声音沙哑,没有威严,也没有愤怒,只剩疲惫。<br /><br />“当初若不容那帮腐官藏污纳垢,南渡就不会成今日模样!”<br /><br />“当初若不护那王储三番四次胡行,也不至让他落了秦人之口实!”<br /><br />“当初若能狠一点,听你们的话出兵援楚,也不至叫秦浩看破我吴国空虚!”<br /><br />宰臣不敢接话,只低头听着。<br /><br />吴王望着殿顶,慢慢说道:“我若还守着这条命,他便不会停。<br /><br />朕不死,他便会接着来!”<br /><br />“朕死,他或许反倒罢手!”<br /><br />“你们说,若是如此,是不是该由我亲手斩了这段祸根?”<br /><br />宰臣一惊,连忙跪下。<br /><br />“陛下万万不可!秦贼狡诈,此番挑动人心,只为逼宫废君。<br /><br />陛下若退,正中其计!”<br /><br />吴王闭目,长叹一声。<br /><br />“可朕若不退,怕是命也不保!”<br /><br />他这句话,说完便不再言语,只摆了摆手,遣散众臣。<br /><br />没人知道他在想什么,也没人敢再多说一句。<br /><br />而当夜,吴国境内又发生一桩大案。<br /><br />南渡水军第三水寨,一位副将家中突起火光,整座宅院被焚毁,尸体焦糊辨认不出。 <br /><br />请收藏:https://m.qibaxs10.cc \n',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