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1章 血落崖前
('\n\t第一晚就发现,在沙缄边线南五里,名为“谷麦临屯营”的旧辎重点中,藏有六十三人,全部以“转内调”为名进入,通帖编号前四位一致,身份属“归编退役再上岗”。<br /><br />实际这六十三人中,有三十人属“纸上兵员”,原始身份早在赤蹄岭役战中阵亡,骨未归、墓未立。<br /><br />他们在用“死人”的位置,吃着活人的粮,挂着“边地再任”的名,等着成为下一波“现役替代”。<br /><br />他们是一整条线上的接替者,是那种“比活人更适合活在边防”的人。<br /><br />因为他们听话。<br /><br />因为他们按剧本来。<br /><br />因为他们愿意活成“我们想看到的样子”。<br /><br />然后趁我们把他们当成“我们的人”时,换掉我们。<br /><br />这一刀,秦浩早就等着。<br /><br />谷麦临屯营六十三人被一夜带出。<br /><br />夜刃营没有鸣哨,没有动兵,只以粮车为掩,逐人锁手,塞口封声,连夜送至赤鹭渡南巡司。<br /><br />归辛树全程押送,每一个人押送前都由他本人验手、验膝、验肩—确认是否为兵役之人受过伤,确认是否为在册旧兵。<br /><br />其中三十五人有伤,却查无战迹;另二十八人身上干净得像才从织布房出来的书吏,言语整齐、礼数周全,入营两年却无一人记得他们参加过实战、操练、运粮,连寨中的营狗都不认得他们的味。<br /><br />归辛树押到中军后,张青松亲自审第一人。<br /><br />他不问籍,不问来历,第一句只问一句:<br /><br />“你是什么时候接的这份‘替补’?”<br /><br />对方愣住,没反应。<br /><br />张青松第二句话更狠:<br /><br />“你记不记得你第一套名字是怎么死的?”<br /><br />那人全身僵直,片刻之后才慢慢开口:<br /><br />“我没死!”<br /><br />“我就是‘杜长和’!”<br /><br />“我家在谷麦屯北……我是被你们编进来的!”<br /><br />张青松冷笑,把两张兵籍摆在他面前,一张是三年前杜长和死亡战报,战死于赤蹄岭西北线,斩敌五人,尸骨归林,已入烈属名单;另一张是这人现在的身份卡,字字相同,甚至连亲属信息都抄了。<br /><br />“你不是杜长和!”<br /><br />“你是替他活的那个人!”<br /><br />“你们不是来归顺的!”<br /><br />“你们是来接替我们的!”<br /><br />“你们是打算等我们一个一个老,一个一个死,然后你们自己把我们的位置坐下来!”<br /><br />“然后你们就成了‘新一代边民’,成了‘原住部队’,成了‘边地根基’!”<br /><br />“你们要的不只是命,是血脉,是名册,是将来能说‘我们早就在了’的资格!”<br /><br />“那我现在就让你再死一次!”<br /><br />张青松挥笔,直接将其通帖、户口、身份、迁移记录一口气注销,命人烧其档案、毁其代号、封其营位,将其送往赤鹭渡口,立于“诈命碑”前,公开处斩。<br /><br />刽子手未动,秦浩先到。<br /><br />他站在石阶上,看着那人最后挣扎一句:<br /><br />“我们只是想活下去 <br /><br />请收藏:https://m.qibaxs10.cc \n', '\n')('\n\t—”<br /><br />秦浩淡淡回了一句:<br /><br />“你不是活!”<br /><br />“你是替人活!”<br /><br />“你穿的是死人衣,吃的是活人粮,走的是兵的路,做的是兵的事!”<br /><br />“你说你没错!”<br /><br />“那我现在就把你这一身剥干净!”<br /><br />“看看你还敢不敢说你自己是谁!”<br /><br />当日:“诈命碑”前处斩十七人,禁闭三十六人,其余被划为“潜伪户”,入死名册,逐人通报各地边军、律监、通判署,并下发边控文书,明令所有编外入册人员一律停止发通帖,暂停编户,先查三代,再查过往交接,若无,通斩。<br /><br />赵应天按令封营东侧粮库,当晚再审两名所谓“代补火夫”,一人说自己是兵家子弟,曾于北线做马夫;另一人说自己原为流民,被边军收入。<br /><br />可档案调出,一人十年前在塔琅旧籍上登过户,另一人根本查无此人。<br /><br />归辛树审时问他们:“你们是不是也背过秦军兵则?”<br /><br />他们说是。<br /><br />“你们是不是也会讲‘兵死一人,补兵一名’的那句老话?”<br /><br />他们点头。<br /><br />“那我现在告诉你们!”<br /><br />“补名可以!”<br /><br />“人不能假!”<br /><br />“你们说你们没害人!”<br /><br />“可你们一呼吸,就是替死人的名字续命!”<br /><br />“那你们每活一日!”<br /><br />“就是在杀人!”<br /><br />两人当天斩于赤鹭渡西营门外,砍头后命人将其通帖一张张钉在木桩上,整整绕营一圈。<br /><br />张青松当夜写令,设立“复名处”,调文吏百人,以赤鹭渡为中心,建立“诈命总册”,所有三年内再编兵员,逐人登记,从名到粮,从伤到战,从调令到推举,一条条对,一张张审。<br /><br />归辛树带夜刃营潜入七处旧仓,抓出十一人,其中四人不在名册,一人身负兵伤却无战档,六人“既无通帖也无口令”,只凭“口耳之认”混入。<br /><br />这批人中,有人咬牙说:<br /><br />“我们是你们打胜仗之后留下的!”<br /><br />“我们不是真想骗你们!”<br /><br />“我们是—想帮你们继续守着!”<br /><br />“你们赢了,可你们人不够!”<br /><br />“我们是替补!”<br /><br />“你们不认我们,那你们以后谁来守?”<br /><br />秦浩亲自审最后一人。<br /><br />那人跪着,声音不高,说得极恳切:<br /><br />“我们只是想—有一块地!”<br /><br />“我们只是不想再漂!”<br /><br />秦浩站着,不言,半晌,只说一句:<br /><br />“你可以要地!”<br /><br />“你可以不漂!”<br /><br />“你可以求活!”<br /><br />“但你不能—拿着别人的命,活成你想活的样子!”<br /><br />“你不能—把一个死过的人再挖出来!”<br /><br />“用他的名字,把你自己写进我们的兵谱!”<br /><br />“这不是‘守’!”<br /><br />“这是换!”<br /><br />“你是来把我们的命,换成你自己的!”<br /><br />“那你现在别求活!”<br /><br />“你求—你死的那个人原不原谅你!”<br /><br />斩令下达,秦军律监四处一线执行,当夜立“替名碑”,通城刻字。<br /><br />白云飞押送第二批查出“重编旧兵”人员至西营,对着碑石一指:<br /><br />“你们不是没命!”<br /><br />“你们是拿了别人的命活!”<br /><br />“你们从穿那身衣服的那一刻起,就不是人在活!”<br /><br />“你们是死人—穿着活人的皮,拿着死人的名字!”<br /><br />“你们要替!”<br /><br />“那你们现在就一块死!”<br /><br />“省得哪天你活着的样子太像我们!”<br /><br />“我们都认不出我们自己!” <br /><br />请收藏:https://m.qibaxs10.cc \n',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