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再睡我就走了,我再也不回来了!”<br />
话音刚落。<br />
只见李砚的睫毛动了动。<br />
他终于是睁开了眼。<br />
嘴唇动了下,却没能发出声来。<br />
“你别睡,把药吃了再睡。”<br />
他的喉咙动了一下,仿佛是说了一声“嗯”。<br />
她赶紧把熬好的药端来,一点点吹凉,一点点往他嘴里送。<br />
他只能趴着睡。<br />
要是不清醒,要如何把药送进去?<br />
好在李砚乖乖的,把一碗闻起来都苦得令人干呕,黑绿黑绿的药吃了进去。<br />
几人暂且放心下来。<br />
她同小路子交代:“尽量趴着,前一周吃些清淡的食物,每日用开水煮过的布巾擦拭伤口周围,衣物也得用开水煮过,要是有红肿现象,就敷这个膏药,厚厚一层敷在上面,一刻钟后轻轻擦掉,再不用包扎,如果有发热的情况,就用这个酒沾湿布巾,擦他的手心、脚心,用凉毛巾放在额头上降温……”<br />
等她唠叨着把话说完。<br />
只见,李砚仍睁着眼。<br />
“你现在可以睡了。”<br />
他却摇了一下头。<br />
他看起来太可怜,像是一只被雨淋湿的小狗,蜷缩在屋檐下,紧紧贴着墙角,身子还在打着颤。<br />
“乖,睡吧。”用哄孩子的语气说着,她俯低身子,在他唇上轻轻一吻。<br />
第534章 愤怒的皇帝<br />
皇帝书房。<br />
秦总管轻手轻脚走着,他以为陛下该是睡着了,还差一步踏进书房,只听得猛然一声巨响,像是什么重物摔到地上,心咯噔一跳,紧着往里跑去。<br />
入眼是一方砸碎的墨台。<br />
而一旁跪着两人。<br />
皇帝面色阴沉,指着两人骂道:“既是借病,无所作为,就让他一直病着!病到入土的一日!”<br />
跪着的两人趴着,脸紧紧贴在地上,其中一人身子都在发抖。<br />
“朕再问一次,魏州的灾情如何?胆敢说半个句假话,朕让你们现在就人头落地!”<br />
听见这话。<br />
连秦总管都跪下,他更是不敢说一个字。<br />
汴州、魏州等地的灾情,应是不容乐观,前几日顾及皇帝的病情,没把话说全,但也不至于十分严重。<br />
听柳微提起蝗灾,秦总管都觉得她多嘴。<br />
已经派工部侍郎顾凯芝亲自前往,他有这方面的经验,相信要不了多久,蝗灾就能成功治理。<br />
然而……谁都没料到,下面传来的消息,早就美化过,而顾凯芝担忧皇帝的身体,也没把事情说得一清二楚,等他去了事情又严峻几分。<br />
柳微从南方而来,连她都有所耳闻,这件事自然不会简单。<br />
今年本就热,庄稼地里旱,蝗虫极其容易泛滥成灾,一旦出现苗头,未能制止,当然是一发不可收拾。<br />
顾凯芝到达魏州的时候,已经是不可收拾,他整日都焦头烂额,除了派人捉蝗虫,根本不敢去想该如何向皇帝写信报告。<br />
此时跪趴着两人,他俩刚从汴州回来。<br />
“杨盾,你说!”<br />
被点名那人身子一颤,只好硬着头皮说道:“前几日还好,谁知……不知打哪儿冒出一群飞蝗来,途径汴州,啃食不少粮食……”<br />
蝗虫自东向西而来,所过之处,遮天蔽日,赤地千里,无一丝绿色植被,短短半月,几乎吃掉汴州半个州的粮食,而魏州那边情况更加糟糕。<br />
没有粮食,没有收成,百姓苦不堪言,不仅仅是苦,甚至是活不下去的。<br />
“混账!”皇帝气得来回跺脚:“混账!”<br />
连着骂了好几个混账,他将桌上的杯盏一一砸到地上。<br />
“民以食为天,没有粮食,他们要怎么活下去!”<br />
“你们这些当官,要来有何用!”<br />
上前,皇帝朝两人踹脚,他一个重心不稳,险些摔倒。<br />
秦总管急忙起身扶住,低声劝说着:“陛下,你且歇歇气,若是气坏了身子,谁还能像你一样关心百姓的生计?”<br />
皇帝想起那句“留着青山在,不怕没柴烧”。<br />
他稍稍冷静。<br />
他们这些人就是想要气死他,他早点升天,他们正好可以为所欲为,他才不会让他们这些小人得逞!<br />
尤其是许家那个!<br />
罪魁祸首正是户部尚书!<br />
户部管粮食,出了这事,许尚书非但不作为,反而借病在家,他病,他也病,下面的事情报不上来,魏州错过最佳的治理时间。<br />
许兴奎真是该死!罪该万死!<br />
“还不给朕滚出去!”<br />
两人连滚带爬出去了。<br />
皇帝吩咐道:“韩治,成乾两人给我喊来。”<br />
秦总管也出去了。<br />
皇帝重新坐下,嘴里还喘着气。<br />
因着先皇的缘故,留下许多麻烦,朝中关系盘根错节,他能稳定如今的局面,实属不易,而他就一个儿子,让他出去办事,他哪里舍得,而儿子每一次离开,他都望着那个方向,久久不能回神。<br />
也怪他。<br />
求稳。<br />
一直拖了太久。<br />
本想着再等等,等局势稳定些,等根长得再粗壮一些,可他忘了,只有迎接暴风雨的洗礼,才能成长得更加茁壮。<br />
黎家已被斩除羽翼,张家已表明态度,郭家更是多年不踏入长安,仅剩一个东洲柳家。
话音刚落。<br />
只见李砚的睫毛动了动。<br />
他终于是睁开了眼。<br />
嘴唇动了下,却没能发出声来。<br />
“你别睡,把药吃了再睡。”<br />
他的喉咙动了一下,仿佛是说了一声“嗯”。<br />
她赶紧把熬好的药端来,一点点吹凉,一点点往他嘴里送。<br />
他只能趴着睡。<br />
要是不清醒,要如何把药送进去?<br />
好在李砚乖乖的,把一碗闻起来都苦得令人干呕,黑绿黑绿的药吃了进去。<br />
几人暂且放心下来。<br />
她同小路子交代:“尽量趴着,前一周吃些清淡的食物,每日用开水煮过的布巾擦拭伤口周围,衣物也得用开水煮过,要是有红肿现象,就敷这个膏药,厚厚一层敷在上面,一刻钟后轻轻擦掉,再不用包扎,如果有发热的情况,就用这个酒沾湿布巾,擦他的手心、脚心,用凉毛巾放在额头上降温……”<br />
等她唠叨着把话说完。<br />
只见,李砚仍睁着眼。<br />
“你现在可以睡了。”<br />
他却摇了一下头。<br />
他看起来太可怜,像是一只被雨淋湿的小狗,蜷缩在屋檐下,紧紧贴着墙角,身子还在打着颤。<br />
“乖,睡吧。”用哄孩子的语气说着,她俯低身子,在他唇上轻轻一吻。<br />
第534章 愤怒的皇帝<br />
皇帝书房。<br />
秦总管轻手轻脚走着,他以为陛下该是睡着了,还差一步踏进书房,只听得猛然一声巨响,像是什么重物摔到地上,心咯噔一跳,紧着往里跑去。<br />
入眼是一方砸碎的墨台。<br />
而一旁跪着两人。<br />
皇帝面色阴沉,指着两人骂道:“既是借病,无所作为,就让他一直病着!病到入土的一日!”<br />
跪着的两人趴着,脸紧紧贴在地上,其中一人身子都在发抖。<br />
“朕再问一次,魏州的灾情如何?胆敢说半个句假话,朕让你们现在就人头落地!”<br />
听见这话。<br />
连秦总管都跪下,他更是不敢说一个字。<br />
汴州、魏州等地的灾情,应是不容乐观,前几日顾及皇帝的病情,没把话说全,但也不至于十分严重。<br />
听柳微提起蝗灾,秦总管都觉得她多嘴。<br />
已经派工部侍郎顾凯芝亲自前往,他有这方面的经验,相信要不了多久,蝗灾就能成功治理。<br />
然而……谁都没料到,下面传来的消息,早就美化过,而顾凯芝担忧皇帝的身体,也没把事情说得一清二楚,等他去了事情又严峻几分。<br />
柳微从南方而来,连她都有所耳闻,这件事自然不会简单。<br />
今年本就热,庄稼地里旱,蝗虫极其容易泛滥成灾,一旦出现苗头,未能制止,当然是一发不可收拾。<br />
顾凯芝到达魏州的时候,已经是不可收拾,他整日都焦头烂额,除了派人捉蝗虫,根本不敢去想该如何向皇帝写信报告。<br />
此时跪趴着两人,他俩刚从汴州回来。<br />
“杨盾,你说!”<br />
被点名那人身子一颤,只好硬着头皮说道:“前几日还好,谁知……不知打哪儿冒出一群飞蝗来,途径汴州,啃食不少粮食……”<br />
蝗虫自东向西而来,所过之处,遮天蔽日,赤地千里,无一丝绿色植被,短短半月,几乎吃掉汴州半个州的粮食,而魏州那边情况更加糟糕。<br />
没有粮食,没有收成,百姓苦不堪言,不仅仅是苦,甚至是活不下去的。<br />
“混账!”皇帝气得来回跺脚:“混账!”<br />
连着骂了好几个混账,他将桌上的杯盏一一砸到地上。<br />
“民以食为天,没有粮食,他们要怎么活下去!”<br />
“你们这些当官,要来有何用!”<br />
上前,皇帝朝两人踹脚,他一个重心不稳,险些摔倒。<br />
秦总管急忙起身扶住,低声劝说着:“陛下,你且歇歇气,若是气坏了身子,谁还能像你一样关心百姓的生计?”<br />
皇帝想起那句“留着青山在,不怕没柴烧”。<br />
他稍稍冷静。<br />
他们这些人就是想要气死他,他早点升天,他们正好可以为所欲为,他才不会让他们这些小人得逞!<br />
尤其是许家那个!<br />
罪魁祸首正是户部尚书!<br />
户部管粮食,出了这事,许尚书非但不作为,反而借病在家,他病,他也病,下面的事情报不上来,魏州错过最佳的治理时间。<br />
许兴奎真是该死!罪该万死!<br />
“还不给朕滚出去!”<br />
两人连滚带爬出去了。<br />
皇帝吩咐道:“韩治,成乾两人给我喊来。”<br />
秦总管也出去了。<br />
皇帝重新坐下,嘴里还喘着气。<br />
因着先皇的缘故,留下许多麻烦,朝中关系盘根错节,他能稳定如今的局面,实属不易,而他就一个儿子,让他出去办事,他哪里舍得,而儿子每一次离开,他都望着那个方向,久久不能回神。<br />
也怪他。<br />
求稳。<br />
一直拖了太久。<br />
本想着再等等,等局势稳定些,等根长得再粗壮一些,可他忘了,只有迎接暴风雨的洗礼,才能成长得更加茁壮。<br />
黎家已被斩除羽翼,张家已表明态度,郭家更是多年不踏入长安,仅剩一个东洲柳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