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修复避难所
<p> 第95章 修复避难所<br />
伴随着生存点升级的白光,逐渐在墙壁上扩散和消失。<br />
控制中心扭曲和裂开的墙面渐渐恢复平整,重新散发出银色金属一般的柔和光泽。<br />
“控制中心已修复。”<br />
“通讯转接装置重新连接成功。”<br />
“开始接管通讯信号塔。”<br />
“互联网启动成功。”<br />
“开始接管监测网络,对外灾难预警机制已建立。”<br />
修复完成的控制中心。<br />
立刻赋予了避难所全新的活力。<br />
从这一刻开始,苏武再度掌握了对外的一手情报获取渠道。<br />
如果再有什么灾难,出现在江河市的范围。<br />
他依然能够成为最早的知情者之一。<br />
当然,能够预警是一回事。苏武内心深处,并不希望真的还有灾难,继续出现在这片饱受苦难的土地上。<br />
在控制中心被修复后不久。<br />
旁边制造中心的数控机床和3d打印机,也在两台工程机器人的精细维修下,全部恢复如初。<br />
继续开始进行之前未完成的制造任务。<br />
而这两台耗电大户一开动。<br />
苏武也立刻发现,避难所的电力供应,也成为了需要尽快解决的问题。<br />
目前整个避难所的电力,暂时完全由高能蓄电池组里的储备提供。<br />
原本的两台地热发电机,本身倒是还算完好。可它们探入地底深处的蒸汽管道,却被地震摧毁了大半。<br />
这比发电机本身受到损坏更加让人头痛。<br />
发电机坏了,找工程机器人修一修就能很快弄好。<br />
可是地下管道被摧毁,想要重新贯通。就是一个折腾人的大型工程了。<br />
更何况,原本极限钻井机自带的用于铺设地底管道的纳米材料,已经被用完。<br />
想要修复的话,恐怕还得用生存点再弄一些专用的纳米材料出来才行。<br />
“先把极限钻井机开动起来吧。”<br />
“剩下的,等到打通地下通道再说。”<br />
扫了一眼地下3层和4层的维修小队,它们此时也差不多完成了各自的修复任务。<br />
正在等待新的工作指派。<br />
苏武考虑了一阵,将一台工程机器人和两台建筑机器人,调遣到地面,去检查和操纵那里的极限钻井机。<br />
然后继续指挥剩下的机器人,对避难所进行修复和清理。<br />
除去指挥中心,制作中心,以及发电机以外。<br />
避难所其它地方重要性都相差不多。<br />
这个时候,统一修复外墙,彻底清除所有入侵到避难所内部的辐射。<br />
反而成为了剩下的工作中,优先级最高的一项。<br />
整整十台建筑机器人,开始在人工智能的操作下,一个个的奔赴避难所的不同地方。<br />
修补断裂的墙体。<br />
而剩下的那一台工程机器人。则开始前往人工智能无法查看的,另外一半避难所区域。<br />
去修复那里的监控,传感器,还有电力线路。<br />
争取尽快让人工智能,能够全面掌握整个避难所的状况。<br />
半个多小时后。<br />
控制中心,控制台的屏幕上。<br />
避难所的三维地图,终于在工程机器人的努力维修下被全部点亮。<br />
而也因此。统计出来的破裂外墙,从原本的20多处,变成了50多处。<br />
建筑机器人们需要维修的工作量,一下子翻了一倍多。<br />
不过对于不知疲倦的机器人来说。<br />
这些都不算什么。只要给它们提供充足的材料,它们就能一直以相同的效率,不断的工作下去。<br />
“等建筑机器人将外墙修复完成。”<br />
“再去用生存点将它们强化一遍,让修复的部位与原本的墙壁完美融合。”<br />
“剩下的,就可以看做避难所的内部事务了,不用再那么抢时间。”<br />
建筑机器人维修外墙,也只是简单的把防水隔温的材料,和钢筋,水泥混在一起,填补到缺口位置。<br />
想要真正发挥抵御的作用,必须再度经过生存点的强化才行。<br />
这种强化消耗的生存点极少,只需要以小数点来计算。<br />
但问题的关键在于,苏武必须亲自抵达现场,与等待被修复的部位,进行直接接触,或者相距不超过一厘米,才能激发出生存点的强化升级效果。<br />
这就等于苏武即使开着机甲,最短也要有几秒钟的时间,会与外界仅仅间隔一层刚刚浇筑,还没有凝固的水泥。<br />
需要冒上一定的风险。<br />
“微型机甲什么都好,就是最薄弱处的装甲,厚度也超过了两厘米。”<br />
“没办法达标。”<br />
“以后有机会的话,还得想办法再弄一套紧身的防护服。”<br />
脸上有些遗憾的苏武,嘴上说着以后。<br />
实际上,在意识到风险之后。<br />
他就已经立刻着手让工程机器人和3d打印机,使用防辐射涂料和其它材料,优先制造一件防辐射服。<br />
现在生存点珍贵,暂时还不能投入到这种用处不大的装备上。<br />
但是,先生产出一件不需要生存点的,简化版的防护服用一用,却问题不大。<br />
只要有可能。<br />
苏武一点非必要的险也不想去冒。<br />
控制中心外。<br />
用水泥填充完避难所的所有外墙缺口。<br />
十台建筑机器人,和留在避难所内的工程机器人。<br />
又开始汇聚到地下第2层。<br />
以苏武所在的控制中心为起始,逐步朝外边一点一点的修复沿途所有受损的地方。<br />
这一次,就不再需要赶时间。可以任由人工智能,按部就班的进行操作。<br />
而这时。<br />
一台临时负责送货的建筑机器人,也将隔壁制造中心新生产出来的防辐射服,送到了苏武手上。<br />
苏武套上防辐射服,坐进了微型机甲驾驶舱。<br />
然后操纵它离开了控制中心。<br />
外边,尽管机器人们已经开始进行了修复工作。<br />
但依然随处可以见到地震留下的痕迹。<br />
偶尔有裸露垂落下来的电线,甚至还会迸发出些许微弱的电火。<br />
苏武对此不太在意。<br />
都不过是些表面的损失。<br />
有着机器人们的辛勤劳动。<br />
很可能等他回去睡上一觉,在醒来后,就能发现这里又被打理的整整齐齐。<br />
来到一处刚刚被填充的外墙附近。<br />
苏武先用微型机甲雷达扫描一下,确定外墙附近地质稳固,暂时不太可能出现意外后。<br />
才谨慎的靠近过去,打开机甲的驾驶舱舱门。<br />
就那么坐在驾驶舱里,直接隔着防辐射服,按在了还未凝固的那一部分外墙墙壁上。<br />
轻微的白光绽放。<br />
苏武以降低0.02生存点为代价,让这一片外墙重新与四周真正融为一体。<br />
(本章完)</p>
伴随着生存点升级的白光,逐渐在墙壁上扩散和消失。<br />
控制中心扭曲和裂开的墙面渐渐恢复平整,重新散发出银色金属一般的柔和光泽。<br />
“控制中心已修复。”<br />
“通讯转接装置重新连接成功。”<br />
“开始接管通讯信号塔。”<br />
“互联网启动成功。”<br />
“开始接管监测网络,对外灾难预警机制已建立。”<br />
修复完成的控制中心。<br />
立刻赋予了避难所全新的活力。<br />
从这一刻开始,苏武再度掌握了对外的一手情报获取渠道。<br />
如果再有什么灾难,出现在江河市的范围。<br />
他依然能够成为最早的知情者之一。<br />
当然,能够预警是一回事。苏武内心深处,并不希望真的还有灾难,继续出现在这片饱受苦难的土地上。<br />
在控制中心被修复后不久。<br />
旁边制造中心的数控机床和3d打印机,也在两台工程机器人的精细维修下,全部恢复如初。<br />
继续开始进行之前未完成的制造任务。<br />
而这两台耗电大户一开动。<br />
苏武也立刻发现,避难所的电力供应,也成为了需要尽快解决的问题。<br />
目前整个避难所的电力,暂时完全由高能蓄电池组里的储备提供。<br />
原本的两台地热发电机,本身倒是还算完好。可它们探入地底深处的蒸汽管道,却被地震摧毁了大半。<br />
这比发电机本身受到损坏更加让人头痛。<br />
发电机坏了,找工程机器人修一修就能很快弄好。<br />
可是地下管道被摧毁,想要重新贯通。就是一个折腾人的大型工程了。<br />
更何况,原本极限钻井机自带的用于铺设地底管道的纳米材料,已经被用完。<br />
想要修复的话,恐怕还得用生存点再弄一些专用的纳米材料出来才行。<br />
“先把极限钻井机开动起来吧。”<br />
“剩下的,等到打通地下通道再说。”<br />
扫了一眼地下3层和4层的维修小队,它们此时也差不多完成了各自的修复任务。<br />
正在等待新的工作指派。<br />
苏武考虑了一阵,将一台工程机器人和两台建筑机器人,调遣到地面,去检查和操纵那里的极限钻井机。<br />
然后继续指挥剩下的机器人,对避难所进行修复和清理。<br />
除去指挥中心,制作中心,以及发电机以外。<br />
避难所其它地方重要性都相差不多。<br />
这个时候,统一修复外墙,彻底清除所有入侵到避难所内部的辐射。<br />
反而成为了剩下的工作中,优先级最高的一项。<br />
整整十台建筑机器人,开始在人工智能的操作下,一个个的奔赴避难所的不同地方。<br />
修补断裂的墙体。<br />
而剩下的那一台工程机器人。则开始前往人工智能无法查看的,另外一半避难所区域。<br />
去修复那里的监控,传感器,还有电力线路。<br />
争取尽快让人工智能,能够全面掌握整个避难所的状况。<br />
半个多小时后。<br />
控制中心,控制台的屏幕上。<br />
避难所的三维地图,终于在工程机器人的努力维修下被全部点亮。<br />
而也因此。统计出来的破裂外墙,从原本的20多处,变成了50多处。<br />
建筑机器人们需要维修的工作量,一下子翻了一倍多。<br />
不过对于不知疲倦的机器人来说。<br />
这些都不算什么。只要给它们提供充足的材料,它们就能一直以相同的效率,不断的工作下去。<br />
“等建筑机器人将外墙修复完成。”<br />
“再去用生存点将它们强化一遍,让修复的部位与原本的墙壁完美融合。”<br />
“剩下的,就可以看做避难所的内部事务了,不用再那么抢时间。”<br />
建筑机器人维修外墙,也只是简单的把防水隔温的材料,和钢筋,水泥混在一起,填补到缺口位置。<br />
想要真正发挥抵御的作用,必须再度经过生存点的强化才行。<br />
这种强化消耗的生存点极少,只需要以小数点来计算。<br />
但问题的关键在于,苏武必须亲自抵达现场,与等待被修复的部位,进行直接接触,或者相距不超过一厘米,才能激发出生存点的强化升级效果。<br />
这就等于苏武即使开着机甲,最短也要有几秒钟的时间,会与外界仅仅间隔一层刚刚浇筑,还没有凝固的水泥。<br />
需要冒上一定的风险。<br />
“微型机甲什么都好,就是最薄弱处的装甲,厚度也超过了两厘米。”<br />
“没办法达标。”<br />
“以后有机会的话,还得想办法再弄一套紧身的防护服。”<br />
脸上有些遗憾的苏武,嘴上说着以后。<br />
实际上,在意识到风险之后。<br />
他就已经立刻着手让工程机器人和3d打印机,使用防辐射涂料和其它材料,优先制造一件防辐射服。<br />
现在生存点珍贵,暂时还不能投入到这种用处不大的装备上。<br />
但是,先生产出一件不需要生存点的,简化版的防护服用一用,却问题不大。<br />
只要有可能。<br />
苏武一点非必要的险也不想去冒。<br />
控制中心外。<br />
用水泥填充完避难所的所有外墙缺口。<br />
十台建筑机器人,和留在避难所内的工程机器人。<br />
又开始汇聚到地下第2层。<br />
以苏武所在的控制中心为起始,逐步朝外边一点一点的修复沿途所有受损的地方。<br />
这一次,就不再需要赶时间。可以任由人工智能,按部就班的进行操作。<br />
而这时。<br />
一台临时负责送货的建筑机器人,也将隔壁制造中心新生产出来的防辐射服,送到了苏武手上。<br />
苏武套上防辐射服,坐进了微型机甲驾驶舱。<br />
然后操纵它离开了控制中心。<br />
外边,尽管机器人们已经开始进行了修复工作。<br />
但依然随处可以见到地震留下的痕迹。<br />
偶尔有裸露垂落下来的电线,甚至还会迸发出些许微弱的电火。<br />
苏武对此不太在意。<br />
都不过是些表面的损失。<br />
有着机器人们的辛勤劳动。<br />
很可能等他回去睡上一觉,在醒来后,就能发现这里又被打理的整整齐齐。<br />
来到一处刚刚被填充的外墙附近。<br />
苏武先用微型机甲雷达扫描一下,确定外墙附近地质稳固,暂时不太可能出现意外后。<br />
才谨慎的靠近过去,打开机甲的驾驶舱舱门。<br />
就那么坐在驾驶舱里,直接隔着防辐射服,按在了还未凝固的那一部分外墙墙壁上。<br />
轻微的白光绽放。<br />
苏武以降低0.02生存点为代价,让这一片外墙重新与四周真正融为一体。<br />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