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大明日报和大明月报!
<p> 第48章 大明日报和大明月报!<br />
放下手中的报纸,朱慈烺看向薛国观问道:<br />
“明天可以刊印多少份大明日报?”<br />
薛国观想了想之后说道:<br />
“刚开始有些生疏,大概只能刊印五百份左右,不过以后会更多的。”<br />
朱慈烺点了点头。<br />
一开始就能刊印出五百份已经算可以了,毕竟现在这个时候可没什么印刷机。<br />
想到这里,朱慈烺再次问道:<br />
“你觉得大明日报定价多少钱合适?”<br />
薛国观犹豫了一下,随后反问道:<br />
“太子殿下,您之前说过,报纸这东西不是为了赚钱,只是为了传达朝廷的旨意和思想对吧?”<br />
“没错!”<br />
朱慈烺点了点头,示意薛国观继续说下去。<br />
薛国观则是继续说道:<br />
“既然这样的话,那么老臣建议定价两文钱是最合适的!”<br />
“现在市面上两文钱也就是一个烧饼的价钱,就算普通的百姓也买得起,这样更方便大明日报流通。”<br />
“另外,老臣按照太子殿下之前所说,在大明日报的背面留出了一部分的空间,上面写上了招租的字样。”<br />
“等大明日报流传开来之后,有了一定的影响力,京城的商人们肯定会主动找上门来购买这些招租的版面。”<br />
“到时候应该也能收到不少银子,稍微弥补一下损失。”<br />
两文钱一份的大明日报,换算一下的话其实跟后世两块钱一份的报纸没什么区别。<br />
但要知道,古代的印刷成本和后世的印刷成本是完全不一样的。<br />
后世印刷一份报纸的成本,最多也就是几毛钱。<br />
但是放在大明,这一份报纸的成本可能接近十块钱了!<br />
就这还没有算人工成本!<br />
这也就是说,大明日报现在完全是在亏本卖!<br />
说实话,朱慈烺心里的合理价位应该是在五文钱左右,结果他没有想到薛国观居然想定价两文钱。<br />
这样一份大明日报要亏掉八文钱。<br />
不过<br />
这点钱朱慈烺还是亏得起的!<br />
想到这里,朱慈烺点了点头道:<br />
“既然如此,就按你说的办,大明日报定价为两文钱吧!”<br />
“太子殿下圣明!”<br />
薛国观适当的拍了一个马屁,随后又好似想到了什么,继续说道:<br />
“对了,老臣还有一个建议!”<br />
朱慈烺没有说话,只是点了点头。<br />
薛国观继续说道:<br />
“这个建议是关于大明日报的售卖问题,老臣觉的大明日报的售卖方式应该独具一格,不能和其他商品一样摆在大门口。”<br />
“也不能派官差去售卖,因为普通人见了官差的第一反应就是躲避。”<br />
“刚巧白天的时候,老臣在城里看到了一群小乞丐。”<br />
“老臣突发奇想,然后把那群小乞丐聚集了起来,又让人给他们制定了一套衣服,衣服上面印有大明日报的字样。”<br />
“结果效果非常好,这群小乞丐全都变了模样。”<br />
“所以老臣想让这群小乞丐让专职售卖大明日报。”<br />
“每卖出一份大明日报,就给他们一文钱的抽成,这样也算给了他们一份营生,不知太子殿下觉得如何?”<br />
朱慈烺听到这话,一时间居然有些语塞。<br />
因为薛国观的这个建议居然跟他想的一模一样.<br />
他原本也是打算把京城里的小乞丐全部集合起来,然后让他们专门贩卖大明日报的。<br />
一来普通人不会排斥小孩的接近,二来也算是给了这些小孩一份谋生的工作。结果没想到,薛国观居然也是怎么想的!<br />
不得不说,这家伙确实是个人才啊!<br />
随即,朱慈烺点头道:<br />
“就按你说的办吧!”<br />
“另外,明日一早给京城的各大茶楼、酒楼都送上一份大明日报,然后告诉他们明天只能讲大明日报上面的内容。”<br />
“再派几个人在人口聚集的地方张贴几张大明日报,然后派人守在旁边,专门为周围的人讲解上面的内容。”<br />
“总而言之,明天整个京城的所有人都必须知道大明日报的存在!”<br />
听到朱慈烺的吩咐,薛国观则是有些尴尬的挠了挠头。<br />
因为这件事情他早就全部吩咐下去了,只等明日一早就开始行动。<br />
但考虑到太子爷的面子,薛国观还是拱手道:<br />
“请太子殿下放心,老臣知道该怎么做!”<br />
顿了顿,朱慈烺似乎又想到了什么,然后继续说道:<br />
“大明日报在京城流传开应该不是什么问题,但本宫想要的可不止这样,本宫要让大明日报出现在大明的每一个州县。”<br />
“而且要张贴在每个县的县衙门口,让所有百姓都能看到。”<br />
薛国观听到这话,神色顿时有些为难了起来。<br />
可不等他开口,朱慈烺又继续说道:<br />
“本宫知道你想说什么,你无非就是想告诉本宫,这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br />
“毕竟大明实在是太大了,有些地方被山川河流所阻,有些地方则是十分偏远,可能两三个月也到不了。”<br />
“想要把大明日报送到每一个州县,简直就是痴人说梦,对吗?”<br />
薛国观很想说对,但理智告诉他不能这么说。<br />
所以薛国观赶忙摇了摇头。<br />
“老臣万不敢有此念想!”<br />
朱慈烺不搭理薛国观,而是继续说道:<br />
“这点本宫早就考虑到了,大明日报每到月底之时,便将之前这个月所刊印的所有大明日报重新再刊印一份,之后整合成为大明月报!”<br />
“然后再派人将大明月报运至各个省份的巡抚衙门,再有当地的巡抚衙门派发至知府衙门,知府衙门再派发给县衙。”<br />
“这样就能保证大明各地的百姓们都能看到大明日报了!”<br />
“偏远的地方可能会几个月之后才送到,不过迟一些也没关系,只要能确保他们最终都能看到就可以了。”<br />
薛国观彻底被震惊到了!<br />
他实在无法相信,眼前这位太子居然会如此聪明,因为这种办法连他也没有想到!<br />
要知道他眼下也只有十三四岁啊!<br />
若是等他成年之后登上大位,那朝廷里的文武百官可就有苦头吃了。<br />
回过神来之后,薛国观赶忙拱手道:<br />
“太子殿下放心,老臣知道该怎么做了!”<br />
“若没有其他吩咐,老臣便告退了,大明日报那边还需要老臣的监督!”<br />
大明日报虽然做出来了,但毕竟是第一次,所以薛国观还是打算亲自监督印刷。<br />
以免出现什么乱子!<br />
“去吧!辛苦你了!”<br />
朱慈烺说着又对站在门口的马宝道:<br />
“马宝,去取一份云南上贡的茶叶,让薛大人带走!”<br />
马宝听到这话,赶忙麻溜的跑开了。<br />
(本章完)</p>
放下手中的报纸,朱慈烺看向薛国观问道:<br />
“明天可以刊印多少份大明日报?”<br />
薛国观想了想之后说道:<br />
“刚开始有些生疏,大概只能刊印五百份左右,不过以后会更多的。”<br />
朱慈烺点了点头。<br />
一开始就能刊印出五百份已经算可以了,毕竟现在这个时候可没什么印刷机。<br />
想到这里,朱慈烺再次问道:<br />
“你觉得大明日报定价多少钱合适?”<br />
薛国观犹豫了一下,随后反问道:<br />
“太子殿下,您之前说过,报纸这东西不是为了赚钱,只是为了传达朝廷的旨意和思想对吧?”<br />
“没错!”<br />
朱慈烺点了点头,示意薛国观继续说下去。<br />
薛国观则是继续说道:<br />
“既然这样的话,那么老臣建议定价两文钱是最合适的!”<br />
“现在市面上两文钱也就是一个烧饼的价钱,就算普通的百姓也买得起,这样更方便大明日报流通。”<br />
“另外,老臣按照太子殿下之前所说,在大明日报的背面留出了一部分的空间,上面写上了招租的字样。”<br />
“等大明日报流传开来之后,有了一定的影响力,京城的商人们肯定会主动找上门来购买这些招租的版面。”<br />
“到时候应该也能收到不少银子,稍微弥补一下损失。”<br />
两文钱一份的大明日报,换算一下的话其实跟后世两块钱一份的报纸没什么区别。<br />
但要知道,古代的印刷成本和后世的印刷成本是完全不一样的。<br />
后世印刷一份报纸的成本,最多也就是几毛钱。<br />
但是放在大明,这一份报纸的成本可能接近十块钱了!<br />
就这还没有算人工成本!<br />
这也就是说,大明日报现在完全是在亏本卖!<br />
说实话,朱慈烺心里的合理价位应该是在五文钱左右,结果他没有想到薛国观居然想定价两文钱。<br />
这样一份大明日报要亏掉八文钱。<br />
不过<br />
这点钱朱慈烺还是亏得起的!<br />
想到这里,朱慈烺点了点头道:<br />
“既然如此,就按你说的办,大明日报定价为两文钱吧!”<br />
“太子殿下圣明!”<br />
薛国观适当的拍了一个马屁,随后又好似想到了什么,继续说道:<br />
“对了,老臣还有一个建议!”<br />
朱慈烺没有说话,只是点了点头。<br />
薛国观继续说道:<br />
“这个建议是关于大明日报的售卖问题,老臣觉的大明日报的售卖方式应该独具一格,不能和其他商品一样摆在大门口。”<br />
“也不能派官差去售卖,因为普通人见了官差的第一反应就是躲避。”<br />
“刚巧白天的时候,老臣在城里看到了一群小乞丐。”<br />
“老臣突发奇想,然后把那群小乞丐聚集了起来,又让人给他们制定了一套衣服,衣服上面印有大明日报的字样。”<br />
“结果效果非常好,这群小乞丐全都变了模样。”<br />
“所以老臣想让这群小乞丐让专职售卖大明日报。”<br />
“每卖出一份大明日报,就给他们一文钱的抽成,这样也算给了他们一份营生,不知太子殿下觉得如何?”<br />
朱慈烺听到这话,一时间居然有些语塞。<br />
因为薛国观的这个建议居然跟他想的一模一样.<br />
他原本也是打算把京城里的小乞丐全部集合起来,然后让他们专门贩卖大明日报的。<br />
一来普通人不会排斥小孩的接近,二来也算是给了这些小孩一份谋生的工作。结果没想到,薛国观居然也是怎么想的!<br />
不得不说,这家伙确实是个人才啊!<br />
随即,朱慈烺点头道:<br />
“就按你说的办吧!”<br />
“另外,明日一早给京城的各大茶楼、酒楼都送上一份大明日报,然后告诉他们明天只能讲大明日报上面的内容。”<br />
“再派几个人在人口聚集的地方张贴几张大明日报,然后派人守在旁边,专门为周围的人讲解上面的内容。”<br />
“总而言之,明天整个京城的所有人都必须知道大明日报的存在!”<br />
听到朱慈烺的吩咐,薛国观则是有些尴尬的挠了挠头。<br />
因为这件事情他早就全部吩咐下去了,只等明日一早就开始行动。<br />
但考虑到太子爷的面子,薛国观还是拱手道:<br />
“请太子殿下放心,老臣知道该怎么做!”<br />
顿了顿,朱慈烺似乎又想到了什么,然后继续说道:<br />
“大明日报在京城流传开应该不是什么问题,但本宫想要的可不止这样,本宫要让大明日报出现在大明的每一个州县。”<br />
“而且要张贴在每个县的县衙门口,让所有百姓都能看到。”<br />
薛国观听到这话,神色顿时有些为难了起来。<br />
可不等他开口,朱慈烺又继续说道:<br />
“本宫知道你想说什么,你无非就是想告诉本宫,这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br />
“毕竟大明实在是太大了,有些地方被山川河流所阻,有些地方则是十分偏远,可能两三个月也到不了。”<br />
“想要把大明日报送到每一个州县,简直就是痴人说梦,对吗?”<br />
薛国观很想说对,但理智告诉他不能这么说。<br />
所以薛国观赶忙摇了摇头。<br />
“老臣万不敢有此念想!”<br />
朱慈烺不搭理薛国观,而是继续说道:<br />
“这点本宫早就考虑到了,大明日报每到月底之时,便将之前这个月所刊印的所有大明日报重新再刊印一份,之后整合成为大明月报!”<br />
“然后再派人将大明月报运至各个省份的巡抚衙门,再有当地的巡抚衙门派发至知府衙门,知府衙门再派发给县衙。”<br />
“这样就能保证大明各地的百姓们都能看到大明日报了!”<br />
“偏远的地方可能会几个月之后才送到,不过迟一些也没关系,只要能确保他们最终都能看到就可以了。”<br />
薛国观彻底被震惊到了!<br />
他实在无法相信,眼前这位太子居然会如此聪明,因为这种办法连他也没有想到!<br />
要知道他眼下也只有十三四岁啊!<br />
若是等他成年之后登上大位,那朝廷里的文武百官可就有苦头吃了。<br />
回过神来之后,薛国观赶忙拱手道:<br />
“太子殿下放心,老臣知道该怎么做了!”<br />
“若没有其他吩咐,老臣便告退了,大明日报那边还需要老臣的监督!”<br />
大明日报虽然做出来了,但毕竟是第一次,所以薛国观还是打算亲自监督印刷。<br />
以免出现什么乱子!<br />
“去吧!辛苦你了!”<br />
朱慈烺说着又对站在门口的马宝道:<br />
“马宝,去取一份云南上贡的茶叶,让薛大人带走!”<br />
马宝听到这话,赶忙麻溜的跑开了。<br />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