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妃吐槽日常(清穿) 第469节
熬了两年,他身体也觉得不利索,特别是今年因为前线推进太多,跟准噶尔残军在西藏你追我赶,他更是无法提前拔营。<br />
若不是准噶尔残部通过一条隐秘小道消失无踪,说不定他还留在西北。<br />
幸好战事终于结束了,明年再扫荡民间的残余势力,这场战事正式结束。<br />
大清疆土在他手中扩大,让他扬眉吐气,往后祭祖也有底气了。<br />
“将阿哥们喊上,去小汤山休整两日。”<br />
在宫里的嫔妃们等的是望眼欲穿也没等到儿子回来。<br />
还是太子派人回宫里说了一声才知道皇上转道去泡温泉了,还不知晓得耽误几日归来。<br />
宝音收到消息后没有动作,要是早年她怕是也跟着启程了。<br />
不久前她感冒了,拖拖拉拉半个月才好,一场病让她发觉身体不比几年前了。<br />
换作几年前在冬日里冒着寒风去给太皇太后请安都没问题。<br />
这几日她在吃补血气的药,皇帝归来她本该去接,最后也没去成。<br />
在外面玩了四五天,皇帝才回宫。<br />
宝音领着嫔妃们在宫门口迎接。<br />
浩浩荡荡的队伍,昭示着帝国的如日中天。<br />
皇帝下了车,宝音领着身后一群人去迎接。<br />
皇帝全程没赏赐她一个眼神,也不知道又在闹什么别扭。<br />
回到养心殿,宝音打了几个喷嚏,赶紧拿了药吃。<br />
好不容易缓过来才放下心。<br />
到晚间某个大忙人总算是过来了。<br />
“生病了怎么不派人说一声?”<br />
[又不是多大的事。]<br />
她惊讶询问,“你该不会是在计较我没出宫去接你吧?”<br />
某人断然否认,“我岂是那种小性子的人?”<br />
[啧,这话听着有些假了。]<br />
皇帝轻咳一声,转移话题道:“开年朕打算东巡。”<br />
宝音意外,“西北那边呢?”<br />
“二哥在就行了,再让大阿哥配合,如今西北大局已定,是该前往盛京祭祖了。”<br />
宝音神色复杂,上一次祭祖是十年前,那会儿她还埋头过自己的小日子。<br />
一转眼都过去十年了,她快被这个世界同化了。<br />
[我也去?]<br />
皇帝似是惊讶,“你是皇后,朕的妻子,你不去谁去?”<br />
他兴致勃勃道:“上次祭祖暂住的是三官保家,这回住纳兰府可好?朕还想见见你年少时的居所。”<br />
宝音注意到他的自称。<br />
“有什么好见的,那地方我也没住多久,要说最常住的还是盛京城外的庄子。”<br />
想到早年的生涯,宝音眼里也流露出了一些情绪。<br />
对于那段日子她并未有多少怀念。<br />
人只会怀念过去美好的生活,那段时间对于她来说不算美好。<br />
她真正怀念的是前世,认为那才是最美好的时代。<br />
“那就住你那庄子。”<br />
宝音笑笑,“算了,都多少年没去了,还不知道能不能住人,就住在盛京皇宫吧。”<br />
第320章<br />
宜妃帮着长子整理了一下袖口, 看着已经长大成人的儿子,心里满是欣慰。<br />
“皇上这次冬巡,本来额娘时间想请皇上给你外祖家一个恩典, 没想到被拒绝了。”<br />
五阿哥沉默不语,外祖一家对于他来说很陌生。<br />
盛京离京城有千里远,至今未修铁路, 往来也不频繁。<br />
五阿哥最多在宜妃口中听说过,再说他长在太后身边,亲近的也是那边的亲戚。<br />
一旁的九阿哥咬着点心吐槽, “额娘您就不该提, 皇后娘家也是盛京,真住进外祖家, 那是长外祖脸面了, 可也打了皇后的脸。”<br />
“五哥别听额娘瞎说, 你也别跟皇玛嬷提起, 这事就当作没发生过。”<br />
宜妃有点生气。<br />
“只是给你外祖家求个恩典, 又不是求官,再说你外祖一家多年守在那苦寒之地……”<br />
九阿哥打断道:“那就更不能说了, 您别忘了, 皇后的娘家连一官半职都没有。”<br />
宜妃没好气瞪他, “你到底是谁儿子?帮谁说话?”<br />
“正是您亲儿子, 才拦着您不是?”<br />
“这次五哥说不定能封个贝勒, 还是五哥的事更重要,您这边可别扯后腿。”<br />
这话说得宜妃没声了。<br />
“哎,你们呀,真是额娘的冤家!”<br />
皇子们封爵一事早就传出了风声,马上要开府娶亲, 只是个光头阿哥走出去也没有脸面。<br />
说不定还得向外八路的亲戚行礼。<br />
至于能封个什么爵,目前还没人知道,总不至于连个贝勒都没得吧?<br />
五阿哥不怎么关心爵位的事,还是那句话,养在皇太后身边,谁缺了也不可能缺他的。<br />
“额娘,儿臣打算请个假,去看看内城修的府邸。“<br />
这事放在五阿哥心里很久了,他离京前最惦记的就是还未完工的府邸。<br />
那府邸是他盯着建起来的,一草一木都是他看着种下,付出了心血的房子自然跟宫里不一样。<br />
宜妃忙道:“大冷天的去看什么?房子都让你九弟盯着呢,肯定出不了差错。”<br />
她没看见一旁的九阿哥眼神有点躲闪。<br />
五阿哥到底是个憨厚的人,于是被劝下来了。<br />
十一月马上就到十二月,火车就得封闭了。<br />
宝音得安排女官还乡,总不能把人弄进京来,把人当牛马使唤,连个回家的机会都不给吧?<br />
于是六部内忙碌的女官突然被撤走,带着上面发的盘缠礼单高高兴兴回乡过节。<br />
这次有三个月假期呢,算算在家能过上两个月时间呢。<br />
都说一朝富贵不衣锦还乡如锦衣夜行,她们如今也是有官身的人了,自然要回家显摆一下。<br />
女官们高高兴兴离开,六部的人直到第二日才反应过来。<br />
最先反应过来的还是户部。<br />
为何是户部?<br />
还不是临近年关,户部忙着算账,忙到是个人都得被抓来打算盘,男人当牲畜使,女人当男人使,那是一点毛病都没有。<br />
这突然少了一大群得力帮手,户部自然是第一个反应过来。<br />
得知这群女官已经得了恩典放假回家了,就露出了天塌了一样的表情。<br />
“全都走了?一个都没留?”<br />
得知结果后来找人的吏员跟浑浑噩噩回了户部。<br />
这样的连锁反应很快出现在其他五部。<br />
皇帝这边也得知了消息,跑到养心殿跟宝音吐槽。<br />
“这群臣子,朕都不知该怎么说。”<br />
宝音早知道了情况。<br />
[不就是过去半年女官太好用了,他们扔了大半的活过去,名没有利没有,当作免费劳动力了,眼下人一走,他们没辙了,因为那些账对到哪里只有女官知晓,想要接手得从头理一遍。]<br />
这叫什么?干活的人甩手了,他们反而不适应?<br />
宝音笑眯眯道:“这可怪不到女官身上,她们当初只是学些东西,根本没有入职六部。”<br />
干活了没错,补缺手续被按下来。<br />
她当不知道,想来有人还高兴她是一蠢笨妇人被敷衍过去了。<br />
反正是临时工,走了就走了呗。<br />
对于六部的混乱,宝音并不关心。<br />
皇帝也不关心,六部官员若是连本分工作都做不了,那就换人。<br />
“你人都撤走了,明年安排到哪?”<br />
宝音端起茶杯,“去地方衙门走走。”<br />
她微笑,“还请您赐一道口谕,允许她们去地方衙门熟悉一下。”<br />
皇帝深思过后道:“你觉得去河道总督那里可好?”<br />
一来是黄河都修了很多年了,每年银子大把地砸也没见黄河平息下来。<br />
二来靳辅离世后,新任的河道总督只会要银子,治河是一事无成,皇帝想查账,却抽不出手。
若不是准噶尔残部通过一条隐秘小道消失无踪,说不定他还留在西北。<br />
幸好战事终于结束了,明年再扫荡民间的残余势力,这场战事正式结束。<br />
大清疆土在他手中扩大,让他扬眉吐气,往后祭祖也有底气了。<br />
“将阿哥们喊上,去小汤山休整两日。”<br />
在宫里的嫔妃们等的是望眼欲穿也没等到儿子回来。<br />
还是太子派人回宫里说了一声才知道皇上转道去泡温泉了,还不知晓得耽误几日归来。<br />
宝音收到消息后没有动作,要是早年她怕是也跟着启程了。<br />
不久前她感冒了,拖拖拉拉半个月才好,一场病让她发觉身体不比几年前了。<br />
换作几年前在冬日里冒着寒风去给太皇太后请安都没问题。<br />
这几日她在吃补血气的药,皇帝归来她本该去接,最后也没去成。<br />
在外面玩了四五天,皇帝才回宫。<br />
宝音领着嫔妃们在宫门口迎接。<br />
浩浩荡荡的队伍,昭示着帝国的如日中天。<br />
皇帝下了车,宝音领着身后一群人去迎接。<br />
皇帝全程没赏赐她一个眼神,也不知道又在闹什么别扭。<br />
回到养心殿,宝音打了几个喷嚏,赶紧拿了药吃。<br />
好不容易缓过来才放下心。<br />
到晚间某个大忙人总算是过来了。<br />
“生病了怎么不派人说一声?”<br />
[又不是多大的事。]<br />
她惊讶询问,“你该不会是在计较我没出宫去接你吧?”<br />
某人断然否认,“我岂是那种小性子的人?”<br />
[啧,这话听着有些假了。]<br />
皇帝轻咳一声,转移话题道:“开年朕打算东巡。”<br />
宝音意外,“西北那边呢?”<br />
“二哥在就行了,再让大阿哥配合,如今西北大局已定,是该前往盛京祭祖了。”<br />
宝音神色复杂,上一次祭祖是十年前,那会儿她还埋头过自己的小日子。<br />
一转眼都过去十年了,她快被这个世界同化了。<br />
[我也去?]<br />
皇帝似是惊讶,“你是皇后,朕的妻子,你不去谁去?”<br />
他兴致勃勃道:“上次祭祖暂住的是三官保家,这回住纳兰府可好?朕还想见见你年少时的居所。”<br />
宝音注意到他的自称。<br />
“有什么好见的,那地方我也没住多久,要说最常住的还是盛京城外的庄子。”<br />
想到早年的生涯,宝音眼里也流露出了一些情绪。<br />
对于那段日子她并未有多少怀念。<br />
人只会怀念过去美好的生活,那段时间对于她来说不算美好。<br />
她真正怀念的是前世,认为那才是最美好的时代。<br />
“那就住你那庄子。”<br />
宝音笑笑,“算了,都多少年没去了,还不知道能不能住人,就住在盛京皇宫吧。”<br />
第320章<br />
宜妃帮着长子整理了一下袖口, 看着已经长大成人的儿子,心里满是欣慰。<br />
“皇上这次冬巡,本来额娘时间想请皇上给你外祖家一个恩典, 没想到被拒绝了。”<br />
五阿哥沉默不语,外祖一家对于他来说很陌生。<br />
盛京离京城有千里远,至今未修铁路, 往来也不频繁。<br />
五阿哥最多在宜妃口中听说过,再说他长在太后身边,亲近的也是那边的亲戚。<br />
一旁的九阿哥咬着点心吐槽, “额娘您就不该提, 皇后娘家也是盛京,真住进外祖家, 那是长外祖脸面了, 可也打了皇后的脸。”<br />
“五哥别听额娘瞎说, 你也别跟皇玛嬷提起, 这事就当作没发生过。”<br />
宜妃有点生气。<br />
“只是给你外祖家求个恩典, 又不是求官,再说你外祖一家多年守在那苦寒之地……”<br />
九阿哥打断道:“那就更不能说了, 您别忘了, 皇后的娘家连一官半职都没有。”<br />
宜妃没好气瞪他, “你到底是谁儿子?帮谁说话?”<br />
“正是您亲儿子, 才拦着您不是?”<br />
“这次五哥说不定能封个贝勒, 还是五哥的事更重要,您这边可别扯后腿。”<br />
这话说得宜妃没声了。<br />
“哎,你们呀,真是额娘的冤家!”<br />
皇子们封爵一事早就传出了风声,马上要开府娶亲, 只是个光头阿哥走出去也没有脸面。<br />
说不定还得向外八路的亲戚行礼。<br />
至于能封个什么爵,目前还没人知道,总不至于连个贝勒都没得吧?<br />
五阿哥不怎么关心爵位的事,还是那句话,养在皇太后身边,谁缺了也不可能缺他的。<br />
“额娘,儿臣打算请个假,去看看内城修的府邸。“<br />
这事放在五阿哥心里很久了,他离京前最惦记的就是还未完工的府邸。<br />
那府邸是他盯着建起来的,一草一木都是他看着种下,付出了心血的房子自然跟宫里不一样。<br />
宜妃忙道:“大冷天的去看什么?房子都让你九弟盯着呢,肯定出不了差错。”<br />
她没看见一旁的九阿哥眼神有点躲闪。<br />
五阿哥到底是个憨厚的人,于是被劝下来了。<br />
十一月马上就到十二月,火车就得封闭了。<br />
宝音得安排女官还乡,总不能把人弄进京来,把人当牛马使唤,连个回家的机会都不给吧?<br />
于是六部内忙碌的女官突然被撤走,带着上面发的盘缠礼单高高兴兴回乡过节。<br />
这次有三个月假期呢,算算在家能过上两个月时间呢。<br />
都说一朝富贵不衣锦还乡如锦衣夜行,她们如今也是有官身的人了,自然要回家显摆一下。<br />
女官们高高兴兴离开,六部的人直到第二日才反应过来。<br />
最先反应过来的还是户部。<br />
为何是户部?<br />
还不是临近年关,户部忙着算账,忙到是个人都得被抓来打算盘,男人当牲畜使,女人当男人使,那是一点毛病都没有。<br />
这突然少了一大群得力帮手,户部自然是第一个反应过来。<br />
得知这群女官已经得了恩典放假回家了,就露出了天塌了一样的表情。<br />
“全都走了?一个都没留?”<br />
得知结果后来找人的吏员跟浑浑噩噩回了户部。<br />
这样的连锁反应很快出现在其他五部。<br />
皇帝这边也得知了消息,跑到养心殿跟宝音吐槽。<br />
“这群臣子,朕都不知该怎么说。”<br />
宝音早知道了情况。<br />
[不就是过去半年女官太好用了,他们扔了大半的活过去,名没有利没有,当作免费劳动力了,眼下人一走,他们没辙了,因为那些账对到哪里只有女官知晓,想要接手得从头理一遍。]<br />
这叫什么?干活的人甩手了,他们反而不适应?<br />
宝音笑眯眯道:“这可怪不到女官身上,她们当初只是学些东西,根本没有入职六部。”<br />
干活了没错,补缺手续被按下来。<br />
她当不知道,想来有人还高兴她是一蠢笨妇人被敷衍过去了。<br />
反正是临时工,走了就走了呗。<br />
对于六部的混乱,宝音并不关心。<br />
皇帝也不关心,六部官员若是连本分工作都做不了,那就换人。<br />
“你人都撤走了,明年安排到哪?”<br />
宝音端起茶杯,“去地方衙门走走。”<br />
她微笑,“还请您赐一道口谕,允许她们去地方衙门熟悉一下。”<br />
皇帝深思过后道:“你觉得去河道总督那里可好?”<br />
一来是黄河都修了很多年了,每年银子大把地砸也没见黄河平息下来。<br />
二来靳辅离世后,新任的河道总督只会要银子,治河是一事无成,皇帝想查账,却抽不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