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贵族学院的万人嫌 第77节
('\n <p> 但如果那些台词像是为南序专门制定的呢。</p><p> 这一幕在演绎着喜欢狄米特律斯的海伦娜苦苦追求未果,忍不住告白,被狄米特律斯无情地拒绝了。</p><p> 另一方的示爱叫人感到厌烦,狄米特律斯说:“是我引诱你吗 我曾经向你说过好话吗 ”</p><p> 南序的声音质感冰冷,刻意调整成一种戏剧上更低沉磁性的腔调。</p><p> 的确没有引诱,更不可能说什么好话,一句话的交流都吝啬给予。</p><p> “我不是曾经明明白白地告诉过你,我不爱你,而且也不能爱你吗 ”</p><p> 女演员要情绪饱满地诉说着疯狂的爱意。</p><p> 这个片段太有名,以致于温斐能够一字一句在心里地跟读:</p><p> “即使那样,也只是使我爱你爱得更加厉害。我是你的一条狗。狄米特律斯,请你就像对待你的狗一样对待我吧……”</p><p> 温斐从前对这一幕戏并不感兴趣,艺术家笔下幻想出来的篇章过于可笑,他作为一个彻头彻尾的旁观者,鄙夷这种愚蠢、象征着所谓自由的爱情故事。</p><p> 他当然不会表露,只会在他人寻求认同时适时点头。</p><p> 他还记得后续的剧目内容。</p><p> 纠缠的四个人为爱出逃到达了森林。</p><p> 森林里有精灵,还有一种特殊的花汁,滴在一个人的眼睛里,那个人醒来将会无可救药地爱上第一眼看到的人或动物。</p><p> 小精灵乱点鸳鸯谱,滴错了花汁,由于两个男人见到的第一眼都是闺蜜,他们追求起了闺蜜。</p><p> 女主和闺蜜同时暴怒。</p><p> 阴差阳错的爱恨纠葛自此展开,直到花汁的魔法解除,情侣们恢复了相爱。</p><p> 温斐对着台前出了神。</p><p> 如果真的有那样的花汁该多好?</p><p> 给南序滴上,守在南序身边,成为南序第一眼见到的人,让南序的眼睛里只有他一个人。</p><p> 他苍白空洞的灵魂终于在此刻与创作者有了极为狭隘的共鸣。</p><p> 可惜碍于时长和篇幅,舞台上没有将温斐期待的场景搬上台前。</p><p> 现实里,“海伦娜”演员还在叙说:“踢我、打我、冷淡我、不理我,都好,只容许我跟随你……”</p><p> 那位备受瞩目的“狄米特律斯”为了角色,脸上露出冷漠嘲弄的表情。</p><p> 和无数戏剧家热爱创作的美得阴郁而叫人爱而不得的角色完美契合。</p><p> ……</p><p> 一场绝对算得上惊艳的演出,视觉与听觉并重的声色盛宴,主演间配合默契,中古台词的发音华丽优雅,不亚于联邦知名剧团的水准,何况还有令人心折的饰演者。</p><p> 给光给到了角色的主演们,落幕的纸花纷飞如蝴蝶。</p><p> 爱丽丝激动得又叫又跳,眼泪汪汪地望向南序:“南序,谢谢你!”</p><p> “谢谢。”其他演员同样感激。</p><p> 没有人比他们更清楚这几天的压力。</p><p> 核心角色突然退出的愤怒,对作品未来的迷茫,充斥着他们的内心。</p><p> 不是不信任南序,但焦虑和不安在所难免,毕竟台词、灯光、服化全部要重新磨合,几天的努力真的可以挽回他们的心血吗?</p><p> 刚开始,他们差点要掉眼泪,可南序的表现使他们的心安定了下来。</p><p> 动线、灯光、道具布局,南序才看了他们几天的表演就记得一清二楚,而且调整升级成了更好的效果。</p><p> 仿佛什么事情到了南序面前,都能迎刃而解。</p><p> 他们在南序身边,感受到来自夏日葱茏蓬勃的能量。</p><p> 南序轻轻颔首,接受了这些感谢。</p><p> 表现得不错。</p><p> 他给自己打分。</p><p> 没落寞前的马戏团和百老汇齐名,观众爆满。</p><p> 南序从前有个小习惯,会取下胸襟前别着的一支蔷薇告别,一度成为他标志性的动作。</p><p> 灯光亮起,台下掌声雷动,又一次到了演员谢幕的时候。</p><p> 南序随手摘下手边道具花丛里那支妍丽的蔷薇,放在胸前,微躬身,淡然伸手把蔷薇抛向台下。</p><p> 调查</p><p> 无论这场话剧在学生群体间卷起了追逐欣赏唱段的热潮, 对于南序而言,走上舞台还是走向舞台,都只是生活里的一段插曲, 演完退场, 就算结束了。</p><p> 有时,主人公轻而易举地抽离,观众却难以下头。</p><p> 诺伊斯,群聊:</p><p> 【请问没有别的照片了吗?夏令营的同学们给力一点啊!像上次话剧那样积极表现,传点音频给远方留守的同学啊】</p><p> 【能不能回诺伊斯再演一次啊让我亲眼看看啊】</p><p> 【话剧作品盘包浆了,凌晨两点一闭眼就是“是我引诱你吗”, 早上再睁眼就是“我曾经向你说过好话吗”】</p><p> 【我也是,不知道该说啥了, 汪几声给大家助助兴吧】</p><p> 【早知道当初好好读书, 现在能呆在夏令营的就是我了】</p><p> 【楼上已经对自己的学习能力产生了错误认知,建议</p> ', ' ')('\n <p>再听几遍话剧清醒一下吧】</p><p> 终于有夏令营的同学百忙之中上线冒了泡。</p><p> 【别叫唤, 我也无语死了, 联邦大学把分组都给打乱,根本见不到人】</p><p> 夏令营的日程持续推进。</p><p> 包含了各个学科主题讲座、实验项目筛选、课题调研等等。</p><p> 南序听了几场讲座有了基本了解以后,选了个社科类课题调研的项目加入。</p><p> 项目的形式是由夏令营预设一个课题, 讨论结束、开展调研后形成一篇报告提交。</p><p> 为了增进相互之间的认知度, 联邦大学安排分组时把学校之间的队伍打散, 尽可能令大家多认识一些外校的同学。</p><p> 全夏令营没人不知道南序的名字,但聚集在讨论室时, 见到在桌侧的南序, 小组成员仍然要装模作样地询问:“同学,请问你叫什么名字?”</p><p> “南序。”</p><p> 当然知道你叫南序啦,他们只是为了自然地引出话题, 向南序自我介绍自己叫什么名字,告诉南序他们来自于格雷、温莎、诸塞等等学校。</p><p> 南序微微点头。</p><p> 也不知道南序记住他们没有。</p><p> 他们决定好好表现,加深印象。</p><p> 讨论室两侧围挡了两面墙的书架,昔日的黄铜壁灯失去照明的功能,成为装饰品。深棕色橡木长桌,延伸到最前方是墨绿色可供书写的板面,残留了许多难以擦拭干净的粉笔印痕,可以猜测当时观点碰撞的激烈。</p><p> 联邦鼓励年轻选民积极参与选举,校园的学生群体作为重要的一份子加入其中。这段日子每天一打开新闻推送的就是那些各大候选人的小弹窗,在媒体添油加醋的渲染下,象牙塔里的波澜起伏逐渐加大。</p><p> 一个人总是会有倾向性和趋向性。</p><p> 自身认同的理念、背后的家族支持方向等等会在言论之中表达出来。</p><p> 听说季凌在的那一组,有学生为了迎合季家,知道季家的自由贸易主义、保守的性别立场,把读书会开展成反同集会,定期调理同性恋症状。</p><p> 温斐那组,有人吹捧着皇室代表的鸽派主张,听完感觉世界就此和平了。</p><p> 南序这一组没有一边倒的论述,各自有各自的见解。</p><p> 起身发表观点前,微微清清嗓子,若无其事地用余光瞥到南序在注视着,再抬高音量。</p><p> 发表完了,另一个会以比上一个更高一点的音量接上。</p><p> 声量此起彼伏,在心高气傲、急切探求世界的年纪,简直太容易上头了。</p><p> 简而言之,他们吵起来了。</p><p> 不再就事论事,转向“你支持的候选人为了上镜偷偷整容死不承认”到“你崇拜的那位秃头不爱洗澡”,毫无逻辑,但挺有攻击性。</p><p> 辩论中不一定能产生真理,但一定会输出情绪。</p><p> 一个个温文尔雅的学生额头青筋胀起,脸色涨红,在对峙中看着下一秒仿佛就要打起来。</p><p> 几个胆子小的同学努力降低自己的存在感,在这样的氛围里快要窒息了,眼珠子在争执者之间快速移动,停留在南序的位置上。</p><p> 漩涡中心,南序手肘架在深黑皮质椅子的扶手上,撑着手,手指微微蜷着,骨节如硬玉,垂着的眉眼似乎一如既往的冷淡,另一只手拨弄着钢笔的笔帽。</p><p> 同学心里紧绷的弦松了些,又看了眼,找到一点不一样。</p><p> 冷淡和冷漠是有区别的。</p><p> 南序发现他偷偷的注视时,回望过来的眼神算冷淡,那种感觉是无意识的,会令想接近他的人惴惴不安地研究他此刻的情绪究竟怎么样。</p><p> 等南序再抬眼,冷眼直视那几个吵架的同学,笔盖合上,“咔哒”一声,说:“别吵了。”</p><p> 争吵的同学下意识噤声,并且马上领悟。</p><p> 不是叫他们别吵架了,是叫他们别吵到别人耳朵了。</p><p> 气压低了下来,因为南序不喜欢无意义浪费时间、拖累全组进度的行为。</p><p> 他们在沁着冷意的目光里默默坐下来,也顾不得吵不吵架、吵没吵赢了,只觉得坐立难安,思索南序是不是生气、他们是不是惹人讨厌了。</p><p> “接着说。”</p><p> 他们张张嘴,发现有点怕,说不出来了。</p><p> 南序向没说话的内向同学微抬下巴。</p><p> 同学乖乖发言。</p><p> 有了这么一遭,之后的讨论没再那么充满火药味,效率提高了不少。</p><p> 就是有时空气里传来笔帽打开或者合上,又是“咔哒”一声时,他们会条件反射地向南序望去。</p>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