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p> 老爷子定了人数,一共要凑足六个千户所的兵力,多的暂且也不收,毕竟县里凑来的军饷粮草有限,一味贪多却发不出军饷,失信于人,手里的兵可能就不愿意再干了。</p><p> 男人们领了授命陆续出发做事去了,老爷子临走之前,对贺氏等女眷道:“我们不在,家里大小事务都由阿满拿主意。绵绵耀哥儿还有小山都是读书的年纪,现在也没有地方去请先生,凝芳辛苦些,在后面收拾出一间屋子当学堂教教他们。”</p><p> 佟穗、林凝芳都领了命。</p><p> 贺氏有点不高兴老爷子把内宅的管家权交给一个十八岁的小媳妇,这摆明了是对她这个老儿媳的不信任,可一想到佟穗手里沾过二十多条的人命,她便不敢流露出任何不满。</p><p> 交待完毕,老爷子带着萧缜出发了。</p><p> 佟穗亲自关上南面的大门。</p><p> 萧姑母指着子侄们的倒座房道:“我在这边给他们缝补衣裳,顺便看着门,有客来了再去知会你们。”</p><p> 佟穗:“那就有劳姑母了。”</p><p> 阿福、阿真去后面河边洗衣服了,收拾一间后罩房的事……</p><p> 佟穗叫上柳初、萧玉蝉一起去忙,要读书的可分别是她们的弟弟、女儿、儿子。</p><p> 房间收拾好了,佟穗跨过东西两院中间的简陋门洞,来了东院。</p><p> 佟有余叔侄、周元白父子出去之后,东院就剩周青、姜氏、周桂三个女眷以及佟善这个少年郎。</p><p> 佟穗先对弟弟道:“三太太学识渊博,可能不输宋先生,你要好好跟着她读书,不许偷懒贪玩。”</p><p> 佟善刚十二岁,因为先前遇到了宋澜这位进士先生,一家人都不许他学武,佟善明白自己年纪小,学了功夫四五年内也帮不上家里多少忙,便也安心读书,闲时再跟二哥学些拳脚。</p><p> “姐姐放心,我不会给你丢人的。”</p><p> 佟穗笑着摸摸弟弟的脑袋:“跟我没关系,你做好学问,外人也都高看你,先过去吧,就在西院后罩房,绵绵他们都在了。”</p><p> 因为绵绵、齐耀都比自己小,佟善并不觉得紧张,高高兴兴地跑了过去。</p><p> 佟穗娘几个坐到堂屋,主要是佟穗开口,给家人分享城里城外的各种消息。</p><p> 周青道:“自家人多就是方便,连你爹都安排上了,昨晚他还念叨说住在大宅子舒服是舒服,就是没事干好像吃白食一样。”</p><p> 佟穗道:“祖父给安排了衙役,巡街威慑为主,应该用不上爹爹动手。”</p><p> 周青:“动手也不怕,你爹只是瞎了一只眼,力气还在呢,遇到落单的狼都不犯怵。”</p><p> 佟穗笑笑,看向舅母:“舅舅表哥有说什么吗?”</p><p> 姜氏道:“他们挺高兴的,功夫不行,不能亲自去战场效力,能够当军医也够光彩的。”</p><p> 佟穗:“打仗是保卫县里百姓,舅舅他们则是帮受伤的士兵们保住性命,有军医在,那几千兵马才没有后顾之忧。”</p><p> 姜氏对周青夸道:“瞧瞧,姑爷有出息,咱们阿满现在说话也不一样了,有当家太太的气度了。”</p><p> 佟穗:“……”</p><p> 在东院坐了一会儿,佟穗又回了西院。</p><p> 林凝芳已经给孩子们讲起了书,贺氏、萧玉蝉继续参观新宅子去了,柳初端着针线筐去前面陪萧姑母一起做活。</p><p> 佟穗想了想,取了弓箭挂在东跨院的院墙上,再贴身收好那把匕首,防着有贼人窜进来。</p><p> 县城之外,萧穆、萧缜站在东侧城墙之上,下面整整齐齐地排列着五千多个新兵,更有百姓闻讯而来站在远处观看热闹。</p><p> 新兵都是临时从百姓当中招募来的,穿着各自从家里带来的布衣,包括萧缜祖孙俩也穿着布衣,没有特意缝制将领衣袍。</p><p> 乔长顺也将那些望族的族老、大户的家主请过来了,全部上了城墙。</p><p> 萧穆一一给底下的新兵们介绍这些人,盛赞先是有了这些愿意为了全县百姓慷慨解囊的仁义之士,才有了他们萧家祖孙临危受命练兵保民之举。</p><p> 这话是捧那些望族大户的,也是自谦,百姓与新兵们听在耳里,既感激望族大户们,也觉得这位萧千户和蔼可亲,没有一点官架子。望族大户们自然也很满意,他们可是捐了真金白银的,怎么也得捞个好名声。</p><p> 说完场面话,萧穆请出本县颇有才名的一位沈老先生,道:“沈老,我等占城练兵,并无背叛朝廷自立之意,也无越俎代庖替朝廷镇压兴王的野心与才能,为的只是护卫我卫县全县百姓安宁。还请您代笔修书一封给怀县的兴王,言明我等志向,只要兴王的兵马不来侵犯卫县的一民一土,我卫城兵马愿与兴王相安无事,倘若兴王执意来犯,那我卫城兵马必将誓死抵抗,不惜玉石俱焚。”</p><p> 沈老先生站在高高的城墙上,看着下面民心聚起的一位位青壮儿郎,早已被激出一片豪情,萧穆刚说完,他便朗声应了这差事。</p><p> 乔长顺端来文房四宝,另有一人搬来桌案。</p><p> 沈老先生提笔沾墨,略微思索片刻,大笔一挥,写成一篇慷慨激昂不</p> ', ' ')('\n <p>卑不亢的战前文书。</p><p> 围观众人全部夸其好文采。</p><p> 萧穆给城下兵民念了一遍,待喝彩声落下,他收好文书交给乔长顺,道:“你这就去怀县走一趟,将此信交给兴王。”</p><p> 乔长顺笑得从容:“您老放心,长顺定不辱命!”</p><p> 众人见老爷子竟然派亲外孙去做这最危险的差事,对萧家护城保民的决心再无任何质疑。</p><p> 乔长顺将文书揣在怀里, 下了城墙骑上骏马,穿过城门外围观的百姓,直奔怀县的方向去了。</p><p> 二十几岁的男儿, 背影挺拔潇洒。</p><p> 可是目睹这一幕的所有卫县兵民都知道, 乔长顺这一去背负了多大的危险。</p><p> 乔长顺心里也是门清, 他在军营里历练过六年, 深知“两军交战不斩来使”这个约定俗成的规矩并非任何时候都管用, 遇到那不讲理的蛮横将领, 只要看你不顺眼, 派来多少使臣都能给你杀了。</p><p> 但他是外祖父身边最适合跑这一趟的人。</p><p> 外人惧怕反王暂且不好派遣, 自家人这边, 二哥各方面的才干、见识都不输他, 但二哥气势威严更适合带兵,他与弟弟都是商户出身, 自幼跟随父亲学习接人待物,练出了一副笑相, 比二哥更容易降低反王那边的戒备与敌意。</p><p> 卫县与怀县相隔三百多里, 中间从东向西要先后经过定县、成县。</p><p> 据探子的消息, 因为成县的知县跑了, 反王前日已经顺利占领成县, 并且迅速在成县内外强行招兵,总兵马已经扩充到了两万五。</p><p> 乔长顺猜,反王的大军此时应该还在成县。</p><p> 成县离卫县有两百里, 乔长顺早上出发,快马加鞭算上休息, 赶在晌午到了成县城外。</p><p> 离了老远,乔长顺便看见城墙上悬挂着一方大旗, 红底金边,中间用黑线绣着一个刚劲有力的“兴”字。</p><p> 乔长顺下了马,拦住一个出城的小贩问:“敢问兄弟,城里面现在是何情形?”</p><p> 小贩不想说,被乔长顺塞了两个铜板,这才谨慎道:“兴王大军在里面,别提多乱了,富户被杀,女人被抢,要不是有兵守着城门,里面的百姓肯定都要往外跑。你去探亲还是做什么?听我的劝,先回去吧,过阵子再来。”</p><p> 说完,小贩匆匆离去。</p><p> 乔长顺原地站了片刻,骑上马跑向城门。</p><p> 两队守城兵架起长枪,拦在前面呵斥道:“什么人?下马!”</p><p> 乔长顺跳下来,笑着道:“我乃卫县护城军派来的使者,有文书要呈交兴王爷。”</p><p> 卫县护城军?</p><p> 守城士兵见乔长顺并未佩刀,马背上也干干净净就一个马鞍与水袋,分出两个人押送乔长顺进去了。</p><p> 反王李纲与几个兄弟手下正在县衙里喝酒吃肉,听手下报上乔长顺的身份,李纲两道浓眉一挑。</p><p> 其弟李振道:“大哥,卫县萧家带头组织兵马这事,初三那晚就有人来给咱们通风报信了,还说了那个萧千户如何如何厉害,没想到这才初五,他们还真把兵马拉出来了。”</p><p> 李纲皱眉道:“他们要是学咱们的做派,倾一县之力,现在应该也有一万多兵。”</p><p> 兄弟俩的谋士,也是怀县县衙原来的师爷范师爷摸着胡子道:“不妨先叫此人进来,看看他的来意,顺便跟他问问卫县那边的情况。”</p><p> 李纲颔首,叫人带乔长顺进来。</p><p> 乔长顺又经历了一遍搜身,双手捧着文书进来了,见里面坐着六个体型健硕的爷们与一个文人打扮的清瘦男子,乔长顺快速打量一遍,朝着主位上的那位道:“草民见过兴王爷。”</p><p> 李纲笑了,自打起事,他特别爱听别人喊他王爷。</p><p> 他也打量乔长顺一番,见这小子容貌俊朗眉眼机灵,很是讨喜,态度也放松不少,问:“听说你们卫县现在是一位萧老爷子做主,他派你过来做什么?”</p><p> 乔长顺递上文书:“王爷看了这个便知。”</p><p> 李纲认得字,但也只限于认字了,接过文书看了两行,发现都是些文绉绉的话,他立即递给范师爷:“师爷念念。”</p><p> 范师爷接过来,先快速浏览一遍,皱皱眉,瞥眼乔长顺,一边念一边转成白话给自己人解释。</p><p> 大儒沈老先生引经据典,文采斐然自有气节,卫县众人纷纷叫好,反王这边的几位听起来便是另一番意思了。</p><p> 李纲听完,当场一拍桌子,怒视乔长顺道:“姓萧的这是在威胁老子?”</p><p> 卫县真招募了一万多兵马又如何,他现在有两万五,一个七十岁的糟老头,不来投奔也就罢了,居然还警告他别去打卫县,好大的口气啊!</p><p> 乔长顺微微弯腰,快速澄清道:“王爷误会了,我们卫县百姓正是听说了王爷的威名才心生惶恐,既怕王爷来我们县征兵,又怕王爷误会我们想阻碍您的大业,这才提前修书一封,表明与王爷井水不犯河水之愿,您继续图您的大事,我们继续做我们的小老百姓,求个温饱度日而已。”</p><p> 李纲哼了哼,盯着</p> ', ' ')('\n <p>他道:“我们起事是为了谁,还不是朝廷欺人太甚逼得咱们老百姓都要吃不上饭了,参军打仗固然容易死人,可只要咱们齐心合力推翻了朝廷,将来这天下都是咱们的,百姓也能跟着咱们过好日子。”</p><p> “这样,你回去告诉萧老爷子,就说我们给你们三日时间考虑,只要他率领手头的兵马臣服于我,我便封他做我麾下的将军,卫县那边征上来的兵马也继续归他统率。”</p><p> 乔长顺完全一个普通跑腿的姿态,应道:“行,小的记住了,一定将王爷的话原原本本地转告萧千户。”</p><p> 范师爷忽然问:“你们现在招了多少兵马?”</p><p> 乔长顺歪着脖子想了想,没心没肺地道:“昨天招了五千多,今天再使把劲儿,应该能到六千。”</p><p> 李纲意外道:“才这么点?”</p><p> 乔长顺:“萧千户说,年少的不要,年长的体力不济,只招十八岁到四十岁中间的青壮年。”</p><p> 李纲不屑地撇撇嘴,起事初期正是缺人的时候,人越多越能积威壮势,两万五的兵马对上六千,听起来便是前者的胜面更大。</p><p> 范师爷又问了乔长顺几个问题,包括萧家进城后的所作所为,乔长顺全部说了实话。</p><p> 饭菜都凉了,范师爷与李纲兄弟对个眼色,才让乔长顺离开。</p><p> 人走了,李纲问范师爷:“师爷刚刚问得那么细,莫非这萧家是个强敌?”</p><p> 范师爷神色凝重地点点头:“知道得民心,还懂得练兵,真给萧家时间,等他手下聚拢的兵马越来越多,萧家将成为咱们扩张势力的第一块儿绊脚石。”</p><p> 李纲一听,道:“那还等什么,趁他们人少,咱们现在就打过去!”</p><p> 范师爷摆摆手:“确实不能再给萧家时间,却也不用急在此时,依我看,咱们不妨先发兵定县,佯装要围城,明日夜里再悄悄绕到卫县那边,黎明时攻萧家一个出其不意。”</p><p> 李振大笑:“师爷这个点子好!咱们刚给萧家三天的选择时间,他们肯定猜不到明晚咱们便会杀过去。”</p><p> 范师爷:“此计咱们几个知道就好,稍后整兵时只说要去打定县。”</p><p> 反王发兵很快,初六下午两万五大军已经在定县城外安营扎寨了。</p><p> 定县的知县没有跑,临时招来两千民壮,关闭城门做好了坚守的准备。</p>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