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p> 但赵淩就是把这摊子垃圾明着泼他头上了怎么滴?</p><p> 中书省就两个侍中,一个管博澹,是赵淩的师公,显然不会对赵淩怎么样;那剩下的就只有温侍中。</p><p> 难道让温侍中堂堂正正承认自己欺负小孩儿,他温侍中的脸面还要不要?</p><p> 清流嘛,脸面很重要。</p><p> 想着弟弟妹妹还在身边跟他学,他转头叮嘱:“这个你们不用学。暂时不用学。”</p><p> 赵婉蓉和赵茂似懂非懂:“哦。”</p><p> 忙完,赵淩带着弟弟妹妹进屋清洗干净,再到书房里去跟他们讲这些人跟自己的关系亲疏远近、各自的家庭情况,哪些只需要送给本人,哪些需要同时给对方父母妻儿也备一份礼,礼物的价格大概需要控制在多少范围内。</p><p> 哪些人是可以收到回礼的,哪些人是不能收回礼的,其中各有什么讲究等等。</p><p> 赵茂和赵婉蓉本来都是奔着玩来的,这会儿都听得很严肃。</p><p> 书兰以前作为赵王氏身边的大丫鬟,也会帮着准备各种年节礼物,但赵王氏可不会跟她讲解为什么要送这些人,以及为什么送这些东西。</p><p> “正好这段时间娘会教大嫂这些,你们有空就跟着学。看看什么人送的什么礼,怎么收礼怎么回礼。”其中的讲究完全可以作为一门功课来教。</p><p> 赵婉蓉认真记下。</p><p> 赵茂却说:“我还要读书呢。等我将来娶了妻,这些自然由妻子来操持。”</p><p> 大部分家庭确实是这么操作的,但:“你自己也得会。”</p><p> 赵淩只能这么提醒一句,剩下的他就不多说了。</p><p> 赵王氏会手把手教米氏这些,那是因为米氏是赵家的长子长媳,是将来的当家媳妇。</p><p> 轮到赵缙娶妻的时候,恐怕赵王氏都不会这么细心教导。</p><p> 赵茂一个将来会注定分出去的庶子,是要单独过日子的。</p><p> 难不成指着赵王氏一个嫡母像对待长子长媳一样,来对待这么一个分家出去的儿媳?</p><p> 还是说让书兰这么一个“婆母”,来教导儿媳?</p><p> 她自己都不会的事情,拿什么来教?</p><p> 赵茂媳妇将来认不认书兰做婆母都是个问题。</p><p> 他们身为庶子,总归是差了一截,能够得到的帮衬会少很多,这是没法改变的。</p><p> 只有趁着现在还没分家,跟着一起学会了,将来再由赵茂来一样样教给自己的妻子,夫妻俩携手才能慢慢把日子过像样。</p><p> 当然,现在赵茂的年纪太小,还不懂这些。</p><p> 将来再看吧。</p><p> 转过天,赵淩堪称兴高采烈地在赵骅的带领下,去给温侍中送礼。</p><p> “不用你师公,我知道那老匹夫住哪儿!”赵骅撸着袖子……回来刻意打扮了一番,确保自己的每一根胡子都是最完美的角度,才带着赵淩出门。</p><p> 温侍中住得离管博澹家很近。</p><p> 赵骅敲了门环,等着温家的仆役去叫了人出来。</p><p> 他表现得很真诚,牵着儿子顶着雪,对着出了门来的温侍中先行了一礼:“温侍中,在下携犬子来给您拜个早年。”</p><p> 温侍中板着一张脸不让他们进门,却也不能不出来见人,还了一礼:“赵侍郎客气了。”</p><p> “小儿无状,是我这个当爹的教子无方,以后定要向温侍中好好学习。”娘希匹,揪他儿子的小辫子,温家就一点小辫子都没有?给老子等着!</p><p> 温侍中嘴角抽了抽,死不承认:“谁人不知道赵侍郎治家严格?赵四郎更是小小年纪就已经考取了举人,是在下要向赵侍郎学习才是。”</p><p> 他这一年很不好过。</p><p> 明面上,他还是该干嘛干嘛。</p><p> 但是皇帝对自己的疏远是一种很微妙又切切实实在发生的事情。</p><p> 他承认自己没有风度,特意在院试的时候给了赵淩一个低分,但至于吗?</p><p> 赵骅和赵淩不管他怎么想,全都是一副您说的都对,您说什么我们都听的态度,像是两个被温侍中欺负的小可怜,又要给温侍中送礼。</p><p> 温侍中宦海沉浮十余载的老江湖,哪会看不出这父子俩的险恶用心?</p><p> 顿时,他的眼睛瞪得像铜铃,一时间竟然不知道该说什么话,气得“嘭”一声把大门关上,过了一会儿才隔着门叫:“你们都走!带着礼物走!我是不会收的!”</p><p> 赵骅和赵淩父子俩早有预料地对视一眼,嘴角上扬的弧度是压都压不住。</p><p> 赵淩差点笑出声,赶紧低下头捂住嘴,做出一副沮丧的样子。</p><p> 还得是赵骅老戏骨,叹息一声上前拍了一下门,扬声道:“温侍中对吾儿有误解,在下……先走了。”</p><p> 大年初一, 小曹氏生下了一个姑娘,起了个小名叫大圆。</p><p> 全家欢喜得不行。</p><p> 赵厦更是天天抱着女儿不撒手:“我们再生个小女儿,叫小圆。”</p><p> 小曹氏原本还担心自己生了个女儿, 丈夫不喜欢, 没想到竟然还想要一个女儿, 好奇问他:“你不想要儿子吗</p> ', ' ')('\n <p>?”</p><p> “儿女都一样, 来了都是我们的缘分。你看小蝶多可爱。”赵厦抱着女儿, 想着小侄女的样子,觉得自己应该更加努力。</p><p> 将来是官家小姐还是地主女儿, 就看他这个爹如何了。</p><p> 转过年,田学仁、田学智还是留在京城读书, 剩下两兄弟刚过完年就带着赵缙一起回老家参加县试。</p><p> 赵骅、赵王氏和田学仁都十分不放心,对着三个小子耳提面命, 又对着葛家商队的人再三请托。</p><p> 等人走了三天,他们还焦虑地睡不着, 眼圈黑黢黢。</p><p> 赵辰倒是心大一点:“没什么好担心的, 葛家商队一路可以把他们送到泸阳县。到了县城,有二姑姑照顾着,什么事都不会有。”</p><p> 伴随着春闱临近,整个京城的气氛都变得庄重肃穆起来。</p><p> 赵淩觉得跟自己没关系, 还是天天上课当石狮子。</p><p> 然后春闱开始, 他被发了一套考题。</p><p> 皇帝命令:“喏,拿去做着玩儿,就在御书房里做, 做完了还在宫里头休息。”</p><p> 赵淩歪头,很想喵一声。</p><p> 他不想考试啊!</p><p> 他要考试不是自己去贡院了吗?</p><p> 为什么要在宫里头考?</p><p> 御书房里来来去去人这么多,一会儿这个禀报, 一会儿那个求见,开个小朝会还要打嘴仗,听说前天他们还用笏板开片,他爹连夜把笏板换成了铜板。</p><p> 可惜他们小朝会一般在上午,上午他都在文华殿上课,没见到那样的盛况。</p><p> 唉,算了,皇帝决定的事情,不考也得考。</p><p> 真烦,讨厌考试!</p><p> 不过考试可以旁听小朝会,也不算无聊。</p><p> 赵淩就这样在群臣和皇帝的注视下,在御书房考了好几天。</p><p> 赵骅只要去御书房,就能看到在小角落里的儿子,瞧着他过年养出来的小胖脸一点一点瘦下去,心疼极了,又不好多说什么,见顾潥不反对,就拿起赵淩写了放边上的草稿看。</p><p> 嗯,抹布画得不错。</p><p> 赵骅隔天就把抹布带进了御书房,当着温侍中的面,把猫放到赵淩身边。</p><p> 来,继续弹劾!</p><p> 大猫猫和小朋友来来回回蹭脸。</p><p> 温侍中:想骂人!</p><p> 赵骅扬了扬手上厚实的铜笏板:来啊!</p><p> 他撵不上猴子一样的儿子,难不成还撵不上一个比他岁数还大的文官?</p><p> 顾潥坐在上面,对底下大臣们的小动作看得一清二楚。</p><p> 嗯,还是他的祥瑞更讨人喜欢。</p><p> 赵淩考完试才被放回家,脸色红润,精气神十足。</p><p> 参加这一次会试的赵厦,不能说气若游丝,也是脚步虚浮两眼无神。</p><p> 赵辰看着没事人一样的赵淩:“你不是在宫里头考吗?怎么什么事都没有?”</p><p> “我能有什么事?”他顶多算是做模拟卷,每天上茅房都有人伺候着,一日三餐睡觉洗漱更不用说,还能去照顾点点。</p><p> 御书房里还暖和,顶多就是环境嘈杂了一点。</p><p> 赵辰今年没参加会试,打算等下一科再考。</p><p> 赵厦乡试名次不错,这次考试发挥得不错,比较有信心。</p><p> “大堂哥吃了饭喝了药睡下了,娘给你准备了大夫,看样子是用不着了。”赵辰伸手让下车的弟弟扶一把,领着就往主屋去,对后头下车的老父亲视而不见。</p><p> 赵骅:“……”算了,习惯了。</p><p> 偏厅里,大夫被好吃好喝伺候着,给赵淩把了脉,连什么调养驱寒之类的药都没开,倒是给赵骅开了一副养神汤。</p><p> 过了三日,会试成绩出来,自然是一番热闹。</p><p> 大街小巷全是敲锣打鼓的报喜声。</p><p> 赵淩今天休沐,特意起了大早,蹲在屋脊上看报喜人有没有过来。</p><p> 赵厦站在下面叫:“淩儿,快下来。上面冷,小心吹坏了!”</p><p> 赵淩和身后两只猫一起扭头看过来:“我冷静冷静。”</p><p> 他不过考了一场试,回来大胖小胖被坏姐姐绑走了,小花还生了一窝崽。</p>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