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第379章 整顿民兵<br />
庞统此策的战略目的非常直接,那就是牵扯田泽的兵力,为袁绍、曹操和孙权争取胜机。<br />
“若是情况有变,我们可以直接调转方向自兖州北部攻入冀州,与曹操、袁绍等部相互策应。”<br />
“下策呢?”刘备点了点头,明显对于此策颇为认可,但还是顺嘴问道。<br />
“兵出黄河,与各诸侯合兵一处。”庞统说道。<br />
他其实并不愿意中原诸侯合并一处攻打田泽,因为那样赢面虽然大些,但会给田泽很大的回旋空间。<br />
和田泽多次交手之后,庞统深切的明白了一个道理。<br />
不是仗打赢了就算胜了。<br />
很多时候战术上赢了,甚至哪怕战略上赢了,也未必是最后得利的一方。<br />
对付田泽,仅是取胜,亦或者击杀其大量的士卒,意义不大。<br />
对方随时都能卷土重来。<br />
只要不被一棍子打死,田泽可以失败无数次,就像官渡之战后的袁绍一样。<br />
袁绍之所以输,最大的问题就是他死了。<br />
否则的话,笑到最后的是谁恐怕结果尚未可知。<br />
毕竟连败的他,硬实力依旧要比曹操强得多。<br />
而且曹操内外部存在着诸多隐患,出问题的风险远比袁绍要大得多。<br />
庞统自然也希望田泽能像历史上的袁绍或者孙策一样,气极身亡亦或者是被刺而亡,但那可能吗?<br />
其麾下被打造的如铁桶一般,自身的武艺甚至不亚于吕布,屡次遭到刺杀都能从容应对。<br />
性情又是懒惫淡然,没有什么大的缺陷,特别注意养生,没事就喜欢钓个鱼、下个棋什么的。<br />
这种人,就是活到八十岁,他都觉得不为过。<br />
等着田泽出意外,那还不如指望陨石天降。<br />
“长文,你有何看法?”刘备看向陈群问道。<br />
陈群微微沉吟,随后道:“主公,此战我们要想取胜,最好的结果无非三种。”<br />
“一是趁着西凉战事浑水摸鱼,占据部分西凉亦或者将西凉弄个天翻地覆,破灭田泽尽快拿下西凉的目标,迟缓其接下来的计划。”<br />
“二是攻入司隶,逼迫田泽大军回援,为其他诸侯达成战略目标提供便利。”<br />
“三是攻入河北,在黄河以南打出一场酣畅淋漓的大胜,随后裹挟大势北上,夺取河北之地,尤其是当地的人口和钱粮。”<br />
“士元所言三策,其实对应的便是这三者,不过却也不完全对应。”<br />
“群以为,取中策适宜。风险较小,而且顺利的话可以达成第二个或第三个结果,只要得其一,局势便活了。”<br />
陈群也有着较强的大局观。<br />
只是与庞统不同的是,他更加注重眼前的利益。<br />
兵出西凉,虽然于大局有利,但是在三五年乃至更久时间之内,对刘备是有害无利的。<br />
时间久了,谁知道会发生什么,还是先保住当下再说,而且,也可以留条退路。<br />
陈群从未忘记,豫州是怎么丢的。<br />
所谓的盟友,只是暂时的。<br />
一旦田泽出现颓势,他们这些看似彼此信任的盟友,立刻便会分崩离析。<br />
尤其是对于身在四路诸侯中间的刘备而言。那时,若是刘备还在西凉牵扯着,结局自然不言而喻。<br />
刘备轻轻点了点头。陈群所言也是他所想的。<br />
“好,那便依中策行事。翼德、汉升,你们这些时日务必要好生操练兵马,另外,多组织工匠打造一些攻城器械。”<br />
此前与田泽的作战给刘备带来了诸多的震撼,也深切认识到了自身的不足。<br />
尤其是在攻城器械方面,双方质的差距带来的单方面碾压,至今都令刘备记忆深刻。<br />
接下来要攻打田泽麾下的关卡城墙,刘备自然要做好准备,否则的话,只怕连城墙的边都摸不到。<br />
“诺!”张飞和黄忠齐声道。<br />
经过此前那战,二人再不敢小觑天下人,也清醒的意识到了自身的不足,无论是武艺上还是领兵上。<br />
近些时日没少操练武艺和兵马,只为雪耻。<br />
……<br />
天下诸侯的动静自然瞒不过身在幽州的田泽。<br />
双方都已经是明牌了。<br />
田泽为了预防万一,虽然没有大肆扩军,但却加强了冀州,特别是黄河北岸沿线的县村之中民兵部队的训练,并将大量的军械钱粮运往了这些地方。<br />
要知道,这些人虽说是民兵,但论起素质,丝毫不比中原诸侯麾下的战卒差半分。<br />
而且同样是有组织、有队列,只要一声令下,迅速便能整顿成军备战。<br />
这也是田泽最后的底牌之一。<br />
中原诸侯不是不清楚这一点。<br />
田泽手中的底牌太多了,很多虽然都是明牌,但却是令人绝望的那种。<br />
就比如说这些预备役的民兵。<br />
冀州数百万百姓,一旦战事不顺,立刻就能毫无压力的补充上去数十万大军。<br />
袁绍他们不是没想过会有这种可能。<br />
但是他们不敢想,也不愿意往这方面想。<br />
与田泽作战,不能考虑太多,考虑的越多只会越绝望。<br />
袁绍、曹操等人都是枭雄,他们不愿承认自己的失败,也不愿屈居他人之下,因此他们只能相信人定胜天,相信奇迹。<br />
看到田泽重视起来了的程昱,也是加紧了各处的训练和布防。<br />
并且吸取此前作战失利的教训,对于甘宁麾下的水军战船进行了重新的改装,增加了自毁功能。<br />
田泽麾下工匠早早的便发明了这一功能,只是为了战船的整体性能,并没有加上去。<br />
毕竟田泽麾下的水军无往不利,一直以来都没怎么吃过亏,何必要画蛇添足。<br />
但是经过甘宁与周瑜一战之后,程昱觉得这一功能还是有必要加上去的。<br />
虽然会牺牲一些战船的空间和功能,但却能够很好的避免资敌。<br />
只要周瑜麾下没有足够的先进战船,即便其战术再强,对于甘宁而言也无非是两败俱伤而已,绝对无法取胜。<br />
这是科技加成对于战争的降维打击,不是周瑜凭借一己之力能够弥补的。<br />
当然,前提是甘宁不犯一些致命的低级错误。<br />
经过此前的教训,田泽相信甘宁应该已经长了记性。<br />
(本章完)</p>
庞统此策的战略目的非常直接,那就是牵扯田泽的兵力,为袁绍、曹操和孙权争取胜机。<br />
“若是情况有变,我们可以直接调转方向自兖州北部攻入冀州,与曹操、袁绍等部相互策应。”<br />
“下策呢?”刘备点了点头,明显对于此策颇为认可,但还是顺嘴问道。<br />
“兵出黄河,与各诸侯合兵一处。”庞统说道。<br />
他其实并不愿意中原诸侯合并一处攻打田泽,因为那样赢面虽然大些,但会给田泽很大的回旋空间。<br />
和田泽多次交手之后,庞统深切的明白了一个道理。<br />
不是仗打赢了就算胜了。<br />
很多时候战术上赢了,甚至哪怕战略上赢了,也未必是最后得利的一方。<br />
对付田泽,仅是取胜,亦或者击杀其大量的士卒,意义不大。<br />
对方随时都能卷土重来。<br />
只要不被一棍子打死,田泽可以失败无数次,就像官渡之战后的袁绍一样。<br />
袁绍之所以输,最大的问题就是他死了。<br />
否则的话,笑到最后的是谁恐怕结果尚未可知。<br />
毕竟连败的他,硬实力依旧要比曹操强得多。<br />
而且曹操内外部存在着诸多隐患,出问题的风险远比袁绍要大得多。<br />
庞统自然也希望田泽能像历史上的袁绍或者孙策一样,气极身亡亦或者是被刺而亡,但那可能吗?<br />
其麾下被打造的如铁桶一般,自身的武艺甚至不亚于吕布,屡次遭到刺杀都能从容应对。<br />
性情又是懒惫淡然,没有什么大的缺陷,特别注意养生,没事就喜欢钓个鱼、下个棋什么的。<br />
这种人,就是活到八十岁,他都觉得不为过。<br />
等着田泽出意外,那还不如指望陨石天降。<br />
“长文,你有何看法?”刘备看向陈群问道。<br />
陈群微微沉吟,随后道:“主公,此战我们要想取胜,最好的结果无非三种。”<br />
“一是趁着西凉战事浑水摸鱼,占据部分西凉亦或者将西凉弄个天翻地覆,破灭田泽尽快拿下西凉的目标,迟缓其接下来的计划。”<br />
“二是攻入司隶,逼迫田泽大军回援,为其他诸侯达成战略目标提供便利。”<br />
“三是攻入河北,在黄河以南打出一场酣畅淋漓的大胜,随后裹挟大势北上,夺取河北之地,尤其是当地的人口和钱粮。”<br />
“士元所言三策,其实对应的便是这三者,不过却也不完全对应。”<br />
“群以为,取中策适宜。风险较小,而且顺利的话可以达成第二个或第三个结果,只要得其一,局势便活了。”<br />
陈群也有着较强的大局观。<br />
只是与庞统不同的是,他更加注重眼前的利益。<br />
兵出西凉,虽然于大局有利,但是在三五年乃至更久时间之内,对刘备是有害无利的。<br />
时间久了,谁知道会发生什么,还是先保住当下再说,而且,也可以留条退路。<br />
陈群从未忘记,豫州是怎么丢的。<br />
所谓的盟友,只是暂时的。<br />
一旦田泽出现颓势,他们这些看似彼此信任的盟友,立刻便会分崩离析。<br />
尤其是对于身在四路诸侯中间的刘备而言。那时,若是刘备还在西凉牵扯着,结局自然不言而喻。<br />
刘备轻轻点了点头。陈群所言也是他所想的。<br />
“好,那便依中策行事。翼德、汉升,你们这些时日务必要好生操练兵马,另外,多组织工匠打造一些攻城器械。”<br />
此前与田泽的作战给刘备带来了诸多的震撼,也深切认识到了自身的不足。<br />
尤其是在攻城器械方面,双方质的差距带来的单方面碾压,至今都令刘备记忆深刻。<br />
接下来要攻打田泽麾下的关卡城墙,刘备自然要做好准备,否则的话,只怕连城墙的边都摸不到。<br />
“诺!”张飞和黄忠齐声道。<br />
经过此前那战,二人再不敢小觑天下人,也清醒的意识到了自身的不足,无论是武艺上还是领兵上。<br />
近些时日没少操练武艺和兵马,只为雪耻。<br />
……<br />
天下诸侯的动静自然瞒不过身在幽州的田泽。<br />
双方都已经是明牌了。<br />
田泽为了预防万一,虽然没有大肆扩军,但却加强了冀州,特别是黄河北岸沿线的县村之中民兵部队的训练,并将大量的军械钱粮运往了这些地方。<br />
要知道,这些人虽说是民兵,但论起素质,丝毫不比中原诸侯麾下的战卒差半分。<br />
而且同样是有组织、有队列,只要一声令下,迅速便能整顿成军备战。<br />
这也是田泽最后的底牌之一。<br />
中原诸侯不是不清楚这一点。<br />
田泽手中的底牌太多了,很多虽然都是明牌,但却是令人绝望的那种。<br />
就比如说这些预备役的民兵。<br />
冀州数百万百姓,一旦战事不顺,立刻就能毫无压力的补充上去数十万大军。<br />
袁绍他们不是没想过会有这种可能。<br />
但是他们不敢想,也不愿意往这方面想。<br />
与田泽作战,不能考虑太多,考虑的越多只会越绝望。<br />
袁绍、曹操等人都是枭雄,他们不愿承认自己的失败,也不愿屈居他人之下,因此他们只能相信人定胜天,相信奇迹。<br />
看到田泽重视起来了的程昱,也是加紧了各处的训练和布防。<br />
并且吸取此前作战失利的教训,对于甘宁麾下的水军战船进行了重新的改装,增加了自毁功能。<br />
田泽麾下工匠早早的便发明了这一功能,只是为了战船的整体性能,并没有加上去。<br />
毕竟田泽麾下的水军无往不利,一直以来都没怎么吃过亏,何必要画蛇添足。<br />
但是经过甘宁与周瑜一战之后,程昱觉得这一功能还是有必要加上去的。<br />
虽然会牺牲一些战船的空间和功能,但却能够很好的避免资敌。<br />
只要周瑜麾下没有足够的先进战船,即便其战术再强,对于甘宁而言也无非是两败俱伤而已,绝对无法取胜。<br />
这是科技加成对于战争的降维打击,不是周瑜凭借一己之力能够弥补的。<br />
当然,前提是甘宁不犯一些致命的低级错误。<br />
经过此前的教训,田泽相信甘宁应该已经长了记性。<br />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