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9章 战后诸事
这十几万人虽然没有了武器,可他们却有着丰富的军旅经验,甚至还有着不小的组织度。一旦掀起什么变故,很大概率会给蜀中带来剧烈的动荡和破坏。刚刚拿下蜀中的刘封可经不起这样的破坏,会严重摧残刘封在蜀中的人望和根基。
在处置这个问题上,对于刘封最为有利的就是将这些人转为屯田兵,然后再抽其骨干,将其中骁勇的壮士与中下级军官抽走。
如此一来,只需要一年半载,这些虎贲就会重新蜕化成羔羊,恢复农夫的身份了。
眼下蜀中虽然刚刚经历兵火,但蜀中三郡中,犍为几乎毫无损失,蜀郡损失虽大,但那也是对于平民而言,反倒是中上层保留的相对完好。
唯有广汉郡,因为赵韪、张鲁二人与蜀中之间的仇恨,使得他们对广汉的破坏是自上而下,除了秦家这种士族名门,就连豪强也是没法幸免于难的。
正是因此,当联军投降之后,广汉郡自然而然的空出了许多的无主之地。
刘封要的就是这一点,经过计算,广汉郡在汉末时有田地十二万余顷。因其位于成都平原东北部,包含部分山地与平原。
平原地区(如雒县、新都)土地肥沃,又有都江堰水利灌溉,亩产高达三石;与之相比,山地地区(如刚氐道、甸氐道)开垦难度大,实际耕地比例较低。
结合汉代“中地未垦”的记载,保守估计平原地区可耕地占总面积的六成,即约七万顷左右。
以目前刘封得到的情报,广汉郡中无主之地的比例最少超过了半数,很可能高达六至八成。就以最低限度的流程来计算,也可得田三万余顷。
按照东汉军屯人均二十至三十亩地的下限来计算的话,广汉郡中的无主之地足够安置十五万人之众,这个数字已经超过了需要安置的人数综合。再加上蜀地、巴郡等地的无主之地,甚至还有余力安置一两万户民屯。
原本如此重要的事情,应该委以更加器重的心腹,可一时之间,荆、益两地竟找不出合适的人来。
诚然,诸葛亮也好,陆逊也罢,其实都有这样的能力,就连身边的徐庶,乃至于顾邵、贺齐,孙权也都能够胜任。
但偏偏他们都不合适。
首先,诸葛亮、陆逊乃是刘封极力栽培的心腹嫡系,是未来要参知国事的重臣,他们如今的地位已经远在屯田校尉之上,这事只能作为加衔,而不能作为主职。
在刘封接下来的通篇计划之中,诸葛亮将会被表奏为益州刺史,直接登上州长的舞台。要不是怕荣宠过度,引来嫉妒毁誉之辈的抵触暗算,就是益州牧这等职位,刘封又有什么舍不得?
这可是诸葛亮啊。
不过犹豫再三,刘封还是只给了益州刺史,而且以诸葛亮的性格,恐怕也会严词推拒益州牧的职位。
陆逊作为此战最大的功臣,自交州出发,远赴数千里,为刘封拿下益州郡,阵斩雍闿,自益州腹地而出,牵制了成都大量的蜀军无法动弹。
随后又在连场大战之中表现出色,战功累累,更有方面帅臣之劳,于情于理,刘封也不能让陆逊留在蜀地,肯定是要带去荆州乃至中原战场的。
因此,陆逊除了加将军衔外,还要独领一军,不可能留在蜀中负责屯田事务。
贺齐要总督蜀地门户的防务,又要负责收复白水关,进窥白马塞,乃至于攻略汉中。屯田事务繁琐,又需亲临一线,自然不能分贺齐之神。
至于徐庶、顾邵、孙权等人,虽有能力,但年龄却过轻,而且于蜀中并无名望,屯田诸事,若是交付于他们,必定事倍功半。
况且蜀中英才不少,若是将诸多事务尽数交付外州才俊,不免有失蜀地士民之心,也不利于将来动员蜀中的人力、物力。
故此,刘封考虑再三,决心大胆提用蜀地之才。
以诸葛亮为益州刺史,总览全局,以杨洪为广汉太守,黄权为典农中郎将,统管屯田诸事,一应人等,尽由杨洪,黄权自行征辟调度。
凡有所请,可报至诸葛亮处决断。
同时,再将整编蜀军的任务一并交由诸葛亮与黄权,并给予二人各领一军的权柄,而且还是三万人的大编制。
蜀中富庶,又有诸葛亮理政,再加上刘封实行的经济新策,至多两三年,仅凭益州一地,最少也可供养十万以上的军队。
区区六万,何足道哉。
这六万主力军,加上一至两万的郡国兵马,不但能大幅度降低屯田的压力,从而提升屯田的效率,同时也能够保证蜀地的安全。
一旦北面的贺齐窥得良机,便可以诸葛亮或黄权为将,北上增援贺齐,届时这一路大军攻克汉中之后,便可北上关中,彻底切断曹操西面之退路。
忽然,孙翊站在堂下,恭声请示道:“主公,龚先生和程先生到了。”
“哦?”
刘封站起身来,亲自走到门口:“二位先生已至何处?为何不早报于我,快随我去迎接他们。”
刘封话音刚落,自孙翊身后转出两个文士,正是龚扬和程畿。
二人脸上俱是感动之色,在孙翊背后将刘封的话听的一清二楚。
两人来之前都有些惴惴不安,毕竟他们的恩主赵韪已经兵败失势,若不是有刘封救援,恐怕早就死于非命了。而如今刘封也已彻底掌控蜀地,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龚扬和程畿在刘封面前已经不具有拉拢的价值了。
二人内心自然也明白这点,蒙刘封召唤之后,日夜兼程赶来涪城,见面之前,心中满是忐忑,担心会遭到刘封的轻慢。
只是没想到,刘封依旧如往日那般热情尊重,堂堂左将军之姿,竟要亲自迎接他们。
这份尊重和恩遇,对于龚扬来说自然是感激涕零,而心机更为深沉的程畿也是真心动容。
“明公。”
龚扬和程畿不顾堂外尘土,径自朝着刘封大礼参拜。
刘封嘴角勾起一丝满意的弧度,当即踏出中堂,白净的罗袜毫无顾忌的踩在在堂外的泥地上,瞬间就蒙上了一层尘土。
只是这罗袜生尘,却拂去了龚扬和程畿心中最后一点不满,仿佛这年余的投闲散置不复存在了似的。
“子举、伯疆。”
刘封遂双手各执一人,肃然正色道:“前者令二位静养精神,正为蓄雷霆之势以待天时。今旌旗所指,正当用命之秋。封欲以要务重任相托,未知二位先生可愿倾囊相助?若得经纬共襄,则西川可定,巴蜀苍生亦早沐仁政矣!”
龚扬、程畿自无不肯,顿首拜谢。
于是,刘封将龚扬举为雒城令,程畿举为郪县令,此二地届时广汉郡中的农业大县,原先人口最丰,田地也是最多。同时,刘封还表奏龚扬、程畿为典农都尉,各自负责本县屯田事务,并受杨洪、黄权管辖。
龚扬、程畿很是激动,刘封的命令无疑给了二人前所未有的机会。
别看他们俩在赵韪那很受信任,充任谋胆,可实际上地位却并不高。
两汉讲究的是出将入相,崇尚的是猛将发于行伍,宰相起于州郡。只有真正主宰一方,才算是真正开始进入了高速发展的通道。
尤其二人此刻举荐的还是县令,比之县长还要强上许多,还额外兼职本县屯田都尉的职务,妥妥的越级拔擢,位尊权重。
龚扬、程畿自然十分明白这点,对比赵韪的恩遇,显然刘封才是他们真正的明主和伯乐,下定决心要为刘封做好屯田之事。
三日之后,梓潼传来消息,李典率所部四千余人开城投降。
贺齐所部除留下数千人于涪城等地镇守,并协助黄权所部剿匪外,其余一万余人开始东进葭萌,窥探白水关;同时,周瑜所部两万余人则开始南下,而曹军的降兵也开始按照预定规划进行分化调拨,取其中精壮万人补充各部战损,剩余的则在打散之后,与蜀军、东州兵中的老弱混编,前往各地开始屯住。
后续等到蜀中百姓安定,经济好转之后,诸葛亮和黄权则会拣选其中精锐壮勇,成立两个新的野战军团。
不过就目前来看,短时间里应该没法成形,必须要先休养生息一两年的时间。而且从军事角度来看,也暂时没有必要成形。
因为想要从蜀中出兵反攻汉中,需要走数百里的栈道,粮草补给相当困难。眼下蜀中虽然粮草储蓄不少,但需要应对今年的巨大窟窿。
年初爆发的战事直到眼下才刚刚结束,这意味着包括成都、雒城等地在内的粮食主产区的农业生产受到了很大的影响,而这也势必会影响到今年的农业收入。再加上十几万的降兵口粮,这个巨大的窟窿恐怕能吞掉半数以上的存粮。
也就是战事结束之后,左幕军主力立刻开始了向荆州方向的转移,最少能减少蜀中月耗十万石以上的军粮消耗,否则情况还会更加恶劣。
两日后,刘封抵达广汉,诸葛亮亲自出城迎接。
旋即,刘封举荐诸葛亮为益州刺史,兼任军师将军,都督蜀中诸军事。
与诸葛亮深入会谈了整整一天一夜后,下令其前往成都就职。同时给陆逊带去了抽调其部沿大江东出荆州的命令。至于其麾下的吕岱、傅彤、习珍、廖化、爨怏、洗镇等部留在蜀中,为诸葛亮所节制。
甘宁所部提前西返成都,恰好在诸葛亮入主成都后,运送陆逊等东返部队走长江水道转移。
大战刚毕,琐事不计其数。
好在刘封身边有着雄厚的幕僚团队,再加上麾下尽是经验丰富的老人,仅仅只是半个多月的时间,各地兵马有条不紊的调动了起来。
七月下旬时,刘封终于抵达江陵。
**
六月时,曹操以五万主力兵进沔水,以樊城为基地,配合荆州水军,与左幕军水军连场激战。
双方俱是中、小型战船对阵,左幕军这边胜在器械精良,军士精锐,而曹军这边则胜在数量众多。
刘表、蔡瑁等人带去的数万荆州之众,其中大半都是精通水战。尤其是这种中小型战舰的对决,只要有船,就能上阵,甚至连渔船都能拿来凑数。
再加上又有樊城为基地和依靠,一时之间,双方战了个平手。
只是曹操明面上以水军争雄,可暗地里却是声东击西,直接以刘表领兵万余,自比水上游鄾聚处偷偷过河,以比水东岸的蔡阳、章陵为根基,入侵襄阳以南的沔水流域。
刘表在荆州威望甚巨,哪怕刘封入主荆州已有三四年了,可得知刘表归来之后,荆州群起响应者甚众。
仅仅只是三日时间,鄀国、邔国两县直接易帜,城中士族豪强打开城门,迎奉刘表入城。
次日,宜城、编城也宣告跳反,投入到刘表麾下。
至此,襄阳被曹军从荆北诸县中给割裂了出来,身边仅剩下中卢一县。
所幸中卢还算忠诚,而且驻有左幕军两千守军,暂时没有异变,此地位于上庸郡中的高顺、杜袭所部能够通过中卢与襄阳保持联系,否则襄阳就真成了孤城了。
情况不断的开始恶化,仅仅只是数日的功夫,襄阳周围的县城都已经开城反叛,而下面投向刘表的乡里更是多不胜数。
刘表虽然不断打压荆州本地势力,但在律法上的确相对宽松,在民间着实有仁厚之名。
反倒是刘封的左将军幕府律法严明,控制力强,自然也就与乡里之中的豪强、宿老发生了权力上的冲突。
之前左幕军势强,这些豪强、宿老自然不敢同左幕军翻脸。
可现在刘表不但复归,曹操更是起十万大军南下,而刘封的主力深陷蜀中,荆北空虚。
这些人本来就目光短浅,此时此刻更觉是天赐良机,于是第一时间就跳了出来,举兵反叛,呼应曹操、刘表。
这些人不但反叛,而且还竭力给曹操、刘表两军供应钱粮物资和人力民夫。这并非是他们突然之间变得大方了,也不是他们变得好说话了,而是他们发自内心,极为迫切的希望曹操、刘表能够真的将左幕军赶走,好恢复他们在刘表治下的权力。
(本章完)
这十几万人虽然没有了武器,可他们却有着丰富的军旅经验,甚至还有着不小的组织度。一旦掀起什么变故,很大概率会给蜀中带来剧烈的动荡和破坏。刚刚拿下蜀中的刘封可经不起这样的破坏,会严重摧残刘封在蜀中的人望和根基。
在处置这个问题上,对于刘封最为有利的就是将这些人转为屯田兵,然后再抽其骨干,将其中骁勇的壮士与中下级军官抽走。
如此一来,只需要一年半载,这些虎贲就会重新蜕化成羔羊,恢复农夫的身份了。
眼下蜀中虽然刚刚经历兵火,但蜀中三郡中,犍为几乎毫无损失,蜀郡损失虽大,但那也是对于平民而言,反倒是中上层保留的相对完好。
唯有广汉郡,因为赵韪、张鲁二人与蜀中之间的仇恨,使得他们对广汉的破坏是自上而下,除了秦家这种士族名门,就连豪强也是没法幸免于难的。
正是因此,当联军投降之后,广汉郡自然而然的空出了许多的无主之地。
刘封要的就是这一点,经过计算,广汉郡在汉末时有田地十二万余顷。因其位于成都平原东北部,包含部分山地与平原。
平原地区(如雒县、新都)土地肥沃,又有都江堰水利灌溉,亩产高达三石;与之相比,山地地区(如刚氐道、甸氐道)开垦难度大,实际耕地比例较低。
结合汉代“中地未垦”的记载,保守估计平原地区可耕地占总面积的六成,即约七万顷左右。
以目前刘封得到的情报,广汉郡中无主之地的比例最少超过了半数,很可能高达六至八成。就以最低限度的流程来计算,也可得田三万余顷。
按照东汉军屯人均二十至三十亩地的下限来计算的话,广汉郡中的无主之地足够安置十五万人之众,这个数字已经超过了需要安置的人数综合。再加上蜀地、巴郡等地的无主之地,甚至还有余力安置一两万户民屯。
原本如此重要的事情,应该委以更加器重的心腹,可一时之间,荆、益两地竟找不出合适的人来。
诚然,诸葛亮也好,陆逊也罢,其实都有这样的能力,就连身边的徐庶,乃至于顾邵、贺齐,孙权也都能够胜任。
但偏偏他们都不合适。
首先,诸葛亮、陆逊乃是刘封极力栽培的心腹嫡系,是未来要参知国事的重臣,他们如今的地位已经远在屯田校尉之上,这事只能作为加衔,而不能作为主职。
在刘封接下来的通篇计划之中,诸葛亮将会被表奏为益州刺史,直接登上州长的舞台。要不是怕荣宠过度,引来嫉妒毁誉之辈的抵触暗算,就是益州牧这等职位,刘封又有什么舍不得?
这可是诸葛亮啊。
不过犹豫再三,刘封还是只给了益州刺史,而且以诸葛亮的性格,恐怕也会严词推拒益州牧的职位。
陆逊作为此战最大的功臣,自交州出发,远赴数千里,为刘封拿下益州郡,阵斩雍闿,自益州腹地而出,牵制了成都大量的蜀军无法动弹。
随后又在连场大战之中表现出色,战功累累,更有方面帅臣之劳,于情于理,刘封也不能让陆逊留在蜀地,肯定是要带去荆州乃至中原战场的。
因此,陆逊除了加将军衔外,还要独领一军,不可能留在蜀中负责屯田事务。
贺齐要总督蜀地门户的防务,又要负责收复白水关,进窥白马塞,乃至于攻略汉中。屯田事务繁琐,又需亲临一线,自然不能分贺齐之神。
至于徐庶、顾邵、孙权等人,虽有能力,但年龄却过轻,而且于蜀中并无名望,屯田诸事,若是交付于他们,必定事倍功半。
况且蜀中英才不少,若是将诸多事务尽数交付外州才俊,不免有失蜀地士民之心,也不利于将来动员蜀中的人力、物力。
故此,刘封考虑再三,决心大胆提用蜀地之才。
以诸葛亮为益州刺史,总览全局,以杨洪为广汉太守,黄权为典农中郎将,统管屯田诸事,一应人等,尽由杨洪,黄权自行征辟调度。
凡有所请,可报至诸葛亮处决断。
同时,再将整编蜀军的任务一并交由诸葛亮与黄权,并给予二人各领一军的权柄,而且还是三万人的大编制。
蜀中富庶,又有诸葛亮理政,再加上刘封实行的经济新策,至多两三年,仅凭益州一地,最少也可供养十万以上的军队。
区区六万,何足道哉。
这六万主力军,加上一至两万的郡国兵马,不但能大幅度降低屯田的压力,从而提升屯田的效率,同时也能够保证蜀地的安全。
一旦北面的贺齐窥得良机,便可以诸葛亮或黄权为将,北上增援贺齐,届时这一路大军攻克汉中之后,便可北上关中,彻底切断曹操西面之退路。
忽然,孙翊站在堂下,恭声请示道:“主公,龚先生和程先生到了。”
“哦?”
刘封站起身来,亲自走到门口:“二位先生已至何处?为何不早报于我,快随我去迎接他们。”
刘封话音刚落,自孙翊身后转出两个文士,正是龚扬和程畿。
二人脸上俱是感动之色,在孙翊背后将刘封的话听的一清二楚。
两人来之前都有些惴惴不安,毕竟他们的恩主赵韪已经兵败失势,若不是有刘封救援,恐怕早就死于非命了。而如今刘封也已彻底掌控蜀地,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龚扬和程畿在刘封面前已经不具有拉拢的价值了。
二人内心自然也明白这点,蒙刘封召唤之后,日夜兼程赶来涪城,见面之前,心中满是忐忑,担心会遭到刘封的轻慢。
只是没想到,刘封依旧如往日那般热情尊重,堂堂左将军之姿,竟要亲自迎接他们。
这份尊重和恩遇,对于龚扬来说自然是感激涕零,而心机更为深沉的程畿也是真心动容。
“明公。”
龚扬和程畿不顾堂外尘土,径自朝着刘封大礼参拜。
刘封嘴角勾起一丝满意的弧度,当即踏出中堂,白净的罗袜毫无顾忌的踩在在堂外的泥地上,瞬间就蒙上了一层尘土。
只是这罗袜生尘,却拂去了龚扬和程畿心中最后一点不满,仿佛这年余的投闲散置不复存在了似的。
“子举、伯疆。”
刘封遂双手各执一人,肃然正色道:“前者令二位静养精神,正为蓄雷霆之势以待天时。今旌旗所指,正当用命之秋。封欲以要务重任相托,未知二位先生可愿倾囊相助?若得经纬共襄,则西川可定,巴蜀苍生亦早沐仁政矣!”
龚扬、程畿自无不肯,顿首拜谢。
于是,刘封将龚扬举为雒城令,程畿举为郪县令,此二地届时广汉郡中的农业大县,原先人口最丰,田地也是最多。同时,刘封还表奏龚扬、程畿为典农都尉,各自负责本县屯田事务,并受杨洪、黄权管辖。
龚扬、程畿很是激动,刘封的命令无疑给了二人前所未有的机会。
别看他们俩在赵韪那很受信任,充任谋胆,可实际上地位却并不高。
两汉讲究的是出将入相,崇尚的是猛将发于行伍,宰相起于州郡。只有真正主宰一方,才算是真正开始进入了高速发展的通道。
尤其二人此刻举荐的还是县令,比之县长还要强上许多,还额外兼职本县屯田都尉的职务,妥妥的越级拔擢,位尊权重。
龚扬、程畿自然十分明白这点,对比赵韪的恩遇,显然刘封才是他们真正的明主和伯乐,下定决心要为刘封做好屯田之事。
三日之后,梓潼传来消息,李典率所部四千余人开城投降。
贺齐所部除留下数千人于涪城等地镇守,并协助黄权所部剿匪外,其余一万余人开始东进葭萌,窥探白水关;同时,周瑜所部两万余人则开始南下,而曹军的降兵也开始按照预定规划进行分化调拨,取其中精壮万人补充各部战损,剩余的则在打散之后,与蜀军、东州兵中的老弱混编,前往各地开始屯住。
后续等到蜀中百姓安定,经济好转之后,诸葛亮和黄权则会拣选其中精锐壮勇,成立两个新的野战军团。
不过就目前来看,短时间里应该没法成形,必须要先休养生息一两年的时间。而且从军事角度来看,也暂时没有必要成形。
因为想要从蜀中出兵反攻汉中,需要走数百里的栈道,粮草补给相当困难。眼下蜀中虽然粮草储蓄不少,但需要应对今年的巨大窟窿。
年初爆发的战事直到眼下才刚刚结束,这意味着包括成都、雒城等地在内的粮食主产区的农业生产受到了很大的影响,而这也势必会影响到今年的农业收入。再加上十几万的降兵口粮,这个巨大的窟窿恐怕能吞掉半数以上的存粮。
也就是战事结束之后,左幕军主力立刻开始了向荆州方向的转移,最少能减少蜀中月耗十万石以上的军粮消耗,否则情况还会更加恶劣。
两日后,刘封抵达广汉,诸葛亮亲自出城迎接。
旋即,刘封举荐诸葛亮为益州刺史,兼任军师将军,都督蜀中诸军事。
与诸葛亮深入会谈了整整一天一夜后,下令其前往成都就职。同时给陆逊带去了抽调其部沿大江东出荆州的命令。至于其麾下的吕岱、傅彤、习珍、廖化、爨怏、洗镇等部留在蜀中,为诸葛亮所节制。
甘宁所部提前西返成都,恰好在诸葛亮入主成都后,运送陆逊等东返部队走长江水道转移。
大战刚毕,琐事不计其数。
好在刘封身边有着雄厚的幕僚团队,再加上麾下尽是经验丰富的老人,仅仅只是半个多月的时间,各地兵马有条不紊的调动了起来。
七月下旬时,刘封终于抵达江陵。
**
六月时,曹操以五万主力兵进沔水,以樊城为基地,配合荆州水军,与左幕军水军连场激战。
双方俱是中、小型战船对阵,左幕军这边胜在器械精良,军士精锐,而曹军这边则胜在数量众多。
刘表、蔡瑁等人带去的数万荆州之众,其中大半都是精通水战。尤其是这种中小型战舰的对决,只要有船,就能上阵,甚至连渔船都能拿来凑数。
再加上又有樊城为基地和依靠,一时之间,双方战了个平手。
只是曹操明面上以水军争雄,可暗地里却是声东击西,直接以刘表领兵万余,自比水上游鄾聚处偷偷过河,以比水东岸的蔡阳、章陵为根基,入侵襄阳以南的沔水流域。
刘表在荆州威望甚巨,哪怕刘封入主荆州已有三四年了,可得知刘表归来之后,荆州群起响应者甚众。
仅仅只是三日时间,鄀国、邔国两县直接易帜,城中士族豪强打开城门,迎奉刘表入城。
次日,宜城、编城也宣告跳反,投入到刘表麾下。
至此,襄阳被曹军从荆北诸县中给割裂了出来,身边仅剩下中卢一县。
所幸中卢还算忠诚,而且驻有左幕军两千守军,暂时没有异变,此地位于上庸郡中的高顺、杜袭所部能够通过中卢与襄阳保持联系,否则襄阳就真成了孤城了。
情况不断的开始恶化,仅仅只是数日的功夫,襄阳周围的县城都已经开城反叛,而下面投向刘表的乡里更是多不胜数。
刘表虽然不断打压荆州本地势力,但在律法上的确相对宽松,在民间着实有仁厚之名。
反倒是刘封的左将军幕府律法严明,控制力强,自然也就与乡里之中的豪强、宿老发生了权力上的冲突。
之前左幕军势强,这些豪强、宿老自然不敢同左幕军翻脸。
可现在刘表不但复归,曹操更是起十万大军南下,而刘封的主力深陷蜀中,荆北空虚。
这些人本来就目光短浅,此时此刻更觉是天赐良机,于是第一时间就跳了出来,举兵反叛,呼应曹操、刘表。
这些人不但反叛,而且还竭力给曹操、刘表两军供应钱粮物资和人力民夫。这并非是他们突然之间变得大方了,也不是他们变得好说话了,而是他们发自内心,极为迫切的希望曹操、刘表能够真的将左幕军赶走,好恢复他们在刘表治下的权力。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