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nter>AD4</center>-->\n\t\t\t\t 初学弹琴,学的第一首曲子是《西江月》。<br/><br/> 他第一次弹琴给他听是在一个午后,在将军府的花园里,弹得是青楼女子惯弹的《秋风词》,稚嫩的童声,唱着彦成不懂得唱词:<br/><br/> 秋风清,秋月明。<br/><br/> 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br/><br/>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br/><br/> 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br/><br/> 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br/><br/> 早知如此绊人心,还如当日不相识。<br/><br/> 那时候,彦成笑着听完。他一直不知道,十一岁的彦成不懂的《秋风词》,六岁的灯盏却早已懂得。<br/><br/> 彦成在梦里聆听着最熟悉的童音,再不愿醒来。<br/><br/> 他早明白,他的相思是见面相思说不得,却不足以成疾。是那些刻骨铭心的回忆,他不想忘,不愿忘,不能忘的回忆,最终成疾。他相思的是回忆,无法忘却的、关于他的灯盏的一切回忆,最终在回忆里,相思成疾。<br/><br/> 抱紧怀中的杯子,他的心尖绞痛,简直要痛的落下泪来。梦中的一切太过美好,美好到让他不想醒来,但是天总会亮,梦总会醒,他只有在心中默默地念着灯盏的名字,一遍一遍,蚀骨腐心。<br/><br/> 灯盏,爹爹永远是最疼爱你的人!<br/><br/> 如果早知今日,当初是否还会拾回灯盏?<br/><br/> 彦成问过自己很多遍,却始终得不到一个答案。不过,他想若早知有今日,他定会教灯盏第一流的武功,至少,让他的灯盏在战场、在深宫都足以保护自己。若早知今日,他绝不会让灯盏耽迷于琴棋书画之中,误了习武。<br/><br/> ☆、第十一章<br/><br/> 早朝时,夏王李戥盏命人拟旨, y_u 封国父梁彦成为天下兵马大元帅,赐虎符,掌六军。遭到了一众大臣反对,灯盏说:“朕封梁彦成为国父之日,便已下旨将兵权尽交国父,今日封其为元帅有何不可?”<br/><br/> “自大夏开国以来,虎符皆由圣上亲管,岂可轻交于他人?”白须的老臣总能勇敢直谏。<br/><br/> “国父并非他人!于朕心中,他与先王无异!”甚至更胜先王,这句话,灯盏并没有勇气说出。<br/><br/> “本将不知什么国父不国父的,本将惟知梁彦成乃圣朝将军,其父为圣朝兵马统帅,曾多次率兵征我大夏。杀了我多少百姓,多少将领!他梁氏一门,是我大夏死仇!本将第一个不服他管!”<br/><br/> 镇边大将军的话,如一石激起千层浪。霎时间,灯盏如立众矢之的,群臣无一支持,唯有御医躬身拜倒,称:“国父罹患疾病,不可领兵!”<br/><br/> 灯盏冷笑,问他:“国父何病?”<br/><br/> “相思成疾!”<br/><br/> 灯盏又问:“因何相思?”<br/><br/> 御医结结巴巴地答不上来,只说:“臣……不知……”<br/><br/> 灯盏笑道:“朕来告诉你!国父素来忠君爱国,他所思的是军营!是天下!是战场!”<br/><br/> 场面话,谁都会说,灯盏身为夏王,自然也是一样。他才不会让低下的大臣们知道,此刻的他心中是怎样荒芜,他很想知道,究竟是谁,是什么样的妙人,才可以令爹爹相思成疾?<br/><br/> “敢问圣上!国父忠的是哪个君?爱的是哪个国?”姜总是老的辣,白须的老臣抛出最为尖锐的问题,连灯盏都拿不准的问题。<br/><br/> “呵!我忠的自然是我大夏狼主李戥盏,我爱的自然是我泱泱大夏的江山!我既入夏,即为夏人!生为夏人,死做夏魂!各位大人还有什么不满的尽可说出来,梁彦成自一一解答!哪个不服我梁彦成的,自可取出刀剑!你我刀剑上见真章!瞧瞧是我梁彦成配统天下兵马,还是各位将军配!”<br/><br/> 彦成手中的剑,热辣辣地晃痛了灯盏的眼,他的爹爹总在最需要的时候出现,保护他,帮助他,从来,不会让他失望。<br/><br/> 一众大臣惊叫着:“我大夏朝堂岂容你这异人撒野!”<br/><br/> 他们身后是一众藩王,藩王<br/><br/>\t\t\t\n\t\t\t\n\t\t\t', '\t')('<!--<center>AD4</center>-->\n\t\t\t\t们都没有说话,因为已经有人代他们说了,他们要做的只是在后面为那些代替他们说话的人撑腰,同时含笑旁观。那神色,不用说便知他们视当今夏王李戥盏为无物!<br/><br/> 彦成想,该削藩了。<br/><br/> 灯盏抬抬手,压住了一众大臣的叫嚷,道:“大夏国父岂是异人?朕意已决,即刻拟旨,封国父梁彦成为天下兵马大元帅!赐虎符!掌六军!退朝!”<br/><br/> 少年天子的威仪,震慑了全殿大臣,直到那声‘退朝’已散去许久,他们仍然未动。<br/><br/> 当晚,灯盏靠在彦成怀里撒娇,问他:“爹爹怎么会出现在朝堂上的?”<br/><br/> 彦成笑说:“走过去的,你宫中不许骑马。”<br/><br/> 灯盏正色道:“不许糊弄朕!”<br/><br/> “圣上好大的威仪呦!”彦成笑着抱紧灯盏,轻轻叹了口气,宠溺地揉揉他的头,低声道:“好孩子,你为了爹爹一句话,赌上大夏的江山和你的王位,爹爹又怎么舍得让你失望呢?”<br/><br/> 灯盏听完笑着搂紧彦成的腰,道:“朕就知道爹爹最疼朕了!”<br/><br/> 看着扑到自己怀中撒娇的宝贝儿子,彦成煞风景地说了句:“宝贝儿,该削藩了!”<br/><br/> ☆、第十二章<br/><br/> 康定三年,夏。十五岁的少年帝王李戥盏下令削藩。同年七月,各地藩王起兵,打的是‘清君侧’的旗号。<br/><br/> 兴儿对彦成说:“国父,您该进宫去看看圣上了。”<br/><br/> 彦成站在高台上,看着一众将士,这一年来,他日夜吃住在军营中,终将六军皆收为己用,现在,到了用他们的时候了。<br/><br/> 彦成道:“兴儿,这一年苦了你了。”<br/><br/> “不苦,最苦的莫过于国父。”<br/><br/> 兴儿始终无法忘记他们初到军营的那一日,那些将领们的取笑。<br/><br/> “国父?还不是以色侍君的老头子?能有什么作为?”<br/><br/> “嘿,甭管有什么作为,圣上喜欢就够了!”<br/><br/> “真不知道圣上喜欢哪儿!一个老头子!哈哈哈!”<br/><br/> “要是圣上好男色,不如我来陪陪他!哈哈!总比他圈养在宫里的强!”<br/><br/> “呸!那小娃一直在圣朝长大,总归不是正常的!你也不怕死了!”<br/><br/> “哈哈!咱们不是说笑呢么!”<br/><br/> 这些将领还未见过彦成,便已给他下了定论,所以当彦成站在他们身后的时候,他们完全不知道,他就是国父,他们的元帅。<br/><br/> 那日彦成穿了件天青色的袍子,头上束着天青色的带子。那柄他惯用的剑也用青布包好由兴儿背着。<br/><br/> 他站在他们身后,淡淡地笑,然后说:“说完了么?”<br/><br/> 突然出声的彦成吓坏了一众将领,要知道,肆意议论国父和圣上,在大夏皆为重罪。他们倒不是怕受罚,更怕的是眼前这个人,听他的话,似乎已经站在这里很久了,可是他们竟谁也没有发现。<br/><br/> 看着他们惊讶的表情,彦成有些好笑,道:“这么没有警惕 xi_ng 怎么成?”<br/><br/> 后来他们知道了彦成是国父,是他们的元帅。<br/><br/> 胆小的来负荆请罪,也有胆大的,叫嚣着要和彦成打一场,刀剑上见真章才肯俯首。彦成也不惧,不管是马上马下,不管是刀剑棍棒,皆拿得起来,招招式式俱是一流,正可谓‘高手一出手便知有没有’。<br/><br/> 那时候兴儿很佩服他,她一直以为,国父不过<br/>\t\t\t\n\t\t\t\n\t\t\t',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