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p> 柔嫩多汁,入口即化。<br />
清冽似蜜的同时,又裹挟着淡淡的酸味儿,酸甜交织,果香浓郁。<br />
不说月牙,饭馆里的人也都爱吃。<br />
柳金枝干脆在饭馆开辟了一个专栏,专卖当日新鲜瓜果。<br />
为了保证品质,都是限量出售。<br />
销量意外的不错,每每都是一抢而空。<br />
不过随着天气越来越热,汴京城里头的百姓换了夏衣,胃口稍减,饭馆的生意也受到了些影响。<br />
柳金枝坐在账房里,手里捧着账簿,查看近两周银钱流水,眉头皱了起来。<br />
“流水少了。”柳金枝把账簿放下,“我们该有个应对策略。”<br />
此时正是清晨,薄薄的白雾笼罩房屋,汴京城还处于晨睡当中。<br />
柳金枝把饭馆里的伙计召集起来到账房开会。<br />
王忠勇道:“确实,最近来饭馆的食客少了很多,大家都往樊楼,或者一些有冰块供应的饭馆儿去了。”<br />
“我们饭馆没冰,虽然前后通风,但一热起来,左右吹的都是热风,客人更吃不下去。”<br />
林勤对饭馆的布置很清楚。<br />
吴兴镛不说话,作壁上观坐在一边拢着袖子出神。<br />
“东家,我们要不也去订一些冰块放在饭馆里?”<br />
杜卫提议。<br />
柳金枝想了想,问道:“现下冰块银钱几何?”<br />
“每斤三十文。”<br />
柳金枝取来算盘,拨了几下算珠,点点头:“除却成本,我们还有的赚,这个提议不错。但以我们的银钱流水,是做不到房屋四角一桶冰的,顶多两个桶。”<br />
又侧脸对阿芹道:“给杜卫拨银子,今天就去采办。”<br />
阿芹点点头,带着杜卫去了。<br />
“饭馆的单子牌面也得换下了。”王忠勇站出来,“有的客人点菜,总是问我有没有甘草汤、荔枝膏一类,因为牌面上也没写,我也不太清楚。”<br />
柳金枝点点头:“确实可以,汴京城里夏日常见的冷饮、冰雪、饭食,都可以加进去。或者可以做四套新的牌面,按照一年四季特色饭食刻写。”<br />
这事儿一直都是月牙去做的。<br />
同样,柳金枝把夏日特色饮食报了一遍,月牙记下,跳下板凳出去了。<br />
剩下还有林勤、王忠勇、吴兴镛和三位军士。<br />
柳金枝道:“林勤,这段时间的采买要注意些,天气热了,食材容易变质。以前是一周一检的,现在换成三天一检。”<br />
林勤点头:“是。”<br />
“王忠勇,我们马上推出新的单子牌面,劳烦你在接客的时候,多给客人们推销,再记下他们提出的意见。不管好的坏的,整理之后交给我。”<br />
自从柳金枝帮了花吉团后,王忠勇就对柳金枝言听计从。<br />
恭恭敬敬道:“是,东家。”<br />
“至于你们三位,这天气在外头跑容易中暑。所以你们可以每日在饭馆内领一份冰饮,算是夏日的清凉补贴。”<br />
几个人都没想到柳金枝会这么好。<br />
当下连连鞠躬。<br />
柳金枝让他们去了,自己站起来进了膳房。<br />
要迎接夏日到来,得从冰冰凉凉的小食开始。<br />
柳金枝打算做一些试试水。<br />
比如砂糖冰雪冷元子。<br />
“元子”即是“丸子”。<br />
是以黄豆、砂糖或者蜂蜜为主料,经炒制、研磨后制成,后被浸入冰水中,的冰镇圆子汤。<br />
这类吃食在汴京城十分流行。<br />
一些专门的冷饮摊位上都有得卖。<br />
《武林旧事》、《西湖老人繁胜录》等古籍就曾记载过这类吃食的流行,以及这类吃食的做法。<br />
柳金枝取来黄豆倒在锅里,以大火炒熟,捞起来去壳,放进石臼里磨成粉末。<br />
再把砂糖倒进黄豆粉中,进行均匀搅拌,揉搓成一个个小丸子。<br />
整个过程要不了一个时辰,可见手法之简单。<br />
这其实也是因为条件的限制。<br />
如果是在现代,这道小食能被做出花儿来。<br />
比如把黄豆换成绿豆,再加些糯米粉增加口感的黏糯。<br />
还可以切入芒果丁、白凉粉块和桂花蜜,又或者是牛奶、木瓜、薄荷。<br />
冻在冰箱里一段时间拿出后,口感会好到爆炸。<br />
但古代不能这样做,或者说不能大量做。<br />
因为没有冰箱冷藏,水果切开之后很快就会因为天气而变质。<br />
柳金枝放缓了自己做小食的速度。<br />
等到杜卫把冰拉回来之后,她去取了一些碎冰,等冰融化之后变成冰水,再把黄豆丸子浸入到冰水里。<br />
黄豆粉具有绵密的口感,砂糖可以增加甜味,冰水则带来清凉。<br />
为了增色,她还准备了木瓜和乳酪。<br />
乳酪就是牛奶。<br />
而木瓜可以切丁加入小食之中,还可以做成另一个冰冻小食——<br />
生腌水木瓜。<br />
《诗经》说:“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br />
以至于现代人以为宋朝时就有了木瓜。<br />
实则大谬矣。<br />
因为《诗经》里的木瓜,是我大中华土生土长的蔷薇科木瓜。<br />
从外表看,有短柄,看起来像菜葫芦,星星点点悬挂在枝叶当中,煞是好看。<br />
果皮硬,果肉酸,吃起来口感有些像现代青芒?<br />
但切开候,就会发现其种子散布在五角形的空间,就像一只切开的苹果果核。<br />
现代人常挂在口边的木瓜,则是番木瓜,体型偏长,一个个结在枝叶间的时候,远远看去,就像缀了一群硕大的椰子。<br />
而只要查过百度百科,或者对中华美食史有一些些了解。<br />
便可知道这番木瓜传入中国时间较晚。<br />
十七世纪的时候,才被西班牙和葡萄牙籍的传教士,带入中国,时间大约是明末清初。<br />
对于柳金枝来说,她更喜欢土生土长的蔷薇科木瓜。<br />
不仅可以作为开胃小菜直接吃,还能够搭配主食,或者充当寿司佐料。<br />
用处多多。<br />
柳金枝从橱柜里选出来十来只未成熟的青木瓜,利落去皮、去籽、切片。<br />
因为青木瓜口感硬中有酸,微微发涩。<br />
所以还要用盐搓木瓜片两到三分钟,再静置小半个时辰,以此逼出青木瓜的涩味和水分。<br />
差不多后,就用清水或者是温开水冲洗木瓜片表面盐分,沥干晾在一边备用。<br />
再取白米醋、白糖和少量盐混合煮沸、静置放凉、调制腌料。<br />
根据个人口味决定糖、醋比例。<br />
鉴于人在夏日的时候,吃些酸甜口会更开胃一点,柳金枝就没有偏向,糖、醋比例均衡。<br />
然后把晾好的木瓜片倒入腌料知州,再加入蒜片、姜片和一些辣味儿芥菜,进行腌制。<br />
时间不需要太久,大概十分钟就能吃,最长可以浸泡一个时辰。<br />
不过既然是腌料,自然浸泡的时间越久越入味儿。<br />
正好一个时辰以内,饭馆渐渐来了食客。<br />
此时饭馆已在东南角和西北角,分别布置了两个双层冰桶。<br />
丝丝缕缕的寒气从桶中溢出来,渐渐填满整个饭馆。<br />
食客甫一进门,浑身的燥热就仿佛被抚平了一般,连毛孔都舒畅了。<br />
林勤挂上月牙新刻的单子牌面,给王忠勇示意。<br />
王忠勇一抖手上褡裢,笑着走上前迎客。<br />
“诸位客官里面请,小店有新鲜枇杷,还有夏日解暑冰镇饮子。”<br />
“有砂糖冰雪冷元子、生腌水木瓜……”<br />
柳氏饭馆平日声誉极好。<br />
食客听了王忠勇的极力推销,也就点了一份儿,结果清清甜甜,便一发不可收拾。<br />
后面来的食客也是陆陆续续点了许多。<br />
方才柳金枝做的一大锅很快就被一扫而光,柳金枝只好和阿芹两个继续做。<br />
不过她们做的冰镇小食数量还是太少了。<br />
有的食客不专注于砂糖冰雪冷元子,和生腌水木瓜,额外要点酥山、蜜沙冰、冰乳酪、荔枝膏水……<br />
虽然这些柳金枝都会做,阿芹也有帮忙,但还是忙得脚不沾地。<br />
特别是饭馆始终是饭馆,不是专门卖冰镇小食的冷食摊。<br />
所以在做冰镇小食的空隙时间,柳金枝还得抽手处理食客们点的主食。<br />
阿芹同样忙碌。<br />
她的糖醋丸子现在很受欢迎,为饭馆拉来了不少山西老乡的生意。<br />
于是在从早到晚忙碌一整日后,柳金枝和阿芹都快累瘫了。<br />
“不行,东家,这么下去不是个办法。”<br />
阿芹擦去额头上的汗。<br />
“现在还是立夏时节,再往后到了三伏天气,点冰镇小食的食客恐怕就更多了,到时候我们根本忙不过来。”<br />
柳金枝今天也累得够呛,半撑着脸思考阿芹的话。<br />
其实饭馆什么人都不缺了,跑堂、掌柜、账房、咸汉……<br />
就是膳房里的人手依旧薄弱。</p>
清冽似蜜的同时,又裹挟着淡淡的酸味儿,酸甜交织,果香浓郁。<br />
不说月牙,饭馆里的人也都爱吃。<br />
柳金枝干脆在饭馆开辟了一个专栏,专卖当日新鲜瓜果。<br />
为了保证品质,都是限量出售。<br />
销量意外的不错,每每都是一抢而空。<br />
不过随着天气越来越热,汴京城里头的百姓换了夏衣,胃口稍减,饭馆的生意也受到了些影响。<br />
柳金枝坐在账房里,手里捧着账簿,查看近两周银钱流水,眉头皱了起来。<br />
“流水少了。”柳金枝把账簿放下,“我们该有个应对策略。”<br />
此时正是清晨,薄薄的白雾笼罩房屋,汴京城还处于晨睡当中。<br />
柳金枝把饭馆里的伙计召集起来到账房开会。<br />
王忠勇道:“确实,最近来饭馆的食客少了很多,大家都往樊楼,或者一些有冰块供应的饭馆儿去了。”<br />
“我们饭馆没冰,虽然前后通风,但一热起来,左右吹的都是热风,客人更吃不下去。”<br />
林勤对饭馆的布置很清楚。<br />
吴兴镛不说话,作壁上观坐在一边拢着袖子出神。<br />
“东家,我们要不也去订一些冰块放在饭馆里?”<br />
杜卫提议。<br />
柳金枝想了想,问道:“现下冰块银钱几何?”<br />
“每斤三十文。”<br />
柳金枝取来算盘,拨了几下算珠,点点头:“除却成本,我们还有的赚,这个提议不错。但以我们的银钱流水,是做不到房屋四角一桶冰的,顶多两个桶。”<br />
又侧脸对阿芹道:“给杜卫拨银子,今天就去采办。”<br />
阿芹点点头,带着杜卫去了。<br />
“饭馆的单子牌面也得换下了。”王忠勇站出来,“有的客人点菜,总是问我有没有甘草汤、荔枝膏一类,因为牌面上也没写,我也不太清楚。”<br />
柳金枝点点头:“确实可以,汴京城里夏日常见的冷饮、冰雪、饭食,都可以加进去。或者可以做四套新的牌面,按照一年四季特色饭食刻写。”<br />
这事儿一直都是月牙去做的。<br />
同样,柳金枝把夏日特色饮食报了一遍,月牙记下,跳下板凳出去了。<br />
剩下还有林勤、王忠勇、吴兴镛和三位军士。<br />
柳金枝道:“林勤,这段时间的采买要注意些,天气热了,食材容易变质。以前是一周一检的,现在换成三天一检。”<br />
林勤点头:“是。”<br />
“王忠勇,我们马上推出新的单子牌面,劳烦你在接客的时候,多给客人们推销,再记下他们提出的意见。不管好的坏的,整理之后交给我。”<br />
自从柳金枝帮了花吉团后,王忠勇就对柳金枝言听计从。<br />
恭恭敬敬道:“是,东家。”<br />
“至于你们三位,这天气在外头跑容易中暑。所以你们可以每日在饭馆内领一份冰饮,算是夏日的清凉补贴。”<br />
几个人都没想到柳金枝会这么好。<br />
当下连连鞠躬。<br />
柳金枝让他们去了,自己站起来进了膳房。<br />
要迎接夏日到来,得从冰冰凉凉的小食开始。<br />
柳金枝打算做一些试试水。<br />
比如砂糖冰雪冷元子。<br />
“元子”即是“丸子”。<br />
是以黄豆、砂糖或者蜂蜜为主料,经炒制、研磨后制成,后被浸入冰水中,的冰镇圆子汤。<br />
这类吃食在汴京城十分流行。<br />
一些专门的冷饮摊位上都有得卖。<br />
《武林旧事》、《西湖老人繁胜录》等古籍就曾记载过这类吃食的流行,以及这类吃食的做法。<br />
柳金枝取来黄豆倒在锅里,以大火炒熟,捞起来去壳,放进石臼里磨成粉末。<br />
再把砂糖倒进黄豆粉中,进行均匀搅拌,揉搓成一个个小丸子。<br />
整个过程要不了一个时辰,可见手法之简单。<br />
这其实也是因为条件的限制。<br />
如果是在现代,这道小食能被做出花儿来。<br />
比如把黄豆换成绿豆,再加些糯米粉增加口感的黏糯。<br />
还可以切入芒果丁、白凉粉块和桂花蜜,又或者是牛奶、木瓜、薄荷。<br />
冻在冰箱里一段时间拿出后,口感会好到爆炸。<br />
但古代不能这样做,或者说不能大量做。<br />
因为没有冰箱冷藏,水果切开之后很快就会因为天气而变质。<br />
柳金枝放缓了自己做小食的速度。<br />
等到杜卫把冰拉回来之后,她去取了一些碎冰,等冰融化之后变成冰水,再把黄豆丸子浸入到冰水里。<br />
黄豆粉具有绵密的口感,砂糖可以增加甜味,冰水则带来清凉。<br />
为了增色,她还准备了木瓜和乳酪。<br />
乳酪就是牛奶。<br />
而木瓜可以切丁加入小食之中,还可以做成另一个冰冻小食——<br />
生腌水木瓜。<br />
《诗经》说:“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br />
以至于现代人以为宋朝时就有了木瓜。<br />
实则大谬矣。<br />
因为《诗经》里的木瓜,是我大中华土生土长的蔷薇科木瓜。<br />
从外表看,有短柄,看起来像菜葫芦,星星点点悬挂在枝叶当中,煞是好看。<br />
果皮硬,果肉酸,吃起来口感有些像现代青芒?<br />
但切开候,就会发现其种子散布在五角形的空间,就像一只切开的苹果果核。<br />
现代人常挂在口边的木瓜,则是番木瓜,体型偏长,一个个结在枝叶间的时候,远远看去,就像缀了一群硕大的椰子。<br />
而只要查过百度百科,或者对中华美食史有一些些了解。<br />
便可知道这番木瓜传入中国时间较晚。<br />
十七世纪的时候,才被西班牙和葡萄牙籍的传教士,带入中国,时间大约是明末清初。<br />
对于柳金枝来说,她更喜欢土生土长的蔷薇科木瓜。<br />
不仅可以作为开胃小菜直接吃,还能够搭配主食,或者充当寿司佐料。<br />
用处多多。<br />
柳金枝从橱柜里选出来十来只未成熟的青木瓜,利落去皮、去籽、切片。<br />
因为青木瓜口感硬中有酸,微微发涩。<br />
所以还要用盐搓木瓜片两到三分钟,再静置小半个时辰,以此逼出青木瓜的涩味和水分。<br />
差不多后,就用清水或者是温开水冲洗木瓜片表面盐分,沥干晾在一边备用。<br />
再取白米醋、白糖和少量盐混合煮沸、静置放凉、调制腌料。<br />
根据个人口味决定糖、醋比例。<br />
鉴于人在夏日的时候,吃些酸甜口会更开胃一点,柳金枝就没有偏向,糖、醋比例均衡。<br />
然后把晾好的木瓜片倒入腌料知州,再加入蒜片、姜片和一些辣味儿芥菜,进行腌制。<br />
时间不需要太久,大概十分钟就能吃,最长可以浸泡一个时辰。<br />
不过既然是腌料,自然浸泡的时间越久越入味儿。<br />
正好一个时辰以内,饭馆渐渐来了食客。<br />
此时饭馆已在东南角和西北角,分别布置了两个双层冰桶。<br />
丝丝缕缕的寒气从桶中溢出来,渐渐填满整个饭馆。<br />
食客甫一进门,浑身的燥热就仿佛被抚平了一般,连毛孔都舒畅了。<br />
林勤挂上月牙新刻的单子牌面,给王忠勇示意。<br />
王忠勇一抖手上褡裢,笑着走上前迎客。<br />
“诸位客官里面请,小店有新鲜枇杷,还有夏日解暑冰镇饮子。”<br />
“有砂糖冰雪冷元子、生腌水木瓜……”<br />
柳氏饭馆平日声誉极好。<br />
食客听了王忠勇的极力推销,也就点了一份儿,结果清清甜甜,便一发不可收拾。<br />
后面来的食客也是陆陆续续点了许多。<br />
方才柳金枝做的一大锅很快就被一扫而光,柳金枝只好和阿芹两个继续做。<br />
不过她们做的冰镇小食数量还是太少了。<br />
有的食客不专注于砂糖冰雪冷元子,和生腌水木瓜,额外要点酥山、蜜沙冰、冰乳酪、荔枝膏水……<br />
虽然这些柳金枝都会做,阿芹也有帮忙,但还是忙得脚不沾地。<br />
特别是饭馆始终是饭馆,不是专门卖冰镇小食的冷食摊。<br />
所以在做冰镇小食的空隙时间,柳金枝还得抽手处理食客们点的主食。<br />
阿芹同样忙碌。<br />
她的糖醋丸子现在很受欢迎,为饭馆拉来了不少山西老乡的生意。<br />
于是在从早到晚忙碌一整日后,柳金枝和阿芹都快累瘫了。<br />
“不行,东家,这么下去不是个办法。”<br />
阿芹擦去额头上的汗。<br />
“现在还是立夏时节,再往后到了三伏天气,点冰镇小食的食客恐怕就更多了,到时候我们根本忙不过来。”<br />
柳金枝今天也累得够呛,半撑着脸思考阿芹的话。<br />
其实饭馆什么人都不缺了,跑堂、掌柜、账房、咸汉……<br />
就是膳房里的人手依旧薄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