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nter>AD4</center>-->\n\t\t\t\t 人的,赵如鹤和计诚都非常清楚地明白这个道理。<br/><br/> 计诚所求只是这个孩子不要因为周围的否定而走上自暴自弃的道路,如果他这段话真的能够有用。<br/><br/> 那天计诚中午谈完话,下午被美术老师拉去写黑板报,赵如鹤则收到了微信群中来自数学组组长梁老师的消息。<br/><br/> 初中部数学组要做一个工作检查,已经让两个班的课代表将作业收到顶楼年级组长办公室了。<br/><br/> 所谓的工作检查在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有不同的名字,不同的学校叫法也不同,归根究底是同一个东西,那就是抽查教师批改过的作业,检查教师的教案和听课本等,来看这个老师工作态度和工作水平如何。<br/><br/> 赵如鹤并不担心,他的作业批改和教案都做得整齐而有条理,即使开学时间不够,这些工作也没落下。果然,晚上第三节晚自习下后,微信群内点名表扬了他,梁老师还写了个表扬公告发在了初中部工作大群里,刘主任为了树立典型形象给大家学习,复制了一遍,大家跟起队形,一时间群里满屏都是“@初中数学-赵如鹤尽职尽责,工作模范!”后面还跟着几个大拇指。<br/><br/> 这种阵仗工作群呆多了的人都习惯了,被@的人面无表情,复制的人面无表情,大概只有领导觉得会有作用,甚至有时候领导都面无表情。<br/><br/> 赵如鹤刚想放下手机,就看到群里计诚的消息一闪而过。<br/><br/> “@初中数学-赵如鹤尽职尽责,工作模范!值得我学习[玫瑰][玫瑰][玫瑰]”<br/><br/> 接下来的队形立刻被计诚带歪,大家都跟计诚跑了,反而显得计诚这一句好像是真心实意热爱工作不包含任何私心一样。<br/><br/> 赵如鹤:“……”<br/><br/> 他盯着那几朵凭空多出来的玫瑰花,还没来得及做什么,私聊跳出计诚的对话框:“在做什么呀赵老师?”<br/><br/> 赵如鹤想了想,按出输入法:“在看你把队形带歪了。”<br/><br/> 计诚的消息回得很快:“不喜欢吗?”<br/><br/> 赵如鹤:“……”<br/><br/> 有时候计诚说话真是让人不知道该愁还是喜,愁自己控制不住情绪,喜……没有理由,就是简简单单纯粹的欢喜。赵如鹤摘下眼镜揉了揉眉心,看着屏幕微微笑着打上两个字:“喜欢。”<br/><br/> 那头计诚猝不及防被将了一军,这感觉借着愚人节告白,刚想嘻嘻哈哈说我开玩笑的,被一句“我是认真的”给堵住了嘴。<br/><br/> 计诚半天没回消息,赵如鹤放下手机去洗了个澡,他的室友是两位九年级的老师,两人在本地都有房有家,晚上一般回家住,中午午休时来宿舍躺会儿,所以每晚赵如鹤这里都很安静自在,和一个人住没有多大差别。<br/><br/> 等赵如鹤回来时,手机屏幕上是满满半屏幕微信自带的玫瑰,配上计诚一句“能得君心,此花之幸。”<br/><br/> 计诚聊了没一会儿就去睡觉了,毕竟语文老师每天早上六点多要起来上早自习,一周五天无休。明天周五,学生下午就放假回家,赵如鹤上午只有两节课,是比较轻松的一天。<br/><br/> 和计诚道完晚安,他躺在床上就着床头灯看手机新闻,突然想起一桩旧事来。<br/><br/> 他离开上一个学校的原因,说来还和教学检查有一点关系。<br/><br/> 计诚是正统师范毕业,两人闲聊时曾经说起过,但赵如鹤并不是师范生。<br/><br/> 他大学学的是数学与应用数学,大学是很有名的大学。<br/><br/> 大三时和家里因为性取向闹翻后,家里不再管赵如鹤的学业和前途,当初坚持要他读数学去家中公司帮忙也就失去了意义。<br/><br/> 他迷茫了一段时间,也想过和妹妹赵如莺商量,但那时赵如莺还在读高三,成绩不错的她在实验班,每周只有周日下午有几个小时和赵如鹤通话。赵如鹤不愿告诉她自己的事打扰她学习,她高考完了才知道哥哥已经被父母扫地出门,气得她大闹一场,收拾东西南下G市投奔了赵如鹤,住了半年才在赵如<br/><br/>\t\t\t\n\t\t\t\n\t\t\t', '\t')('<!--<center>AD4</center>-->\n\t\t\t\t鹤的劝说下愿意回去。<br/><br/> 那时赵如鹤已经在教辅机构实习完了三个月。<br/><br/> 毕业前学校的宣讲会招聘会一个接一个,赵如鹤每一个都会带着笔记本去听,在企业天花乱坠的宣传中找到自己想要的信息,最后他锁定了教育行业。<br/><br/> 彼时K12行业鱼龙混杂,越来越大的升学压力让家长把目光落在了课外教育上,没有时间管孩子或者说没有学历能教孩子的家长把希望寄托于课外辅导,赚这种家长钱的机构应运而生。<br/><br/> K12,学前教育至高中教育的简称,全称kindergartenthroughtwelfthgrade。G市作为经济发展的前沿,这里的家长最大的特点是“忙但是有钱”,他们把钱交到机构手里,期待机构能够改变他们孩子的学习状况。<br/><br/> 刚毕业的赵如鹤和其他大学应届毕业生没有太大的不同,或许他还可以归在毕业生里比较优秀的那一类里。知名大学的毕业证书和他的个人能力很快将他送上了工作岗位,在培训机构他执教的是高中一对一。<br/><br/> 高中一对一数学很时吃香,因为高中数学成绩差的孩子实在太多,而数学又是一门家长眼中并不简单的学科。<br/><br/> 赵如鹤供职的教辅机构主打高端一对一教育,赚不在乎钱包只在乎孩子成绩的家长的钱。赵如鹤在这里做了两年,两年之后离开。<br/><br/> 离开的原因很复杂。<br/><br/> 刚开始被包装成一个经验教师的营销让赵如鹤反感,但他也知道培训机构本身就是服务业的一种,家长想要什么,机构就提供什么,所以他并没有因此离去。<br/><br/> 后来他经验慢慢丰富,出色的教学水平很快让他在学生堆里出名起来,家长信任他,前台也喜欢这种家长不会找麻烦的老师,给他推了很多学生,薪资水涨船高。第二年暑假赵如鹤没日没夜,每天的课从早上8点排到晚上10点,全天吃饭时间加起来只有20分钟,每天晚上回家第一件事是给所有家长写反馈,半夜1点还接到过家长的电话,质问他为什么学生来他这上了两次课,成绩还没有提高。赵如鹤接完电话困倦地在出租房里坐着,清醒后拉开窗帘,看着不远处工地明晃晃的大灯和绿色幕布。<br/><br/> 两年后他提前拒绝了给他安排新生的要求,将手里的工作交接完,拒绝了主管三番五次的挽留,离开了G市。<br/><br/> 不是因为辛苦,教辅机构这种地方辛苦必然和报酬划等式,赵如鹤一节课800到1200,就算公司抽走8成,他拿到的工资也比有些冷门科目的老师一年的年薪多。<br/><br/> 他只是觉得看不到任何希望。<br/><br/> 单间的精致课室,窗明几净,摆着两把椅子,每节课赵如鹤要做的就是在桌前准备好教案,迎接那些高中孩子坐进来,开始长达两小时的教学。<br/><br/> 日复一日教下去,的确有很多学生被赵如鹤拉起来过,高考考了120多,虽然也不是非常好看的成绩,但足够孩子一开始只考40分的家长给他发来感谢信。<br/><br/> 群里主管说要把赵如鹤贴出去作为这一季度的业绩榜样。赵如鹤看到这些消息并不欣喜,反而有些疲惫。<br/><br/> 只有他知道自己在这些孩子身上花了多少心力,先是改变学习观念,再教以学习方法,就算这样孩子还是没什么上进心,每周上课像是上刑。<br/><br/> 曾经有老师和赵如鹤开玩笑说她宁愿回去带考研英语也不愿意带k12,因为这里的<br/>\t\t\t\n\t\t\t\n\t\t\t',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