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nter>AD4</center>-->\n\t\t\t\t 孩子实在是太不上进了。<br/><br/> 赵如鹤觉得的确如此。<br/><br/> 考研英语、小语种、各种证书的培训,来上课的人大多是自己交钱或者是自己真心想考,他们知道这节课的意义何在,不会浪费自己的金钱和时间。<br/><br/> K12的学生几乎没有几个是自己愿意来的,他们身后都是希望自己孩子能够更加上进的家长。<br/><br/> 赵如鹤接到过的孩子的平均分大约在50分左右甚至更低,要知道高中数学是150分的满分。不是所有孩子都是这样,偶尔有很积极的,但这并不足以烧热赵如鹤的心。<br/><br/> 待在这个行业已经变成了消磨。<br/><br/> G市临海,纬度较低,湿热的天气催生了G市的绿化。比起因为条件限制所以常常单一的种植某种植物的北方,G市的行道树种类非常丰富,走在路上有许多植物赵如鹤连名字都叫不上来。下班后那段几千米的回家路途中,随处可见高大的榕树和葳蕤的花坛,晚风拂过,是独属于南国夏夜的温柔。<br/><br/> 一个人活在一个陌生的地方时,城市越大,人就越渺小寂寞。<br/><br/> 赵如鹤想起《春光乍泄》里用一个很长的镜头,只表述了一个内容——镜头对准大厦下的路,白日灰扑扑的车川流不息,晚上车流就变成来回流动的光河,第二天五光十色的城市夜景随着天亮熄灭,消失在闷热晴朗的天穹下,周而复始。那瞬间看电影的人时隔这么久,又看出远在他乡的孤单与迷茫来。<br/><br/> 他想,我要的到底是什么呢?<br/><br/> 他想要一个不消磨人的地方,一个看得到希望的地方。教辅机构很好,有很多人在这个行业中燃烧自己,锤炼身心,获得自己的价值,但他不是这些人中的一个。他来尝试过,也努力过,他不是没有办法做好,是不想做了。<br/><br/> 那就离开。<br/><br/> 赵如鹤决定做一件事就会很坚决地去做,某种程度上来讲,他在断舍离这方面有着常人难及的魄力。离开高薪的教辅行业后,他去赵如莺读大学的城市找了一份私立学校的工作。<br/><br/> 私立学校不大,地方也比较偏远,学校提供的工资只有他上份工作的一半,但他觉得自己来对了。<br/><br/> 这里很多学生绝不会有800块买一节高中数学课的财力,但他们有上课时盯着黑板的眼睛。认认真真付出去将这样的学生教好,送他们去自己想去的学校,让赵如鹤觉得心安。<br/><br/> 然而好事向来多磨,学生让赵如鹤产生了希望,工作环境却给他找麻烦。赵如鹤名校毕业,年轻英俊,工作能力高,来的第一学期就让他所带班级的数学成绩成了年级第一。<br/><br/> 超越了他数学组的年级组长。<br/><br/> 越是小地方越喜欢互相下绊子,目光短浅的人并不想着提升自己,而是打压他人,好像把赵如鹤按下去就能维护自己老资历的面子一样。年级组长让他在月考时改更多的卷子,在主任那说他坏话,明里暗地里阴阳怪气,摆资历教训找赵如鹤的麻烦,赵如鹤上课进度比他快半章都会被他酸。<br/><br/> 赵如莺听赵如鹤说完差点气得撸袖子来学校打人,被赵如鹤拦住。<br/><br/> 赵如鹤靠在学校的栏杆上说:“没事,我带完这一届学生就走了,这里太小了,老师的水平也有限,学不到什么东西,我想去找个更好的平台。”<br/><br/> 他要走的消息没告诉任何人,那是他在那所学校最后一次教学检查,正好被算计出了事。学校每年采买的教学资料比较多,有时候学生不一定全部能做完,开学时年级组长唯独没有通知他今年指定了做哪些资料。于是等到教学检查时,他带的班级的资料被收上去时是一片空白。<br/><br/> 做满了的那本没有被收上去。<br/><br/> 主任将赵如鹤叫去训斥时,赵如鹤并没有解释太多,而是将自己布置的资料再收上来给主任看了一遍,另外提出了自己下学期将会辞职的事。<br/><br/> 学校没办法挽留他,赵如鹤如愿辞了职。<br/><br/> 至于为什么开学才来找工作<br/><br/>\t\t\t\n\t\t\t\n\t\t\t', '\t')('<!--<center>AD4</center>-->\n\t\t\t\t,倒不像计诚当时想的那样,而是赵如莺这丫头听说她哥要辞职了,计划好了拖他出去旅游,赵如鹤想着自己这么久也没好好陪妹妹玩过,找工作也不难,便搁置了投简历面试的事。赵如鹤不会让自己遇到被赶走这么脱出计划的事,只是后来他跟计诚这么说的时候,却换来了计诚对那个年级组长不带脏字的、持续三天的嘲讽和叱骂。<br/><br/> 这就是后话了。<br/><br/> 阴差阳错间,赵如鹤在求职网站的首页看到了H校的急聘数学老师的广告。H省是赵如鹤读大学的地方,某种意义上算第二故乡,他投递了简历,很快接到面试邀请。<br/><br/> 一张高铁票,一个登机箱,他从海边出发,沿着山脉江河一路西行,穿越二分之一个中国来到H校。<br/><br/> 而后在这里遇到了计诚。<br/><br/> 第九章<br/><br/> 等赵如鹤和计诚的便当碗到货时,他们的优课大赛准备工作已经开始了几天。大赛的本质上是公开课,前些日子刘主任把具体的章程给了他们。<br/><br/> 比赛会在学校规模最大的C校举办,五个学校的初中部参加,语数外物化生历史地理政治一共9门学科,老师总数暂时不知,只知道数学组和语文组加起来一共十二人,其中数学组4人,语文组8人。<br/><br/> 语数组分为两天进行,一天六人,为了方便学校H校安排老师时间,计诚被放到了第一天的数学组后,四位数学老师上完后,便接上两位语文老师。<br/><br/> 举办比赛要尽量不影响学生的学习,是不存在第二天去听同组语文课的机会的,计诚觉得有些可惜。但一想到和赵如鹤同去同归,又能听到赵如鹤在大场合讲公开课,这种可惜就被抚平了不少,可见美色着实误人。<br/><br/> 晚自习时办公室并不热闹,只有需要上课的老师坐在自己位置上,赵如鹤单手撑在计诚桌上,伸手在计诚笔记本电脑屏幕上点了点。明亮的白炽灯管照亮计诚桌上的玻璃板,倒映的白光模糊了玻璃板下黄绢底的清静经。<br/><br/> “点这个,再点这个。”赵如鹤的声音很轻,但足以计诚听到。计诚手腕微动,鼠标跟着赵如鹤的手指,很快完成了操作,他笑了笑:“哎,我不行,大学的时候计算机没花心思,二级一直都没过,卡在Excel上,后来干脆不考了,现在PPT都做不利索,下个模板就算完了。”<br/><br/> 赵如鹤低头看他一眼,嘴角挂了些笑意:“我们专业Excel用得很多。”<br/><br/> “来来来,看看,有多专业。”计诚伸了个懒腰,靠在椅子上瞧着赵如鹤,“累了,歇会儿,我去找刘主任要一个我们学校的logo来。”<br/><br/> 赵如鹤微微偏过头和他对视,也直起腰:“来看。”<br/><br/> 他们俩转移了阵地去了赵如鹤办公桌上。赵如鹤掀开笔记本,打开桌面一个文件夹的快捷方式,进入了他的工作文件夹中。<br/><br/> 每一个文件夹前都用数字标好了顺序,方便按名称排序,每一级文件夹都是如此。不仅这样,每一个ppt都按章节标好了数字序号,一片看过去赏心悦目。计诚本以为自己把目录分级然后丢进去的操作已经算是有条理了,一看赵如鹤顿时觉得自愧不如。<br/><br/> 赵如鹤找到一个名叫大学资料存档的文件夹,点开来里面都是些什么“泛函分析”“偏微分方程”。<br/><br/> 从高中起数学就苦手的计诚:“……”<br/><br/> 赵如鹤点开一个Excel表格,对着满屏幕小数点后五六七八位的<br/>\t\t\t\n\t\t\t\n\t\t\t',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