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第120章 吐蕃叶如第一猛将<br />
吐蕃与大唐交锋已久,不敢贸然轻进。<br />
所以吐蕃元帅只以亲信,带领五十人前来探查。<br />
高秀岩连自己人都杀,代表高秀岩是真心投靠吐蕃的。<br />
没有唐军的戍边眼线,没有士兵点燃烽火,他们的大军可以长驱直入。<br />
“这位将军,请带我去见贵军统领!”<br />
高秀岩摇着手中的吐蕃旗帜,向骑兵头领说道。<br />
“可以!”<br />
骑兵头领同意高秀岩的请求。<br />
高秀岩将自己的麾下留在此地,骑马跟吐蕃骑兵头领离开。<br />
不远处坡后,一名穿着便装的男子看到高秀岩有频率地摇晃旗帜,把身体缩回去。<br />
“请他过来!”<br />
可以说论悉诺匝是负责领兵、联防事务的兵马都元帅,是吐蕃仅次于大相、副相、政务大臣、四如本的官吏,授予玉字告身。<br />
唐、吐边界高耸入云、还能看到皑皑白雪的达力加山下,漫山遍野的马牛,一队队的吐蕃步兵排列成行,各种兽旗飘荡,铠甲如云,长矛如林,无尽延伸。<br />
由于唐人多次收纳吐蕃叛将,甚至吐蕃战神论钦陵的儿子论弓仁都投降大唐,为大唐立下赫赫战功。<br />
“启禀元帅,唐将高秀岩来了。”<br />
“请起,李瑄有眼无珠,不识宝玉,将军能弃暗投明,是我吐蕃之幸。待我军占领黄河以南,便在此设立千户所,由将军任千户长,世袭罔替。”<br />
见到论悉诺匝后,高秀岩躬身一拜。<br />
吐蕃全民皆兵,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奴仆,良莠不齐。<br />
论悉诺匝就这一点询问。<br />
再加上铠甲、兵器间的差距,使吐蕃只能胜以人数。<br />
“铛!”<br />
“多谢元帅!李瑄嫉贤怒能,属下只是像勇士一样挑战他一次,他就接连贬我,令人憎恨。属下即便是上刀山下火海,也会为吐蕃和元帅效死命!”<br />
“据说那李瑄是一个万夫不当的猛将,王难得都无法比较,他是否有传闻的那么神?”<br />
论悉诺匝为吐蕃小贡论,又称“悉编掣逋”。<br />
不仅吐谷浑要听从论悉诺匝的号令,连边境吐蕃诸军、千户所,也要受论悉诺匝节制。<br />
麾下向此次行动的统领论悉诺匝禀告。<br />
实际上,大唐将领皆知道大唐的强大,知道大唐的繁华。<br />
高秀岩一副非常感激论悉诺匝的样子,再次一拜。<br />
勇猛的千夫长,被李瑄一个照面就刺死。<br />
说李瑄只率十几骑,就冲入千军之中,万人辟易。<br />
即便吐蕃从各方各面学习大唐,依然被大唐士大夫阶级所轻。<br />
使吐蕃人打心底对叛徒不齿。<br />
“可惜李瑄小儿在湟水城中,否则我必将他挂在我的矛刃之上。”<br />
他地位虽次于莽布支、论悉诺逻等大臣,但论悉诺匝在河曲、吐谷浑地界的声望极大。<br />
“高秀岩拜见元帅!”<br />
安乡军紧邻吐谷浑地界,出兵安乡,怎么可能不应召吐谷浑这样的炮灰。<br />
高秀岩尴尬一笑。<br />
“末将惭愧,那李瑄确实强于末将。”<br />
所以这次的攻势,由论悉诺匝亲自坐镇。<br />
但高秀岩这样人,他们必须厚待,以吸引更多唐将投靠他们。<br />
他的角力全军第一,但在李瑄面前如婴孩一样。<br />
除吐蕃外,还明显能看到与吐蕃穿搭不符的士兵,他们是吐蕃附属吐谷浑诸部的麾下。<br />
一名身高六尺四寸的蓬头男子,用矛在石头上磕一下,发出清脆的声音。<br />
这种职位是掌管被吐蕃征服之地的军政长官。<br />
论悉诺匝请高秀岩起身,承诺厚待他。<br />
高秀岩听到这么张狂的话,侧目一看,忽然发现这长矛是纯铁打造。<br />
大唐是募兵制,招募来的四十九万边军。大部分都是身怀功业之心。有勇猛之士层出不穷。<br />
积石军之战,回来的赞那和士兵,提起李瑄,面露惊恐。<br />
他奔跑数百米后,将一株树下的两匹马解开,而后飞驰离开。<br />
论悉诺匝已经知道高秀岩的“诚意”,令麾下骑兵、步兵开始加速通过这丘陵地带。<br />
虽然吐蕃的兵马看似与大唐差不多,但差距不是一个档次。<br />
看铁矛长度,怕是有四十斤以上。<br />
这人若能在马上使用此长矛,必勇猛绝伦。<br />
“他名统牙胡,是我叶如最勇猛的将领,有硬悍牦牛的力量。如果李瑄遇到他,必然会被当场刺杀。”<br />
论悉诺匝十分骄傲地说道:“待拿下此区域黄河以南,就可以随时度过黄河,两面夹击湟水城,他的败亡是迟早的事情。”<br />
“吐蕃必胜。”<br />
高秀岩笑了笑。硬撼牦牛虽是夸张的比喻,但在最强大的叶如当第一猛将,足以见统牙胡的勇力。<br />
那郎支都之辈,一定无法相比较。<br />
“安乡城是否已经被高将军控制?”<br />
论悉诺匝又问高秀岩。<br />
“启禀元帅,安乡城已经被我的亲信手下控制,四门封闭,不允许城中百姓、官吏去枹罕报信。只要您的神军过去,就可以度过安乡桥,兵不血刃地拿下此重城。”<br />
高秀岩还拿出一幅地图,上面标注有安乡城、漓水、安乡桥,以及安乡城北面的平夷守捉城、镇西军驻地枹罕城,安乡城东面,北面石门山、金剑山、大夏山水周围的诸牧监,展示地一清二楚。<br />
“高将军心思缜密啊!”<br />
吐蕃贵族多习汉人语言,他能看懂这份地图,不禁对高秀岩高看一分。<br />
他们其实在之前也绘制过地图,但都没有高秀岩这份地图清晰明确。<br />
“元帅谬赞。”高秀岩不敢当。<br />
“今日进军,本帅会直接让骑兵突袭平夷守捉,以兵贵神速,拿下平夷守捉城。然后占据安乡城,攻击唐国诸牧监,逼迫唐军镇西军出枹罕城迎战。届时我步骑配合,灭掉镇西军。”<br />
已经开始出发,论悉诺匝不再隐瞒高秀岩。<br />
“请恕末将直言,直接攻击唐国牧监,需要拖延数日时间,给唐军支援的机会。”<br />
高秀岩知道唐军的战略,但表现出为吐蕃考虑的样子。<br />
“我们已经摆大军在赤岭牵制湟水城的主力。唐军想要调集援军,需从河西节度使。等唐军援军到达,我军已经完成战略目标,他们只能与我们隔河相望。”<br />
论悉诺匝早就有万全的计策。<br />
“元帅英明!”<br />
高秀岩在心中暗笑,李帅已经准备在安乡城外,对吐蕃大军进行围歼。吐蕃的计策虽然宏大,注定完成困难。<br />
论悉诺匝吩咐麾下一名千户长(万夫长)带领六千骑兵,突袭平夷守捉,另外吐谷浑的王子悉弄参也率领四千吐谷浑骑兵跟随。<br />
一到平夷守捉,立刻组装登城梯攻城。<br />
吐谷浑有一名力大无穷的勇士叫悉颊藏,被吐谷浑王收为子婿,也随军出征。<br />
此次出征的吐蕃那曲军使谐拱也是一员猛将,今年皇甫惟明攻击石堡城的时候,他勇猛地拿下计巴寨堡,使唐军损失惨重。<br />
另外论悉诺匝的弟弟悉诺谷曾用斧头劈死猛虎,虽然勇力不及统牙胡,也是此行中前三的猛将。<br />
统牙胡和悉诺谷拥有大金字告身。<br />
谐拱、悉颊藏拥有普通金字告身。<br />
吐蕃和吐谷浑共出兵六万五千余人,其中骑兵有两万,吐蕃引以为傲的重步兵多达五千人。<br />
兵多将勇,是论悉诺匝认为必胜的原因。<br />
……<br />
凤林县。<br />
李瑄从凤林关顺漓水西岸而下。<br />
同时,李瑄号令安思顺率领一万镇西军,从漓水东岸而下。<br />
平夷守捉在漓水西岸。<br />
安乡城在漓水东岸。<br />
所以李瑄可以率领骑兵到达平夷守捉。安思顺可率领士兵到安乡城。<br />
虽然安思顺麾下多是步兵,但隔着漓水摆阵,吐蕃一时难以奈何。<br />
钳耳大福率领漠门军,也会策应安思顺。<br />
两天后,清晨。<br />
树叶枯寂,冷风萧瑟。漓水上仿佛泛着寒雾。<br />
“叮当……”<br />
明光甲组成的精骑,不断地发出金铁之音,他们排场长龙,快步而下。<br />
将士们的脸上,无不露出坚毅之色。<br />
李帅将带领他们,搏取不世的边功,获得富贵。<br />
重骑在后方,一人四马,紧跟着精骑、轻骑,一有情况,人马披重甲,对吐蕃的阵形进行冲锋。<br />
“启禀李帅,探马查到上万吐蕃骑兵,距离平夷守捉不到二十里。”<br />
探马奔来向李瑄禀告。<br />
“吐蕃想要突袭拿下平夷守捉,占据黄河以南。”<br />
李瑄对诸僚属说道。<br />
这一点他们已经预料过。<br />
如果吐蕃想要劫掠牧监,除了安乡城外,拥有三千守军的平夷守捉城一定要拿下。<br />
平夷守捉城池低矮,相对来说较为容易进攻。<br />
吐蕃骑兵肯定有准备登城梯,到城下时立刻组装登城梯,披铁甲而上。<br />
唐军虽然南下行进两日,但李瑄让士兵晚上休息,白天赶路,养精蓄锐。<br />
“吐蕃骑兵突袭先至。他们的步兵距离安乡城应该不远。我军需要尽快剿灭平夷守捉的吐蕃骑兵。”<br />
高适向李瑄道。<br />
行军距离,他们一直都在推测把控。<br />
“吐蕃步兵挺近安乡,想撤离也不容易。他们以为我军只有万余步兵,又突然袭击,必有轻我之心。我们出其不意,必能击溃他们。”<br />
李瑄对自己的安排非常自信。<br />
吐蕃军队被围攻时,他们不知道唐军具体人数,重骑兵冲过去,有机会使其崩溃。<br />
“我等先要将攻击平夷守捉的吐蕃士兵冲散,他们骑兵赶路,灭掉他们后,吐蕃的机动骑兵将更加少。车将军,逼**夷守捉十里的时候,重骑兵披甲,先驰而冲击。”<br />
李瑄又向车神塞吩咐。<br />
他已经令车神塞亲卫率领一千重骑去冲锋。<br />
“遵命!”<br />
车神塞领命。<br />
都虞候不该干这样的事情,这是他主动请求的。<br />
“辛将军,你率领三千轻骑,迂回至平夷守捉后方,以游射阻击吐蕃骑兵的退路,打乱他们的阵脚,给甲骑具装和精骑冲锋创造机会。”<br />
李瑄又向辛云京吩咐。<br />
“遵命!”<br />
辛云京领命。<br />
最后的精骑,由南霁云率领。<br />
李瑄则带领神策队自己玩。<br />
他选择在吐蕃开始进攻平夷守捉城的时候,突然出击。<br />
……<br />
平夷守捉城。<br />
平夷守捉曹盛宁使早就得到消息,四门封闭,石头堆满城墙,城内在烧着热水,强弩准备好,弓箭手也随时就位。<br />
三千人守卫,且准备充沛,即便是小城,吐蕃一时半会也难以攻破。<br />
“勇士们,将登城梯组装好,立刻登城。”<br />
吐谷浑王子悉弄参对族中士兵下达命令。<br />
这种情况下,一定是他们吐谷浑先冒矢石先登。<br />
他们这一支吐谷浑并非原来的王族,而是通过与吐蕃联姻,反唐亲吐蕃而得来的地位。<br />
他们的首领为“吐谷浑小王”。<br />
所以他们与大唐也是死敌,只能通过向吐蕃表忠心,不断联姻,而得到吐蕃的庇护。<br />
不到一刻钟,吐谷浑士兵就组建好登城梯。<br />
“听战鼓声,准备进攻!”<br />
吐蕃的千户长与悉弄参站在一起,他令士兵做好准备,四门同时进攻。<br />
千户长还在每一面城墙派遣五百弓箭手,组成阵形,对城墙上的唐军压制。<br />
“千户长,城墙上的唐军好像准备的十分充分。”<br />
悉弄参皱眉说道。<br />
强弩、弓箭手,密密麻麻的士兵,长枪对外。<br />
虽然城墙高度只有两丈不到,却看起来很棘手的样子。<br />
“我们万骑奔袭而至,如此动静,唐军肯定早已听到。唐军的心一定是胆怯的,他们很意外我军为何会出现在这里。只要士兵们不惧死亡,一鼓作气可攻下平夷守捉城。”<br />
吐蕃千户长信誓旦旦地说道,让吐谷浑王子放心。<br />
“咚咚咚!”<br />
战鼓声响起来,吐谷浑士兵抬着登城梯不要命地向前冲。<br />
平夷守捉使曹盛宁站在南面城墙上,他下令道:“强弩手射敌人弓箭手方阵,弓箭手射敌人攻城的士兵,长枪手准备将敌人刺下去,我们居高临下,有巨大优势。”<br />
黑压压的敌人席卷而来,士兵们皆知援军离他们很近,没有丝毫畏惧之心。<br />
“咻咻咻……”<br />
士兵严阵以待,吐谷浑士兵离唐军一百步时,强弩发射。<br />
“噗嗤……”<br />
“噗嗤……”<br />
一名名吐谷浑士兵中弩箭倒地。<br />
平夷守捉城,每一面城墙都有一百架擘张弩。<br />
一弩射完,弩手们引弩箭,继续射击。<br />
“咻咻咻……”<br />
距离城墙五十步距离时,弓箭手发威。<br />
二百名弓箭手同时引箭,对吐谷浑士兵造成一定阻碍。<br />
吐谷浑被下了死命令,自然不会因此而后退。<br />
他们人数众多,冒着箭矢很快就来到城墙下。<br />
吐蕃派来的弓箭手也移动至唐军五十步内。<br />
现唐军强弩手,主要瞄准吐蕃弓箭手。<br />
每一轮只能射死十几名吐蕃弓箭手,无法阻碍吐蕃弓箭手的射击。<br />
“登登……”<br />
唐军是守城的一方,躲避在女墙后面,让箭矢很难射到他们。<br />
等吐谷浑士兵准备勾登城梯时,吐蕃弓箭手不得已靠近城墙。<br />
他们只能在城墙下瞄准射击,否则会大面积误伤攻城的已方士兵,那样十分影响士气。<br />
“不要怕死,顶上去,唐军守城者只有千余人,拿下唐军军城,附近城镇的财物、妇女,可随意掠夺。”<br />
吐蕃一名百夫长顶着大盾,在后面鼓舞士气。<br />
一架登城梯最先勾在城墙上。<br />
在吐蕃人海战术下,一刻钟时间,唐军城墙上就勾满登城梯。<br />
一名吐谷浑士兵单手持长矛,他目视上方开始攀爬,他身披锁子甲,知道自己快要上去的时候,唐军肯定会用长枪刺他。<br />
他必须在唐军刺他之前,回刺唐军。<br />
“嘭!”<br />
但这吐谷浑士兵明显运气不好,一块数十斤重的大石从天而降,正中他的脑门。<br />
下一瞬,他满头是血的从登城梯下掉落。<br />
他的尸体还砸到两名吐谷浑士兵。<br />
其他吐谷浑士兵有的被弓箭射杀,有的被大石砸死。<br />
唐军也有办法对付吐蕃的登城梯,两名唐军士兵持特制长棍,将吐蕃登城梯推倒。<br />
登城梯上虽有勾子勾在城墙上,但只要士兵顶住勾子连接城墙的地方,数人合力绝对能将其推倒。<br />
但也有唐军因为露面,不幸被下方的吐蕃弓箭手射杀。<br />
“先登,先登!”<br />
一名吐谷浑士兵喊着先登的口号,眼看就要爬上女墙。<br />
“噗嗤!”<br />
唐军士兵一枪上去,刺穿他的脖颈,使其从城墙上掉落,将自己的同伴砸倒。<br />
自古在攻坚战上,无数士兵最容易将血洒在女墙上。<br />
在此时,吐蕃弓箭手已经不敢再向城墙上射箭。<br />
唐军的强弩手可以退后。<br />
谁露头就射杀谁。<br />
登城是力气活,冒石矢攀爬而上,还要再扒着垛口上去。<br />
登城梯无法直接摆在垛口,那样很容易被守城者推翻。<br />
只有在垛口下,勾住城墙,才更容易攻上。<br />
喊杀声冲天,攻坚战很快持续半个时辰,虽一度有吐谷浑士兵爬上城墙,但要么被长枪捅死,要么被强弩射死。<br />
城墙下尸体堆积一层,吐谷浑的士气没有最开始那么高昂,因为他们发现平夷守捉城是硬骨头。<br />
“为何感觉他们有所准备一样,半個时辰都未将石块扔尽?”<br />
吐谷浑王子悉弄参皱眉说道。<br />
他突然发现不对劲。<br />
仿佛城墙上堆满石头,等着他们来一样。<br />
“午时以后,必能拿下这座唐军边城。”<br />
吐蕃千户长握紧拳头,他也发现平夷守捉比想象中的难啃,于是安抚悉弄参:“再过半个时辰,我会让我的部下,替换你的部下。”<br />
“明白!”<br />
悉弄参不能反驳。<br />
攻城战,不论是大唐,还是吐蕃,多是用人命去填。<br />
有的重城日夜进攻,不给一丝喘息时机,直到守城者战心崩溃。<br />
(本章完)</p>
吐蕃与大唐交锋已久,不敢贸然轻进。<br />
所以吐蕃元帅只以亲信,带领五十人前来探查。<br />
高秀岩连自己人都杀,代表高秀岩是真心投靠吐蕃的。<br />
没有唐军的戍边眼线,没有士兵点燃烽火,他们的大军可以长驱直入。<br />
“这位将军,请带我去见贵军统领!”<br />
高秀岩摇着手中的吐蕃旗帜,向骑兵头领说道。<br />
“可以!”<br />
骑兵头领同意高秀岩的请求。<br />
高秀岩将自己的麾下留在此地,骑马跟吐蕃骑兵头领离开。<br />
不远处坡后,一名穿着便装的男子看到高秀岩有频率地摇晃旗帜,把身体缩回去。<br />
“请他过来!”<br />
可以说论悉诺匝是负责领兵、联防事务的兵马都元帅,是吐蕃仅次于大相、副相、政务大臣、四如本的官吏,授予玉字告身。<br />
唐、吐边界高耸入云、还能看到皑皑白雪的达力加山下,漫山遍野的马牛,一队队的吐蕃步兵排列成行,各种兽旗飘荡,铠甲如云,长矛如林,无尽延伸。<br />
由于唐人多次收纳吐蕃叛将,甚至吐蕃战神论钦陵的儿子论弓仁都投降大唐,为大唐立下赫赫战功。<br />
“启禀元帅,唐将高秀岩来了。”<br />
“请起,李瑄有眼无珠,不识宝玉,将军能弃暗投明,是我吐蕃之幸。待我军占领黄河以南,便在此设立千户所,由将军任千户长,世袭罔替。”<br />
见到论悉诺匝后,高秀岩躬身一拜。<br />
吐蕃全民皆兵,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奴仆,良莠不齐。<br />
论悉诺匝就这一点询问。<br />
再加上铠甲、兵器间的差距,使吐蕃只能胜以人数。<br />
“铛!”<br />
“多谢元帅!李瑄嫉贤怒能,属下只是像勇士一样挑战他一次,他就接连贬我,令人憎恨。属下即便是上刀山下火海,也会为吐蕃和元帅效死命!”<br />
“据说那李瑄是一个万夫不当的猛将,王难得都无法比较,他是否有传闻的那么神?”<br />
论悉诺匝为吐蕃小贡论,又称“悉编掣逋”。<br />
不仅吐谷浑要听从论悉诺匝的号令,连边境吐蕃诸军、千户所,也要受论悉诺匝节制。<br />
麾下向此次行动的统领论悉诺匝禀告。<br />
实际上,大唐将领皆知道大唐的强大,知道大唐的繁华。<br />
高秀岩一副非常感激论悉诺匝的样子,再次一拜。<br />
勇猛的千夫长,被李瑄一个照面就刺死。<br />
说李瑄只率十几骑,就冲入千军之中,万人辟易。<br />
即便吐蕃从各方各面学习大唐,依然被大唐士大夫阶级所轻。<br />
使吐蕃人打心底对叛徒不齿。<br />
“可惜李瑄小儿在湟水城中,否则我必将他挂在我的矛刃之上。”<br />
他地位虽次于莽布支、论悉诺逻等大臣,但论悉诺匝在河曲、吐谷浑地界的声望极大。<br />
“高秀岩拜见元帅!”<br />
安乡军紧邻吐谷浑地界,出兵安乡,怎么可能不应召吐谷浑这样的炮灰。<br />
高秀岩尴尬一笑。<br />
“末将惭愧,那李瑄确实强于末将。”<br />
所以这次的攻势,由论悉诺匝亲自坐镇。<br />
但高秀岩这样人,他们必须厚待,以吸引更多唐将投靠他们。<br />
他的角力全军第一,但在李瑄面前如婴孩一样。<br />
除吐蕃外,还明显能看到与吐蕃穿搭不符的士兵,他们是吐蕃附属吐谷浑诸部的麾下。<br />
一名身高六尺四寸的蓬头男子,用矛在石头上磕一下,发出清脆的声音。<br />
这种职位是掌管被吐蕃征服之地的军政长官。<br />
论悉诺匝请高秀岩起身,承诺厚待他。<br />
高秀岩听到这么张狂的话,侧目一看,忽然发现这长矛是纯铁打造。<br />
大唐是募兵制,招募来的四十九万边军。大部分都是身怀功业之心。有勇猛之士层出不穷。<br />
积石军之战,回来的赞那和士兵,提起李瑄,面露惊恐。<br />
他奔跑数百米后,将一株树下的两匹马解开,而后飞驰离开。<br />
论悉诺匝已经知道高秀岩的“诚意”,令麾下骑兵、步兵开始加速通过这丘陵地带。<br />
虽然吐蕃的兵马看似与大唐差不多,但差距不是一个档次。<br />
看铁矛长度,怕是有四十斤以上。<br />
这人若能在马上使用此长矛,必勇猛绝伦。<br />
“他名统牙胡,是我叶如最勇猛的将领,有硬悍牦牛的力量。如果李瑄遇到他,必然会被当场刺杀。”<br />
论悉诺匝十分骄傲地说道:“待拿下此区域黄河以南,就可以随时度过黄河,两面夹击湟水城,他的败亡是迟早的事情。”<br />
“吐蕃必胜。”<br />
高秀岩笑了笑。硬撼牦牛虽是夸张的比喻,但在最强大的叶如当第一猛将,足以见统牙胡的勇力。<br />
那郎支都之辈,一定无法相比较。<br />
“安乡城是否已经被高将军控制?”<br />
论悉诺匝又问高秀岩。<br />
“启禀元帅,安乡城已经被我的亲信手下控制,四门封闭,不允许城中百姓、官吏去枹罕报信。只要您的神军过去,就可以度过安乡桥,兵不血刃地拿下此重城。”<br />
高秀岩还拿出一幅地图,上面标注有安乡城、漓水、安乡桥,以及安乡城北面的平夷守捉城、镇西军驻地枹罕城,安乡城东面,北面石门山、金剑山、大夏山水周围的诸牧监,展示地一清二楚。<br />
“高将军心思缜密啊!”<br />
吐蕃贵族多习汉人语言,他能看懂这份地图,不禁对高秀岩高看一分。<br />
他们其实在之前也绘制过地图,但都没有高秀岩这份地图清晰明确。<br />
“元帅谬赞。”高秀岩不敢当。<br />
“今日进军,本帅会直接让骑兵突袭平夷守捉,以兵贵神速,拿下平夷守捉城。然后占据安乡城,攻击唐国诸牧监,逼迫唐军镇西军出枹罕城迎战。届时我步骑配合,灭掉镇西军。”<br />
已经开始出发,论悉诺匝不再隐瞒高秀岩。<br />
“请恕末将直言,直接攻击唐国牧监,需要拖延数日时间,给唐军支援的机会。”<br />
高秀岩知道唐军的战略,但表现出为吐蕃考虑的样子。<br />
“我们已经摆大军在赤岭牵制湟水城的主力。唐军想要调集援军,需从河西节度使。等唐军援军到达,我军已经完成战略目标,他们只能与我们隔河相望。”<br />
论悉诺匝早就有万全的计策。<br />
“元帅英明!”<br />
高秀岩在心中暗笑,李帅已经准备在安乡城外,对吐蕃大军进行围歼。吐蕃的计策虽然宏大,注定完成困难。<br />
论悉诺匝吩咐麾下一名千户长(万夫长)带领六千骑兵,突袭平夷守捉,另外吐谷浑的王子悉弄参也率领四千吐谷浑骑兵跟随。<br />
一到平夷守捉,立刻组装登城梯攻城。<br />
吐谷浑有一名力大无穷的勇士叫悉颊藏,被吐谷浑王收为子婿,也随军出征。<br />
此次出征的吐蕃那曲军使谐拱也是一员猛将,今年皇甫惟明攻击石堡城的时候,他勇猛地拿下计巴寨堡,使唐军损失惨重。<br />
另外论悉诺匝的弟弟悉诺谷曾用斧头劈死猛虎,虽然勇力不及统牙胡,也是此行中前三的猛将。<br />
统牙胡和悉诺谷拥有大金字告身。<br />
谐拱、悉颊藏拥有普通金字告身。<br />
吐蕃和吐谷浑共出兵六万五千余人,其中骑兵有两万,吐蕃引以为傲的重步兵多达五千人。<br />
兵多将勇,是论悉诺匝认为必胜的原因。<br />
……<br />
凤林县。<br />
李瑄从凤林关顺漓水西岸而下。<br />
同时,李瑄号令安思顺率领一万镇西军,从漓水东岸而下。<br />
平夷守捉在漓水西岸。<br />
安乡城在漓水东岸。<br />
所以李瑄可以率领骑兵到达平夷守捉。安思顺可率领士兵到安乡城。<br />
虽然安思顺麾下多是步兵,但隔着漓水摆阵,吐蕃一时难以奈何。<br />
钳耳大福率领漠门军,也会策应安思顺。<br />
两天后,清晨。<br />
树叶枯寂,冷风萧瑟。漓水上仿佛泛着寒雾。<br />
“叮当……”<br />
明光甲组成的精骑,不断地发出金铁之音,他们排场长龙,快步而下。<br />
将士们的脸上,无不露出坚毅之色。<br />
李帅将带领他们,搏取不世的边功,获得富贵。<br />
重骑在后方,一人四马,紧跟着精骑、轻骑,一有情况,人马披重甲,对吐蕃的阵形进行冲锋。<br />
“启禀李帅,探马查到上万吐蕃骑兵,距离平夷守捉不到二十里。”<br />
探马奔来向李瑄禀告。<br />
“吐蕃想要突袭拿下平夷守捉,占据黄河以南。”<br />
李瑄对诸僚属说道。<br />
这一点他们已经预料过。<br />
如果吐蕃想要劫掠牧监,除了安乡城外,拥有三千守军的平夷守捉城一定要拿下。<br />
平夷守捉城池低矮,相对来说较为容易进攻。<br />
吐蕃骑兵肯定有准备登城梯,到城下时立刻组装登城梯,披铁甲而上。<br />
唐军虽然南下行进两日,但李瑄让士兵晚上休息,白天赶路,养精蓄锐。<br />
“吐蕃骑兵突袭先至。他们的步兵距离安乡城应该不远。我军需要尽快剿灭平夷守捉的吐蕃骑兵。”<br />
高适向李瑄道。<br />
行军距离,他们一直都在推测把控。<br />
“吐蕃步兵挺近安乡,想撤离也不容易。他们以为我军只有万余步兵,又突然袭击,必有轻我之心。我们出其不意,必能击溃他们。”<br />
李瑄对自己的安排非常自信。<br />
吐蕃军队被围攻时,他们不知道唐军具体人数,重骑兵冲过去,有机会使其崩溃。<br />
“我等先要将攻击平夷守捉的吐蕃士兵冲散,他们骑兵赶路,灭掉他们后,吐蕃的机动骑兵将更加少。车将军,逼**夷守捉十里的时候,重骑兵披甲,先驰而冲击。”<br />
李瑄又向车神塞吩咐。<br />
他已经令车神塞亲卫率领一千重骑去冲锋。<br />
“遵命!”<br />
车神塞领命。<br />
都虞候不该干这样的事情,这是他主动请求的。<br />
“辛将军,你率领三千轻骑,迂回至平夷守捉后方,以游射阻击吐蕃骑兵的退路,打乱他们的阵脚,给甲骑具装和精骑冲锋创造机会。”<br />
李瑄又向辛云京吩咐。<br />
“遵命!”<br />
辛云京领命。<br />
最后的精骑,由南霁云率领。<br />
李瑄则带领神策队自己玩。<br />
他选择在吐蕃开始进攻平夷守捉城的时候,突然出击。<br />
……<br />
平夷守捉城。<br />
平夷守捉曹盛宁使早就得到消息,四门封闭,石头堆满城墙,城内在烧着热水,强弩准备好,弓箭手也随时就位。<br />
三千人守卫,且准备充沛,即便是小城,吐蕃一时半会也难以攻破。<br />
“勇士们,将登城梯组装好,立刻登城。”<br />
吐谷浑王子悉弄参对族中士兵下达命令。<br />
这种情况下,一定是他们吐谷浑先冒矢石先登。<br />
他们这一支吐谷浑并非原来的王族,而是通过与吐蕃联姻,反唐亲吐蕃而得来的地位。<br />
他们的首领为“吐谷浑小王”。<br />
所以他们与大唐也是死敌,只能通过向吐蕃表忠心,不断联姻,而得到吐蕃的庇护。<br />
不到一刻钟,吐谷浑士兵就组建好登城梯。<br />
“听战鼓声,准备进攻!”<br />
吐蕃的千户长与悉弄参站在一起,他令士兵做好准备,四门同时进攻。<br />
千户长还在每一面城墙派遣五百弓箭手,组成阵形,对城墙上的唐军压制。<br />
“千户长,城墙上的唐军好像准备的十分充分。”<br />
悉弄参皱眉说道。<br />
强弩、弓箭手,密密麻麻的士兵,长枪对外。<br />
虽然城墙高度只有两丈不到,却看起来很棘手的样子。<br />
“我们万骑奔袭而至,如此动静,唐军肯定早已听到。唐军的心一定是胆怯的,他们很意外我军为何会出现在这里。只要士兵们不惧死亡,一鼓作气可攻下平夷守捉城。”<br />
吐蕃千户长信誓旦旦地说道,让吐谷浑王子放心。<br />
“咚咚咚!”<br />
战鼓声响起来,吐谷浑士兵抬着登城梯不要命地向前冲。<br />
平夷守捉使曹盛宁站在南面城墙上,他下令道:“强弩手射敌人弓箭手方阵,弓箭手射敌人攻城的士兵,长枪手准备将敌人刺下去,我们居高临下,有巨大优势。”<br />
黑压压的敌人席卷而来,士兵们皆知援军离他们很近,没有丝毫畏惧之心。<br />
“咻咻咻……”<br />
士兵严阵以待,吐谷浑士兵离唐军一百步时,强弩发射。<br />
“噗嗤……”<br />
“噗嗤……”<br />
一名名吐谷浑士兵中弩箭倒地。<br />
平夷守捉城,每一面城墙都有一百架擘张弩。<br />
一弩射完,弩手们引弩箭,继续射击。<br />
“咻咻咻……”<br />
距离城墙五十步距离时,弓箭手发威。<br />
二百名弓箭手同时引箭,对吐谷浑士兵造成一定阻碍。<br />
吐谷浑被下了死命令,自然不会因此而后退。<br />
他们人数众多,冒着箭矢很快就来到城墙下。<br />
吐蕃派来的弓箭手也移动至唐军五十步内。<br />
现唐军强弩手,主要瞄准吐蕃弓箭手。<br />
每一轮只能射死十几名吐蕃弓箭手,无法阻碍吐蕃弓箭手的射击。<br />
“登登……”<br />
唐军是守城的一方,躲避在女墙后面,让箭矢很难射到他们。<br />
等吐谷浑士兵准备勾登城梯时,吐蕃弓箭手不得已靠近城墙。<br />
他们只能在城墙下瞄准射击,否则会大面积误伤攻城的已方士兵,那样十分影响士气。<br />
“不要怕死,顶上去,唐军守城者只有千余人,拿下唐军军城,附近城镇的财物、妇女,可随意掠夺。”<br />
吐蕃一名百夫长顶着大盾,在后面鼓舞士气。<br />
一架登城梯最先勾在城墙上。<br />
在吐蕃人海战术下,一刻钟时间,唐军城墙上就勾满登城梯。<br />
一名吐谷浑士兵单手持长矛,他目视上方开始攀爬,他身披锁子甲,知道自己快要上去的时候,唐军肯定会用长枪刺他。<br />
他必须在唐军刺他之前,回刺唐军。<br />
“嘭!”<br />
但这吐谷浑士兵明显运气不好,一块数十斤重的大石从天而降,正中他的脑门。<br />
下一瞬,他满头是血的从登城梯下掉落。<br />
他的尸体还砸到两名吐谷浑士兵。<br />
其他吐谷浑士兵有的被弓箭射杀,有的被大石砸死。<br />
唐军也有办法对付吐蕃的登城梯,两名唐军士兵持特制长棍,将吐蕃登城梯推倒。<br />
登城梯上虽有勾子勾在城墙上,但只要士兵顶住勾子连接城墙的地方,数人合力绝对能将其推倒。<br />
但也有唐军因为露面,不幸被下方的吐蕃弓箭手射杀。<br />
“先登,先登!”<br />
一名吐谷浑士兵喊着先登的口号,眼看就要爬上女墙。<br />
“噗嗤!”<br />
唐军士兵一枪上去,刺穿他的脖颈,使其从城墙上掉落,将自己的同伴砸倒。<br />
自古在攻坚战上,无数士兵最容易将血洒在女墙上。<br />
在此时,吐蕃弓箭手已经不敢再向城墙上射箭。<br />
唐军的强弩手可以退后。<br />
谁露头就射杀谁。<br />
登城是力气活,冒石矢攀爬而上,还要再扒着垛口上去。<br />
登城梯无法直接摆在垛口,那样很容易被守城者推翻。<br />
只有在垛口下,勾住城墙,才更容易攻上。<br />
喊杀声冲天,攻坚战很快持续半个时辰,虽一度有吐谷浑士兵爬上城墙,但要么被长枪捅死,要么被强弩射死。<br />
城墙下尸体堆积一层,吐谷浑的士气没有最开始那么高昂,因为他们发现平夷守捉城是硬骨头。<br />
“为何感觉他们有所准备一样,半個时辰都未将石块扔尽?”<br />
吐谷浑王子悉弄参皱眉说道。<br />
他突然发现不对劲。<br />
仿佛城墙上堆满石头,等着他们来一样。<br />
“午时以后,必能拿下这座唐军边城。”<br />
吐蕃千户长握紧拳头,他也发现平夷守捉比想象中的难啃,于是安抚悉弄参:“再过半个时辰,我会让我的部下,替换你的部下。”<br />
“明白!”<br />
悉弄参不能反驳。<br />
攻城战,不论是大唐,还是吐蕃,多是用人命去填。<br />
有的重城日夜进攻,不给一丝喘息时机,直到守城者战心崩溃。<br />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