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第121章 甲骑具装,惊天噩耗<br />
“啊.……”<br />
突然一道道惨叫声从四面传过来。<br />
吐蕃千户长和悉弄参面色一变。<br />
唐军竟然提着一桶桶沸腾的热水往下倒。<br />
滚烫的热水直接倒在头上,吐谷浑士兵瞬间失去战斗力。<br />
这一定是烧到极致的热水。<br />
关键这不是一点,四面城墙,一起往下倒热水。<br />
足足倒了一刻钟。<br />
把吐谷浑士兵当死猪一样烫。<br />
他将轻骑分为六个队,每队五百人,不得近战,骑射游弈。<br />
“需要多久才能烧这么多热水?”悉弄参开口说道。<br />
这样下去,他们一万人不一定攻下平夷守捉城。<br />
甲骑具装,据他们所知,这是湟水城中才有的精锐。<br />
“报……”<br />
更何况唐军的甲骑具装皆披唐军制式鱼鳞重甲,防御力和冲击力更强大。<br />
在这种情况下,不骑马就是找死。<br />
“边退边射!”<br />
像袋子一样,将吐蕃骑兵后退的路堵住。<br />
吐蕃有人马俱披锁子甲的重骑,但那是吐蕃的禁军千户所。<br />
无奈之下,这队吐蕃骑兵又退回到千户长和悉弄参的身边。<br />
吐蕃千户长没说话,但心中却升起一种不妙的感觉。<br />
就算吐蕃千户长和悉弄参再蠢,也知道唐军有所准备。<br />
有的吐蕃骑兵、吐谷浑骑兵还未摸到自己的马,辛云京就率领三千轻骑,游弈在后方。<br />
“可恶,你怕死而退回来,使我们如何离开!”<br />
连论悉诺匝也没有资格调动。<br />
“报……”<br />
唐军轻骑穿皮甲,只携弓箭和横刀。<br />
他们都是冲阵骑兵,虽有马弓,但和训练有素的唐军相比差太远,对唐军轻骑所造成的伤害十分有限。<br />
这使吐蕃骑兵难以追上。<br />
“不好,我们中计了!”<br />
“启禀千户长,我们前方有一支最少千人的甲骑具装,正猛冲而来。”<br />
又有两队轻骑在侧翼支援。<br />
但士兵分散在四面城墙,想骑上马,组成阵势,一时半会难以做到。<br />
周围巡视的吐蕃骑兵,神色慌张,飞马向千户长禀告。<br />
“启禀千户长,我们后方突然出现数千唐骑。”<br />
吐蕃千户长惊愕片刻,立刻下达命令。<br />
唐军奔跑时回头弯弓,不断有吐蕃骑兵下马。<br />
吐蕃骑兵知道退路被断,直冲挡住他们退路的一千唐军轻骑。<br />
残酷的攻坚战,又进行半个时辰。<br />
悉弄参猛然拍自己的胸口。<br />
四队左右侧击,两队后方游击。<br />
“咻咻咻!”<br />
“快,快去传令其他三面城墙,放弃攻城,骑上战马准备抗敌。”<br />
辛云京调马回头。<br />
六支轻骑队伍,互为犄角。<br />
他们的目的是拖住吐蕃骑兵撤退,或者暂缓吐蕃骑兵的撤退速度,使重骑与精骑冲进来,绞杀敌人。<br />
这一千吐蕃骑兵还未摸到唐军轻骑,就有半数被射下马。<br />
吐蕃千户长临时组织上千骑兵,去冲击辛云京的轻骑。<br />
唐军竟然还有石头往下扔。<br />
马匹上除了士兵携带的水壶,没有多余的累赘。<br />
“噗嗤!”<br />
千户长抽刀,将领头的千夫长砍死。<br />
其他吐蕃骑兵心中一凛。<br />
“勇士们,没有退路了,我们凭借勇气和荣耀而战吧!只有如此,才能搏一条生路。”<br />
千户长有血性,不想再后退。<br />
因为后退,必一溃千里。<br />
他们还有七八千骑,组织起来一起,或许有一战之力。<br />
他令一些铁甲骑,去挡住即将冲过来的唐军甲骑具装,争取时间。<br />
其他骑兵上马组阵,对付后方的唐军轻骑。<br />
“儿郎们,不去搏命,会死得很惨,本王子与一起死战。”<br />
悉弄参割断自己的袍子,像是要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一样。<br />
……<br />
“轰隆隆!”<br />
甲骑具装的奔腾,使大地都在颤动。<br />
人和马都包裹得严严实实,鱼鳞铁甲在阳光下闪闪发亮。<br />
整支队伍宛如铁甲的洪流,在这初冬时节,猛驰而下。<br />
唐军皆挟着长枪。<br />
数百吐蕃甲骑,悍不畏死地冲向唐军甲骑具装。<br />
车神塞亦是人马俱甲,手持一把长柄刀。<br />
“将士们,用敌人的鲜血,铸造我们的战功。不要去在乎杀敌数量,我等是一个整体,李帅不会亏待对我们甲骑具装的的赏赐。”<br />
“直接冲到最后方,没有军令,不得中途停下,不得掉头。”<br />
在相距敌军只有三十丈的时候,车神塞单臂举长刀,大吼一声。<br />
他话音刚落不久,甲骑具装与吐蕃骑兵交锋。<br />
“噗嗤!”<br />
车神塞双手紧握长刀,猛然挥下,一名吐蕃铁甲被他斩下脑袋。<br />
“铛铛!”<br />
吐蕃的攻击,又被车神塞挥舞长刀挡住,他连连挥刀,斩死数人。<br />
有唐军士兵挟着锐利的长枪,借助战马的力量,将敌人的铁甲刺破。<br />
排山倒海搬的气势,一股脑压上去。<br />
“轰隆隆!”<br />
虽然吐蕃骑兵也披铁甲,但他们的战马无甲。<br />
唐军甲骑具装如若一时无法刺透敌军盔甲,会用长枪刺敌人战马。<br />
落马后的吐蕃甲骑,必然会被唐军马匹踩死。<br />
顷刻间,数百吐蕃铁骑就被拧成一股绳的唐军甲骑具装冲散。<br />
车神塞最为勇猛,他一刀刀挥斩,大开大合,势不可挡,专门去砍吐蕃骑兵的脑袋。<br />
他的刀技刁钻,待从这些吐蕃铁骑中穿过的时候,杀死十几人。<br />
那些“漏网之鱼”,甲骑具装并未停下清理,他们听从车神塞的命令,以马匹的冲势,直接冲到吐蕃士兵的最后方。<br />
临时组织的数百甲骑,在唐军甲骑具装前,不堪一击。<br />
吐蕃千户长和悉弄参此时还未整好两族骑兵。<br />
见甲骑具装冲来,许多吐蕃、吐谷浑士兵,因为惧怕,策马躲得远远的。<br />
千户长和悉弄参也非常绝望,他们的豪言壮志在绝对实力面前,如同开玩笑。<br />
士兵们血肉之躯,如何去抵挡甲骑具装?<br />
“如果我摆开阵势,胜负犹未可知!”<br />
千户长咬牙切齿,唐军轻骑与重骑,前后偷袭,再加上他们刚在平夷守捉城碰得头破血流,根本来不及组阵。<br />
否则不论是甲骑具装,还是轻骑,都会有缺陷,有可能被他们击破。<br />
“千户长,你看甲骑具装后方的烟尘。”<br />
突然,悉弄参指着甲骑具装后方。<br />
还有不时在冬日之下,闪烁的金光。<br />
“大唐精骑,可能有数千之数。”<br />
吐蕃千户长面已然绝望。<br />
轻骑,重骑,精骑。<br />
唐军一环扣着一环,不给他们反扑的机会。<br />
哪怕他们这支骑兵全胜的状态,也不好去面对。<br />
“现在只能全军向南,与主力汇聚,希望苍天保佑!”<br />
甲骑具装不断冲锋着己方的骑兵,东面是漓水,西面有山丘。<br />
只有南面!<br />
千户长终于认识到硬拼就是送命,只希望主力能察觉到异常,派遣援军接应他们。<br />
在唐军精骑冲来之前,凌乱的吐蕃骑兵冒着唐军轻骑的骚扰向南。<br />
甲骑具装和精骑在后方追赶。<br />
辛云京游刃有余地去指挥轻骑,游射阻碍吐蕃骑兵南下之路。<br />
甲骑具装冲击十余里后,被李瑄下令停下马,解甲休息。<br />
接下来有更重要的事情去做,他们要恢复精力,把其他马匹牵过来,继续南下。<br />
安乡城附近,才是真正的决战之对。<br />
李瑄率领亲卫,最先追上这些七零八落的吐蕃士兵。<br />
“噗嗤!”“噗嗤!”<br />
这些吐蕃士兵、吐谷浑士兵背对着李瑄,被李瑄持马槊轻而易举地刺死。<br />
亲卫神策队,拿这些吐蕃、吐谷浑溃兵练手。<br />
他们不弯弓箭,每追上必用手中长枪杀敌人。<br />
仅仅二百骑,轻捷如飞,风卷残余搬吞噬着逃跑的士兵。<br />
三千精骑也分数队压上来,左右侧击。<br />
唐军摇动旌旗,高歌猛进,气雄雷霆,声疾风雨。<br />
一直追到下午日昳时刻,斩杀超过七千吐蕃、吐谷浑骑兵。<br />
在攻城的时候,吐蕃、吐谷浑亦损失近两千士兵。<br />
吐蕃、吐谷浑以性命逃过唐军轻骑的围堵,虽然所剩无几,但李瑄看到吐蕃的将旗,率领神策队,和南霁云麾下的一部分精骑紧追不舍。<br />
“弯弓!”<br />
李瑄对神策下达命令。<br />
“咻!”<br />
数十步外,李瑄弯一石强弓,将一名吐蕃士兵射下马。<br />
除了李瑄,李晟的箭术最好,他也命中一名吐蕃骑兵。<br />
其余亲卫,有中有空。<br />
逃跑的吐蕃千户长和悉弄参肝胆俱裂。<br />
他们明显感觉到神策队和其他唐军不同。<br />
这箭术也太准了。<br />
这样下去,没几个回合就能将他们射死完。<br />
“咻咻咻……”<br />
果然,第二轮箭至,又射死数十人。<br />
“轰隆隆……”<br />
就在这时,辛云京率领一队数百轻骑从侧面迂回上来,似乎就要堵住吐蕃千户长和悉弄参。<br />
“天亡我也……”<br />
这名吐蕃千户长比赞那有勇气,他不再逃跑,也不想被俘,对左右说道:“无非一死见神明,跟随我吧!元帅会为我们报仇雪恨!”<br />
“杀!”<br />
吐蕃千户长带着他的手下,最后殊死一搏。<br />
李瑄本来已张弓搭箭,但最终又将箭矢收起。<br />
这佩戴金字告身,和几個银字告身的敌人,就交给麾下立功吧!<br />
最终,相当于大唐太守加刺史的吐蕃千户长,被南霁云一枪刺死。<br />
其余的吐蕃骑兵、官吏、将领尽被杀死。<br />
“我是吐谷浑王子,我投降!”<br />
悉弄参和历史上一样,他珍爱生命,没有选择死战到底。<br />
李瑄听到吐谷浑王子的名头,吩咐士兵不要杀他。<br />
总要俘虏几个身份不一般的敌人,让李隆基涨涨面子,李隆基一高兴,他就有赏赐。<br />
“李帅,逃跑的吐蕃骑兵,只有数百人。”<br />
南霁云向李瑄禀告。<br />
他麾下总共三千轻骑,不可能将乱逃的吐蕃骑兵、吐谷浑骑兵全拦住。<br />
“不要紧,首战告胜。我等休息片刻,重新将轻骑、精骑、重骑聚拢,分阵南下。”<br />
李瑄下令将备用马匹带过来,在原地养精蓄锐。<br />
平夷守捉的士兵,负责打扫战场,收拢吐蕃的马匹。<br />
……<br />
在吐谷浑士兵猛攻平夷守捉城的时候,安乡城隔漓水的南部十里处。<br />
“我军应该在攻平夷守捉城了。”<br />
论悉诺匝在行军的时候,看了一眼天空中的太阳。<br />
吐蕃有大量步兵,且用牛车拉重甲,所以行进速度慢。<br />
吐蕃虽是农、牧国家,但依然无法供养人皆战马。<br />
如果吐蕃四五十万士兵,都有战马,那也太离谱了。<br />
更何况吐蕃人更喜欢步战。<br />
骑弱弓弱,唯重步骁勇异常。这是名将们对吐蕃的评价。<br />
但吐蕃的附属吐谷浑、苏毗等部,善骑善射。<br />
“想来已经攻破平夷守捉,只待传令兵归来。”<br />
高秀岩在一旁拍着马屁,一边想着如何脱身。<br />
他将自己的麾下士兵留在安边戍堡。<br />
他吩咐过,如果大军走远,这二百名士兵留在山中藏起来。<br />
另外还有八百边军,九百郡兵,在安乡城中。<br />
所以就高秀岩一个人逃脱即可。<br />
估算吐蕃骑兵去平夷守捉的时间,高秀岩知道自己必须在两个时辰内逃跑,否则事情败露,论悉诺匝必杀死他泄愤。<br />
“以我军之锐,最多两个时辰陷平夷守捉城。”<br />
论悉诺匝当然听出高秀岩恭维的话,他保守估计。<br />
“枹罕城的安思顺是一名宿将,他父亲安波注,曾任河西节度使副使。安思顺沙场三十年,一定很难对付,我建议先让重步兵过河在安乡城北布阵,等待安思顺率领镇西军而来。”<br />
高秀岩向论悉诺匝建议道。<br />
他心中暗想再等等,如果有一批吐蕃士兵度过安乡桥,就再好不过。<br />
“我早就听过安思顺的大名,知道他在许多军中当过军使。”<br />
论悉诺匝点头,赞成高秀岩的建议。<br />
又过半个时辰,他们来到安乡城南三里外的安乡桥。<br />
这是一座坚固的石桥,宽近两丈。<br />
论悉诺匝下令重步兵先过桥。<br />
“元帅,离安乡城不到三里,我去令麾下将安乡城门打开,待我准备好美人和美酒,再请元帅入城!”<br />
在吐蕃重步兵过河的时候,高秀岩眼睛一转,向论悉诺匝说道。<br />
“高将军有心了,不过还是以战事为重。”<br />
论悉诺匝客套一句,他没有怀疑高秀岩。<br />
就算是等会入城,也是麾下士兵先入城打头阵。<br />
高秀岩过桥,立刻骑马回安乡城。<br />
到安乡城南门后,高秀岩近前,示意城墙上的守军开城门。<br />
不一会儿,城门缓缓打开。<br />
“不要关,就开着!听我的命令,随时关闭城门。”<br />
高秀岩回城后,士兵们想把安乡城南门关闭,却被高秀岩制止。<br />
十几名士兵站在门后面,等待高秀岩关城门的命令。<br />
一个时辰过后,吐蕃重步兵已经全部过河。<br />
“高秀岩还不回来?”<br />
论悉诺匝眉头一皱,令麾下去看看。<br />
一队亲卫来到安乡城边,见城门大开。<br />
他们心中顿时没有疑虑。<br />
以为已征服安乡城,城中宝物和女人都该属于他们。<br />
于是大摇大摆地准备进城。<br />
殊不知,城墙的女墙后面,上百名强弩手静静地蹲着。<br />
“大胆!谁让你们进城的!”<br />
就在这队吐蕃骑兵准备进入安乡城的时候,高秀岩突然起身,居高临下一喝。<br />
这些吐蕃骑兵还在懵逼状态时,女墙上突然冒出上百强弩手,并瞄准仅距离十几步远的吐蕃骑兵。<br />
“咻咻咻!”<br />
扣动扳机,强弩飞射。<br />
这么近的距离,即便身穿锁子甲也被轻松贯穿,而且强弩手很容易瞄准。<br />
数十名吐蕃骑兵瞬间被射死。<br />
“咴……”<br />
“啊……”<br />
马匹嘶吼,人声惨叫。<br />
明明大门开着,但侥幸活着的吐蕃士兵却疯狂后退。<br />
趁此时机,强弩手又引弩箭入弩臂。<br />
这一次距离远,只射死十几人。<br />
……<br />
安乡桥前。<br />
“高秀岩吃了熊心豹子胆,敢杀我亲卫。”<br />
看到亲卫勇士死了大半,论悉诺匝怒不可遏。<br />
这是怎么回事?<br />
难道高秀岩这竖子是假意投靠?<br />
如果是那样的话,后果不堪设想。<br />
论悉诺匝一瞬间有些呼吸困难。高秀岩突然变脸,明显是引诱他们深入。<br />
他才发现,周围一切都太“空旷”,除了他们,没有一个人。<br />
哪怕是周围的田地中,也没有一个身影。<br />
“元帅,高秀岩敢耍我们,请让我攻下安乡城,将高秀岩碎尸万段。”<br />
猛将统牙胡向论悉诺匝请缨。<br />
“去看看安乡城怎么回事?是否有许多唐军。”<br />
论悉诺匝下达命令。<br />
他们已经很小心,专门派隶属的羌人到湟水城打探高秀岩是否与陇右主帅李瑄有矛盾。<br />
李瑄先入陇右,占了高秀岩的临洮军使,又在宴会上当着官吏和将领的面与高秀岩角力,让高秀岩难堪。<br />
后来李瑄身为陇右群牧使,到安乡郡视察牧监,以高秀岩无礼为由,弹劾高秀岩为安乡别驾。<br />
这种矛盾,让吐蕃信以为真。<br />
高秀岩的奴仆,被他们折磨死一个,另一个被打得遍体鳞伤,依然哭丧着脸说主人是真心实意投靠。<br />
再加上安边戍堡的数十具唐军尸体。<br />
一切的一切,都是唐人的手段。<br />
“真狠啊!为了引诱我们入内,不惜杀死自己的士兵。”<br />
论悉诺匝喃喃自语,又突然抬头命令:“平夷守捉,快去通知平夷守捉的将士,让他们不要再攻城。”<br />
用屁股都能想出,平夷守捉已经准备好,坐等他们去进攻。<br />
“遵命!”<br />
传令兵离开不久,探查安乡城的士兵回来:“禀元帅,安乡城中的守军并不多,而且南门还是大开着。”<br />
“元帅,我们好不容易来一趟,请下令先将这安乡城拿下,末将亲自先登!”<br />
统牙胡怒道。<br />
门开着,这不就是挑衅他们去攻城吗?<br />
“元帅不可,为今之计,唯有退兵!”<br />
有吐蕃官吏劝说道。<br />
既然是圈套,唐军肯定不止镇西军。<br />
“懦夫,唐军的主力被牵制在赤岭一带。难道唐军有援军从河西而来吗?”<br />
论悉诺匝的弟弟悉诺谷也是一个好战分子。<br />
他也主张攻下安乡城。<br />
“不好了!启禀元帅,进攻平夷守捉的将士被唐军甲骑具装、明光铁骑、游弈轻骑先后截击,几乎全军覆没。”<br />
就在这时,吐蕃的溃兵终于与主力接近。<br />
同时传来的还有惊天噩耗!<br />
(本章完)</p>
“啊.……”<br />
突然一道道惨叫声从四面传过来。<br />
吐蕃千户长和悉弄参面色一变。<br />
唐军竟然提着一桶桶沸腾的热水往下倒。<br />
滚烫的热水直接倒在头上,吐谷浑士兵瞬间失去战斗力。<br />
这一定是烧到极致的热水。<br />
关键这不是一点,四面城墙,一起往下倒热水。<br />
足足倒了一刻钟。<br />
把吐谷浑士兵当死猪一样烫。<br />
他将轻骑分为六个队,每队五百人,不得近战,骑射游弈。<br />
“需要多久才能烧这么多热水?”悉弄参开口说道。<br />
这样下去,他们一万人不一定攻下平夷守捉城。<br />
甲骑具装,据他们所知,这是湟水城中才有的精锐。<br />
“报……”<br />
更何况唐军的甲骑具装皆披唐军制式鱼鳞重甲,防御力和冲击力更强大。<br />
在这种情况下,不骑马就是找死。<br />
“边退边射!”<br />
像袋子一样,将吐蕃骑兵后退的路堵住。<br />
吐蕃有人马俱披锁子甲的重骑,但那是吐蕃的禁军千户所。<br />
无奈之下,这队吐蕃骑兵又退回到千户长和悉弄参的身边。<br />
吐蕃千户长没说话,但心中却升起一种不妙的感觉。<br />
就算吐蕃千户长和悉弄参再蠢,也知道唐军有所准备。<br />
有的吐蕃骑兵、吐谷浑骑兵还未摸到自己的马,辛云京就率领三千轻骑,游弈在后方。<br />
“可恶,你怕死而退回来,使我们如何离开!”<br />
连论悉诺匝也没有资格调动。<br />
“报……”<br />
唐军轻骑穿皮甲,只携弓箭和横刀。<br />
他们都是冲阵骑兵,虽有马弓,但和训练有素的唐军相比差太远,对唐军轻骑所造成的伤害十分有限。<br />
这使吐蕃骑兵难以追上。<br />
“不好,我们中计了!”<br />
“启禀千户长,我们前方有一支最少千人的甲骑具装,正猛冲而来。”<br />
又有两队轻骑在侧翼支援。<br />
但士兵分散在四面城墙,想骑上马,组成阵势,一时半会难以做到。<br />
周围巡视的吐蕃骑兵,神色慌张,飞马向千户长禀告。<br />
“启禀千户长,我们后方突然出现数千唐骑。”<br />
吐蕃千户长惊愕片刻,立刻下达命令。<br />
唐军奔跑时回头弯弓,不断有吐蕃骑兵下马。<br />
吐蕃骑兵知道退路被断,直冲挡住他们退路的一千唐军轻骑。<br />
残酷的攻坚战,又进行半个时辰。<br />
悉弄参猛然拍自己的胸口。<br />
四队左右侧击,两队后方游击。<br />
“咻咻咻!”<br />
“快,快去传令其他三面城墙,放弃攻城,骑上战马准备抗敌。”<br />
辛云京调马回头。<br />
六支轻骑队伍,互为犄角。<br />
他们的目的是拖住吐蕃骑兵撤退,或者暂缓吐蕃骑兵的撤退速度,使重骑与精骑冲进来,绞杀敌人。<br />
这一千吐蕃骑兵还未摸到唐军轻骑,就有半数被射下马。<br />
吐蕃千户长临时组织上千骑兵,去冲击辛云京的轻骑。<br />
唐军竟然还有石头往下扔。<br />
马匹上除了士兵携带的水壶,没有多余的累赘。<br />
“噗嗤!”<br />
千户长抽刀,将领头的千夫长砍死。<br />
其他吐蕃骑兵心中一凛。<br />
“勇士们,没有退路了,我们凭借勇气和荣耀而战吧!只有如此,才能搏一条生路。”<br />
千户长有血性,不想再后退。<br />
因为后退,必一溃千里。<br />
他们还有七八千骑,组织起来一起,或许有一战之力。<br />
他令一些铁甲骑,去挡住即将冲过来的唐军甲骑具装,争取时间。<br />
其他骑兵上马组阵,对付后方的唐军轻骑。<br />
“儿郎们,不去搏命,会死得很惨,本王子与一起死战。”<br />
悉弄参割断自己的袍子,像是要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一样。<br />
……<br />
“轰隆隆!”<br />
甲骑具装的奔腾,使大地都在颤动。<br />
人和马都包裹得严严实实,鱼鳞铁甲在阳光下闪闪发亮。<br />
整支队伍宛如铁甲的洪流,在这初冬时节,猛驰而下。<br />
唐军皆挟着长枪。<br />
数百吐蕃甲骑,悍不畏死地冲向唐军甲骑具装。<br />
车神塞亦是人马俱甲,手持一把长柄刀。<br />
“将士们,用敌人的鲜血,铸造我们的战功。不要去在乎杀敌数量,我等是一个整体,李帅不会亏待对我们甲骑具装的的赏赐。”<br />
“直接冲到最后方,没有军令,不得中途停下,不得掉头。”<br />
在相距敌军只有三十丈的时候,车神塞单臂举长刀,大吼一声。<br />
他话音刚落不久,甲骑具装与吐蕃骑兵交锋。<br />
“噗嗤!”<br />
车神塞双手紧握长刀,猛然挥下,一名吐蕃铁甲被他斩下脑袋。<br />
“铛铛!”<br />
吐蕃的攻击,又被车神塞挥舞长刀挡住,他连连挥刀,斩死数人。<br />
有唐军士兵挟着锐利的长枪,借助战马的力量,将敌人的铁甲刺破。<br />
排山倒海搬的气势,一股脑压上去。<br />
“轰隆隆!”<br />
虽然吐蕃骑兵也披铁甲,但他们的战马无甲。<br />
唐军甲骑具装如若一时无法刺透敌军盔甲,会用长枪刺敌人战马。<br />
落马后的吐蕃甲骑,必然会被唐军马匹踩死。<br />
顷刻间,数百吐蕃铁骑就被拧成一股绳的唐军甲骑具装冲散。<br />
车神塞最为勇猛,他一刀刀挥斩,大开大合,势不可挡,专门去砍吐蕃骑兵的脑袋。<br />
他的刀技刁钻,待从这些吐蕃铁骑中穿过的时候,杀死十几人。<br />
那些“漏网之鱼”,甲骑具装并未停下清理,他们听从车神塞的命令,以马匹的冲势,直接冲到吐蕃士兵的最后方。<br />
临时组织的数百甲骑,在唐军甲骑具装前,不堪一击。<br />
吐蕃千户长和悉弄参此时还未整好两族骑兵。<br />
见甲骑具装冲来,许多吐蕃、吐谷浑士兵,因为惧怕,策马躲得远远的。<br />
千户长和悉弄参也非常绝望,他们的豪言壮志在绝对实力面前,如同开玩笑。<br />
士兵们血肉之躯,如何去抵挡甲骑具装?<br />
“如果我摆开阵势,胜负犹未可知!”<br />
千户长咬牙切齿,唐军轻骑与重骑,前后偷袭,再加上他们刚在平夷守捉城碰得头破血流,根本来不及组阵。<br />
否则不论是甲骑具装,还是轻骑,都会有缺陷,有可能被他们击破。<br />
“千户长,你看甲骑具装后方的烟尘。”<br />
突然,悉弄参指着甲骑具装后方。<br />
还有不时在冬日之下,闪烁的金光。<br />
“大唐精骑,可能有数千之数。”<br />
吐蕃千户长面已然绝望。<br />
轻骑,重骑,精骑。<br />
唐军一环扣着一环,不给他们反扑的机会。<br />
哪怕他们这支骑兵全胜的状态,也不好去面对。<br />
“现在只能全军向南,与主力汇聚,希望苍天保佑!”<br />
甲骑具装不断冲锋着己方的骑兵,东面是漓水,西面有山丘。<br />
只有南面!<br />
千户长终于认识到硬拼就是送命,只希望主力能察觉到异常,派遣援军接应他们。<br />
在唐军精骑冲来之前,凌乱的吐蕃骑兵冒着唐军轻骑的骚扰向南。<br />
甲骑具装和精骑在后方追赶。<br />
辛云京游刃有余地去指挥轻骑,游射阻碍吐蕃骑兵南下之路。<br />
甲骑具装冲击十余里后,被李瑄下令停下马,解甲休息。<br />
接下来有更重要的事情去做,他们要恢复精力,把其他马匹牵过来,继续南下。<br />
安乡城附近,才是真正的决战之对。<br />
李瑄率领亲卫,最先追上这些七零八落的吐蕃士兵。<br />
“噗嗤!”“噗嗤!”<br />
这些吐蕃士兵、吐谷浑士兵背对着李瑄,被李瑄持马槊轻而易举地刺死。<br />
亲卫神策队,拿这些吐蕃、吐谷浑溃兵练手。<br />
他们不弯弓箭,每追上必用手中长枪杀敌人。<br />
仅仅二百骑,轻捷如飞,风卷残余搬吞噬着逃跑的士兵。<br />
三千精骑也分数队压上来,左右侧击。<br />
唐军摇动旌旗,高歌猛进,气雄雷霆,声疾风雨。<br />
一直追到下午日昳时刻,斩杀超过七千吐蕃、吐谷浑骑兵。<br />
在攻城的时候,吐蕃、吐谷浑亦损失近两千士兵。<br />
吐蕃、吐谷浑以性命逃过唐军轻骑的围堵,虽然所剩无几,但李瑄看到吐蕃的将旗,率领神策队,和南霁云麾下的一部分精骑紧追不舍。<br />
“弯弓!”<br />
李瑄对神策下达命令。<br />
“咻!”<br />
数十步外,李瑄弯一石强弓,将一名吐蕃士兵射下马。<br />
除了李瑄,李晟的箭术最好,他也命中一名吐蕃骑兵。<br />
其余亲卫,有中有空。<br />
逃跑的吐蕃千户长和悉弄参肝胆俱裂。<br />
他们明显感觉到神策队和其他唐军不同。<br />
这箭术也太准了。<br />
这样下去,没几个回合就能将他们射死完。<br />
“咻咻咻……”<br />
果然,第二轮箭至,又射死数十人。<br />
“轰隆隆……”<br />
就在这时,辛云京率领一队数百轻骑从侧面迂回上来,似乎就要堵住吐蕃千户长和悉弄参。<br />
“天亡我也……”<br />
这名吐蕃千户长比赞那有勇气,他不再逃跑,也不想被俘,对左右说道:“无非一死见神明,跟随我吧!元帅会为我们报仇雪恨!”<br />
“杀!”<br />
吐蕃千户长带着他的手下,最后殊死一搏。<br />
李瑄本来已张弓搭箭,但最终又将箭矢收起。<br />
这佩戴金字告身,和几個银字告身的敌人,就交给麾下立功吧!<br />
最终,相当于大唐太守加刺史的吐蕃千户长,被南霁云一枪刺死。<br />
其余的吐蕃骑兵、官吏、将领尽被杀死。<br />
“我是吐谷浑王子,我投降!”<br />
悉弄参和历史上一样,他珍爱生命,没有选择死战到底。<br />
李瑄听到吐谷浑王子的名头,吩咐士兵不要杀他。<br />
总要俘虏几个身份不一般的敌人,让李隆基涨涨面子,李隆基一高兴,他就有赏赐。<br />
“李帅,逃跑的吐蕃骑兵,只有数百人。”<br />
南霁云向李瑄禀告。<br />
他麾下总共三千轻骑,不可能将乱逃的吐蕃骑兵、吐谷浑骑兵全拦住。<br />
“不要紧,首战告胜。我等休息片刻,重新将轻骑、精骑、重骑聚拢,分阵南下。”<br />
李瑄下令将备用马匹带过来,在原地养精蓄锐。<br />
平夷守捉的士兵,负责打扫战场,收拢吐蕃的马匹。<br />
……<br />
在吐谷浑士兵猛攻平夷守捉城的时候,安乡城隔漓水的南部十里处。<br />
“我军应该在攻平夷守捉城了。”<br />
论悉诺匝在行军的时候,看了一眼天空中的太阳。<br />
吐蕃有大量步兵,且用牛车拉重甲,所以行进速度慢。<br />
吐蕃虽是农、牧国家,但依然无法供养人皆战马。<br />
如果吐蕃四五十万士兵,都有战马,那也太离谱了。<br />
更何况吐蕃人更喜欢步战。<br />
骑弱弓弱,唯重步骁勇异常。这是名将们对吐蕃的评价。<br />
但吐蕃的附属吐谷浑、苏毗等部,善骑善射。<br />
“想来已经攻破平夷守捉,只待传令兵归来。”<br />
高秀岩在一旁拍着马屁,一边想着如何脱身。<br />
他将自己的麾下士兵留在安边戍堡。<br />
他吩咐过,如果大军走远,这二百名士兵留在山中藏起来。<br />
另外还有八百边军,九百郡兵,在安乡城中。<br />
所以就高秀岩一个人逃脱即可。<br />
估算吐蕃骑兵去平夷守捉的时间,高秀岩知道自己必须在两个时辰内逃跑,否则事情败露,论悉诺匝必杀死他泄愤。<br />
“以我军之锐,最多两个时辰陷平夷守捉城。”<br />
论悉诺匝当然听出高秀岩恭维的话,他保守估计。<br />
“枹罕城的安思顺是一名宿将,他父亲安波注,曾任河西节度使副使。安思顺沙场三十年,一定很难对付,我建议先让重步兵过河在安乡城北布阵,等待安思顺率领镇西军而来。”<br />
高秀岩向论悉诺匝建议道。<br />
他心中暗想再等等,如果有一批吐蕃士兵度过安乡桥,就再好不过。<br />
“我早就听过安思顺的大名,知道他在许多军中当过军使。”<br />
论悉诺匝点头,赞成高秀岩的建议。<br />
又过半个时辰,他们来到安乡城南三里外的安乡桥。<br />
这是一座坚固的石桥,宽近两丈。<br />
论悉诺匝下令重步兵先过桥。<br />
“元帅,离安乡城不到三里,我去令麾下将安乡城门打开,待我准备好美人和美酒,再请元帅入城!”<br />
在吐蕃重步兵过河的时候,高秀岩眼睛一转,向论悉诺匝说道。<br />
“高将军有心了,不过还是以战事为重。”<br />
论悉诺匝客套一句,他没有怀疑高秀岩。<br />
就算是等会入城,也是麾下士兵先入城打头阵。<br />
高秀岩过桥,立刻骑马回安乡城。<br />
到安乡城南门后,高秀岩近前,示意城墙上的守军开城门。<br />
不一会儿,城门缓缓打开。<br />
“不要关,就开着!听我的命令,随时关闭城门。”<br />
高秀岩回城后,士兵们想把安乡城南门关闭,却被高秀岩制止。<br />
十几名士兵站在门后面,等待高秀岩关城门的命令。<br />
一个时辰过后,吐蕃重步兵已经全部过河。<br />
“高秀岩还不回来?”<br />
论悉诺匝眉头一皱,令麾下去看看。<br />
一队亲卫来到安乡城边,见城门大开。<br />
他们心中顿时没有疑虑。<br />
以为已征服安乡城,城中宝物和女人都该属于他们。<br />
于是大摇大摆地准备进城。<br />
殊不知,城墙的女墙后面,上百名强弩手静静地蹲着。<br />
“大胆!谁让你们进城的!”<br />
就在这队吐蕃骑兵准备进入安乡城的时候,高秀岩突然起身,居高临下一喝。<br />
这些吐蕃骑兵还在懵逼状态时,女墙上突然冒出上百强弩手,并瞄准仅距离十几步远的吐蕃骑兵。<br />
“咻咻咻!”<br />
扣动扳机,强弩飞射。<br />
这么近的距离,即便身穿锁子甲也被轻松贯穿,而且强弩手很容易瞄准。<br />
数十名吐蕃骑兵瞬间被射死。<br />
“咴……”<br />
“啊……”<br />
马匹嘶吼,人声惨叫。<br />
明明大门开着,但侥幸活着的吐蕃士兵却疯狂后退。<br />
趁此时机,强弩手又引弩箭入弩臂。<br />
这一次距离远,只射死十几人。<br />
……<br />
安乡桥前。<br />
“高秀岩吃了熊心豹子胆,敢杀我亲卫。”<br />
看到亲卫勇士死了大半,论悉诺匝怒不可遏。<br />
这是怎么回事?<br />
难道高秀岩这竖子是假意投靠?<br />
如果是那样的话,后果不堪设想。<br />
论悉诺匝一瞬间有些呼吸困难。高秀岩突然变脸,明显是引诱他们深入。<br />
他才发现,周围一切都太“空旷”,除了他们,没有一个人。<br />
哪怕是周围的田地中,也没有一个身影。<br />
“元帅,高秀岩敢耍我们,请让我攻下安乡城,将高秀岩碎尸万段。”<br />
猛将统牙胡向论悉诺匝请缨。<br />
“去看看安乡城怎么回事?是否有许多唐军。”<br />
论悉诺匝下达命令。<br />
他们已经很小心,专门派隶属的羌人到湟水城打探高秀岩是否与陇右主帅李瑄有矛盾。<br />
李瑄先入陇右,占了高秀岩的临洮军使,又在宴会上当着官吏和将领的面与高秀岩角力,让高秀岩难堪。<br />
后来李瑄身为陇右群牧使,到安乡郡视察牧监,以高秀岩无礼为由,弹劾高秀岩为安乡别驾。<br />
这种矛盾,让吐蕃信以为真。<br />
高秀岩的奴仆,被他们折磨死一个,另一个被打得遍体鳞伤,依然哭丧着脸说主人是真心实意投靠。<br />
再加上安边戍堡的数十具唐军尸体。<br />
一切的一切,都是唐人的手段。<br />
“真狠啊!为了引诱我们入内,不惜杀死自己的士兵。”<br />
论悉诺匝喃喃自语,又突然抬头命令:“平夷守捉,快去通知平夷守捉的将士,让他们不要再攻城。”<br />
用屁股都能想出,平夷守捉已经准备好,坐等他们去进攻。<br />
“遵命!”<br />
传令兵离开不久,探查安乡城的士兵回来:“禀元帅,安乡城中的守军并不多,而且南门还是大开着。”<br />
“元帅,我们好不容易来一趟,请下令先将这安乡城拿下,末将亲自先登!”<br />
统牙胡怒道。<br />
门开着,这不就是挑衅他们去攻城吗?<br />
“元帅不可,为今之计,唯有退兵!”<br />
有吐蕃官吏劝说道。<br />
既然是圈套,唐军肯定不止镇西军。<br />
“懦夫,唐军的主力被牵制在赤岭一带。难道唐军有援军从河西而来吗?”<br />
论悉诺匝的弟弟悉诺谷也是一个好战分子。<br />
他也主张攻下安乡城。<br />
“不好了!启禀元帅,进攻平夷守捉的将士被唐军甲骑具装、明光铁骑、游弈轻骑先后截击,几乎全军覆没。”<br />
就在这时,吐蕃的溃兵终于与主力接近。<br />
同时传来的还有惊天噩耗!<br />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