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4章 顾为经的演奏会
“吱,吱,吱——吱——”
一对在林子里野餐,卿卿我我的大学生情侣看向了这边,男孩侧着耳朵听了听,站起身来走了过来。
“兄弟,这琴不错唉。”
他朝顾为点头打了声招呼。
顾为经回以营业微笑,一边拉琴,一边说道。
“抱歉,我德语不太好。”
这是他跑来拉琴以后,第一个被他的琴音吸引来的“客户”,这耳朵,有鉴赏能力!
“你是要筹钱么?是想开派对,修车,还是……”
男孩换成了英语。
他看向顾为经放在身前的那个空的装零钱的塑料纸杯,以及伊莲娜小姐亲手用马克笔写的“thanks&danke!”很多街心公园里,也能看到相似的场景。
对方从兜里摸出一两枚硬币,拿在手里,然后放进去前又犹豫了一下。
“但音已经调的挺准的了。”
男孩忍不住困惑的问道:“你为什么一直只调音,不去拉曲子呢?”
顾为经立刻就不笑了。
这人什么音乐品味能力啊!他不一直拉着的么。《小星星》不懂?人家莫扎特的名曲好吧。
“一闪,一闪,亮晶晶,漫天都是小星星。”
“吱吱,吱吱,吱吱吱,吱扭吱扭吱扭扭。”
认真听,竖起耳朵,脸旁边的那个不是用来出气的。
这拉的多好唉,他已经很努力了好吧。
顾为经看着对面年轻男孩手拿硬币,一脸发自内心的清澈的不解,他由衷感受到了来自真诚的暴击杀伤力。
要是对方不是真心提问,而是跑来阴阳怪气他的。
那顾为经反而心里会更好受一点。
他板着脸,不愿意回答这个愚蠢的问题,提琴不像吉它有可以控制琴弦震动,让手指定位的“品”,只要手指的指尖稍微偏移一点点,发出的声音就立刻会变得非常不同。
钢琴结构很复杂,音域宽广。
只要按哪个键就发哪个音,音符和键盘上的黑白琴键一一对应。
声音不对是调音师没调准。
提琴结构相对简单。
但音色音调……所有的一切,do、re、mi、fa、so、la、si都全部由琴师的手指控制。
没有基础成年人学习弦乐相对困难,也是源自于此。
顾为经扭过头和对方对视的几秒钟,他就连续拉错了好几个音符,他扭回了头,紧紧的盯着弦板上加布里埃为他在第一把位上贴上的标记点,用力的和肩膀上的提琴战斗。
对面的男孩等待了十来秒钟,迟迟没等到回应,也没等到顾为经“开始”拉琴。
忽然之间。
他意识到了什么,瞳孔收缩,面露“骇然”的神色,他认真的听着耳朵里不可名状的东西几秒钟以后,整个人摇摇欲坠。
克苏鲁式恐怖的精髓就在于——
当你不理解这个世界发生了什么的时候,可以生活的很开心,很悠闲,一切都很正常。
当你终于意识到这个世界的真相……一切都崩塌了。
这个对音乐充满纯真热情的男孩子,对上了脑电波,听出了耳边的琴声不可言喻,无法直视的真相的瞬间,也受到精神上的魔法攻击。
他把手里的零钱往杯子里一抛。
转身跑到林子旁边,把依旧迷茫着的女朋友一拉,把身下的野餐垫一收,直接原地扛着家当跑路了。
“别问,别听,别想。快润呀,亲爱的。林子里藏着非常可怕的生物……那是一只挥舞着音乐触手的克苏鲁啊!”
——
顾为经在林荫里拉着琴。
他注意到了今天这片林子里经过的行人格外的少,原本不远处还有三三两两的行人和草坪上休息的游客,在他开始拉琴十分钟以后,全都不见了踪影。
他告诉自己要坚强。
这就好比是“麻瓜驱逐咒”,他可是大管弦乐团第一小提琴师加布里埃的学生(尽管加布里埃用非常礼貌乃至介乎于恳请口吻,请求他千万不要在外面这么说。)
聪明人才懂得聆听他的音乐。
麻瓜和哑炮通通没这个缘分。
顾为经也不是非要这么富有自我宽慰精神的,他实在没有办法。
伊莲娜小姐始终认为,艺术行业里,压力带来蜕变,困境催生伟大。她就只给了顾为经两个选择——
要不然在学校里的活动区拉琴。
要不然去临近的汉堡城市公园里拉。
顾为经一度盯上牧场后面的动物们,他建议说“听人家科学家说,给奶牛拉小提琴什么的,有助于产奶。”
安娜让他闭嘴,然后把这块自己手写的广告牌塞在了他的怀里。
原本这块牌上面还有一句——“请问,您愿意去为了优美的音乐而做些什么么?”
顾为经研究了片刻。
他认为伊莲娜小姐在阴阳他,坚持下,最终这块牌子上就只剩下了德英双语的“谢谢”。
牧场里的牛宝宝们没有那个福分,接受顾大师的琴音伺候。
大约因为上的是美术学院,而非综合性质的艺术大学的关系,即使这里是欧洲顶尖的艺术学府,事实证明了,学校里拥有顶尖音乐鉴赏魔力的同学还是少数中的少数。
最后。
顾为经大师人生首场的提琴独奏会的听众,只剩下了实在没法子逃跑的草草们。
没人也有没人好处。
初时的紧张褪去,顾为经心情逐渐变得非常的安宁,也非常的放松。
拉的好,拉的坏是一码事。
顾为经沉浸在了耳边的音乐之中,感受到了音乐所带来的满足感。
“一闪,一闪,亮晶晶。do、do、so、so、la、la、so……”
当他完全沉浸在某项具有挑战性质的任务中的时候,顾为经就会觉得满足和快乐,觉得时间的概念都仿佛消磨,自己完完全全的融入了手头的工作之中。
宛如潜水。
宛如飞翔。
这样的满足和快乐并不因为任务表现的结果的好坏,而出现太大的差异。
理论上艺术的很多方面都是共通的。
顾为经在人生中第一次激活门采尔的绘画基础技法心得的时候,他感受到了这样的乐趣,那时,他得到了一幅细腻而杰出的画。
他此刻在学校的林子里,一个人拉一支莫扎特改编的童谣,从结果来看,他的琴声大约是粗糙的,哪怕是最简单的曲子,在去除了所有的高难度变奏之后,他依旧拉的粗糙不堪。
可顾为经依然得到了快乐。
那么。
艺术最本质的意义,到底是追求这样的满足与快乐呢,还是获得一个外人眼里足够好的作品呢?
这看上去是个很浅显的问题。
但是——
顾为经一直思索着柯岑斯教授的那个疑问。
也许,这个问题也可以拆分成,有些艺术作品的本质是表达自我的作品,还是让外人觉得满意的作品?
你是应该为了让奖项的评委满足作画,还是为了让自己满足作画。
道德上似乎后者要更加相对正确一些。
一幅作品里如果没有艺术家自身心血和精神的凝聚,那难以避免在很多情况下变得空洞,这是很多人宣称,ai作品无法代替人类作品的原因。
顾为经和树懒先生说,童话故事里,狗子的作品具有了动物王国里其他所有动物喜爱的因素,唯独没有自己。
这是问题。
但是。
艺术又只是“自我”的么?
一味的追求后者,又很可能会落入自我陶醉、画地为牢的幻想之中。
来自他人的肯定与认可乃至追捧,似乎也绝对不是一无是处的东西。
梵·高。
一个特立独行的疯子。
他对过去艺术王国里的一切,都表现得那么的轻蔑,他挑战权威,他对舒适和安定的生活不屑一顾。可即使如梵高那样不在乎任何旁人的理解,没有画廊的关注,没有策展人的橄榄枝都没有关系。
但他不还是因为和高更发生了意见分歧,无法得到对方的认可,而陷入了巨大的痛苦之中么?
那么。
绘画到底是什么呢。
顾为经打开了系统面板,面板上有五个主项,油画,素描,中国画,水彩和版画。
这是系统给出的答案么?
“不。”
这是错的。
顾为经以前不会思考这些东西,但他现在渐渐有了疑问。系统所给出的五项,它可能仅仅只是世界上从事的人数相对最多,受关注度和商业化程度做的最好的五项。
他是被最多的人所熟知的五项。
但它绝对不是艺术的全部,绝对绝对不应该是。
艺术是百齐放的,凝结着人们智慧的结晶和对于美的表达。
顾为经想起了曹轩来到艺术项目的时候,第一天,所说的那些话,讲述着关于画工的故事。
敦煌的画工在画壁画的时候,一定不会想着什么绘画有几个画法门类,那些更受人关注,那些更值钱。
蒲甘的不会,柬埔寨吴哥窟的不会,在埃及的金字塔上画关于法老和太阳神和伟大的猫猫大神的也不会。
世界上的艺术技法那么多。
越南也有受到本土风格影响的很好绢画,弃用线条,大量的使用色块的渲染。缅甸的传统艺术也历史非常的悠久,融合了本地风格和外来元素,交融荟萃。认真的去研究下去,那些琳琅满目的艺术种类,可能每一种,都不比能价值一亿美元一幅的油画来的差。
毕加索价值一亿美元一幅的作品,不就大量的吸收了非洲的绘画元素么?
哪怕就只是传统的油画。
欧洲的油画名家那么多,经济不发达的地方油画名家就少,他可能根本就没听说给对方的名字。
顾为经曾经以为,这是技法的问题。
经济发达地区的市场竞争更激烈,所以,拥有好的技法的画家就更多。
反之亦然。
可……事实又真的是这样的么?真的拥有好的绘画技法的人,会与这些事情强烈的挂钩么?线条,笔触,这些事情,又能代表绘画的全部么?
顾为经曾经这么被人所告诉,他以前那么相信这一点,真的来到德国一年以后,渐渐地虚假的浪漫幻象开始褪去。
一幅作品能卖一亿美元。
本质上是因为你画的特别好,是因为你的技法特别出众,还是因为……你特别受人,受到资本市场的“喜欢”。
顾为经一边拉着深受奥地利公主喜爱的神童莫扎特的成名曲,一边思索着这些问题。
难怪。
有些问题。
柯岑斯先生当了这么多年的教授,他还是觉得那么的困惑。
——
白蜡树边一只夏季开放的不知名的小黄,被人不小心踩了一脚。
谢到一半的叶弯折到泥土里,草叶摩擦,似乎发出了一声微不可查的叹息。
oh。
我的老天唉。
终于解脱了。
顾为经靠在树上,把塑料的肩托从中提琴的背板上取了下来。有人认为使用塑料肩托会影响提琴的震动发声,有人认为这是伪科学,就跟听古典音乐必须要用水电差不多,算是提琴行业经久不衰的辩论问题了。
加布里埃自己不用肩托。
他认为,以顾为经的演奏水平,考虑这个也实在太扯淡了,让他尽可能的怎么舒服怎么来。
顾为经把琴身固定好,拧动琴弓的一角,把紧绷的弓弦松开,一样一样的东西一次收好。
最后把伊莲娜小姐给他写的广告板也折迭好收进书包里。
顾为经抬起手腕,看了一眼时间,也差不多到了该去曹老爷子那里的时间了。
他拿出手机,先发了一条社交消息给安娜,提醒她自己今天下午有课,下完课后要再去一趟修理场取车。
顾为经接到电话。
他的小polo拉缸问题修理好了,在有幸聆听他的音乐独奏会的草草之后,南极的企鹅和北极的北极熊又可以排着队来感谢他了。
所以到牧场农庄要稍微晚一点。
顾为经拿起一旁红色的塑料啤酒杯。
里面装着一枚一欧元的以及一枚50欧分的硬币,唉,好人呀,钱都掏了,为什么不多听一会儿呢?
法棍这不就有了嘛。
顾为经算了算,距离画展开始还有大约30周,也就是两百来天。
一日一钱,千日千钱。
一日一元五角。
两百天就是三百多欧元,也不知道阿布扎比那里消费高不高,看上去豪华大餐这不是也有了么?
(本章完)
“吱,吱,吱——吱——”
一对在林子里野餐,卿卿我我的大学生情侣看向了这边,男孩侧着耳朵听了听,站起身来走了过来。
“兄弟,这琴不错唉。”
他朝顾为点头打了声招呼。
顾为经回以营业微笑,一边拉琴,一边说道。
“抱歉,我德语不太好。”
这是他跑来拉琴以后,第一个被他的琴音吸引来的“客户”,这耳朵,有鉴赏能力!
“你是要筹钱么?是想开派对,修车,还是……”
男孩换成了英语。
他看向顾为经放在身前的那个空的装零钱的塑料纸杯,以及伊莲娜小姐亲手用马克笔写的“thanks&danke!”很多街心公园里,也能看到相似的场景。
对方从兜里摸出一两枚硬币,拿在手里,然后放进去前又犹豫了一下。
“但音已经调的挺准的了。”
男孩忍不住困惑的问道:“你为什么一直只调音,不去拉曲子呢?”
顾为经立刻就不笑了。
这人什么音乐品味能力啊!他不一直拉着的么。《小星星》不懂?人家莫扎特的名曲好吧。
“一闪,一闪,亮晶晶,漫天都是小星星。”
“吱吱,吱吱,吱吱吱,吱扭吱扭吱扭扭。”
认真听,竖起耳朵,脸旁边的那个不是用来出气的。
这拉的多好唉,他已经很努力了好吧。
顾为经看着对面年轻男孩手拿硬币,一脸发自内心的清澈的不解,他由衷感受到了来自真诚的暴击杀伤力。
要是对方不是真心提问,而是跑来阴阳怪气他的。
那顾为经反而心里会更好受一点。
他板着脸,不愿意回答这个愚蠢的问题,提琴不像吉它有可以控制琴弦震动,让手指定位的“品”,只要手指的指尖稍微偏移一点点,发出的声音就立刻会变得非常不同。
钢琴结构很复杂,音域宽广。
只要按哪个键就发哪个音,音符和键盘上的黑白琴键一一对应。
声音不对是调音师没调准。
提琴结构相对简单。
但音色音调……所有的一切,do、re、mi、fa、so、la、si都全部由琴师的手指控制。
没有基础成年人学习弦乐相对困难,也是源自于此。
顾为经扭过头和对方对视的几秒钟,他就连续拉错了好几个音符,他扭回了头,紧紧的盯着弦板上加布里埃为他在第一把位上贴上的标记点,用力的和肩膀上的提琴战斗。
对面的男孩等待了十来秒钟,迟迟没等到回应,也没等到顾为经“开始”拉琴。
忽然之间。
他意识到了什么,瞳孔收缩,面露“骇然”的神色,他认真的听着耳朵里不可名状的东西几秒钟以后,整个人摇摇欲坠。
克苏鲁式恐怖的精髓就在于——
当你不理解这个世界发生了什么的时候,可以生活的很开心,很悠闲,一切都很正常。
当你终于意识到这个世界的真相……一切都崩塌了。
这个对音乐充满纯真热情的男孩子,对上了脑电波,听出了耳边的琴声不可言喻,无法直视的真相的瞬间,也受到精神上的魔法攻击。
他把手里的零钱往杯子里一抛。
转身跑到林子旁边,把依旧迷茫着的女朋友一拉,把身下的野餐垫一收,直接原地扛着家当跑路了。
“别问,别听,别想。快润呀,亲爱的。林子里藏着非常可怕的生物……那是一只挥舞着音乐触手的克苏鲁啊!”
——
顾为经在林荫里拉着琴。
他注意到了今天这片林子里经过的行人格外的少,原本不远处还有三三两两的行人和草坪上休息的游客,在他开始拉琴十分钟以后,全都不见了踪影。
他告诉自己要坚强。
这就好比是“麻瓜驱逐咒”,他可是大管弦乐团第一小提琴师加布里埃的学生(尽管加布里埃用非常礼貌乃至介乎于恳请口吻,请求他千万不要在外面这么说。)
聪明人才懂得聆听他的音乐。
麻瓜和哑炮通通没这个缘分。
顾为经也不是非要这么富有自我宽慰精神的,他实在没有办法。
伊莲娜小姐始终认为,艺术行业里,压力带来蜕变,困境催生伟大。她就只给了顾为经两个选择——
要不然在学校里的活动区拉琴。
要不然去临近的汉堡城市公园里拉。
顾为经一度盯上牧场后面的动物们,他建议说“听人家科学家说,给奶牛拉小提琴什么的,有助于产奶。”
安娜让他闭嘴,然后把这块自己手写的广告牌塞在了他的怀里。
原本这块牌上面还有一句——“请问,您愿意去为了优美的音乐而做些什么么?”
顾为经研究了片刻。
他认为伊莲娜小姐在阴阳他,坚持下,最终这块牌子上就只剩下了德英双语的“谢谢”。
牧场里的牛宝宝们没有那个福分,接受顾大师的琴音伺候。
大约因为上的是美术学院,而非综合性质的艺术大学的关系,即使这里是欧洲顶尖的艺术学府,事实证明了,学校里拥有顶尖音乐鉴赏魔力的同学还是少数中的少数。
最后。
顾为经大师人生首场的提琴独奏会的听众,只剩下了实在没法子逃跑的草草们。
没人也有没人好处。
初时的紧张褪去,顾为经心情逐渐变得非常的安宁,也非常的放松。
拉的好,拉的坏是一码事。
顾为经沉浸在了耳边的音乐之中,感受到了音乐所带来的满足感。
“一闪,一闪,亮晶晶。do、do、so、so、la、la、so……”
当他完全沉浸在某项具有挑战性质的任务中的时候,顾为经就会觉得满足和快乐,觉得时间的概念都仿佛消磨,自己完完全全的融入了手头的工作之中。
宛如潜水。
宛如飞翔。
这样的满足和快乐并不因为任务表现的结果的好坏,而出现太大的差异。
理论上艺术的很多方面都是共通的。
顾为经在人生中第一次激活门采尔的绘画基础技法心得的时候,他感受到了这样的乐趣,那时,他得到了一幅细腻而杰出的画。
他此刻在学校的林子里,一个人拉一支莫扎特改编的童谣,从结果来看,他的琴声大约是粗糙的,哪怕是最简单的曲子,在去除了所有的高难度变奏之后,他依旧拉的粗糙不堪。
可顾为经依然得到了快乐。
那么。
艺术最本质的意义,到底是追求这样的满足与快乐呢,还是获得一个外人眼里足够好的作品呢?
这看上去是个很浅显的问题。
但是——
顾为经一直思索着柯岑斯教授的那个疑问。
也许,这个问题也可以拆分成,有些艺术作品的本质是表达自我的作品,还是让外人觉得满意的作品?
你是应该为了让奖项的评委满足作画,还是为了让自己满足作画。
道德上似乎后者要更加相对正确一些。
一幅作品里如果没有艺术家自身心血和精神的凝聚,那难以避免在很多情况下变得空洞,这是很多人宣称,ai作品无法代替人类作品的原因。
顾为经和树懒先生说,童话故事里,狗子的作品具有了动物王国里其他所有动物喜爱的因素,唯独没有自己。
这是问题。
但是。
艺术又只是“自我”的么?
一味的追求后者,又很可能会落入自我陶醉、画地为牢的幻想之中。
来自他人的肯定与认可乃至追捧,似乎也绝对不是一无是处的东西。
梵·高。
一个特立独行的疯子。
他对过去艺术王国里的一切,都表现得那么的轻蔑,他挑战权威,他对舒适和安定的生活不屑一顾。可即使如梵高那样不在乎任何旁人的理解,没有画廊的关注,没有策展人的橄榄枝都没有关系。
但他不还是因为和高更发生了意见分歧,无法得到对方的认可,而陷入了巨大的痛苦之中么?
那么。
绘画到底是什么呢。
顾为经打开了系统面板,面板上有五个主项,油画,素描,中国画,水彩和版画。
这是系统给出的答案么?
“不。”
这是错的。
顾为经以前不会思考这些东西,但他现在渐渐有了疑问。系统所给出的五项,它可能仅仅只是世界上从事的人数相对最多,受关注度和商业化程度做的最好的五项。
他是被最多的人所熟知的五项。
但它绝对不是艺术的全部,绝对绝对不应该是。
艺术是百齐放的,凝结着人们智慧的结晶和对于美的表达。
顾为经想起了曹轩来到艺术项目的时候,第一天,所说的那些话,讲述着关于画工的故事。
敦煌的画工在画壁画的时候,一定不会想着什么绘画有几个画法门类,那些更受人关注,那些更值钱。
蒲甘的不会,柬埔寨吴哥窟的不会,在埃及的金字塔上画关于法老和太阳神和伟大的猫猫大神的也不会。
世界上的艺术技法那么多。
越南也有受到本土风格影响的很好绢画,弃用线条,大量的使用色块的渲染。缅甸的传统艺术也历史非常的悠久,融合了本地风格和外来元素,交融荟萃。认真的去研究下去,那些琳琅满目的艺术种类,可能每一种,都不比能价值一亿美元一幅的油画来的差。
毕加索价值一亿美元一幅的作品,不就大量的吸收了非洲的绘画元素么?
哪怕就只是传统的油画。
欧洲的油画名家那么多,经济不发达的地方油画名家就少,他可能根本就没听说给对方的名字。
顾为经曾经以为,这是技法的问题。
经济发达地区的市场竞争更激烈,所以,拥有好的技法的画家就更多。
反之亦然。
可……事实又真的是这样的么?真的拥有好的绘画技法的人,会与这些事情强烈的挂钩么?线条,笔触,这些事情,又能代表绘画的全部么?
顾为经曾经这么被人所告诉,他以前那么相信这一点,真的来到德国一年以后,渐渐地虚假的浪漫幻象开始褪去。
一幅作品能卖一亿美元。
本质上是因为你画的特别好,是因为你的技法特别出众,还是因为……你特别受人,受到资本市场的“喜欢”。
顾为经一边拉着深受奥地利公主喜爱的神童莫扎特的成名曲,一边思索着这些问题。
难怪。
有些问题。
柯岑斯先生当了这么多年的教授,他还是觉得那么的困惑。
——
白蜡树边一只夏季开放的不知名的小黄,被人不小心踩了一脚。
谢到一半的叶弯折到泥土里,草叶摩擦,似乎发出了一声微不可查的叹息。
oh。
我的老天唉。
终于解脱了。
顾为经靠在树上,把塑料的肩托从中提琴的背板上取了下来。有人认为使用塑料肩托会影响提琴的震动发声,有人认为这是伪科学,就跟听古典音乐必须要用水电差不多,算是提琴行业经久不衰的辩论问题了。
加布里埃自己不用肩托。
他认为,以顾为经的演奏水平,考虑这个也实在太扯淡了,让他尽可能的怎么舒服怎么来。
顾为经把琴身固定好,拧动琴弓的一角,把紧绷的弓弦松开,一样一样的东西一次收好。
最后把伊莲娜小姐给他写的广告板也折迭好收进书包里。
顾为经抬起手腕,看了一眼时间,也差不多到了该去曹老爷子那里的时间了。
他拿出手机,先发了一条社交消息给安娜,提醒她自己今天下午有课,下完课后要再去一趟修理场取车。
顾为经接到电话。
他的小polo拉缸问题修理好了,在有幸聆听他的音乐独奏会的草草之后,南极的企鹅和北极的北极熊又可以排着队来感谢他了。
所以到牧场农庄要稍微晚一点。
顾为经拿起一旁红色的塑料啤酒杯。
里面装着一枚一欧元的以及一枚50欧分的硬币,唉,好人呀,钱都掏了,为什么不多听一会儿呢?
法棍这不就有了嘛。
顾为经算了算,距离画展开始还有大约30周,也就是两百来天。
一日一钱,千日千钱。
一日一元五角。
两百天就是三百多欧元,也不知道阿布扎比那里消费高不高,看上去豪华大餐这不是也有了么?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