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节
('<!--<center>AD4</center>-->\n\t\t\t\t 福南音垂首思忖了片刻,慢慢答道:“我是文臣,没有私兵。”<br/><br/> “可本官听说太子殿下当初给尚书留了两千率府卫,可有此事?”<br/><br/> 底下的臣工中,沉默已久的柯顺哲听到大理寺卿的问话,闭了闭眼,心中暗道了声“蠢货”。他前几日终于收到了临淄王的信,得知了这一切计划的始末,更知道那一千黑甲军的确死于福南音之手。<br/><br/> 单靠这一条坐实了,福南音必定难逃一死。<br/><br/> 可柯顺哲此人一向谨慎,这些日子不曾动作便是有一事想不明白:临淄王本已经将证据通过金城郡守辗转送到大明宫了,圣人即便心存疑虑,也该下旨将福南音交由三司候审。可为什么三日过去,一点动静也没有?<br/><br/> 圣人要包庇福南音?<br/><br/> 荒谬。<br/><br/> “确有此事。三日前臣已将率府卫交还京畿大营,”福南音说话点到即止,却叫众人很容易听出其中深意,“两千精兵,未有伤亡。”<br/><br/> 若是当真与黑甲军有过一战,损兵折将在所难免;若是想要全灭一千黑甲军,即便是率府卫也不可能无一伤亡,大理寺卿的推论,立不住脚。<br/><br/> 柯顺哲无奈摇了摇头,正要站出来问话,却听圣人的声音忽然响起。他动作一顿。<br/><br/> “临淄王失踪几日了?”圣人问的是左右内侍,底下的臣工只能屏息候着。<br/><br/> “回圣人,再有三日便满一个月了。”<br/><br/> 殿中再次静了下来,众人都听得出方才圣人那句话中的寡淡——都说天家亲情淡薄,可笑的是圣人对他那幼子的关切程度竟还比不上金殿中这些外臣。<br/><br/> 福南音背对龙椅,目光正巧与柯顺哲一碰,若方才只是猜测,那么这个对视之后柯顺哲心中那丝不好的预感便更为强烈了。他的手都微微颤抖了起来。<br/><br/> 难道真的……<br/><br/> “若是三日后仍没有消息,就报丧吧。”<br/><br/> 圣人的话再次响起,平地惊雷。<br/><br/> 满殿哗然。<br/><br/> 这便是……不再调查此案,彻底放弃临淄王了吗?那福南音呢?黑甲军呢?众人还想再问,却又不敢再问。<br/><br/> 柯顺哲手中的笏板“咣当”一声掉在了地上。<br/><br/> 半晌,他才后知后觉地弯腰捡起,再抬头时福南音已经受准回了原先的位置,也就看不到他那毒辣不甘的眼神,正落在其背后之上。<br/><br/> 可本以为今日朝会便这样结束了,那位从头至尾没说过半句话的太子却站了出来,<br/><br/> “禀圣人,臣有事奏。”<br/><br/> 相比金殿上群臣那失魂落魄模样,圣人与福南音这次才真正抬起了眼。<br/><br/> “五年前安平侯所涉官妇一案,臣近日查到了新的证据,与之前三司定案时有些出入,请圣人下旨,重新彻查此案。”<br/><br/> “!”<br/><br/> 若方才朝臣们还沉浸在天家帝王的绝情之中,如今再看太子,心中不由便带了些惊愕和怜悯出来。那是圣人亲自定的案,安平侯那是君要臣死,这个案子只要圣人在位一日,便翻不了。<br/><br/> 而太子在这个档口触天子逆鳞,怕是要吃些苦头了。<br/><br/> 所有人都如此想,只有柯顺哲记起那日太子登门说的话,心中一个咯噔。<br/><br/> 果然,圣人缓缓叹了口气,“准奏。”<br/><br/> “三司重审安平侯旧案,太子从旁协理。”<br/><br/> “!!”<br/><br/> 朝臣目瞪口呆,相互对视几眼后,都从对方眼中看到同样的疑问:这是在做梦吧?梦还没醒吧?难道是君臣集体梦游了?"<br/><br/> 第79章<br/><br/> 自圣人登基以来,没有比这更为荒谬的朝会了。<br/><br/> 直到散朝后,众人还未从方才的震惊中回过神来。只有一些心思活络的渐渐品出了些东西,那是从前不曾思及之处,如今想来却令人后脊发寒。<br/><br/> 临淄王当真是失踪吗?当真是……被人掳了去?<br/><br/> 似乎圣人这<br/><br/>\t\t\t\n\t\t\t\n\t\t\t', '\t')('<!--<center>AD4</center>-->\n\t\t\t\t副任由失态发展的态度从派人去西北大营探过后便已有端倪,只是朝野一心都在找出临淄王和凶手之上,反倒是忽略了某些细节。<br/><br/> 若此事只是李皎为夺储而做的自导自演,那么圣人与东宫的一切反常便说得通了。<br/><br/> 那位最先反应过来的秦御史也曾是临淄王的拥趸,从前在朝中没少弹劾过太子,此刻心中察觉出了几分不妙——临淄王不能倒,这丧决不能报!<br/><br/> 传信!<br/><br/> 散朝后群臣三三两两而行,他越过旁人,眼尖地看到了那道熟悉的身影。<br/><br/> “柯侍郎!下官有些话……”<br/><br/> 可他忘了,柯侍郎身陷许家旧案之中,本当自顾不暇。<br/><br/> 那人果真当没听到一般,垂首跟在两位紫袍白须的老大人身后。若不是那看似有些凌乱的步子暴露了他心底那丝不安躁郁,单看那绯衣笔挺的背影,着实与平日一般无二——秦御史忽然想起来,似乎福南音仍是漠北国师的时候,是曾有人将他们二人拿来比较过的;一个阴郁多谋,一个绝情狠辣。<br/><br/> 如今再看,众人也只能叹一句:礼部危矣!<br/><br/> 此刻柯侍郎在听着一桩骇人之事,几句话直指了谜底,他听得指尖都在发颤,脚步却不听话一般跟着,半步不落。<br/><br/> “徐老有没有觉得那位礼部尚书生得有些面熟?”<br/><br/> “尚书令也瞧出来了?下官还以为是自己是老眼昏花,想不到啊。二十年了,若是杜相尚在……”<br/><br/> 一位尚书令一位左仆射,都是历经两朝的老臣子了,方才在金殿上除了太子殿下,便是这二人距离福南音最近,看得也比旁人清楚些。<br/><br/> 那张脸,或许年轻一些的朝臣并不认得,可二十年前尚书令和左仆射都曾跟着杜相在弘文馆授业,对那位年纪尚轻却文采斐然的宁家伴读印象甚是深刻。<br/><br/> 宁胥,本等着他再大一些便能登科授官,可谁知再在这宣政殿上看到那张相似的脸时,早已物是人非,有人盼得生了华发,有人化作黄土一抔。<br/><br/> “斯人已逝,宁家如今只剩了些不成气候的旁支,这个福南音原是漠北人,怕就是个巧合吧……”<br/><br/> 宁……宁家?<br/><br/> 所有的疑窦终于因为这两个字裂开了一道缝隙,有什么答案像是要呼之欲出了。<br/><br/> 那日李裴凭何信誓旦旦要为许家翻案?又偏偏提及了宁胥?<br/><br/> 金殿上圣人对福南音表露出来的偏袒又是从何而来?为什么要放弃亲生儿子去袒护一个外人?<br/><br/> 福南音……究竟生得像谁?<br/><br/> “柯侍郎!您走慢点,等等下官啊……”<br/><br/> 此时已经出了丹凤门,天也已经大亮,有些朝官径直朝着各自的衙署去了,甬道上稀稀拉拉只剩了几位不当值的大臣。尚书令与左仆射本没有在意身后的动静,正要再说些什么的时候,一道突兀的喊声入耳,两人齐齐一愣,转身朝后看去。<br/><br/> 这一看,便瞧见了一路跟在自己身后的柯顺哲。<br/><br/> 这变故出乎意料,后者仍旧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中,那从朝会上便因惶惶而苍白的脸在光下显得更为憔悴了几分。半晌,他才突然回神,望着身前两位早已察觉他行踪的上司老大人匆匆拜礼,<br/><br/> “下官失礼……”<br/><br/> 尚书令目光若有所思地在柯顺哲身上一扫而过,继而落在了那位出声的秦御史身上。<br/>\t\t\t\n\t\t\t\n\t\t\t',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