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厅里的客人们见叶士高他们到了,纷纷起身相迎。<br />
这对师徒,一个阁老,一个尚书,全都是杨门柱石。<br />
日后,他们十有八九要在人家手里讨饭吃,又怎能态度不恭呢?<br />
见此情形,叶士高和贾璋纷纷口称不敢,连忙把这些人全都扶了起来。<br />
在这之后,众人才按照杨家提前安排好的座位落座。<br />
贾璋惊讶地发现,他的座位居然在主位的右手边。<br />
这个座位,甚至还在师叔沈四象的上首……<br />
就在他犹豫要不要坐下去时,杨宗祯在杨叔玉的搀扶下走进了花厅。<br />
他对贾璋道:“茂行,我特意给你安排了这个位置,想要和你好好说说津海的事情,你怎么还不坐下?”<br />
第221章 首辅指定杨门承继,公车履新入主工部<br />
在场的杨门门人, 就没有一个人因杨宗祯的话而感到惊讶的。<br />
贾茂行他不过而立,就升任尚书、身列台阁,这样的能耐, 哪是凡夫俗子能比得上的?<br />
更何况,在贾茂行升任工部尚书前, 元辅就已经很属意贾茂行了。<br />
要不然, 元辅也不会放着自家孙儿不用, 指定贾茂行做杨门三代之首。<br />
现在,贾茂行已经从津海经略右迁至京师,升任大司空了。<br />
这件事, 确实地证实了元辅他老人家眼光有多毒辣、看人有多精准。<br />
而在贾茂行升任大司空后, 元辅他老人家会愈发倚重贾茂行, 同样是杨门门人意料当中的事情。<br />
就比如说现在,元辅为什么把贾茂行的位置安排在他身边?<br />
答案非常简单, 元辅这么安排座次, 明显是要定下师门内部的次序。<br />
什么三代之首, 那都是过去的戏言了。<br />
在今日宴会结束后后,贾茂行就要力压杨门内部一众师叔师伯,一跃升为杨门三把手了。<br />
而在师门内部,贾璋头顶上就只剩下师祖杨宗祯与亲师父叶士高两个人了……<br />
正是因为想到了这件事,贾璋才犹豫着要不要坐下来。<br />
可是, 还没等贾璋思考清楚呢,杨宗祯就到了。<br />
还对他说出了那样的话。<br />
师祖都那样说了, 贾璋他这个徒孙,哪里还敢继续拉扯推拒?<br />
毕竟, 贾璋心里很清楚。<br />
那就是,师祖他老人家不喜欢他们这些晚辈太过谦逊, 更不喜欢他们这些晚辈太过客套虚伪……<br />
他身为叶士高的徒弟,又怎能那么没礼貌,跑去做师祖杨宗祯不喜欢的事?<br />
所以,在听到杨宗祯的话后,贾璋直接迎上前去。<br />
从好友杨叔玉手中接过杨宗祯后,贾璋小心翼翼地把杨宗祯扶到主位上落座。<br />
在这之后,贾璋笑吟吟回答杨宗祯道:“徒孙哪里是不坐呀?徒孙这是等着师祖过来,好扶师祖落座,尽一尽孝心呢!”<br />
杨宗祯才不信他的话。<br />
不过他没有揭穿贾璋就是了。<br />
而贾璋在回答完杨宗祯的问题后,老老实实地坐到杨宗祯身边,给杨宗祯斟了一盏老君眉。<br />
又双手捧起玉杯,饮了一盏惠泉酒,向杨宗祯敬祝道:“惠泉酒味浅淡,只能聊表存心。”<br />
“徒孙满饮此杯,伏惟敬祝师祖年年安康、岁岁长乐。”<br />
杨宗祯老怀大慰地拍了拍贾璋的肩膀。<br />
他笑道:“你这样给我长脸,我处处被人羡慕,自然是安康长乐、无忧无患的了。”<br />
“我上了年纪,太医不许我多喝酒,就只能以茶相代了。”<br />
“看在你的孝心上,我也得满饮一盏,受了你的心意……”<br />
在杨宗祯品鉴西湖龙井茶时,花厅内,有些客人敏锐地注意到了一件事。<br />
那就是,贾茂行一开始给元辅倒的酒水就是老君眉,而不是惠泉酒。<br />
所以,这件事情到底是元辅、杨叔玉他们以前分享给贾茂行的,还是叶士高提前提醒过贾茂行的?<br />
不过,不论如何,他们都能从这件事情中,瞥见到贾茂行做事的细致与妥帖。<br />
怪不得人家官做的那么大呢!<br />
说句大不敬的话,他们若是陛下、若是元辅,他们同样会喜欢贾茂行这样贴心能干的下属的。<br />
这些普通官僚的心境,暂不细表。<br />
只说小松径街杨府大花厅内,青铜仙鹤香炉香气袅袅,鎏金白玉宫灯明明如昼。<br />
乐师们演奏着琴瑟箜篌、琵琶筚篥。<br />
歌女们吟唱着郑风周颂、苏州小调。<br />
红线毯被提前铺好,逶迤至花厅大门;铜风铃被东风摇动,发出叮当脆响。<br />
看着这一切,贾璋不禁在心中感叹,师祖的品味果然雅致清逸,远超寻常人等。<br />
不过,这也是一件很正常的事。<br />
毕竟,师祖他老人家不仅仅只是当朝首辅,还是嘉明三子之一、实学大家兼汉唐派领袖。<br />
这样的经学大家、才子名流,品味高雅超凡些,本来也是一件应当应分的事情。<br />
依次给杨宗祯、叶士高、沈四象敬过酒后,贾璋胡乱琢磨着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一边跟过来向他敬酒、庆贺他升迁的杨门门人喝酒碰杯、应酬交际。<br />
在这些仪礼全部结束后,众人才开始传花行令为乐。<br />
屋内的气氛,也渐渐热烈起来。<br />
至于贾璋,他并没有参与到这些游戏当中。<br />
他只是坐在自己的座位上,俯身倾耳,倾听杨宗祯像说闲话般与他讲述的京中局势。<br />
温声奏对,回答杨宗祯问的有关津海行省的问题,给杨宗祯讲述津海地区的风土人情。<br />
待到笙歌初停、灯火阑珊之时,肴核既尽、杯盘狼藉之刻,杨宗祯就让众人全都散了,各自回家去。<br />
在杨宗祯发话后,众人纷纷告辞归家。<br />
还有几个醉得过于厉害的人,他们几个,全都被杨叔玉搀进杨家客居休息去了。<br />
而贾璋他却被杨宗祯留下来。<br />
他带着贾璋走进了自己的小书房,然后靠到了窗边摆着的,铺着狐狸毛皮的摇椅上面,对贾璋慢悠悠地道:“你很聪明,也很能干,怎么应对陛下,怎么处理公务,你都很擅长。”<br />
“所以,这些事情,并不用我教你。”<br />
“我叫你过来,是要叮嘱你离三皇子远一点。”<br />
“周贵妃母族势力强,三皇子擅长读书,陛下颇为宠爱这对母子。而这,也让朝中某些人蠢蠢欲动,妄图站到三皇子那边,想要烧一烧冷灶。”<br />
“但我冷眼看着,陛下绝无动摇国本之意。若太子殿下地位不稳固,他又怎能住进玉熙宫?”<br />
“我心里想着,咱们这一派的势力已经不小了。所以,我们完全没必要再一次搅合到那些事情里面去,更不用弄险了。”<br />
“我知道,以你的聪明,你是不会站队夺嫡,重蹈你祖上的覆辙的。”<br />
“但是,我还是要叮嘱你离三皇子远一点。我不是怕你站队,而是怕你被他赖上,从而有了瓜田李下之嫌猜。”<br />
贾璋听完杨宗祯的叮嘱后,把自己倒好的茶水放到杨宗祯身侧的紫檀小几上,然后坐到杨宗祯身边,点头道:“我知道这件事情的严重性的。”<br />
“师祖,您尽管放心,我一定会多加小心、远离三皇子的。”<br />
“凭心而论,徒孙并不是无党无私之人。但陛下依旧愿意给予徒孙信任,就是因为徒孙心里只有他一片天空。”<br />
“我心里明白这一点,又怎会愚蠢到自毁长城呢?”<br />
更何况,若是和三皇子走得近了,然后又被太子殿下看到了。<br />
在这种情况下,太子又会怎样想呢?<br />
贾璋可不希望自己因为瓜田李下这样愚蠢的原因,就招致绍治帝与太子的疑窦与不喜。<br />
那可就太不值当了。<br />
见贾璋想得明白,杨宗祯就没什么好嘱咐他的话了。<br />
譬如说张泰维的敌视,譬如说原朴他们潜邸一派对杨门的威胁,这些都是老生常谈的事情,不用杨宗祯专门提醒。<br />
毕竟,贾璋都做到工部尚书了。<br />
他早就不是还需要人时刻提醒的小孩子了。<br />
在师门聚会结束后,没过多久,贾璋的假期就结束了。<br />
前两日,他就去吏部办好了交接手续。<br />
而在上衙当天,贾璋带着牙牌,坐着翠幄朱缨八宝车,前往工部衙门。<br />
在工部衙门门口等着的吏员远远地见到荣国府的车后,立即跑进去通传。<br />
没过多久,工部的两位侍郎带着属下郎署官员出门迎接新任大司空。<br />
在贾璋踩着轿凳下车时,工部的人已经到齐了。<br />
见到年轻力胜的贾璋与贾璋官袍上的锦鸡补子后,两位头发花白的工部侍郎都有些心酸。<br />
唉,他们这一把年纪了,才坐到现在这个位置。<br />
再看看人家,不过而立之年,就已经是大司空了。<br />
就算是熬,他们这位年轻的上司都能熬进内阁。<br />
更别说,对方还有首辅靠山,还备受陛下宠爱了。
这对师徒,一个阁老,一个尚书,全都是杨门柱石。<br />
日后,他们十有八九要在人家手里讨饭吃,又怎能态度不恭呢?<br />
见此情形,叶士高和贾璋纷纷口称不敢,连忙把这些人全都扶了起来。<br />
在这之后,众人才按照杨家提前安排好的座位落座。<br />
贾璋惊讶地发现,他的座位居然在主位的右手边。<br />
这个座位,甚至还在师叔沈四象的上首……<br />
就在他犹豫要不要坐下去时,杨宗祯在杨叔玉的搀扶下走进了花厅。<br />
他对贾璋道:“茂行,我特意给你安排了这个位置,想要和你好好说说津海的事情,你怎么还不坐下?”<br />
第221章 首辅指定杨门承继,公车履新入主工部<br />
在场的杨门门人, 就没有一个人因杨宗祯的话而感到惊讶的。<br />
贾茂行他不过而立,就升任尚书、身列台阁,这样的能耐, 哪是凡夫俗子能比得上的?<br />
更何况,在贾茂行升任工部尚书前, 元辅就已经很属意贾茂行了。<br />
要不然, 元辅也不会放着自家孙儿不用, 指定贾茂行做杨门三代之首。<br />
现在,贾茂行已经从津海经略右迁至京师,升任大司空了。<br />
这件事, 确实地证实了元辅他老人家眼光有多毒辣、看人有多精准。<br />
而在贾茂行升任大司空后, 元辅他老人家会愈发倚重贾茂行, 同样是杨门门人意料当中的事情。<br />
就比如说现在,元辅为什么把贾茂行的位置安排在他身边?<br />
答案非常简单, 元辅这么安排座次, 明显是要定下师门内部的次序。<br />
什么三代之首, 那都是过去的戏言了。<br />
在今日宴会结束后后,贾茂行就要力压杨门内部一众师叔师伯,一跃升为杨门三把手了。<br />
而在师门内部,贾璋头顶上就只剩下师祖杨宗祯与亲师父叶士高两个人了……<br />
正是因为想到了这件事,贾璋才犹豫着要不要坐下来。<br />
可是, 还没等贾璋思考清楚呢,杨宗祯就到了。<br />
还对他说出了那样的话。<br />
师祖都那样说了, 贾璋他这个徒孙,哪里还敢继续拉扯推拒?<br />
毕竟, 贾璋心里很清楚。<br />
那就是,师祖他老人家不喜欢他们这些晚辈太过谦逊, 更不喜欢他们这些晚辈太过客套虚伪……<br />
他身为叶士高的徒弟,又怎能那么没礼貌,跑去做师祖杨宗祯不喜欢的事?<br />
所以,在听到杨宗祯的话后,贾璋直接迎上前去。<br />
从好友杨叔玉手中接过杨宗祯后,贾璋小心翼翼地把杨宗祯扶到主位上落座。<br />
在这之后,贾璋笑吟吟回答杨宗祯道:“徒孙哪里是不坐呀?徒孙这是等着师祖过来,好扶师祖落座,尽一尽孝心呢!”<br />
杨宗祯才不信他的话。<br />
不过他没有揭穿贾璋就是了。<br />
而贾璋在回答完杨宗祯的问题后,老老实实地坐到杨宗祯身边,给杨宗祯斟了一盏老君眉。<br />
又双手捧起玉杯,饮了一盏惠泉酒,向杨宗祯敬祝道:“惠泉酒味浅淡,只能聊表存心。”<br />
“徒孙满饮此杯,伏惟敬祝师祖年年安康、岁岁长乐。”<br />
杨宗祯老怀大慰地拍了拍贾璋的肩膀。<br />
他笑道:“你这样给我长脸,我处处被人羡慕,自然是安康长乐、无忧无患的了。”<br />
“我上了年纪,太医不许我多喝酒,就只能以茶相代了。”<br />
“看在你的孝心上,我也得满饮一盏,受了你的心意……”<br />
在杨宗祯品鉴西湖龙井茶时,花厅内,有些客人敏锐地注意到了一件事。<br />
那就是,贾茂行一开始给元辅倒的酒水就是老君眉,而不是惠泉酒。<br />
所以,这件事情到底是元辅、杨叔玉他们以前分享给贾茂行的,还是叶士高提前提醒过贾茂行的?<br />
不过,不论如何,他们都能从这件事情中,瞥见到贾茂行做事的细致与妥帖。<br />
怪不得人家官做的那么大呢!<br />
说句大不敬的话,他们若是陛下、若是元辅,他们同样会喜欢贾茂行这样贴心能干的下属的。<br />
这些普通官僚的心境,暂不细表。<br />
只说小松径街杨府大花厅内,青铜仙鹤香炉香气袅袅,鎏金白玉宫灯明明如昼。<br />
乐师们演奏着琴瑟箜篌、琵琶筚篥。<br />
歌女们吟唱着郑风周颂、苏州小调。<br />
红线毯被提前铺好,逶迤至花厅大门;铜风铃被东风摇动,发出叮当脆响。<br />
看着这一切,贾璋不禁在心中感叹,师祖的品味果然雅致清逸,远超寻常人等。<br />
不过,这也是一件很正常的事。<br />
毕竟,师祖他老人家不仅仅只是当朝首辅,还是嘉明三子之一、实学大家兼汉唐派领袖。<br />
这样的经学大家、才子名流,品味高雅超凡些,本来也是一件应当应分的事情。<br />
依次给杨宗祯、叶士高、沈四象敬过酒后,贾璋胡乱琢磨着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一边跟过来向他敬酒、庆贺他升迁的杨门门人喝酒碰杯、应酬交际。<br />
在这些仪礼全部结束后,众人才开始传花行令为乐。<br />
屋内的气氛,也渐渐热烈起来。<br />
至于贾璋,他并没有参与到这些游戏当中。<br />
他只是坐在自己的座位上,俯身倾耳,倾听杨宗祯像说闲话般与他讲述的京中局势。<br />
温声奏对,回答杨宗祯问的有关津海行省的问题,给杨宗祯讲述津海地区的风土人情。<br />
待到笙歌初停、灯火阑珊之时,肴核既尽、杯盘狼藉之刻,杨宗祯就让众人全都散了,各自回家去。<br />
在杨宗祯发话后,众人纷纷告辞归家。<br />
还有几个醉得过于厉害的人,他们几个,全都被杨叔玉搀进杨家客居休息去了。<br />
而贾璋他却被杨宗祯留下来。<br />
他带着贾璋走进了自己的小书房,然后靠到了窗边摆着的,铺着狐狸毛皮的摇椅上面,对贾璋慢悠悠地道:“你很聪明,也很能干,怎么应对陛下,怎么处理公务,你都很擅长。”<br />
“所以,这些事情,并不用我教你。”<br />
“我叫你过来,是要叮嘱你离三皇子远一点。”<br />
“周贵妃母族势力强,三皇子擅长读书,陛下颇为宠爱这对母子。而这,也让朝中某些人蠢蠢欲动,妄图站到三皇子那边,想要烧一烧冷灶。”<br />
“但我冷眼看着,陛下绝无动摇国本之意。若太子殿下地位不稳固,他又怎能住进玉熙宫?”<br />
“我心里想着,咱们这一派的势力已经不小了。所以,我们完全没必要再一次搅合到那些事情里面去,更不用弄险了。”<br />
“我知道,以你的聪明,你是不会站队夺嫡,重蹈你祖上的覆辙的。”<br />
“但是,我还是要叮嘱你离三皇子远一点。我不是怕你站队,而是怕你被他赖上,从而有了瓜田李下之嫌猜。”<br />
贾璋听完杨宗祯的叮嘱后,把自己倒好的茶水放到杨宗祯身侧的紫檀小几上,然后坐到杨宗祯身边,点头道:“我知道这件事情的严重性的。”<br />
“师祖,您尽管放心,我一定会多加小心、远离三皇子的。”<br />
“凭心而论,徒孙并不是无党无私之人。但陛下依旧愿意给予徒孙信任,就是因为徒孙心里只有他一片天空。”<br />
“我心里明白这一点,又怎会愚蠢到自毁长城呢?”<br />
更何况,若是和三皇子走得近了,然后又被太子殿下看到了。<br />
在这种情况下,太子又会怎样想呢?<br />
贾璋可不希望自己因为瓜田李下这样愚蠢的原因,就招致绍治帝与太子的疑窦与不喜。<br />
那可就太不值当了。<br />
见贾璋想得明白,杨宗祯就没什么好嘱咐他的话了。<br />
譬如说张泰维的敌视,譬如说原朴他们潜邸一派对杨门的威胁,这些都是老生常谈的事情,不用杨宗祯专门提醒。<br />
毕竟,贾璋都做到工部尚书了。<br />
他早就不是还需要人时刻提醒的小孩子了。<br />
在师门聚会结束后,没过多久,贾璋的假期就结束了。<br />
前两日,他就去吏部办好了交接手续。<br />
而在上衙当天,贾璋带着牙牌,坐着翠幄朱缨八宝车,前往工部衙门。<br />
在工部衙门门口等着的吏员远远地见到荣国府的车后,立即跑进去通传。<br />
没过多久,工部的两位侍郎带着属下郎署官员出门迎接新任大司空。<br />
在贾璋踩着轿凳下车时,工部的人已经到齐了。<br />
见到年轻力胜的贾璋与贾璋官袍上的锦鸡补子后,两位头发花白的工部侍郎都有些心酸。<br />
唉,他们这一把年纪了,才坐到现在这个位置。<br />
再看看人家,不过而立之年,就已经是大司空了。<br />
就算是熬,他们这位年轻的上司都能熬进内阁。<br />
更别说,对方还有首辅靠山,还备受陛下宠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