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请记住本站最新网址:http://www.yunmengshuyuan.cc!为响应国家净网行动号召,本站清理了所有涉黄的小说,导致大量书籍错乱,若打开链接发现不是要看的书,请点击上方搜索图标重新搜索该书即可,感谢您的访问!
    【然后国宝排名的时候,他建的宫殿功劳归秦二。】<br />
    【政哥怒掀桌子!】<br />
    这不能怪她!<br />
    嬴云曼当然知道为什么能堆满这么多宫殿——全都是竹简木牍。<br />
    不能直接往上摞, 太重了,会压坏下方的简牍。<br />
    就算誊写为书后体积大幅度缩小,这些也还是不能扔。<br />
    直接原地变国宝, 都可以作为文物验证华夏历史。<br />
    她甚至必须每年拨款去保存这些简牍。<br />
    若是有钱了, 还得翻修这些宫殿,尽量做到防火避水。<br />
    当然,这些执念这个时代的人是不会懂的。<br />
    所以面对祖龙的冷眼, 嬴云曼只能曲线救国:<br />
    “儿臣没钱建新的宫殿, 还好有阿父留给儿臣的宫殿。”<br />
    至于功劳归她——那关她什么事啊, 又不是她给排的名,归祖龙她又没意见。<br />
    嬴阳滋咬着牙, 就怕这时候笑出来。<br />
    她还是第一次看到阿父这种神情。<br />
    这应该也是阿父第一次被人抢去功劳。<br />
    ………<br />
    萧何知道书籍的重要性。<br />
    文以载道, 说得好啊!<br />
    一想到咸阳会有一百多座宫殿的书籍, 尽收百家学说且对外开放,他都快坐不住了。<br />
    这自然是国家宝藏之首。<br />
    不过他理智尚存, 知道始皇帝不太可能现在腾出宫殿用来藏书。<br />
    或许《挟书律》都得等秦二继位才会被废除。<br />
    ………<br />
    现在的精华糟粕,曾经不一定是,未来也不一定是。<br />
    纵使是秦二所厌恶的学说,她也不会像始皇帝一般将其焚毁,而是存入书阁,留给后世评议。<br />
    此为适度,无过亦无不及。<br />
    叔孙通抚着胡须,不由得感慨:<br />
    “这就是中庸啊。”<br />
    【这里还有一个历史要点:在秦历9年时,始皇帝批准李斯的上书,烧毁秦史以外史书,理论上来说这将是华夏文明的重大损失。】<br />
    【但华夏书阁内的各国史书却只有极少数缺漏,大家知道这是为什么吗?】<br />
    【举手!我知道!因为政哥有备份!】<br />
    【零分。始皇帝备份的是诸子百家的学说,史书那是真烧。】<br />
    【是秦二藏的。她能以古通今就是因为早就在让星火部搜集各种典籍,《挟书律》出来后她把书全藏起来了。】<br />
    【传出去:秦二带头违法犯罪!】<br />
    秦历元年就是大秦一统之时。<br />
    黔首们掰着指头算日子,虽然大多数都算不清。<br />
    但秦吏们都算得清,一时间喜讯传遍各地:<br />
    徭役全免就在二十七年之后!三赋将于十年后免除!<br />
    伏地拜谢者无数。<br />
    ………<br />
    秦二违背始皇帝的法令,将各国史书留存到后世?<br />
    又一波各国遗族动摇。<br />
    华夏论说服力太强,没人反对华夏论本身。<br />
    反秦也只能反对秦为正统。<br />
    然而秦二藏各国史书于华夏书阁,这分明是承认各国均为正统。<br />
    不过是秦一统天下,故而承周者为秦。<br />
    “楚史在咸阳啊。”<br />
    熊心犹豫片刻后决定前往咸阳。<br />
    尊华夏正统者,为华夏儿女。<br />
    他亦可入书阁一观。<br />
    能说出“先入定关中者王之”的楚怀王之孙,不会甘心为人放一辈子的羊。<br />
    ………<br />
    “以、古、通、今。”<br />
    嬴云曼暗自感慨沙雕网友的感染力太强。<br />
    祖龙都学会阴阳怪气了。<br />
    李斯看到“华夏文明的重大损失”时就想要磕头认罪,只是陛下看了他一眼,他就明白帝心所在。<br />
    ——他若真敢请罪,岂不是在说陛下错了?<br />
    对于祖龙的阴阳怪气,嬴云曼无法装死不回答——虽说作为合格的独苗大概率不会死,但没必要作:<br />
    “儿臣有错,请阿父宽赦。”<br />
    不管《挟书律》有没有问题,她带头违律肯定有问题。<br />
    那就麻溜认错。<br />
    反正祖龙也不能砍了她。<br />
    “明日起,拨昭阳宫及附近八宫,建华夏书阁,”嬴政语气平静得可怕:“秦二,此事由你来办。”<br />
    不是,昭阳宫建书阁,她住哪啊?<br />
    嬴云曼无奈应诺。<br />
    嬴政全程没有侧目看秦二。<br />
    借势发挥,让华夏书阁之功绩归于自己名下……让秦二负责,算是弥补。<br />
    【以史为鉴知兴替,以史正人明得失——秦二在史书阁的题字。】<br />
    【华夏书阁的建立,让秦二的华夏论有了载体。】<br />
    【《语文》十册,则让大秦百姓从启蒙开始就接受华夏论——当时文盲太多,学生可不止小孩子,老少同班是常态。】<br />
    这是抄的二凤。<br />
    嬴云曼心中有数。<br />
    章台宫属于办公场所,太史令在此常驻,会站在朝会的一角记录国家大事和始皇帝的言行。<br />
    或许史官都自带隐身特性,露天场所的阳光之下,在这位史官因情绪激动望过来之前,嬴云曼竟然都没注意到他的存在。<br />
    太史令很快就收敛情绪,继续在不起眼的位置记录历史。<br />
    大秦不止有太史令,还有许多地方史官。<br />
    以史为鉴知兴替,这是对史官们最好的褒赞。<br />
    ………<br />
    以史为鉴,故知王朝之兴替?<br />
    张良同样读过无数史书,却未能如秦二般以古通今。<br />
    秦二不像始皇帝般认为秦有万世,故而以大秦社稷定华夏论。<br />
    “我不如也。”<br />
    张良深感惭愧,他这些年执意要亡秦复□□是因为未能以史知兴替。<br />
    【秦历19年,因百家大议的铺垫,秦二在臣民的支持下对匈奴开战;而在无人在意的角落,秦二令李信领十万军攻打西南蛮。】<br />
    【无人在意的李信:?】<br />
    【之所以能无人在意,是因为这支军队不需要朝廷拨付征战军费,就连丞相张良最初都以为李信只是驻守巴蜀。】<br />
    【小良子:?是我不配知道吗?】<br />
    【这是秦二的一次尝试,她成功了。】<br />
    张良的惭愧戛然而止。<br />
    瞒着丞相……瞒着朝堂内外用兵!<br />
    还是在北方正在征伐匈奴的情况之下!<br />
    征匈奴有百家大议所挟的华夏大义,所以正大光明出兵。<br />
    攻打西南蛮是找不到借口了,才会隐瞒百官?<br />
    这算什么明君?<br />
    果然是无德之君!<br />
    但再怎么气急,张良也没忽略这次用兵的特殊。<br />
    ………<br />
    不需要朝廷拨付征战军资?<br />
    李信一边为西南蛮设郡果然是他之功而欣喜,另一边也很是疑惑为何无需拨付军费。<br />
    驻守和攻打不同,光抚恤就是极高的支出,更别说攻打的武备损耗与更长的补给线。<br />
    还有这十万军……<br />
    三征百越投入了巨额兵力,历时十余年,死伤士卒就有三十余万!<br />
    李信陷入了茫然。<br />
    难不成他忘了伐楚的教训?<br />
    只是这一次……<br />
    他还赢了?<br />
    ………<br />
    再度成为焦点的嬴云曼腹诽这天幕还真是什么都给她抖出来。<br />
    西南蛮那能不打吗?<br />
    不打怎么吞下东南亚那片粮食宝地。<br />
    而且云贵川在她的记忆里,自古以来都是华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br />
    至于现在就是古?<br />
    这不重要。<br />
    【毫无疑问,这是场不管从哪个角度看都属于不义之战的战争。】<br />
    【秦二:我都承认无德了,你就让让我呗?】<br />
    【什么不义之战,我,西南蛮后人,支持秦二打西南!】<br />
    【那叫解放!谁要在西南蛮治下世世代代给部落首领当奴隶,归秦后下一代就是秦人,就是华夏儿女。】<br />
    墨家众人如遭雷击。<br />
    他们奉行“非攻”,是因为墨家认为战争只会给百姓带来巨大的痛苦。<br />
    可天幕的后人却在支持秦二的不义之战。<br />
    若他们阻止秦二发动战争,这些“世世代代的奴隶”会感激他们,还是会指责他们?<br />
    巨子张行同样在理念遭受巨大冲击时陷入迷惘。<br />
    ………<br />
    儒家弟子同样迷惘。<br />
    “救无辜,伐有罪。”<br />
    儒家对战争的态度就是不能伐无罪之国,即反对不义之战。<br />
    可天幕公然支持战争的西南蛮后人……算不算无辜?<br />
    若他们算无辜,大秦的奴隶又算不算无辜,大周的奴隶呢?<br />
    岂不是夏商周乃至各国皆为有罪?<br />
    若不算无辜,谁又愿意子女后世为奴?<br />
    孟子曰“仁者爱人”,不愿后世为奴的父母难道不该被仁爱吗?<br />
    ………<br />
    秦朝的奴隶们看着天幕一言不发。<br />
    身在奴籍,世世代代也是奴籍。<br />
    除非立功得赦,又或是始皇帝免除部分奴隶。
言情女生相关阅读More+

三角错位

小于号

堕落幻境

松月兔兔

在后宫里开后宫(1vN)

逆龄巽

邪巫

牛奶少年郎

两情相厌(伪骨科,狗血文)

路遥
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