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宋端以为在这京城之中闻瑎也只能最依赖他。<br />
但今日他才发现,可笑的是自己,若不是亲眼见到她对其他人的态度,还以为自己就是特殊的那一个。她根本、从未把我放在眼里,一切不过是我在自作多情。<br />
握住油纸伞的手青筋暴起。<br />
“师兄,你怎么了?”闻瑎看到他的双眼似乎有些泛红,有些担心地问道。<br />
宋端把油纸伞合上,看着雨水顺着伞面流到铺满青石的地面,带着冷意的眼神远处一片片乌云,“雨要下大了。”<br />
他轻描淡写地:“没事,进屋吧。”<br />
闻瑎身上湿冷,她牙齿不受控制地打了一个寒战:“师兄,你先在这里坐一会儿,我去烧一点姜茶,寒气。”<br />
说完,她看到宋端淋湿的发丝,从衣橱里找到了一条未用过的巾帕放到了他面前。<br />
“这条我没用过,头发有些湿了,你擦一下吧。”<br />
也不知道殷君馥现在怎么样,有没有到他想去的地方,这雨是越下越大了,闻瑎有些担心。<br />
她这样想着,走到厨屋,从干燥的柴火堆里抱出来一捆木头,又从里面抽出一个,立在厚实的木桩上,拿起砍刀一劈而下,刀起刀落,木材分裂成了两小半,如此重复了多次。<br />
宋端拿着巾帕擦拭着头,视线黏在厨屋里劈柴的闻瑎身上,纤腰、脖颈、唇上的水珠,突然一阵燥热,指尖引起密密麻麻的颤栗。<br />
闻瑎把切好的姜片扔进锅里,又放了几勺粗糖,拿着葫芦瓢舀了几瓢水。<br />
拍了拍手,她又踱步从柴火堆里拿出来几把干草,用火引子点燃干草扔进地锅的灶膛,等着它燃起来之后放进去几根劈好的柴。<br />
拿着蒲扇慢慢地扇着,火慢慢慢燃地烈起来,火势猛烈。过了片刻,氤氲的热气从地锅里冒上来,带着姜茶独有的味道。<br />
厨屋的温度倒是比堂屋还要暖和,闻瑎身上的衣服已经有些干了。<br />
她想了一下,跑回堂屋。<br />
“师兄,你比我高,我这里也没有你合身的衣服,我这里的碳年关的时候就用完了。这雨看着也不会停,你跟我一起去厨屋吧,里面烧着柴,更暖和一点。”<br />
巾帕此刻已经叠好规整地放在了茶几上。<br />
宋端:“好。”<br />
“小师弟,恭喜你会试得中。我今日来本是想来道喜,没想到这雨却越来越大,反而自己成了落汤鸡了。”<br />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br />
闻瑎闻言嘴角微扬,语气雀跃地说:“谢谢师兄,我很开心。”<br />
天上打了一声雷,春雷喜雨,本是好兆头,但是宋端的身体却瞬间僵硬了,他强迫自己打起精神,但脸上或多或少染上了一抹苍白。<br />
他讨厌雷雨天。<br />
跳跃的火光映在闻瑎的浅棕色的瞳孔中,噼里啪啦的小火星不断爆裂,厨屋内的温度比其他地方高上不少。<br />
宋端的手情不自禁地向前,几乎快要抚摸上她的脸颊。<br />
“师兄?!”<br />
宋端怔怔,手僵硬了一下,接着自然地把她头上不知何时落下的一抹蛛丝摘下来。<br />
“你头上有脏东西——”<br />
“谢谢师兄。”<br />
闻瑎毫不在意地用手扒拉了一下头,扭头继续拉着灶台的风箱。<br />
不过看到他怅然的神情,闻瑎道:“师兄,你要不要去休息一下,你看着有些累了。”<br />
他真的有点魔怔了,怎么会做出这种举动。他是喜欢女人的。<br />
“不用了,在这里就好。”<br />
火光舔舐上宋端精致的眉眼,暗影若隐若现,一半的脸藏在阴影里,一半暴露火光下,明暗交织。<br />
了解宋端的人是无法想象他脸上会出现这种神情的。<br />
但闻瑎不了解。<br />
她只是端着熬好的姜茶,放到他的手边。<br />
“小师弟,再过月余,你就要参加殿试。你可曾了解当今圣上?”<br />
宋端此刻已经恢复了以往的神态,丹凤眼里再不见刚才的迷茫和脆弱,反而带着闻瑎不常见的锐利锋芒,露出了他假面下的冰山一角。<br />
闻瑎:“我只知道现在这位年轻的皇帝颁布的政策,其余的倒未曾听闻。”她顿了一下,继续说:“但只从这些方面看,就能看出他有很大的野心。”<br />
宋端眼中闪过些许兴奋,看闻瑎的眼神有些不同:“哦?为何。”<br />
“山川形势、军事配备、军民士气、城堡建设。圣上现如今重整工部,除了农田器具的研发之外,最重要的应该还是军事。”<br />
被宋端用打量的眼神看着,像是被老师抽查一样,有些紧张。<br />
闻瑎舔了下有些干涩的嘴唇,喝了口姜茶,继续说:“北方大部分地区毗邻鞑靼,其中以塞北的垈仁县为最。其中能对我朝产生威胁的部落主要有三,其中以匈奴为最强,夏、蒙次之,后二者若不联合,也不成气候。圣上一方面直接针对塞北三部采取分化瓦解的措施,另一方面着力于东北和西北地区的经营,形成控制塞北地区的一把钳子。”<br />
灶台里的柴火燃尽,火光灭了。<br />
宋端此刻再也没有轻浮和调侃的表情。他看过闻瑎所写的策论,已对她的知识涉猎之深有所惊奇,但这次——<br />
看着她侃侃而谈的模样,宋端轻笑,目光微垂,不该有的心思稍微收敛。<br />
吴居对她的评价是对的。<br />
此子,假以时日,登阁拜相。<br />
第16章<br />
这场雨中屋檐下的谈话结束。<br />
宋端看了一眼依旧阴沉的天空,沉吟了片刻,最终说道:“我知道你平日里多是谨言慎行,从不夸口虚谈,今日才知你胸中肚量,是我轻视你了。”<br />
闻瑎有些惊讶,她这是第一次听到宋端如此直白地称誉自己,似乎有什么和原来不太一样了。<br />
她垂下眼睑,抱拳作揖:“师兄谬赞了。”<br />
窗外雨声淅沥,宋端想揉一下闻瑎的头,可抬在空中的手一僵,踌躇了片刻又放下了,最后笑道:“但是小师弟,你可知晓,你谈起皇权王室的口吻中,带着一些你自己也未曾发觉的轻蔑和漫不经心。天下之大,莫非王土,隔墙有耳,谨言慎行。”<br />
这话宋端说的声音很不大,却重重地砸在了闻瑎的心里,有些心惊。<br />
她在刚拜到卢屹规门下时也被隐晦地提点过几次。而后,她在老师这等忠君爱国之人面前更是谨言慎行,不曾泄露丝毫不尊。<br />
她以为现在自己在表面上做得足够好了,没想到宋端竟如此敏锐,不过一场谈话而已。<br />
闻瑎垂下头,几缕发丝掩住了表情。<br />
沉默了片刻,闻瑎终于出声了:“谢谢师兄提点,我记住了。”<br />
宋端的手略过她的头顶终于还是落到她的肩膀上,拍了两三下。<br />
“记住就好,祸从口出可非虚言。”<br />
院子里一朵杏花不堪雨水浇打落在地上。<br />
宋端站起来,捋了捋因为雨水浸湿而黏在身上的几处布料。<br />
“小师弟,那今日就先告辞了。”<br />
闻瑎看了一眼窗外,雨还大。<br />
“不如等雨小——”<br />
宋端轻言浅笑:“不了。”<br />
他拿起伞,走进雨中,还能依稀听见他的声音:“以后就是同僚了,小师弟。”<br />
许久,闻瑎才收回视线,过于漫不经心吗。<br />
一个从现代社会穿越而来的人,即使在封建社会生活了近二十年,但让她对这腐朽的封建王朝发自内心产生所谓的敬畏感,是一件几乎不可能的事。<br />
她干笑了一声,脸上却没有什么表情。<br />
雨丝捶打着青苔。<br />
等到太阳西斜,雨才渐停。<br />
闻瑎去外面的糕点肆里买了一包牛乳茶酪,酥皮糯心,闻起来甜香,吃起来不腻。<br />
“兄台可是闻瑎?”<br />
陌生的声音,闻瑎朝出声的方向看过去,是一个宽肩窄腰、小麦肤色的青年,颇为健硕,右边的眉毛是断眉,上面有一道短短的伤痕,刚好横在眉尾,不免让这人的面目带上了些许的凶狠。<br />
不过她没见过、也不认识。<br />
闻瑎心下疑惑,不过同样作揖回礼。<br />
“请问阁下是?”<br />
“在下俞修樾,也是今年的考生。”<br />
会试第三,他怎么会认识自己,我根本没见过他这人。<br />
闻瑎:“久仰大名,不知俞兄有何要事?”<br />
俞修樾指了指闻瑎身后的丁记糕点铺子:“我听说这里的点心好吃。今日心情颇好,便想着来此一满口腹之欲,没想到闻兄也爱吃这甜食。”<br />
他说话的声音有些憨,倒也不像表面上那么凶了。<br />
“那我就不多打扰了,告辞。”<br />
俞修樾:“闻兄,回见。”<br />
若不是看见墨黑色玉佩上的瑎字,俞修樾还以为写出那样文章的人会是和自己一般的塞边汉子,没想到这般清隽,竟似江南水乡养出来的人物。<br />
闻瑎并不知道俞修樾心中所想。<br />
她按照自己的原定计划,买过糕点后,又到临街的饭馆喝了一碗豆腐海带汤,心满意足地往家里走去。
但今日他才发现,可笑的是自己,若不是亲眼见到她对其他人的态度,还以为自己就是特殊的那一个。她根本、从未把我放在眼里,一切不过是我在自作多情。<br />
握住油纸伞的手青筋暴起。<br />
“师兄,你怎么了?”闻瑎看到他的双眼似乎有些泛红,有些担心地问道。<br />
宋端把油纸伞合上,看着雨水顺着伞面流到铺满青石的地面,带着冷意的眼神远处一片片乌云,“雨要下大了。”<br />
他轻描淡写地:“没事,进屋吧。”<br />
闻瑎身上湿冷,她牙齿不受控制地打了一个寒战:“师兄,你先在这里坐一会儿,我去烧一点姜茶,寒气。”<br />
说完,她看到宋端淋湿的发丝,从衣橱里找到了一条未用过的巾帕放到了他面前。<br />
“这条我没用过,头发有些湿了,你擦一下吧。”<br />
也不知道殷君馥现在怎么样,有没有到他想去的地方,这雨是越下越大了,闻瑎有些担心。<br />
她这样想着,走到厨屋,从干燥的柴火堆里抱出来一捆木头,又从里面抽出一个,立在厚实的木桩上,拿起砍刀一劈而下,刀起刀落,木材分裂成了两小半,如此重复了多次。<br />
宋端拿着巾帕擦拭着头,视线黏在厨屋里劈柴的闻瑎身上,纤腰、脖颈、唇上的水珠,突然一阵燥热,指尖引起密密麻麻的颤栗。<br />
闻瑎把切好的姜片扔进锅里,又放了几勺粗糖,拿着葫芦瓢舀了几瓢水。<br />
拍了拍手,她又踱步从柴火堆里拿出来几把干草,用火引子点燃干草扔进地锅的灶膛,等着它燃起来之后放进去几根劈好的柴。<br />
拿着蒲扇慢慢地扇着,火慢慢慢燃地烈起来,火势猛烈。过了片刻,氤氲的热气从地锅里冒上来,带着姜茶独有的味道。<br />
厨屋的温度倒是比堂屋还要暖和,闻瑎身上的衣服已经有些干了。<br />
她想了一下,跑回堂屋。<br />
“师兄,你比我高,我这里也没有你合身的衣服,我这里的碳年关的时候就用完了。这雨看着也不会停,你跟我一起去厨屋吧,里面烧着柴,更暖和一点。”<br />
巾帕此刻已经叠好规整地放在了茶几上。<br />
宋端:“好。”<br />
“小师弟,恭喜你会试得中。我今日来本是想来道喜,没想到这雨却越来越大,反而自己成了落汤鸡了。”<br />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br />
闻瑎闻言嘴角微扬,语气雀跃地说:“谢谢师兄,我很开心。”<br />
天上打了一声雷,春雷喜雨,本是好兆头,但是宋端的身体却瞬间僵硬了,他强迫自己打起精神,但脸上或多或少染上了一抹苍白。<br />
他讨厌雷雨天。<br />
跳跃的火光映在闻瑎的浅棕色的瞳孔中,噼里啪啦的小火星不断爆裂,厨屋内的温度比其他地方高上不少。<br />
宋端的手情不自禁地向前,几乎快要抚摸上她的脸颊。<br />
“师兄?!”<br />
宋端怔怔,手僵硬了一下,接着自然地把她头上不知何时落下的一抹蛛丝摘下来。<br />
“你头上有脏东西——”<br />
“谢谢师兄。”<br />
闻瑎毫不在意地用手扒拉了一下头,扭头继续拉着灶台的风箱。<br />
不过看到他怅然的神情,闻瑎道:“师兄,你要不要去休息一下,你看着有些累了。”<br />
他真的有点魔怔了,怎么会做出这种举动。他是喜欢女人的。<br />
“不用了,在这里就好。”<br />
火光舔舐上宋端精致的眉眼,暗影若隐若现,一半的脸藏在阴影里,一半暴露火光下,明暗交织。<br />
了解宋端的人是无法想象他脸上会出现这种神情的。<br />
但闻瑎不了解。<br />
她只是端着熬好的姜茶,放到他的手边。<br />
“小师弟,再过月余,你就要参加殿试。你可曾了解当今圣上?”<br />
宋端此刻已经恢复了以往的神态,丹凤眼里再不见刚才的迷茫和脆弱,反而带着闻瑎不常见的锐利锋芒,露出了他假面下的冰山一角。<br />
闻瑎:“我只知道现在这位年轻的皇帝颁布的政策,其余的倒未曾听闻。”她顿了一下,继续说:“但只从这些方面看,就能看出他有很大的野心。”<br />
宋端眼中闪过些许兴奋,看闻瑎的眼神有些不同:“哦?为何。”<br />
“山川形势、军事配备、军民士气、城堡建设。圣上现如今重整工部,除了农田器具的研发之外,最重要的应该还是军事。”<br />
被宋端用打量的眼神看着,像是被老师抽查一样,有些紧张。<br />
闻瑎舔了下有些干涩的嘴唇,喝了口姜茶,继续说:“北方大部分地区毗邻鞑靼,其中以塞北的垈仁县为最。其中能对我朝产生威胁的部落主要有三,其中以匈奴为最强,夏、蒙次之,后二者若不联合,也不成气候。圣上一方面直接针对塞北三部采取分化瓦解的措施,另一方面着力于东北和西北地区的经营,形成控制塞北地区的一把钳子。”<br />
灶台里的柴火燃尽,火光灭了。<br />
宋端此刻再也没有轻浮和调侃的表情。他看过闻瑎所写的策论,已对她的知识涉猎之深有所惊奇,但这次——<br />
看着她侃侃而谈的模样,宋端轻笑,目光微垂,不该有的心思稍微收敛。<br />
吴居对她的评价是对的。<br />
此子,假以时日,登阁拜相。<br />
第16章<br />
这场雨中屋檐下的谈话结束。<br />
宋端看了一眼依旧阴沉的天空,沉吟了片刻,最终说道:“我知道你平日里多是谨言慎行,从不夸口虚谈,今日才知你胸中肚量,是我轻视你了。”<br />
闻瑎有些惊讶,她这是第一次听到宋端如此直白地称誉自己,似乎有什么和原来不太一样了。<br />
她垂下眼睑,抱拳作揖:“师兄谬赞了。”<br />
窗外雨声淅沥,宋端想揉一下闻瑎的头,可抬在空中的手一僵,踌躇了片刻又放下了,最后笑道:“但是小师弟,你可知晓,你谈起皇权王室的口吻中,带着一些你自己也未曾发觉的轻蔑和漫不经心。天下之大,莫非王土,隔墙有耳,谨言慎行。”<br />
这话宋端说的声音很不大,却重重地砸在了闻瑎的心里,有些心惊。<br />
她在刚拜到卢屹规门下时也被隐晦地提点过几次。而后,她在老师这等忠君爱国之人面前更是谨言慎行,不曾泄露丝毫不尊。<br />
她以为现在自己在表面上做得足够好了,没想到宋端竟如此敏锐,不过一场谈话而已。<br />
闻瑎垂下头,几缕发丝掩住了表情。<br />
沉默了片刻,闻瑎终于出声了:“谢谢师兄提点,我记住了。”<br />
宋端的手略过她的头顶终于还是落到她的肩膀上,拍了两三下。<br />
“记住就好,祸从口出可非虚言。”<br />
院子里一朵杏花不堪雨水浇打落在地上。<br />
宋端站起来,捋了捋因为雨水浸湿而黏在身上的几处布料。<br />
“小师弟,那今日就先告辞了。”<br />
闻瑎看了一眼窗外,雨还大。<br />
“不如等雨小——”<br />
宋端轻言浅笑:“不了。”<br />
他拿起伞,走进雨中,还能依稀听见他的声音:“以后就是同僚了,小师弟。”<br />
许久,闻瑎才收回视线,过于漫不经心吗。<br />
一个从现代社会穿越而来的人,即使在封建社会生活了近二十年,但让她对这腐朽的封建王朝发自内心产生所谓的敬畏感,是一件几乎不可能的事。<br />
她干笑了一声,脸上却没有什么表情。<br />
雨丝捶打着青苔。<br />
等到太阳西斜,雨才渐停。<br />
闻瑎去外面的糕点肆里买了一包牛乳茶酪,酥皮糯心,闻起来甜香,吃起来不腻。<br />
“兄台可是闻瑎?”<br />
陌生的声音,闻瑎朝出声的方向看过去,是一个宽肩窄腰、小麦肤色的青年,颇为健硕,右边的眉毛是断眉,上面有一道短短的伤痕,刚好横在眉尾,不免让这人的面目带上了些许的凶狠。<br />
不过她没见过、也不认识。<br />
闻瑎心下疑惑,不过同样作揖回礼。<br />
“请问阁下是?”<br />
“在下俞修樾,也是今年的考生。”<br />
会试第三,他怎么会认识自己,我根本没见过他这人。<br />
闻瑎:“久仰大名,不知俞兄有何要事?”<br />
俞修樾指了指闻瑎身后的丁记糕点铺子:“我听说这里的点心好吃。今日心情颇好,便想着来此一满口腹之欲,没想到闻兄也爱吃这甜食。”<br />
他说话的声音有些憨,倒也不像表面上那么凶了。<br />
“那我就不多打扰了,告辞。”<br />
俞修樾:“闻兄,回见。”<br />
若不是看见墨黑色玉佩上的瑎字,俞修樾还以为写出那样文章的人会是和自己一般的塞边汉子,没想到这般清隽,竟似江南水乡养出来的人物。<br />
闻瑎并不知道俞修樾心中所想。<br />
她按照自己的原定计划,买过糕点后,又到临街的饭馆喝了一碗豆腐海带汤,心满意足地往家里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