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人低声念叨:第一!第一!第一!第一……<br />
“十五……”<br />
应益之绷着脸,显然已是十分紧张。<br />
“十六……”<br />
应劭之的目光落到那箱子上,落到学正又探进去的手上,不知道那手还会不会再摸出一根来。<br />
“十七!”<br />
这是最后一根。<br />
通州学子已是面色苍白,双眼无神。<br />
他们确实不知道余下两个人的签数,但是,他们会算数!<br />
文会士人共65人,加上均州州学学正和均州知州共67人,每人两签,便是134签,扣除前人的签数,到最后应劭之三人作比时,还剩59签。<br />
应劭之拿了17签,剩下两人就算是对半拿,每人也有21支签。<br />
不是第一。<br />
应劭之算出来这个结果后,也不意外。<br />
他若是弹《将军令》应该能得签更高一点。但是《将军令》已经弹过一遍了,正如他那知音所说,他不喜欢在同一场赛事上,一个曲子弹第二遍。<br />
他的傲慢和外人眼里奇特的坚持,让他输了这场琴比。<br />
不过,他做此事之前,就接受了“可能会输”这么一个结局。<br />
人生在世……总要有一些旁人不能理解的坚持嘛。<br />
应劭之眉眼弯了一下。<br />
“可惜了……”应劭之看向陆安,发现陆安也正关切地看着他,便笑道:“九思,此前想送你的东西,此番送不了了。”<br />
陆安还未说话。赵公麟便转身对应劭之说:“没事。我们四娘子会送。”<br />
应劭之赞同地点点头:“你说得对。”<br />
又道:“我还把我的两支签子都投给了四娘子。她的乐声带来了春日与光明,闻者皆喜,而音乐……传播最广,最受人喜爱与关迎的,便是这样的乐(le)曲。”<br />
他把话这么一说,赵公麟哪里还凶得起来,甚至觉得自己这般凶神恶煞有点理亏。<br />
一时间有些不好意思,脸面都扑红了,扭捏了一会儿,道:“……不好意思。”<br />
应劭之大度地挥手:“没事!我习惯了!”<br />
众人:“……”<br />
陆安适时开口,转移话题:“到咱们自家人了。”<br />
一句“自家人”,好像是捅在了诸同窗心上,此前总总不安与愤慨,尽数消弭。<br />
赵公麟咧嘴笑了。<br />
戢仲澐不免又向陆安添了几分好感。<br />
梁章高挺着胸,谈话声音响亮了不少,举手投足之间充满了自豪。<br />
朱延年对外冷硬的表情便也有了刹那柔和。<br />
洪光君更是心情极好,她突然又有了灵感,心中回响起一段小调,来日还能增作一首赞美同窗情谊的曲子。<br />
台上,学正数签:“十五……十六……十七……十八……”<br />
已超过应劭之之数,而瞧那箱子,恐怕还能再继续往外摸签。<br />
“十九……二十……”<br />
“到二十了!”<br />
人群中有人惊呼。<br />
这可是第一个破二十的人!<br />
他们惊讶地看着洪光君,但想想对方吹的那曲箫音,又突然没那么惊讶了,只觉得她破二十理所当然。<br />
谁不喜欢宁静、阳光、春日与希望呢?<br />
“二十一……二十二。”<br />
学正停了下来,说:“二十二支签。”<br />
到这里时,大家已能知道鳌头是谁了——用减法一算,就知道陈晋昕只有二十支签。<br />
两支签的差距,却如同天堑,隔开了胜利。<br />
但没有人不服气。<br />
日色透过石榴花,给洪光君发上的红丝带罩上一层火红的暖光。<br />
她起身,向四周拱手,沙哑地道:“谢诸兄相让。”<br />
众人也连忙起身,拱手作揖:“四娘子客气了。本便是鸿鹄,何须燕雀相让?”<br />
洪光君拿到了第一。<br />
她也依言,将胜利品转赠给了陆安。<br />
通州人小声嘀咕:“可惜了,应大郎弹的如果是其他曲子就好了,如今倒让那陈家小子踩着他拿第二了。”<br />
“是啊,曲风撞了个七八,都是悲曲,可咱们大郎在前头,弹了人生,陈家小子在后头,就刻意奏了母亲。人生不尽相同,可谁人无母啊。就冲着这点,也多有人投他。又因着曲风相似,喜欢他的曲子,就不会那么喜欢大郎的曲子了,不然大郎何至于二十签都没到?”<br />
“哎,别说了!”<br />
“怎么就不能说了?他投机取巧还有理了?”<br />
“不是……你看……”<br />
说话的通州人被同伴一扒拉,转头就看到道边,路过的陈晋昕正抱着琴,静静听着他们背后蛐蛐他。<br />
通州人:“……”<br />
面色一下子就尴尬了起来。<br />
那边应劭之侧目瞧到陈晋昕和通州人站位相近,登时脸色一变,顾不上身边还有人与他交谈,直接起身走了过去。<br />
陆安想了想,也站了起来,和他一同走过去。<br />
人还在半道上,就看到那陈晋昕瞧着安安静静的模样,出手却是一个狠绝,抱着琴就把琴尾往那通州人身上砸过去。<br />
第48章<br />
这是何等的大薪琴圣行为。<br />
好在, 那通州人不是什么某王世子,而应劭之及时把人撞开的举动,也不会造成七国之乱。<br />
陈晋昕冷眼看了几息那摔到地上的通州人, 还有和他滚在一起的应劭之,把琴一抱,扬长……呃,回到座位上。<br />
毕竟文会还没有结束。<br />
应劭之捂着脑袋, 无奈道:“几年未见, 陈兄还是这个暴脾气。”<br />
还好他跑得快,不然就等着文会变成“血色の文会”吧。<br />
再一问自己同窗之前说过什么,应氏兄弟都不好吱声了。<br />
——你背后说人家没有真才实学,靠歪门邪道赢得胜利, 在名声重过生命的文人群体眼里,被打死了也没处找理。<br />
这事一出, 通州人都不太敢吭声了, 待棋比的时候, 也老老实实比棋。<br />
最后棋比拿第一的是通州余子固, 他的盲棋下得实在出彩。<br />
陆安谨守她的毒誓,没有下场。<br />
直到“书”这一比。<br />
她的同窗们沸腾了。<br />
“九郎!上啊!”<br />
“九郎!别用那个歌功颂德的字体!用行书!”<br />
“给他们看看你的行书!这才是天下第一行书!”<br />
这话一出,在场士子纷纷侧目。<br />
谁不知道“天下第一行书”是《祭侄文稿》啊。<br />
你们房州人的意思是, 面前这个年纪轻轻, 还未加冠的毛头小子, 竟然能写出超越《祭侄文稿》的行书?<br />
这未免太自大了吧。<br />
“啪!”书案前有人写完数列字后,将笔摔于砚上, 斜视陆安:“既然如此, 不如请这位‘天下第一行书’上前写一写,让我等拜读先生大作?”<br />
陆安竟真的到案前了。<br />
那人双手抱胸, 只等着陆安下笔,而后讥讽。<br />
但陆安没有下笔。陆安细细打量着这人写的字,随即一本正经审评:“写的是颜体?神韵稍差,不过不显呆滞,再练练,便能写出颜体风骨了。”<br />
那人怔愣半息,而后腾腾怒气升起。<br />
什么意思?<br />
这人什么意思!<br />
他是等着评判这人所谓的“天下第一行书”的,这人倒先评判上他来了?倒反天罡!实在是倒反天罡!<br />
“你——”<br />
陆安话音一转,脸上犹带笑——应益之抬眼看来,只觉此人像个笑面狐,吟吟笑着的同时,将旁人玩弄于股掌之间:“颜鲁公为人英风凛冽,法度庄严,颜体则刚烈雄伟,方正严密,字如人,人如字,人字合一,德艺双馨。而兄台为人亦是性烈,端方君子见不得旁人过誉,视之为阿谀,是以兄台这颜体观之差强人意,可谓做人做书都已得鲁公三分真味。”<br />
写颜体的这人没想到陆安猛然一阵夸,而且还夸得恰到好处,夸到他心坎上了。<br />
他做人端方君子……<br />
他做人做书都已得鲁公三分真味……<br />
咳咳。
“十五……”<br />
应益之绷着脸,显然已是十分紧张。<br />
“十六……”<br />
应劭之的目光落到那箱子上,落到学正又探进去的手上,不知道那手还会不会再摸出一根来。<br />
“十七!”<br />
这是最后一根。<br />
通州学子已是面色苍白,双眼无神。<br />
他们确实不知道余下两个人的签数,但是,他们会算数!<br />
文会士人共65人,加上均州州学学正和均州知州共67人,每人两签,便是134签,扣除前人的签数,到最后应劭之三人作比时,还剩59签。<br />
应劭之拿了17签,剩下两人就算是对半拿,每人也有21支签。<br />
不是第一。<br />
应劭之算出来这个结果后,也不意外。<br />
他若是弹《将军令》应该能得签更高一点。但是《将军令》已经弹过一遍了,正如他那知音所说,他不喜欢在同一场赛事上,一个曲子弹第二遍。<br />
他的傲慢和外人眼里奇特的坚持,让他输了这场琴比。<br />
不过,他做此事之前,就接受了“可能会输”这么一个结局。<br />
人生在世……总要有一些旁人不能理解的坚持嘛。<br />
应劭之眉眼弯了一下。<br />
“可惜了……”应劭之看向陆安,发现陆安也正关切地看着他,便笑道:“九思,此前想送你的东西,此番送不了了。”<br />
陆安还未说话。赵公麟便转身对应劭之说:“没事。我们四娘子会送。”<br />
应劭之赞同地点点头:“你说得对。”<br />
又道:“我还把我的两支签子都投给了四娘子。她的乐声带来了春日与光明,闻者皆喜,而音乐……传播最广,最受人喜爱与关迎的,便是这样的乐(le)曲。”<br />
他把话这么一说,赵公麟哪里还凶得起来,甚至觉得自己这般凶神恶煞有点理亏。<br />
一时间有些不好意思,脸面都扑红了,扭捏了一会儿,道:“……不好意思。”<br />
应劭之大度地挥手:“没事!我习惯了!”<br />
众人:“……”<br />
陆安适时开口,转移话题:“到咱们自家人了。”<br />
一句“自家人”,好像是捅在了诸同窗心上,此前总总不安与愤慨,尽数消弭。<br />
赵公麟咧嘴笑了。<br />
戢仲澐不免又向陆安添了几分好感。<br />
梁章高挺着胸,谈话声音响亮了不少,举手投足之间充满了自豪。<br />
朱延年对外冷硬的表情便也有了刹那柔和。<br />
洪光君更是心情极好,她突然又有了灵感,心中回响起一段小调,来日还能增作一首赞美同窗情谊的曲子。<br />
台上,学正数签:“十五……十六……十七……十八……”<br />
已超过应劭之之数,而瞧那箱子,恐怕还能再继续往外摸签。<br />
“十九……二十……”<br />
“到二十了!”<br />
人群中有人惊呼。<br />
这可是第一个破二十的人!<br />
他们惊讶地看着洪光君,但想想对方吹的那曲箫音,又突然没那么惊讶了,只觉得她破二十理所当然。<br />
谁不喜欢宁静、阳光、春日与希望呢?<br />
“二十一……二十二。”<br />
学正停了下来,说:“二十二支签。”<br />
到这里时,大家已能知道鳌头是谁了——用减法一算,就知道陈晋昕只有二十支签。<br />
两支签的差距,却如同天堑,隔开了胜利。<br />
但没有人不服气。<br />
日色透过石榴花,给洪光君发上的红丝带罩上一层火红的暖光。<br />
她起身,向四周拱手,沙哑地道:“谢诸兄相让。”<br />
众人也连忙起身,拱手作揖:“四娘子客气了。本便是鸿鹄,何须燕雀相让?”<br />
洪光君拿到了第一。<br />
她也依言,将胜利品转赠给了陆安。<br />
通州人小声嘀咕:“可惜了,应大郎弹的如果是其他曲子就好了,如今倒让那陈家小子踩着他拿第二了。”<br />
“是啊,曲风撞了个七八,都是悲曲,可咱们大郎在前头,弹了人生,陈家小子在后头,就刻意奏了母亲。人生不尽相同,可谁人无母啊。就冲着这点,也多有人投他。又因着曲风相似,喜欢他的曲子,就不会那么喜欢大郎的曲子了,不然大郎何至于二十签都没到?”<br />
“哎,别说了!”<br />
“怎么就不能说了?他投机取巧还有理了?”<br />
“不是……你看……”<br />
说话的通州人被同伴一扒拉,转头就看到道边,路过的陈晋昕正抱着琴,静静听着他们背后蛐蛐他。<br />
通州人:“……”<br />
面色一下子就尴尬了起来。<br />
那边应劭之侧目瞧到陈晋昕和通州人站位相近,登时脸色一变,顾不上身边还有人与他交谈,直接起身走了过去。<br />
陆安想了想,也站了起来,和他一同走过去。<br />
人还在半道上,就看到那陈晋昕瞧着安安静静的模样,出手却是一个狠绝,抱着琴就把琴尾往那通州人身上砸过去。<br />
第48章<br />
这是何等的大薪琴圣行为。<br />
好在, 那通州人不是什么某王世子,而应劭之及时把人撞开的举动,也不会造成七国之乱。<br />
陈晋昕冷眼看了几息那摔到地上的通州人, 还有和他滚在一起的应劭之,把琴一抱,扬长……呃,回到座位上。<br />
毕竟文会还没有结束。<br />
应劭之捂着脑袋, 无奈道:“几年未见, 陈兄还是这个暴脾气。”<br />
还好他跑得快,不然就等着文会变成“血色の文会”吧。<br />
再一问自己同窗之前说过什么,应氏兄弟都不好吱声了。<br />
——你背后说人家没有真才实学,靠歪门邪道赢得胜利, 在名声重过生命的文人群体眼里,被打死了也没处找理。<br />
这事一出, 通州人都不太敢吭声了, 待棋比的时候, 也老老实实比棋。<br />
最后棋比拿第一的是通州余子固, 他的盲棋下得实在出彩。<br />
陆安谨守她的毒誓,没有下场。<br />
直到“书”这一比。<br />
她的同窗们沸腾了。<br />
“九郎!上啊!”<br />
“九郎!别用那个歌功颂德的字体!用行书!”<br />
“给他们看看你的行书!这才是天下第一行书!”<br />
这话一出,在场士子纷纷侧目。<br />
谁不知道“天下第一行书”是《祭侄文稿》啊。<br />
你们房州人的意思是, 面前这个年纪轻轻, 还未加冠的毛头小子, 竟然能写出超越《祭侄文稿》的行书?<br />
这未免太自大了吧。<br />
“啪!”书案前有人写完数列字后,将笔摔于砚上, 斜视陆安:“既然如此, 不如请这位‘天下第一行书’上前写一写,让我等拜读先生大作?”<br />
陆安竟真的到案前了。<br />
那人双手抱胸, 只等着陆安下笔,而后讥讽。<br />
但陆安没有下笔。陆安细细打量着这人写的字,随即一本正经审评:“写的是颜体?神韵稍差,不过不显呆滞,再练练,便能写出颜体风骨了。”<br />
那人怔愣半息,而后腾腾怒气升起。<br />
什么意思?<br />
这人什么意思!<br />
他是等着评判这人所谓的“天下第一行书”的,这人倒先评判上他来了?倒反天罡!实在是倒反天罡!<br />
“你——”<br />
陆安话音一转,脸上犹带笑——应益之抬眼看来,只觉此人像个笑面狐,吟吟笑着的同时,将旁人玩弄于股掌之间:“颜鲁公为人英风凛冽,法度庄严,颜体则刚烈雄伟,方正严密,字如人,人如字,人字合一,德艺双馨。而兄台为人亦是性烈,端方君子见不得旁人过誉,视之为阿谀,是以兄台这颜体观之差强人意,可谓做人做书都已得鲁公三分真味。”<br />
写颜体的这人没想到陆安猛然一阵夸,而且还夸得恰到好处,夸到他心坎上了。<br />
他做人端方君子……<br />
他做人做书都已得鲁公三分真味……<br />
咳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