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请记住本站最新网址:http://www.yunmengshuyuan.cc!为响应国家净网行动号召,本站清理了所有涉黄的小说,导致大量书籍错乱,若打开链接发现不是要看的书,请点击上方搜索图标重新搜索该书即可,感谢您的访问!
    可做法竟不复杂?<br />
    “对,不复杂,小柳已经学会儿了。不过,咱们可以多出几个花样,比如芋泥、坚果双拼,再加点果酱、酥酪什么的。”<br />
    叶厘又道。<br />
    “嗯……这主意好。”<br />
    余采不由点头。<br />
    只要他们上新的速度够快,那这个冬季,芋泥这门生意还是他们占了大头。<br />
    今年有些仓促,明年多搞些果酱、坚果,那明年这门生意依旧是他们的。<br />
    说起来,醉仙居那位,最近也出了芋泥酥饼、芋泥甜羹。<br />
    他阿爹知道后,直接去余府找余县尉,要求醉仙居不得与芋泥沾边。<br />
    旁人卖芋泥,他阿爹管不着也不关心。<br />
    可如果醉仙居拿他辛辛苦苦打出来的招牌去抢半闲居的生意,那他阿爹是绝不依的。<br />
    他阿爹态度强硬,而且,此事的确是醉仙居不占理,余县尉就叫余世新将两道芋泥吃食给撤了下来。<br />
    其实他也是一样想法。<br />
    旁人模仿,他管不着。<br />
    但醉仙居不行。<br />
    看看厘哥儿为了这门生意费了多少心思?<br />
    他也付出了不少心力。<br />
    余世新凭什么直接拿他们的心血盈利?<br />
    没有这样的好事!<br />
    有本事,自己琢磨新招牌去。<br />
    哼,本就是靠着余县尉才成了县城最大的酒楼,现在又无法抓住芋泥这波热度,要不是有余县尉撑着,醉仙居肯定要走下坡路。<br />
    也是他最近沉迷情爱,无心搞事业。<br />
    不然的话,他非得再开一家分店,专门和醉仙居抢生意。<br />
    想到此,他看向了叶厘。<br />
    厘哥儿可是打算买个铺面的。<br />
    “厘哥儿,你若买铺面,何不自己开个食肆?”<br />
    “你总是充满了奇思妙想,若你开食肆,生意肯定好。”<br />
    叶厘闻言,摇头道:“太累了,而且还要找厨子,我若买了,八成是要赁出去。”<br />
    “你自己买人呀。”<br />
    说到这个,余采有些哀怨。<br />
    因为今年冬,厘哥儿不搬到县城和他当邻居了!<br />
    缘由是家中诸务繁忙,厘哥儿走不开。<br />
    他劝道:“说起来,这生意越做越大,你不可能一直亲力亲为,以你的家底,完全可以买两个下人帮你嘛。”<br />
    叶厘闻言,咽下口中的羊肉,笑着道:“也不全是因为人手不够,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明年江纪要下场试试。”<br />
    “我不想他分心。”<br />
    余县尉那个宅子,他已去县衙办了过户手续。<br />
    但是,他今年不打算搬到县城去,原本的租户可以继续住。<br />
    之所以有此决定,主要是他不想让江纪分心。<br />
    乡试三年才一次,明年若是不中,那四年后才有机会。<br />
    中间这么长的时间,且不说叶阿爹、江大河会催,他自个儿说不定也会生出生娃的念头——有余采做靠山,中举一事就没那么紧迫了。<br />
    他对生娃并不十分抗拒。<br />
    此时不想生,纯粹是没和江纪腻歪够。<br />
    但如果他要生娃,那从备孕到带娃,江纪必须全程参与,不然他不生。<br />
    这最起码要三年时间。<br />
    因此,他便想让江纪专注读书拼一把。<br />
    也就是一年的时间。<br />
    很快就过去了。<br />
    他又道:“趁着江纪年轻,耳聪目明记忆力好,得努力一把,若是错过明年,那实在可惜。”<br />
    这话着实有理。<br />
    科举拼的不只是脑力,也有体力,乡试共三场,每一场都是考三日,就贡院那小小的号舍,若是没个好身子,那还真撑不住。<br />
    而且,与做邻居比起来,肯定是乡试重要。<br />
    余采没有再劝。<br />
    他笑着道:“你们夫夫有这个毅力,明年江纪肯定会有好结果。”<br />
    换做是他,可不愿与彭希明身处两地。<br />
    刚成亲那会儿,他还劝过彭希明几次,想让彭希明去读书。<br />
    最近却是不再劝了。<br />
    他已习惯了时时刻刻有彭希明在身侧,他的每一句话、每一个情绪都会被彭希明精准接住,这感觉实在美妙,单身了二十五年的他,根本无法抗拒。<br />
    可厘哥儿、江纪竟能拒绝这份美妙,一个在家搞钱,一个在县学搞科举,有这份毅力,夫夫俩干什么都会成功的!<br />
    叶厘听了余采的祝福,笑着道:“那就借采哥吉言了。”<br />
    反正他和江纪会尽力,剩下的,看天意吧。<br />
    吃了午饭,他和余采、彭希明去了附近专门做蛋挞的小院子。<br />
    他将千层的做法教给厨子。<br />
    余采也学了一下,准备做给家人吃。<br />
    这做法着实简单,于是傍晚半闲居就推出了芋泥千层。<br />
    但因今日所剩芋泥不多,厨子就拿做蛋挞用的板栗、豆沙馅料,搞了个三拼千层。<br />
    一个小小的蛋挞,卖十文一个。<br />
    一个八寸、一指厚的千层,那自然更贵。<br />
    一份芋泥小料重一两半,也就是七十五克,做一个八寸千层,因没有奶油,只能全抹芋泥,所以余采用上了十二份芋泥小料,共九百克。<br />
    再加上蛋皮的重量,一个成品千层有两斤出头。<br />
    一份芋泥小料,半闲居的定价是九文。<br />
    这九文其实已包含了半闲居的利润,半闲居从叶厘手中买芋泥,一份小料的价格是七文半。<br />
    但这点钱可以忽略不计。<br />
    因为余采挣的是富人的钱,无需文文计较。<br />
    十二份小料,价格是一百零八文。<br />
    算上蛋皮、人工、房租、柴火等开销,那一个芋泥千层的成本大概是一百五十文。<br />
    余采大手一挥,给千层定价为五百文。<br />
    三百多文太低,四字开头又不好听,所以五百文最合适。<br />
    再者,这千层又不是普通点心,半闲居卖的是出众的口感、独特的造型、上新的速度。<br />
    这份美味、新颖、独一无二,就值这个价!<br />
    余采这个决定,叶厘没有反对。<br />
    这芋泥千层,余采只给三楼的食客推销。<br />
    一日卖不出多少。<br />
    富人为喜好买单。<br />
    他和余采挣到了银钱——每卖出一个千层,他能得一百四十文。<br />
    皆大欢喜呀。<br />
    其实,千层的利润,余采想和他对半分的。<br />
    但他只出了技术,旁的全由半闲居操作。<br />
    因此,他便想和鲍北元那般,搞三七分。<br />
    但余采不同意。<br />
    经过一番拉扯,最终,两人各退一步,每卖出去一个,他拿一百四十文,余采得二百一十文,四六分。<br />
    不过,到底是头一次卖这么贵的东西,因此,连着几日,每天傍晚他都去半闲居打探当日千层的销售情况。<br />
    事实证明,他多虑了。<br />
    芋泥千层只凭着外观,就收获了不少食客的喜爱。<br />
    至于味道,比起小小的蛋挞、薄薄的芋泥饼,千层显得痛快多了,一口咬下去,嘴巴里满满的都是芋泥香。<br />
    但又和饮子里那种芋泥小料不一样。<br />
    奶香味更重。<br />
    口感也更轻盈。<br />
    湿润度刚刚好。<br />
    总之,对于芋泥爱好者而言,这芋泥千层简直是为他们量身定制,吃起来痛快又满足。<br />
    而且,余采不只卖整个千层,他还出售千层切块,食客们若吃不完一整个,那可以买切块。<br />
    切块也根据每个人的食量有大小之分。<br />
    可谓是将有心品尝者一网打尽。<br />
    如此一来,这门生意就很不错,一日便可卖出二三十个千层。<br />
    他的收益,也在二两八钱——四两二钱之间浮动。<br />
    本来靠着芋泥、蛋挞,他一日就可挣八两。<br />
    现在有了千层,他又多了这么些。<br />
    这下子一个月保底也有三百两。<br />
    当然,以后随着外地商旅减少、新鲜感不再、其他铺子也售卖千层,他的收益会下降,但他还有其他进项呢。<br />
    算上豆腐泡、变蛋、饮子,接下来半年,他一个月的总收益怎么着也得有三百五十两。<br />
    好大一笔银子!<br />
    当叶厘为这份收益欣喜时,全县其他地方的芋泥也卖得红红火火。<br />
    郑家粮铺瞅准商机,趁着南通渠还未冰封,一口气南下了六条船,准备大干一场。<br />
    在邻省,芋头是三文一斤。<br />
    拉到北阳县,那一斤的售价是十文。<br />
    一条船能载重五万斤。<br />
    这一倒手,那就能挣上三百五十两。<br />
    即便抛去成本,也有二百多两的利润。<br />
    这生意,大有可为!<br />
    郑家铺子的船队出发前,和余采打了声招呼。<br />
    毕竟郑家能挣上这份银钱,是靠了余采。<br />
    要知道在去年之前,郑家粮铺每年冬天卖芋头,几乎都是赔本赚吆喝。<br />
    所以,现在肯定要先紧着半闲居供货。<br />
    得知郑家粮铺的大计划,余采干脆又定了十五万斤。
都市言情相关阅读More+

正义利剑

佚名

官途:从基层科长到权力巅峰

佚名

全民:亡灵召唤师,一人即天灾

佚名

官场:平步青云

佚名

新生,我要造福一方

佚名

从救下同学妈妈开始混富婆圈

李知漫
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