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一路走来的书肆门口,如那小厮所说,聚集的多是行商坐贾。<br />
可这间书肆不同,时间这般晚,在此顿足的人多是身着长衫,多半是文人读书人。<br />
见这些人将门口的书棚围得水泄不通,贾敬探了探头,“到底放了些什么书?”<br />
萧淮川颔首,“过去瞧瞧。”<br />
到了跟前儿,贾敬随手捞过一本书,看到题目时,目光便陡然一变。<br />
“淮哥,你瞧。”<br />
贾敬将手中的书朝萧淮川那边挪了挪,萧淮川看向书封时,眼眸也不禁眯了起来。<br />
上书写道:《京华策林新纂》。<br />
贾敬顺着翻开,看到目录的内容后,“果然,是策论的合集编纂。”<br />
“按照地域划分,又从童试开始,将童试、院试、乡试、会试、殿试各级考试的内容、题型都囊括了进去。”<br />
萧淮川:“不仅如此,他这些内容还是近些年最新的,就连这次殿试的策论都在上面。”<br />
贾敬显然也看见了,毕竟这是他曾经考过的题。<br />
两人相互对视一眼,都看见了对方眼底的丝丝讶然。<br />
“怪不得……”贾敬微微点头,“怪不得这里围了这么多读书人。”<br />
他也知道为什么宋子虚会说,先前没见过这样的书。<br />
贾敬又将手中这册子大致翻了一遍,观里面的内容见解,解题摘要考评,越看越心惊。<br />
他缓缓将手中的册子阖上,沉声道:“这册子里语言针砭时弊,对各级考试剖析详细,想来编书之人定是对这些年的科考有深刻洞察和分析。”<br />
萧淮川和贾敬同时把视线落在了书封上,编纂署名:佩云斋。<br />
这一看便是名号,可佩云斋是何人的名号?<br />
如今世间闻名的大儒里,并没有谁号“佩云斋”。<br />
萧淮川又拿起另一本,落款同样是“佩云斋”,内容同样与科举有关,是教科举诗词解题俗称的一本诗词心得。<br />
他看着这内容,不禁晃了晃眼,这样的诗词分析心得,他也曾见过。<br />
贾敬将萧淮川的神情变化收入眼底,却没多说什么,而是又就近看了看手边其余的书。<br />
他又找出了一本时文大全,里面对当下热门时政话题也见解独到,很是不简单。<br />
贾敬再一看署名,依旧是“佩云斋”。<br />
这“佩云斋”到底是何方神圣?<br />
就在贾敬思忖着,一道突兀的声音插了进来。<br />
“这位公子,您这书要吗?”<br />
贾敬抬眸看去,只见一位发丝、服饰都有些凌乱的青衫读书人,涨红着脸指着贾敬手中的那本《京华策林新纂》。<br />
他也知道这样开口不甚礼貌,连忙解释道:“在下已经找了一圈了,大、大抵只剩这一本了,您……”<br />
他说着话,紧张的都有些结巴。<br />
贾敬见他洗得有些发白的青衫,又观他的年岁,猜到是家境一般的学子,顺势将手中的书递了过去。<br />
“谢谢,谢谢这位公子!”<br />
青衫学子双手接过,还向贾敬弯腰作揖表示谢意。<br />
贾敬笑道:“不必如此,我用不着这个,只是随手翻看。”<br />
他看似不经意问青衫学子,“近日墨韵轩这些书还真是火热,难买的紧。”<br />
那青衫学子听贾敬这么感慨,就跟遇见了知音一般,跟着点头,感慨道:“可不是难买吗?”<br />
“就公子刚刚拿到的这本《京华策林新纂》。”他说着晃了晃手中的书。<br />
“我都在这里蹲了三天了,店家接连补货,我也就才找到了这一本,这还是公子您让与我的。”<br />
贾敬一听,心道还真是巧了,这难得一本,还能被自己随手抓到,想来应当是先前抢书毕竟混乱,混在其他书中,被自己捡了漏。<br />
“这位佩云斋先生,定是世间大儒,他出的这一系列书,哪位学子不是甘之如饴?”<br />
青衫学子眼神里尽是对这位“佩云斋”的崇敬。<br />
“我还要回去温书,再次谢谢这位公子让书之恩。”青衫学子再次感谢,才拿着书去一旁结账了。<br />
萧淮川将手中的书放下,抬了抬下巴,“我们进去看看。”<br />
这间墨韵轩从外朝里看去,亦是人满为患,贾敬猜,里面可能还藏着其他好东西。<br />
两人迈步进去,里面的书客衣服明显较外面一众学子要华丽许多,多是绫罗绸缎,腰间挂着香囊佩环之物,非富即贵。<br />
书肆里面的书籍摆放,与外面的书棚相比,就有秩序了许多,书架上也都标注了属于什么类别的书。<br />
比如:四书五经、诗词歌赋、兵法典籍等。<br />
角落里窝了一众人,贾敬先是只是随意扫了一眼,当看见角落书架上标着的类别,忽的一顿,紧接着移开了眼。<br />
天珍阁的小厮果然没说错,晚上来挑那些书册的人着实不少。<br />
贾敬忍不住嘟囔了一句,跟在他身旁的萧淮川没听清,问了句,“阿元说什么?”<br />
“没什么。”贾敬矢口否认,朝旁边的书架走去,随手拿出一本书,装个样子。<br />
贾敬现在站的位置,没几步便是去二楼的楼梯。<br />
忽的,他隐约听见二楼传来的一段对话,下意识抬眸看去。<br />
贾敬听见了一个熟悉的名号。<br />
“青老板,您这边请。”一道爽朗的中年男声。<br />
“黄掌柜客气,我先前托您留的那本书,可还在?”这道声音则是显得清冽婉转,说话吐字又细腻顺滑,很是动听顺耳。<br />
“青老板亲口嘱托,我自然都记得的……”<br />
两人愈行愈远,声音也渐渐听不见了。<br />
贾敬微微垂眸,眼里划过一抹思绪。<br />
那“黄掌柜”应该就是翰墨轩的掌柜。<br />
而另一位,无论是熟悉的名号,还是那道让人听之忘俗的声音,贾敬也能确定,刚刚这位“青老板”,正是先前去理国公府,演那出“贵妃醉酒”的青老板,崇雅堂的台柱儿,水青。<br />
据柳阙所说,这位青老板和齐王萧淮洵关系可不一般。<br />
青老板一位戏子,需要什么书,让这位翰墨轩的黄掌柜特地留?<br />
贾敬想到青老板和齐王的这层关系,又想起翰墨轩这个阵仗,眼皮不自觉跟着跳了跳。<br />
翰墨轩难道跟齐王有什么牵扯?<br />
这个念头冒出,贾敬便待不住了,对萧淮川道:“淮哥,我看书法墨宝类典籍都在楼上,我上去瞧瞧。”<br />
丢下这句话,贾敬便上了楼。<br />
萧淮川此时也在翻阅着书籍,并未察觉到贾敬的异样,只是“嗯”了一声。<br />
他在看的正是一本兵书,倒不是《孙子兵法》之类的名家典籍,而是一些战场上的逸闻趣事,但从这里面却能窥见许多战场上不曾记载的细节。<br />
书册薄薄一本,萧淮川很快就看完了,见贾敬还未下来,便又随手从书册里抽出了一本。<br />
他也没看书名,顺手就翻开了内页。<br />
见开篇是两位举子知己一同进京赶考,却因下雨滞留寺庙。<br />
夜间雷雨,吵得睡不着觉,其中一人便来寻其好友温书。<br />
萧淮川蹙了蹙,应当是其他人放书放错了地方,他便当是什么才子佳人的话本,兴致缺缺的翻看了起来。<br />
下一瞬,萧淮川整个人一僵,凤眸骤然睁大,忽的将书用力合上,像是丢什么烫手山芋一般,丢在了书架上。<br />
什么笑解着罗带,牵之入了床帏?不是在温书吗?<br />
他们不是知己好友吗?怎么可以做那档子事!<br />
这竟然是本香艳旎情之书,还是男风!<br />
萧淮川目光死死盯着被他丢至书架上的那本书,仿佛在看什么洪水猛兽。<br />
【作者有话要说】<br />
小萧震惊!<br />
第66章<br />
贾敬这边上了楼, 眼睛便迅速扫视一圈。楼上人虽不少,但站于楼梯处也能一眼观全貌。<br />
他的目光俶尔落在一处。<br />
贾敬上次虽只见过青老板的戏曲装扮,未曾见过真容, 可他还是一眼便将人认了出来。<br />
只见那人倚靠在窗台边,身着一身剪裁得体的水碧色长衫,身形高挑挺拔。精致的盘扣紧紧扣着, 衬得他的脖颈愈显修长。<br />
他的手随意搭在窗沿, 抬眸低眼间, 眉梢眼角自带一丝风流缱绻, 原本只是清秀的面庞倒多了几分风情。<br />
青老板旁边并未有其他人,也并未看见方才和他说话的黄掌柜。他好似若有所察,收回看向窗外的目光, 稍稍转眸看来。<br />
贾敬直接一个侧身, 从旁边一个书架抽出一本书,随意一瞧,是本书法小札。<br />
他假装认真看着,实则余光一直瞥向青老板那处。<br />
“青老板, 让您久等了。”<br />
一个矮胖中年人从一个小隔间出来,朝青老板的方向走去, 手中还拿了两册书。<br />
贾敬听声音便知晓, 这位就是先前和青老板说话的黄掌柜。<br />
目光落在黄掌柜手中的书册上, 贾敬眼眸微沉, 这到底是个怎样珍贵的书, 还特地放在了小隔间中, 都未放置在书架上。<br />
黄掌柜没几步路就走到了青老板身边, 贾敬明显注意到, 就在他们还有几步之遥时, 青老板便下意识动了步子。<br />
他小心翼翼地双手接过那两册书册,当翻开内页时,甚至连手都颤抖了几分,情绪是肉眼可见的变化起伏。
可这间书肆不同,时间这般晚,在此顿足的人多是身着长衫,多半是文人读书人。<br />
见这些人将门口的书棚围得水泄不通,贾敬探了探头,“到底放了些什么书?”<br />
萧淮川颔首,“过去瞧瞧。”<br />
到了跟前儿,贾敬随手捞过一本书,看到题目时,目光便陡然一变。<br />
“淮哥,你瞧。”<br />
贾敬将手中的书朝萧淮川那边挪了挪,萧淮川看向书封时,眼眸也不禁眯了起来。<br />
上书写道:《京华策林新纂》。<br />
贾敬顺着翻开,看到目录的内容后,“果然,是策论的合集编纂。”<br />
“按照地域划分,又从童试开始,将童试、院试、乡试、会试、殿试各级考试的内容、题型都囊括了进去。”<br />
萧淮川:“不仅如此,他这些内容还是近些年最新的,就连这次殿试的策论都在上面。”<br />
贾敬显然也看见了,毕竟这是他曾经考过的题。<br />
两人相互对视一眼,都看见了对方眼底的丝丝讶然。<br />
“怪不得……”贾敬微微点头,“怪不得这里围了这么多读书人。”<br />
他也知道为什么宋子虚会说,先前没见过这样的书。<br />
贾敬又将手中这册子大致翻了一遍,观里面的内容见解,解题摘要考评,越看越心惊。<br />
他缓缓将手中的册子阖上,沉声道:“这册子里语言针砭时弊,对各级考试剖析详细,想来编书之人定是对这些年的科考有深刻洞察和分析。”<br />
萧淮川和贾敬同时把视线落在了书封上,编纂署名:佩云斋。<br />
这一看便是名号,可佩云斋是何人的名号?<br />
如今世间闻名的大儒里,并没有谁号“佩云斋”。<br />
萧淮川又拿起另一本,落款同样是“佩云斋”,内容同样与科举有关,是教科举诗词解题俗称的一本诗词心得。<br />
他看着这内容,不禁晃了晃眼,这样的诗词分析心得,他也曾见过。<br />
贾敬将萧淮川的神情变化收入眼底,却没多说什么,而是又就近看了看手边其余的书。<br />
他又找出了一本时文大全,里面对当下热门时政话题也见解独到,很是不简单。<br />
贾敬再一看署名,依旧是“佩云斋”。<br />
这“佩云斋”到底是何方神圣?<br />
就在贾敬思忖着,一道突兀的声音插了进来。<br />
“这位公子,您这书要吗?”<br />
贾敬抬眸看去,只见一位发丝、服饰都有些凌乱的青衫读书人,涨红着脸指着贾敬手中的那本《京华策林新纂》。<br />
他也知道这样开口不甚礼貌,连忙解释道:“在下已经找了一圈了,大、大抵只剩这一本了,您……”<br />
他说着话,紧张的都有些结巴。<br />
贾敬见他洗得有些发白的青衫,又观他的年岁,猜到是家境一般的学子,顺势将手中的书递了过去。<br />
“谢谢,谢谢这位公子!”<br />
青衫学子双手接过,还向贾敬弯腰作揖表示谢意。<br />
贾敬笑道:“不必如此,我用不着这个,只是随手翻看。”<br />
他看似不经意问青衫学子,“近日墨韵轩这些书还真是火热,难买的紧。”<br />
那青衫学子听贾敬这么感慨,就跟遇见了知音一般,跟着点头,感慨道:“可不是难买吗?”<br />
“就公子刚刚拿到的这本《京华策林新纂》。”他说着晃了晃手中的书。<br />
“我都在这里蹲了三天了,店家接连补货,我也就才找到了这一本,这还是公子您让与我的。”<br />
贾敬一听,心道还真是巧了,这难得一本,还能被自己随手抓到,想来应当是先前抢书毕竟混乱,混在其他书中,被自己捡了漏。<br />
“这位佩云斋先生,定是世间大儒,他出的这一系列书,哪位学子不是甘之如饴?”<br />
青衫学子眼神里尽是对这位“佩云斋”的崇敬。<br />
“我还要回去温书,再次谢谢这位公子让书之恩。”青衫学子再次感谢,才拿着书去一旁结账了。<br />
萧淮川将手中的书放下,抬了抬下巴,“我们进去看看。”<br />
这间墨韵轩从外朝里看去,亦是人满为患,贾敬猜,里面可能还藏着其他好东西。<br />
两人迈步进去,里面的书客衣服明显较外面一众学子要华丽许多,多是绫罗绸缎,腰间挂着香囊佩环之物,非富即贵。<br />
书肆里面的书籍摆放,与外面的书棚相比,就有秩序了许多,书架上也都标注了属于什么类别的书。<br />
比如:四书五经、诗词歌赋、兵法典籍等。<br />
角落里窝了一众人,贾敬先是只是随意扫了一眼,当看见角落书架上标着的类别,忽的一顿,紧接着移开了眼。<br />
天珍阁的小厮果然没说错,晚上来挑那些书册的人着实不少。<br />
贾敬忍不住嘟囔了一句,跟在他身旁的萧淮川没听清,问了句,“阿元说什么?”<br />
“没什么。”贾敬矢口否认,朝旁边的书架走去,随手拿出一本书,装个样子。<br />
贾敬现在站的位置,没几步便是去二楼的楼梯。<br />
忽的,他隐约听见二楼传来的一段对话,下意识抬眸看去。<br />
贾敬听见了一个熟悉的名号。<br />
“青老板,您这边请。”一道爽朗的中年男声。<br />
“黄掌柜客气,我先前托您留的那本书,可还在?”这道声音则是显得清冽婉转,说话吐字又细腻顺滑,很是动听顺耳。<br />
“青老板亲口嘱托,我自然都记得的……”<br />
两人愈行愈远,声音也渐渐听不见了。<br />
贾敬微微垂眸,眼里划过一抹思绪。<br />
那“黄掌柜”应该就是翰墨轩的掌柜。<br />
而另一位,无论是熟悉的名号,还是那道让人听之忘俗的声音,贾敬也能确定,刚刚这位“青老板”,正是先前去理国公府,演那出“贵妃醉酒”的青老板,崇雅堂的台柱儿,水青。<br />
据柳阙所说,这位青老板和齐王萧淮洵关系可不一般。<br />
青老板一位戏子,需要什么书,让这位翰墨轩的黄掌柜特地留?<br />
贾敬想到青老板和齐王的这层关系,又想起翰墨轩这个阵仗,眼皮不自觉跟着跳了跳。<br />
翰墨轩难道跟齐王有什么牵扯?<br />
这个念头冒出,贾敬便待不住了,对萧淮川道:“淮哥,我看书法墨宝类典籍都在楼上,我上去瞧瞧。”<br />
丢下这句话,贾敬便上了楼。<br />
萧淮川此时也在翻阅着书籍,并未察觉到贾敬的异样,只是“嗯”了一声。<br />
他在看的正是一本兵书,倒不是《孙子兵法》之类的名家典籍,而是一些战场上的逸闻趣事,但从这里面却能窥见许多战场上不曾记载的细节。<br />
书册薄薄一本,萧淮川很快就看完了,见贾敬还未下来,便又随手从书册里抽出了一本。<br />
他也没看书名,顺手就翻开了内页。<br />
见开篇是两位举子知己一同进京赶考,却因下雨滞留寺庙。<br />
夜间雷雨,吵得睡不着觉,其中一人便来寻其好友温书。<br />
萧淮川蹙了蹙,应当是其他人放书放错了地方,他便当是什么才子佳人的话本,兴致缺缺的翻看了起来。<br />
下一瞬,萧淮川整个人一僵,凤眸骤然睁大,忽的将书用力合上,像是丢什么烫手山芋一般,丢在了书架上。<br />
什么笑解着罗带,牵之入了床帏?不是在温书吗?<br />
他们不是知己好友吗?怎么可以做那档子事!<br />
这竟然是本香艳旎情之书,还是男风!<br />
萧淮川目光死死盯着被他丢至书架上的那本书,仿佛在看什么洪水猛兽。<br />
【作者有话要说】<br />
小萧震惊!<br />
第66章<br />
贾敬这边上了楼, 眼睛便迅速扫视一圈。楼上人虽不少,但站于楼梯处也能一眼观全貌。<br />
他的目光俶尔落在一处。<br />
贾敬上次虽只见过青老板的戏曲装扮,未曾见过真容, 可他还是一眼便将人认了出来。<br />
只见那人倚靠在窗台边,身着一身剪裁得体的水碧色长衫,身形高挑挺拔。精致的盘扣紧紧扣着, 衬得他的脖颈愈显修长。<br />
他的手随意搭在窗沿, 抬眸低眼间, 眉梢眼角自带一丝风流缱绻, 原本只是清秀的面庞倒多了几分风情。<br />
青老板旁边并未有其他人,也并未看见方才和他说话的黄掌柜。他好似若有所察,收回看向窗外的目光, 稍稍转眸看来。<br />
贾敬直接一个侧身, 从旁边一个书架抽出一本书,随意一瞧,是本书法小札。<br />
他假装认真看着,实则余光一直瞥向青老板那处。<br />
“青老板, 让您久等了。”<br />
一个矮胖中年人从一个小隔间出来,朝青老板的方向走去, 手中还拿了两册书。<br />
贾敬听声音便知晓, 这位就是先前和青老板说话的黄掌柜。<br />
目光落在黄掌柜手中的书册上, 贾敬眼眸微沉, 这到底是个怎样珍贵的书, 还特地放在了小隔间中, 都未放置在书架上。<br />
黄掌柜没几步路就走到了青老板身边, 贾敬明显注意到, 就在他们还有几步之遥时, 青老板便下意识动了步子。<br />
他小心翼翼地双手接过那两册书册,当翻开内页时,甚至连手都颤抖了几分,情绪是肉眼可见的变化起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