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荀子大吃一惊,立马就想推拒这宅契。<br />
可是,他见刚收的小小学生正满眼忐忑而期待地看着自己,那些拒绝的话,顿时就说不出口了。<br />
身为当世大儒,他面对过比这三间宅子更多更贵重的诱惑,都一一婉拒了。<br />
可是这一回,他珍而重之地接过宅契,接过了这小孩童的一片真心,<br />
“好,老师也努力活得更久一些,等着世民立功,挣一座更大的宅院来给我住!”<br />
李世民咧出小牙齿朝他开心笑了起来。<br />
秦<br />
王看着眼前师生情深的一幕,默默挪开了视线。<br />
虽然此事孩子提前告诉过他了,但这毕竟是世民如今仅有的三间宅子,他怎么就不先问问自己这父亲需不需要呢?<br />
哪怕,只是装模作样问一句也好,唉,一有老师就忘了父王!<br />
荀子得知李世民还得了三百亩良田的赏赐,立刻眼睛一亮,指着蔺成问他,<br />
“他父亲蔺仪当年离开赵国时,曾在路上救了一位老者,你猜那老者是谁?”<br />
李世民瞪大眼睛看他,<br />
“一个有用的线索都没有,我怎么猜得出来?”<br />
荀子哈哈大笑,<br />
“你的良田,不就是线索吗?”<br />
秦王眸光一闪,立刻开口道,<br />
“莫非,那老者是农家的人?”<br />
农家兴起于楚国,却又在乱世中早早隐退。<br />
他虽不喜农家的“君王与庶民同耕”学说,却很重视对方精通的农耕醯醢之道,还派人四处寻访过农家弟子,可惜无果。<br />
荀子笑眯眯点头,<br />
“不错,此人正是农家掌门许行的独子,许朴。许朴如今收了蔺仪为徒,与他一家在兰陵山中耕田种桑...”<br />
世民对他这般好,连仅有的三间宅子都送给自己了,他这做老师的,也该顺手为学生搭条线。<br />
秦王一听真是农家的人,顿时就很高兴,暗暗思忖着要怎么开口邀请对方来秦国。<br />
李世民也很高兴。<br />
大唐的农耕技术,固然要比战国时代先进许多,可就算他是一个关心黎民的明君,也只懂些农耕的理论皮毛,并不懂实际的耕作细节。<br />
他早就想物色合适人选了,如果有农家弟子愿来秦国助力,真是一件造福苍生的大好事。<br />
他想了想,笑眯眯举起双手要秦王抱抱。<br />
秦王瞪了他一眼,还是一把将他捞了起来,李世民飞快贴在父亲耳边悄悄问,<br />
“阿父,我想邀请他们来咸阳帮我打理田地,你可以为他们提供一个宅子吗?”<br />
秦王抱着软乎乎的孩子,伸手点了点他眉心的红点。<br />
是谁家小孩,这么可笑?送宅子的时候只记得老师,要宅子的时候又想起来有个父王了。<br />
不过,小家伙倒一直跟他很有默契。<br />
农家一向避世,就算自己亲自去请,对方也未必肯来。既然荀子主动提出此事,小家伙又起了这个念头...<br />
还是让他借荀子的手,把对方请来咸阳再说吧。<br />
秦王淡淡“嗯”一声,同意了孩子的请求。<br />
等李世民大大方方把这事一提,蔺成立刻就很高兴,说他很喜欢咸阳,想马上写信让家人过来。<br />
荀子也对李世民许下承诺:他也会写信劝蔺仪早点过来帮他打理田地的,不要担心。<br />
...<br />
秦王抱着李世民告辞出来,还没走到马车处,就听到一道激动的声音响起,<br />
“王上!”<br />
他转头循声望去,是李斯。<br />
李斯一脸激动,小跑着前来行礼,<br />
“臣李斯拜见王上!”<br />
自从荀子来到咸阳后,他每日一有空就会过来陪陪老师——<br />
当然,也是为了“偶遇”秦王和李世民。<br />
他的运气不算好,当年来秦国谋官时,凑巧碰上了先王病逝,彼时新君尚年幼,秦国朝堂唯吕不韦一人独大。<br />
为了在秦国立下根脚,他只得投入吕不韦的门下,当了一个小小的舍人。<br />
这几年里,他凭借才能和洞察人心的本领,一步步获得了吕不韦的信任,终于被对方举荐给了秦王。<br />
李斯早就看出来,秦王绝不会忍受吕不韦的摆布,所以一有机会就会对君王暗表忠心,好为自己留一条后路——<br />
现在吕不韦早已卸权归家,眼看离倒台只有一步之遥,秦王收拾吕氏党羽,是迟早的事。<br />
他也是吕不韦的门客,生怕秦王会因此厌弃自己,真恨不得每日都待在君王身边歌功颂德。<br />
只可惜在秦国,像他这样的客卿多如牛毛,无召是不得前去面君的。<br />
这样一来,受秦王之邀前来咸阳小住,又与二公子关系密切的老师荀子,就成了他眼中的救命稻草。<br />
虽然,他一次也没“偶遇”过秦王或李世民,却依然坚持天天来拜访荀子。<br />
他昔年不过是一个小小仓吏,自认如同厕中之鼠,而来到秦国后,他从舍人一步步做到了郎官、长史、客卿,又怎甘心登高跌重?<br />
万一,哪天就遇上了呢?<br />
没想到,今天一下就偶遇了王上和二公子!<br />
秦王对李斯印象很好,这是一个很有才干、做事严谨认真的人,于是他停下了脚步。<br />
李斯压下心中的狂喜,在行礼问候了秦王后,立刻看向对方怀中的孩子,连声夸赞起来,<br />
“数月不见,二公子又长高了!这眼睛亮汪汪的像一潭清澈泉水,真是让人一见难忘,一看便是福泽深厚之人啊...”<br />
没人比他更懂得如何揣摩人心,王上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他早就琢磨得一清二楚了。<br />
比如,王上如今初为人父,又一举得了两子,最喜欢有人夸他的孩子了,但他不喜欢有人抢着抱他的孩子...<br />
李世民看了看眼前面容清癯、一脸慈爱的李斯,又抬头看了看秦王。<br />
果然还是一如既往的会夸人呐,看,秦王那疯狂上扬的嘴角!<br />
不过,他还是从李斯强作镇定的神色里,捕捉到了一丝不易察觉的惊慌。<br />
其实,在这种秦国新旧权力交替的重大时期,身为吕不韦门客的李斯会慌乱,倒也是人之常情。<br />
至少他很有分寸,只是想借探望老师的名义与他们偶遇探探口风,并没有做出什么愚蠢的举动,是个少有的聪明人。<br />
而且,他还很识时务。<br />
李世民立刻就决定,把李斯拉到自己的阵营来。<br />
秦王重才,本来就没有迁怒他,那就先帮李斯安下心来吧。<br />
于是,在秦王与李斯随意交谈了几句准备离开时,他突然一脸天真大喊道,<br />
“师兄,你是去看望老师的吗?”<br />
李斯听完登时心跳如鼓,立刻就对号入座了——<br />
他早就悄悄打听清楚了:王上之所以一反不喜儒家的常态,邀请老师荀子前来咸阳,是因为二公子很喜欢荀子。<br />
虽然他猜测着,王上绝不可能让儒者担任公子们的老师,但万一呢?<br />
现在这万一,不就又来了吗?<br />
李斯迅速藏好心头的兴奋,小心窥了一眼秦王的脸色,才一脸惊诧地看向李世民,<br />
“师兄?二公子这话是何意...”<br />
李世民也懒得跟他演,直接就把自己今日来拜荀子为师一事说了,又很高兴地喊了李斯一声师兄。<br />
李斯这才露出几分恰到好处的欣喜与受宠若惊,忙解下随身最贵的一块玉佩送给李世民,再三请求他不要嫌弃。<br />
李世民笑眯眯收下了,这才让秦王抱着自己登上了马车。<br />
李斯目送他们离去,直到六马金车再也看不见了,他才躲进旁边的巷子激动大笑起来。<br />
真是天无绝人之路!如今二公子竟然成了他的小师弟,还主动在王上面前承认了他这个师兄——<br />
王上就算看在二公子的份上,也不会再迁怒他了吧?<br />
李斯啊李斯,好好跟着小师弟走,你的福气还在后头呢!<br />
...<br />
李世民的心情,现在好得快飞起来了。<br />
韩非见了,老师拜了,农家的人有了,李斯也笼络了,真是妙极了!<br />
秦王见小家伙一直咧着嘴呵呵傻笑,不由捏了捏他的小脸蛋,<br />
“你故意在我面前喊李斯为师兄,又想做什么?”<br />
李世民用力推开他的手,<br />
“别又捏我呀,我已经是大孩子了!阿父难道真没看出来吗,李斯很担心,你会因为相国的事疏远他。”<br />
秦王捉住小家伙凶巴巴的小胖手,数着他手背上的小肉窝,淡淡道,<br />
“看出来了。”<br />
他欣赏李斯的才华,也不计较他是吕不韦的门客,一路将他从郎官提拔为客卿,自然已算得上是明君。<br />
但秦国接<br />
下来要走的路是何等波云诡谲,李斯如果连这点小压力都承受不住,又怎配再与他同道而行?<br />
李世民也看出来了,秦王心中现在只有韩非,为了得到韩非,他甚至不惜编造灭韩的借口,去逼迫韩王与他离心。
可是,他见刚收的小小学生正满眼忐忑而期待地看着自己,那些拒绝的话,顿时就说不出口了。<br />
身为当世大儒,他面对过比这三间宅子更多更贵重的诱惑,都一一婉拒了。<br />
可是这一回,他珍而重之地接过宅契,接过了这小孩童的一片真心,<br />
“好,老师也努力活得更久一些,等着世民立功,挣一座更大的宅院来给我住!”<br />
李世民咧出小牙齿朝他开心笑了起来。<br />
秦<br />
王看着眼前师生情深的一幕,默默挪开了视线。<br />
虽然此事孩子提前告诉过他了,但这毕竟是世民如今仅有的三间宅子,他怎么就不先问问自己这父亲需不需要呢?<br />
哪怕,只是装模作样问一句也好,唉,一有老师就忘了父王!<br />
荀子得知李世民还得了三百亩良田的赏赐,立刻眼睛一亮,指着蔺成问他,<br />
“他父亲蔺仪当年离开赵国时,曾在路上救了一位老者,你猜那老者是谁?”<br />
李世民瞪大眼睛看他,<br />
“一个有用的线索都没有,我怎么猜得出来?”<br />
荀子哈哈大笑,<br />
“你的良田,不就是线索吗?”<br />
秦王眸光一闪,立刻开口道,<br />
“莫非,那老者是农家的人?”<br />
农家兴起于楚国,却又在乱世中早早隐退。<br />
他虽不喜农家的“君王与庶民同耕”学说,却很重视对方精通的农耕醯醢之道,还派人四处寻访过农家弟子,可惜无果。<br />
荀子笑眯眯点头,<br />
“不错,此人正是农家掌门许行的独子,许朴。许朴如今收了蔺仪为徒,与他一家在兰陵山中耕田种桑...”<br />
世民对他这般好,连仅有的三间宅子都送给自己了,他这做老师的,也该顺手为学生搭条线。<br />
秦王一听真是农家的人,顿时就很高兴,暗暗思忖着要怎么开口邀请对方来秦国。<br />
李世民也很高兴。<br />
大唐的农耕技术,固然要比战国时代先进许多,可就算他是一个关心黎民的明君,也只懂些农耕的理论皮毛,并不懂实际的耕作细节。<br />
他早就想物色合适人选了,如果有农家弟子愿来秦国助力,真是一件造福苍生的大好事。<br />
他想了想,笑眯眯举起双手要秦王抱抱。<br />
秦王瞪了他一眼,还是一把将他捞了起来,李世民飞快贴在父亲耳边悄悄问,<br />
“阿父,我想邀请他们来咸阳帮我打理田地,你可以为他们提供一个宅子吗?”<br />
秦王抱着软乎乎的孩子,伸手点了点他眉心的红点。<br />
是谁家小孩,这么可笑?送宅子的时候只记得老师,要宅子的时候又想起来有个父王了。<br />
不过,小家伙倒一直跟他很有默契。<br />
农家一向避世,就算自己亲自去请,对方也未必肯来。既然荀子主动提出此事,小家伙又起了这个念头...<br />
还是让他借荀子的手,把对方请来咸阳再说吧。<br />
秦王淡淡“嗯”一声,同意了孩子的请求。<br />
等李世民大大方方把这事一提,蔺成立刻就很高兴,说他很喜欢咸阳,想马上写信让家人过来。<br />
荀子也对李世民许下承诺:他也会写信劝蔺仪早点过来帮他打理田地的,不要担心。<br />
...<br />
秦王抱着李世民告辞出来,还没走到马车处,就听到一道激动的声音响起,<br />
“王上!”<br />
他转头循声望去,是李斯。<br />
李斯一脸激动,小跑着前来行礼,<br />
“臣李斯拜见王上!”<br />
自从荀子来到咸阳后,他每日一有空就会过来陪陪老师——<br />
当然,也是为了“偶遇”秦王和李世民。<br />
他的运气不算好,当年来秦国谋官时,凑巧碰上了先王病逝,彼时新君尚年幼,秦国朝堂唯吕不韦一人独大。<br />
为了在秦国立下根脚,他只得投入吕不韦的门下,当了一个小小的舍人。<br />
这几年里,他凭借才能和洞察人心的本领,一步步获得了吕不韦的信任,终于被对方举荐给了秦王。<br />
李斯早就看出来,秦王绝不会忍受吕不韦的摆布,所以一有机会就会对君王暗表忠心,好为自己留一条后路——<br />
现在吕不韦早已卸权归家,眼看离倒台只有一步之遥,秦王收拾吕氏党羽,是迟早的事。<br />
他也是吕不韦的门客,生怕秦王会因此厌弃自己,真恨不得每日都待在君王身边歌功颂德。<br />
只可惜在秦国,像他这样的客卿多如牛毛,无召是不得前去面君的。<br />
这样一来,受秦王之邀前来咸阳小住,又与二公子关系密切的老师荀子,就成了他眼中的救命稻草。<br />
虽然,他一次也没“偶遇”过秦王或李世民,却依然坚持天天来拜访荀子。<br />
他昔年不过是一个小小仓吏,自认如同厕中之鼠,而来到秦国后,他从舍人一步步做到了郎官、长史、客卿,又怎甘心登高跌重?<br />
万一,哪天就遇上了呢?<br />
没想到,今天一下就偶遇了王上和二公子!<br />
秦王对李斯印象很好,这是一个很有才干、做事严谨认真的人,于是他停下了脚步。<br />
李斯压下心中的狂喜,在行礼问候了秦王后,立刻看向对方怀中的孩子,连声夸赞起来,<br />
“数月不见,二公子又长高了!这眼睛亮汪汪的像一潭清澈泉水,真是让人一见难忘,一看便是福泽深厚之人啊...”<br />
没人比他更懂得如何揣摩人心,王上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他早就琢磨得一清二楚了。<br />
比如,王上如今初为人父,又一举得了两子,最喜欢有人夸他的孩子了,但他不喜欢有人抢着抱他的孩子...<br />
李世民看了看眼前面容清癯、一脸慈爱的李斯,又抬头看了看秦王。<br />
果然还是一如既往的会夸人呐,看,秦王那疯狂上扬的嘴角!<br />
不过,他还是从李斯强作镇定的神色里,捕捉到了一丝不易察觉的惊慌。<br />
其实,在这种秦国新旧权力交替的重大时期,身为吕不韦门客的李斯会慌乱,倒也是人之常情。<br />
至少他很有分寸,只是想借探望老师的名义与他们偶遇探探口风,并没有做出什么愚蠢的举动,是个少有的聪明人。<br />
而且,他还很识时务。<br />
李世民立刻就决定,把李斯拉到自己的阵营来。<br />
秦王重才,本来就没有迁怒他,那就先帮李斯安下心来吧。<br />
于是,在秦王与李斯随意交谈了几句准备离开时,他突然一脸天真大喊道,<br />
“师兄,你是去看望老师的吗?”<br />
李斯听完登时心跳如鼓,立刻就对号入座了——<br />
他早就悄悄打听清楚了:王上之所以一反不喜儒家的常态,邀请老师荀子前来咸阳,是因为二公子很喜欢荀子。<br />
虽然他猜测着,王上绝不可能让儒者担任公子们的老师,但万一呢?<br />
现在这万一,不就又来了吗?<br />
李斯迅速藏好心头的兴奋,小心窥了一眼秦王的脸色,才一脸惊诧地看向李世民,<br />
“师兄?二公子这话是何意...”<br />
李世民也懒得跟他演,直接就把自己今日来拜荀子为师一事说了,又很高兴地喊了李斯一声师兄。<br />
李斯这才露出几分恰到好处的欣喜与受宠若惊,忙解下随身最贵的一块玉佩送给李世民,再三请求他不要嫌弃。<br />
李世民笑眯眯收下了,这才让秦王抱着自己登上了马车。<br />
李斯目送他们离去,直到六马金车再也看不见了,他才躲进旁边的巷子激动大笑起来。<br />
真是天无绝人之路!如今二公子竟然成了他的小师弟,还主动在王上面前承认了他这个师兄——<br />
王上就算看在二公子的份上,也不会再迁怒他了吧?<br />
李斯啊李斯,好好跟着小师弟走,你的福气还在后头呢!<br />
...<br />
李世民的心情,现在好得快飞起来了。<br />
韩非见了,老师拜了,农家的人有了,李斯也笼络了,真是妙极了!<br />
秦王见小家伙一直咧着嘴呵呵傻笑,不由捏了捏他的小脸蛋,<br />
“你故意在我面前喊李斯为师兄,又想做什么?”<br />
李世民用力推开他的手,<br />
“别又捏我呀,我已经是大孩子了!阿父难道真没看出来吗,李斯很担心,你会因为相国的事疏远他。”<br />
秦王捉住小家伙凶巴巴的小胖手,数着他手背上的小肉窝,淡淡道,<br />
“看出来了。”<br />
他欣赏李斯的才华,也不计较他是吕不韦的门客,一路将他从郎官提拔为客卿,自然已算得上是明君。<br />
但秦国接<br />
下来要走的路是何等波云诡谲,李斯如果连这点小压力都承受不住,又怎配再与他同道而行?<br />
李世民也看出来了,秦王心中现在只有韩非,为了得到韩非,他甚至不惜编造灭韩的借口,去逼迫韩王与他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