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洼镇看着热闹,其实烂泥地有许多。过去有一商队的马车陷在路口,又不巧赶上大雨,整整半车货都泡了水。而且几家老铺子都沾着亲,有个面摊才支了三天,就被泼了两回泔水。”<br />
伏棂心中有数,仍觉得选桑麻镇更稳妥。<br />
此地脚夫商旅往来频繁,“迎客楼”老铺子油腻,正缺新店填补,且无大洼镇烂泥地和排外的问题,也不像青崖镇依赖大集,客源更稳定。<br />
等过几天,她就过去盘块地,这次不能再请沈念帮忙了,还得自己出手。<br />
好在这段时间,百福点心铺算是有点名气,打听店面盘块地不成问题。<br />
伏棂又问道,“那你愿不愿意以后把时蔬只供给我?什么波棱,什么萝卜,什么都是我的?不许再卖给别人,好不好?”<br />
白潋立刻用力点头,耳尖泛红,“嗯!我都听你的。”<br />
她睫毛低垂,像只温驯的小兽。<br />
伏棂见状唇角微扬,调侃道,“不枉我替你暖手。”<br />
前阵子,白潋刚把波棱拿到镇上卖了没几回,有的酒楼们闻风而动,跟白潋谈价钱,想以后只供货给她们,白潋想着其他人还要吃,就没同意。<br />
那些人只好混在队伍里,但一旦一次买的太多,容易被白潋发现,他们只好小把小把买。<br />
白潋此时思绪已经飘到了别的地方,这酒楼酒楼,酒是必不可少的。<br />
正好最近有学,不如她来试试。<br />
虽然伏棂可以与聚源酒坊合作,但米糕坊已经被点心铺压了一头,要是伏棂说要和泰和四宝的老字号合作,不知道这个聚源酒坊会不会答应。<br />
白潋没有把这个想法告诉伏棂,她能想到的,伏棂自然也能想到。自己酿酒一事,还是等了眉目,再和伏棂说。<br />
见白潋人已经不冷了,伏棂便松开了手,给她讲起了书。<br />
约莫一个时辰,白潋才走出厢房门。<br />
伏棂留她一起吃了晚饭,用饭后,伏棂让李大娘拿些姜出来,把一件披袄套在白潋身上,对她说,“每天喝一碗姜汤。不然,让你好看。”<br />
白潋点头如捣蒜,“我会听话。”<br />
伏棂想送她,白潋按住她的手,“外边太冷了,小瑶送我就好。”<br />
小瑶送她出门,走到院子的时候,两人聊起近况。<br />
小瑶搓着手笑道,“小姐说以后让我管酒楼,还吓唬我学不好就饿肚子。”<br />
白潋不信,“她才不会真饿着你。”<br />
小瑶挤挤眼,“就算小姐不给我饭吃,我也高兴。”<br />
“为什么?”白潋不解。<br />
小瑶骄傲,“被在意的人管着,那是福气!女人要是不放在心上,谁费这口舌?”说完,她突然凑近,“你听小姐的话喝姜汤,不也是被管着?偷着乐吧!”<br />
想到伏棂的话,白潋十分同意小瑶的看法,她也喜欢被伏棂管着。<br />
伏棂管她,就是在乎她。<br />
“那她还有没有像管我一样管过别人?”白潋好奇道,说到底,她和伏棂认识也不到一年,在这之前,伏棂会不会这么对别人?<br />
小瑶一听就笑弯了眼,拖着长腔,“心思跟筛子似的!想知道?自己去问呗,我可不敢瞎编排——要是惹得小姐让我看账本,那苦头我才不吃呢!”<br />
白潋不说话。<br />
小瑶晃脑袋,“哟,心虚?”<br />
白潋脖子一梗,“才不是,我问的是正经事!”<br />
“正经事?我看你是想探小姐的底吧?”<br />
“是又如何?”白潋挺直腰板,心里暗想:自己问就自己问,等我找到机会......<br />
————<br />
回到家中,白潋小心翼翼地把披袄放好,她可不想弄脏了。<br />
做了些家务活,她才坐下来思考那酒都怎么酿的。<br />
其实就算不看书,白潋也知道一二。十里村有些人就会自己酿酒喝。<br />
农家人常取自家所种糯米、高粱,酿作粮食酒。<br />
这基本的步骤,白潋是清楚的。<br />
书上还说了,酿好酒、香酒,首重选料,以精白糯米为上,配清冽井水或山泉水,筛除瘪谷霉变方为根基。<br />
制曲乃酒之魂魄,将小麦、豌豆磨碎和成曲块,裹野外曲母发酵,待生均匀菌丝后晒干磨粉。<br />
若讲究些便可加陈皮、肉桂等芳香药材增香,期间需如侍菜苗般盯紧温湿度。<br />
......<br />
以细布过滤酒醅,装入陶坛泥封,埋入地窖陈化三月至数年,时间愈长酒香愈醇。<br />
白潋于农学一途,确有天赋,只是听了一两遍,就能记得大差不差。<br />
这酿酒需要的糯米,她可以自己种,而且能保证给伏棂的糯米,都是好糯米。<br />
既然如此,那来年开春,就种糯米吧!<br />
第21章暖洋洋<br />
白潋往灶膛塞满硬柴。<br />
等饭做好后, 便用铁钳扒出热灰倒进陶盆。<br />
端进屋里,火盆烘得土墙都泛暖。<br />
她人被烤得发烫。<br />
晚饭是几碗红薯粥,就着一碟咸菜便吃饱了。<br />
看着粥里的红薯块, 白潋忽然冒出了个新主意。<br />
饭后她摸出藏着的小包,里头是跟村里种过糯米的人家买来的糯米种子。<br />
虽说冬日虫蚁大多都被冻死,她仍把布包塞进陶瓮,且还在瓮底铺了层干艾草。<br />
就这么过了大半个月,天气越来越冷。<br />
伏棂给她了一套新衣, 比白潋自己的暖和不少, 白潋怕弄脏,下地翻土的时候都小心翼翼的。<br />
虽然身体暖了许多, 可由于要翻耕土地, 她的手时常冻得通红。<br />
想到伏棂说过的话,白潋有点心虚,要想不冻坏伏棂的手...就不能冻坏自己的手。<br />
她整个人如同打了鸡血一般,跑遍了几个镇子, 好不容易买到两只手炉。<br />
王丫几个好几天没见到她,还以为她是出事了,后来知道这姑娘是去镇上买东西去了,才松了口气, 但还是忍不住戳她脑门。<br />
大虞朝建立前, 便携的手炉极少, 宗亲贵族多用室内炭炉、熏炉取暖熏香。<br />
这些铜陶所制的器具造价高昂, 普通百姓难得一见。<br />
至大虞朝,手炉才渐渐在商贾之家与文人雅士中流行开来。随着时间流逝, 一些富农也能用上了。<br />
尽管如此,对于寻常人家而言, 他们更多的是用陶炉生火,或围着火塘度过漫漫长冬。<br />
这两个手炉,是白潋到了河沿镇弄到手的。<br />
每至立冬,泰和县附近的大河便会迎来“封河”之期。<br />
官府会提前发出通告,命商船停航,货物改由马车、驮队等陆路方式运输。<br />
依循古制,黄河流域的船只遵循“冬至停航,立春复行”的规矩,以避过冰封最甚之时。<br />
泰和县与其他地方,虽不止可以通过水路连通,也能通过陆路来往,但水路比起陆路,花费的时间要少上许多。也正是因为如此,每到冬天,河沿镇的东西都要比往常贵上几分。<br />
这两个手炉花了她好一番价钱,她却不觉得心疼。<br />
白潋兴致冲冲地献宝似的把它们送到伏棂面前,其中一个给了伏棂,“这样,我们就是一对了!”<br />
“一对?什么和什么是一对?”伏棂轻轻拨弄,“炭要戳松些才耐烧。”<br />
“我和你的手炉是一对呀。”白潋跟她并肩摆弄炉子,脑袋快凑到一处,“我的手不会冷了,你的手也不会。”<br />
伏棂手腕一转,捏她的手,发觉还没热起来,“是么?先把你冻僵的爪子捂热。”<br />
“可不是什么爪子。”白潋有点委屈,怎么说得自己的手跟狗爪子似的。<br />
伏棂故意说,“爪子爪子。”<br />
白潋撇嘴,不再反驳,爪子就爪子。<br />
她想了想,觉得其实如果真当了伏棂的狗也很幸福,不像外边的流浪狗一样,吃了上顿没下顿。<br />
说到这个,犬算是寻常可见的家畜。<br />
农人们多养着土黄色或纯黑色的田园犬。猎户家的犬只更精壮些,耳朵尖竖。<br />
逢着冬月杀年猪,煮烂的猪骨就会丢给老狗大狗小狗,它们便叼着骨头,吧嗒着嘴啃得滋滋响,算是农忙过后难得的闲趣。<br />
十里村人几乎有一半的人家养狗,白潋前几年也想养只,不过想想还是算了,当时自己还要给自己填肚子,哪里舍得分给狗吃。<br />
真养了,恐怕也是跟着自己受罪。<br />
不过现在嘛,倒是可以考虑考虑。<br />
见她突然不理自己,伏棂心底忽然有点慌。<br />
温热的手扶着白潋的脸颊,伏棂试探问,“生气了?”<br />
“嗯?”白潋一头雾水,自己想得入神了,一时没反应过来,“生什么气?”<br />
“我说爪子。”<br />
伏棂有点心虚。<br />
白潋摸摸脑袋,“这不是爱称么?”才不过片刻,她已经适应良好了。<br />
“不许胡说。”伏棂羞愤说,她可还没有说这是什么爱不爱的。<br />
上次小瑶说的话此时在白潋脑海里响起。
伏棂心中有数,仍觉得选桑麻镇更稳妥。<br />
此地脚夫商旅往来频繁,“迎客楼”老铺子油腻,正缺新店填补,且无大洼镇烂泥地和排外的问题,也不像青崖镇依赖大集,客源更稳定。<br />
等过几天,她就过去盘块地,这次不能再请沈念帮忙了,还得自己出手。<br />
好在这段时间,百福点心铺算是有点名气,打听店面盘块地不成问题。<br />
伏棂又问道,“那你愿不愿意以后把时蔬只供给我?什么波棱,什么萝卜,什么都是我的?不许再卖给别人,好不好?”<br />
白潋立刻用力点头,耳尖泛红,“嗯!我都听你的。”<br />
她睫毛低垂,像只温驯的小兽。<br />
伏棂见状唇角微扬,调侃道,“不枉我替你暖手。”<br />
前阵子,白潋刚把波棱拿到镇上卖了没几回,有的酒楼们闻风而动,跟白潋谈价钱,想以后只供货给她们,白潋想着其他人还要吃,就没同意。<br />
那些人只好混在队伍里,但一旦一次买的太多,容易被白潋发现,他们只好小把小把买。<br />
白潋此时思绪已经飘到了别的地方,这酒楼酒楼,酒是必不可少的。<br />
正好最近有学,不如她来试试。<br />
虽然伏棂可以与聚源酒坊合作,但米糕坊已经被点心铺压了一头,要是伏棂说要和泰和四宝的老字号合作,不知道这个聚源酒坊会不会答应。<br />
白潋没有把这个想法告诉伏棂,她能想到的,伏棂自然也能想到。自己酿酒一事,还是等了眉目,再和伏棂说。<br />
见白潋人已经不冷了,伏棂便松开了手,给她讲起了书。<br />
约莫一个时辰,白潋才走出厢房门。<br />
伏棂留她一起吃了晚饭,用饭后,伏棂让李大娘拿些姜出来,把一件披袄套在白潋身上,对她说,“每天喝一碗姜汤。不然,让你好看。”<br />
白潋点头如捣蒜,“我会听话。”<br />
伏棂想送她,白潋按住她的手,“外边太冷了,小瑶送我就好。”<br />
小瑶送她出门,走到院子的时候,两人聊起近况。<br />
小瑶搓着手笑道,“小姐说以后让我管酒楼,还吓唬我学不好就饿肚子。”<br />
白潋不信,“她才不会真饿着你。”<br />
小瑶挤挤眼,“就算小姐不给我饭吃,我也高兴。”<br />
“为什么?”白潋不解。<br />
小瑶骄傲,“被在意的人管着,那是福气!女人要是不放在心上,谁费这口舌?”说完,她突然凑近,“你听小姐的话喝姜汤,不也是被管着?偷着乐吧!”<br />
想到伏棂的话,白潋十分同意小瑶的看法,她也喜欢被伏棂管着。<br />
伏棂管她,就是在乎她。<br />
“那她还有没有像管我一样管过别人?”白潋好奇道,说到底,她和伏棂认识也不到一年,在这之前,伏棂会不会这么对别人?<br />
小瑶一听就笑弯了眼,拖着长腔,“心思跟筛子似的!想知道?自己去问呗,我可不敢瞎编排——要是惹得小姐让我看账本,那苦头我才不吃呢!”<br />
白潋不说话。<br />
小瑶晃脑袋,“哟,心虚?”<br />
白潋脖子一梗,“才不是,我问的是正经事!”<br />
“正经事?我看你是想探小姐的底吧?”<br />
“是又如何?”白潋挺直腰板,心里暗想:自己问就自己问,等我找到机会......<br />
————<br />
回到家中,白潋小心翼翼地把披袄放好,她可不想弄脏了。<br />
做了些家务活,她才坐下来思考那酒都怎么酿的。<br />
其实就算不看书,白潋也知道一二。十里村有些人就会自己酿酒喝。<br />
农家人常取自家所种糯米、高粱,酿作粮食酒。<br />
这基本的步骤,白潋是清楚的。<br />
书上还说了,酿好酒、香酒,首重选料,以精白糯米为上,配清冽井水或山泉水,筛除瘪谷霉变方为根基。<br />
制曲乃酒之魂魄,将小麦、豌豆磨碎和成曲块,裹野外曲母发酵,待生均匀菌丝后晒干磨粉。<br />
若讲究些便可加陈皮、肉桂等芳香药材增香,期间需如侍菜苗般盯紧温湿度。<br />
......<br />
以细布过滤酒醅,装入陶坛泥封,埋入地窖陈化三月至数年,时间愈长酒香愈醇。<br />
白潋于农学一途,确有天赋,只是听了一两遍,就能记得大差不差。<br />
这酿酒需要的糯米,她可以自己种,而且能保证给伏棂的糯米,都是好糯米。<br />
既然如此,那来年开春,就种糯米吧!<br />
第21章暖洋洋<br />
白潋往灶膛塞满硬柴。<br />
等饭做好后, 便用铁钳扒出热灰倒进陶盆。<br />
端进屋里,火盆烘得土墙都泛暖。<br />
她人被烤得发烫。<br />
晚饭是几碗红薯粥,就着一碟咸菜便吃饱了。<br />
看着粥里的红薯块, 白潋忽然冒出了个新主意。<br />
饭后她摸出藏着的小包,里头是跟村里种过糯米的人家买来的糯米种子。<br />
虽说冬日虫蚁大多都被冻死,她仍把布包塞进陶瓮,且还在瓮底铺了层干艾草。<br />
就这么过了大半个月,天气越来越冷。<br />
伏棂给她了一套新衣, 比白潋自己的暖和不少, 白潋怕弄脏,下地翻土的时候都小心翼翼的。<br />
虽然身体暖了许多, 可由于要翻耕土地, 她的手时常冻得通红。<br />
想到伏棂说过的话,白潋有点心虚,要想不冻坏伏棂的手...就不能冻坏自己的手。<br />
她整个人如同打了鸡血一般,跑遍了几个镇子, 好不容易买到两只手炉。<br />
王丫几个好几天没见到她,还以为她是出事了,后来知道这姑娘是去镇上买东西去了,才松了口气, 但还是忍不住戳她脑门。<br />
大虞朝建立前, 便携的手炉极少, 宗亲贵族多用室内炭炉、熏炉取暖熏香。<br />
这些铜陶所制的器具造价高昂, 普通百姓难得一见。<br />
至大虞朝,手炉才渐渐在商贾之家与文人雅士中流行开来。随着时间流逝, 一些富农也能用上了。<br />
尽管如此,对于寻常人家而言, 他们更多的是用陶炉生火,或围着火塘度过漫漫长冬。<br />
这两个手炉,是白潋到了河沿镇弄到手的。<br />
每至立冬,泰和县附近的大河便会迎来“封河”之期。<br />
官府会提前发出通告,命商船停航,货物改由马车、驮队等陆路方式运输。<br />
依循古制,黄河流域的船只遵循“冬至停航,立春复行”的规矩,以避过冰封最甚之时。<br />
泰和县与其他地方,虽不止可以通过水路连通,也能通过陆路来往,但水路比起陆路,花费的时间要少上许多。也正是因为如此,每到冬天,河沿镇的东西都要比往常贵上几分。<br />
这两个手炉花了她好一番价钱,她却不觉得心疼。<br />
白潋兴致冲冲地献宝似的把它们送到伏棂面前,其中一个给了伏棂,“这样,我们就是一对了!”<br />
“一对?什么和什么是一对?”伏棂轻轻拨弄,“炭要戳松些才耐烧。”<br />
“我和你的手炉是一对呀。”白潋跟她并肩摆弄炉子,脑袋快凑到一处,“我的手不会冷了,你的手也不会。”<br />
伏棂手腕一转,捏她的手,发觉还没热起来,“是么?先把你冻僵的爪子捂热。”<br />
“可不是什么爪子。”白潋有点委屈,怎么说得自己的手跟狗爪子似的。<br />
伏棂故意说,“爪子爪子。”<br />
白潋撇嘴,不再反驳,爪子就爪子。<br />
她想了想,觉得其实如果真当了伏棂的狗也很幸福,不像外边的流浪狗一样,吃了上顿没下顿。<br />
说到这个,犬算是寻常可见的家畜。<br />
农人们多养着土黄色或纯黑色的田园犬。猎户家的犬只更精壮些,耳朵尖竖。<br />
逢着冬月杀年猪,煮烂的猪骨就会丢给老狗大狗小狗,它们便叼着骨头,吧嗒着嘴啃得滋滋响,算是农忙过后难得的闲趣。<br />
十里村人几乎有一半的人家养狗,白潋前几年也想养只,不过想想还是算了,当时自己还要给自己填肚子,哪里舍得分给狗吃。<br />
真养了,恐怕也是跟着自己受罪。<br />
不过现在嘛,倒是可以考虑考虑。<br />
见她突然不理自己,伏棂心底忽然有点慌。<br />
温热的手扶着白潋的脸颊,伏棂试探问,“生气了?”<br />
“嗯?”白潋一头雾水,自己想得入神了,一时没反应过来,“生什么气?”<br />
“我说爪子。”<br />
伏棂有点心虚。<br />
白潋摸摸脑袋,“这不是爱称么?”才不过片刻,她已经适应良好了。<br />
“不许胡说。”伏棂羞愤说,她可还没有说这是什么爱不爱的。<br />
上次小瑶说的话此时在白潋脑海里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