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棂看着白潋窘迫得几乎要把自己埋进被褥里的样子,笑意更甚,“没成想,帮你整理床铺时,手伸进去一摸枕头——”<br />
她故意拖长了音调,另一只手则不紧不慢地从自己倚着的枕头底下,缓缓抽出了一本薄薄的、封面已然有些磨损的小册子。<br />
白潋仿佛听到自己内心有什么东西碎裂的声音,她简直想立刻消失。<br />
白潋语无伦次地想解释:“我就那个好奇嘛…就是随便翻翻,真的!只是随便翻翻。”<br />
声音越来越小,她自己都觉得没有说服力。<br />
伏棂调侃道,“哦?随便翻翻?好奇?”<br />
白潋正被这无形的“审问”压得抬不起头,只想捂着脸求饶认错,赌咒发誓再也不看这些乱七八糟的闲书了。<br />
然而,就在那铺天盖地的羞窘快要将她淹没时,一道雪亮的灵光骤然劈开了混沌的脑海。<br />
等等!不对劲!<br />
一个大胆到近乎荒谬的念头猛地撞了进来:伏棂,她怎么能如此流利地、一字不漏地地背出书里的内容?<br />
她也看了,而且看得仔细,看得认真,甚至可能不止看了一遍?<br />
所有的害羞、窘迫、无措,如同潮水般飞速退去,被一种豁然开朗的兴奋和某种翻身做主的窃喜所取代。<br />
白潋非但没有像伏棂预想的那样羞怯退缩,反而猛地抬起头。<br />
白潋非但没有退开,反而像条发现了秘密宝藏的灵活小鱼,就凑得更近。<br />
两人的鼻尖相距不过寸许,白潋居然赤裸裸地挑衅,“审我?伏夫子,您倒背如流的样子更生动喔?”<br />
她的视线大胆地扫过伏棂明显有些僵硬的脸,然后,目光落在了伏棂手中那本《双姝记》上:<br />
“既然…咱们伏夫子学富五车,涉猎甚广,连这典籍都研习得如此透彻——”<br />
白潋故意把“典籍”两个字咬得又重又慢,戏谑道,“那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咱们一块儿学习?”<br />
伏棂显然完全没料到会如此峰回路转,她预想中的羞窘求饶、伏低做小全没出现,反而迎来了对方如此强势而直白的反攻。<br />
空气仿佛在那一刻彻底凝固了。<br />
只剩下两人近在咫尺的对视,呼吸缠绕在一起,温度节节攀升。<br />
伏棂白皙的耳廓,迅速晕染开大片惊心动魄的、难以掩饰的绯红,一路蔓延到下颌线、脖颈…那点镇定自若的“审问官”姿态,瞬间瓦解。<br />
她下意识地想避开白潋灼灼的目光,却又不甘心就这样败下阵来,唇瓣抿了抿,似乎想说什么反驳或训诫的话,但最终,只是从喉间溢出一声极低的、分外勾人的鼻音:“哼…”<br />
周遭仿佛凝固了一瞬,只剩下两人近在咫尺的呼吸声。<br />
烛火轻轻跳跃,将两人依偎的身影投在墙壁上。<br />
拉得很长,纠缠不清。<br />
第44章要离开了<br />
伏棂仔细整理好那份凝聚了数日心血的呈文。<br />
“走吧。”伏棂换上一身干净利落的素色长衫, 更显沉稳干练。<br />
白潋应声,和她并肩走。<br />
陈缨早已备好马车,两人坐好, 马车便驶向了泰和县城。<br />
马腿快,正午就到了。<br />
此时县衙侧门,已是一派忙碌景象。<br />
伏棂递上名帖,“伏棂、白潋,呈递文书求见县令大人。”<br />
衙役听县令提过伏家名号, 更识得伏棂气度不凡, 不敢怠慢,立刻进去通传。<br />
不多时, 两人被引入县衙后身一处布置雅致的花厅。<br />
厅内墙上挂着山水字画, 燃着清淡的熏香。<br />
泰和县令,年约四十,面容儒雅,正端坐主位品茶, 一旁侍立着书吏王主簿。<br />
“草民伏棂白潋,见过大人。”<br />
两人上前,规整行礼。<br />
“两位不必多礼,请坐。”<br />
方县令放下茶盏, 目光温和, 他示意二人落座, 自有小厮奉上清茶。<br />
“二位联袂而来, 是为何事?”<br />
伏棂递上呈文,“禀大人, 草民今日前来,是为河运呈递一份关于疏浚回蛇湾及该处泊位经营的陈情书。”<br />
主簿上前接过, 呈给方县令。<br />
方县令接过文书袋,却并未立刻拆阅,反而将其置于案几之上,脸上带着一丝了然的笑意,“回蛇湾?伏小姐好眼力。此地扼守水路要冲,确是泰和河段的一处咽喉之地。”<br />
他端起茶盏,轻抿一口,“本官听闻,伏夫子与本地沈记布庄的沈念掌柜,相交莫逆?沈掌柜十年经营得法,信誉卓著,是本地典范。”<br />
伏棂心下了然,这是方县令在用自己的方式评估她在本地商圈的信誉和根基。<br />
她神色坦然,从容应对,“大人明鉴。沈念掌柜为人爽利,眼界开阔,是草民在泰和结识的好友。沈老板行事公允,草民深为敬佩。”<br />
她只提合作与认可,不言及任何私下请托,将选择权交还给方县令。<br />
方县令微微颔首,指节在光滑的桌面上轻轻叩击了两下,若有所思,“正是。沈家根基深厚。伏小姐刚到不过两三年,也能将产业经营得如此利落,想来伏小姐必有过人之处,值得信赖。”<br />
想到伏家人之前因陈平安之事寄来的书信,他脸上笑意更沈了几分。<br />
铺垫已足,方县令这才拆开伏棂的呈文,抽出纸张,凝神细阅。<br />
厅内一时寂静,只闻纸页翻动的沙沙声。<br />
伏棂端坐如松,神情沉静如水。<br />
白潋则坐在一旁,偶尔端起茶杯轻抿一口。<br />
约莫一炷香的功夫,方县令放下文书,脸上已是明朗舒展的笑容,他抚掌赞道,“好!两位此份呈文,真可谓是名正言顺、实处着力、信字为先!条理清晰,谋划深远,句句切中要害!<br />
“疏浚河道,畅通航运,乃县衙当前要务。你们能主动请缨,承担回蛇湾一段疏浚之责,并承诺雇佣本地劳力,解本官征夫之烦忧,此乃为地方造福的义举!”<br />
“至于回蛇湾泊位经营权一事,此地位置紧要,关乎本县河运命脉,本官亦需为长远计,慎之又慎。”<br />
方县令话锋一转,“不过,有伏家商誉在前、伏氏门风为凭,更有此份详尽稳妥、切实可行的规划在手…”<br />
沉吟片刻,方县令朗声道,“本官以为,将此泊位授予二位,是极好的选择。”<br />
“谢大人。”伏棂松了一口气。<br />
方县令笑容满面,热情相邀,“两位若不嫌弃,便留下用了午膳再走吧?”<br />
伏棂两人对视一眼,“承蒙大人盛情,草民夫妇却之不恭,恭敬不如从命。”<br />
午膳并未在花厅,而是移步至县衙内一处更为清雅的一处。<br />
菜品不算奢华,但明显是用了心思的家常美味。<br />
这顿饭吃得气氛融洽,宾主尽欢。<br />
白潋初时还有些拘谨,见方县令言谈风趣,毫无官架子,也渐渐放松下来。<br />
她尝了一口那酸黄瓜,眼睛一亮,脱口赞道,“这黄瓜腌得脆爽,酸度正好。”<br />
伏棂见她喜欢,也夹了一片细细品尝。<br />
方县令哈哈一笑,颇为自得,“两位喜欢,走时带一些回去!”<br />
饭后,两人再次拜谢方县令,便由主簿引着去办理各项文书契书的具体交接手续。<br />
主簿显然得了县令严令,效率极高,各项条款核对清晰,文书誊写工整。<br />
……<br />
走出县衙威严的大门,白潋长长地、畅快地舒了一口气。<br />
伏棂珍重地将契书收好,连日紧绷的精神终于放松。<br />
陈缨驾车,三人并未立刻返回十里村,而是直奔河沿镇。<br />
马车停在河沿镇西边那片新购置的三十亩肥田上。<br />
白潋迫不及待地跳下车,拉着伏棂走到她事先看好的、靠近引水渠的一处向阳角落。<br />
“看,就种这儿。”白潋蹲下身,指着地里说,“这里阳光足,浇水也方便。等它们长开了,又香又壮。以后摘了叶子,煮茶也好,做汤添香也好,或者直接卖给码头歇脚的客人泡水喝,都行。”<br />
听完白潋的宏图,伏棂心情甚是愉悦。<br />
从田里出来,路过河沿镇。<br />
伏棂还未去过沈记在河沿的分店,两人便到了布庄。<br />
布庄内灯火通明,各色布匹绸缎琳琅满目,摆放得整整齐齐。<br />
伙计见是熟面孔,连忙热情招呼。<br />
很快,沈念的声音传来,“哟!今儿是什么好日子?把你们这两位大忙人吹到我这儿来了?”<br />
对于伏棂的事,沈念多少知道一点。<br />
“沈老板。”伏棂迎上去,“你是没看见,今天在县衙,方大人话里话外都是‘沈念看重的人,必是可靠的’。”<br />
沈念先是一愣,引得店里几个顾客都侧目看来,“方县令还是那么精,眼光也毒,能自己琢磨我沈念看人的眼光,那也算他有见识。”<br />
沈念拍了拍伏棂的肩膀,“事成了就好。我就知道你们能行。但…白潋真不再考虑考虑来我这?管事的位子,可一直给白潋。”
她故意拖长了音调,另一只手则不紧不慢地从自己倚着的枕头底下,缓缓抽出了一本薄薄的、封面已然有些磨损的小册子。<br />
白潋仿佛听到自己内心有什么东西碎裂的声音,她简直想立刻消失。<br />
白潋语无伦次地想解释:“我就那个好奇嘛…就是随便翻翻,真的!只是随便翻翻。”<br />
声音越来越小,她自己都觉得没有说服力。<br />
伏棂调侃道,“哦?随便翻翻?好奇?”<br />
白潋正被这无形的“审问”压得抬不起头,只想捂着脸求饶认错,赌咒发誓再也不看这些乱七八糟的闲书了。<br />
然而,就在那铺天盖地的羞窘快要将她淹没时,一道雪亮的灵光骤然劈开了混沌的脑海。<br />
等等!不对劲!<br />
一个大胆到近乎荒谬的念头猛地撞了进来:伏棂,她怎么能如此流利地、一字不漏地地背出书里的内容?<br />
她也看了,而且看得仔细,看得认真,甚至可能不止看了一遍?<br />
所有的害羞、窘迫、无措,如同潮水般飞速退去,被一种豁然开朗的兴奋和某种翻身做主的窃喜所取代。<br />
白潋非但没有像伏棂预想的那样羞怯退缩,反而猛地抬起头。<br />
白潋非但没有退开,反而像条发现了秘密宝藏的灵活小鱼,就凑得更近。<br />
两人的鼻尖相距不过寸许,白潋居然赤裸裸地挑衅,“审我?伏夫子,您倒背如流的样子更生动喔?”<br />
她的视线大胆地扫过伏棂明显有些僵硬的脸,然后,目光落在了伏棂手中那本《双姝记》上:<br />
“既然…咱们伏夫子学富五车,涉猎甚广,连这典籍都研习得如此透彻——”<br />
白潋故意把“典籍”两个字咬得又重又慢,戏谑道,“那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咱们一块儿学习?”<br />
伏棂显然完全没料到会如此峰回路转,她预想中的羞窘求饶、伏低做小全没出现,反而迎来了对方如此强势而直白的反攻。<br />
空气仿佛在那一刻彻底凝固了。<br />
只剩下两人近在咫尺的对视,呼吸缠绕在一起,温度节节攀升。<br />
伏棂白皙的耳廓,迅速晕染开大片惊心动魄的、难以掩饰的绯红,一路蔓延到下颌线、脖颈…那点镇定自若的“审问官”姿态,瞬间瓦解。<br />
她下意识地想避开白潋灼灼的目光,却又不甘心就这样败下阵来,唇瓣抿了抿,似乎想说什么反驳或训诫的话,但最终,只是从喉间溢出一声极低的、分外勾人的鼻音:“哼…”<br />
周遭仿佛凝固了一瞬,只剩下两人近在咫尺的呼吸声。<br />
烛火轻轻跳跃,将两人依偎的身影投在墙壁上。<br />
拉得很长,纠缠不清。<br />
第44章要离开了<br />
伏棂仔细整理好那份凝聚了数日心血的呈文。<br />
“走吧。”伏棂换上一身干净利落的素色长衫, 更显沉稳干练。<br />
白潋应声,和她并肩走。<br />
陈缨早已备好马车,两人坐好, 马车便驶向了泰和县城。<br />
马腿快,正午就到了。<br />
此时县衙侧门,已是一派忙碌景象。<br />
伏棂递上名帖,“伏棂、白潋,呈递文书求见县令大人。”<br />
衙役听县令提过伏家名号, 更识得伏棂气度不凡, 不敢怠慢,立刻进去通传。<br />
不多时, 两人被引入县衙后身一处布置雅致的花厅。<br />
厅内墙上挂着山水字画, 燃着清淡的熏香。<br />
泰和县令,年约四十,面容儒雅,正端坐主位品茶, 一旁侍立着书吏王主簿。<br />
“草民伏棂白潋,见过大人。”<br />
两人上前,规整行礼。<br />
“两位不必多礼,请坐。”<br />
方县令放下茶盏, 目光温和, 他示意二人落座, 自有小厮奉上清茶。<br />
“二位联袂而来, 是为何事?”<br />
伏棂递上呈文,“禀大人, 草民今日前来,是为河运呈递一份关于疏浚回蛇湾及该处泊位经营的陈情书。”<br />
主簿上前接过, 呈给方县令。<br />
方县令接过文书袋,却并未立刻拆阅,反而将其置于案几之上,脸上带着一丝了然的笑意,“回蛇湾?伏小姐好眼力。此地扼守水路要冲,确是泰和河段的一处咽喉之地。”<br />
他端起茶盏,轻抿一口,“本官听闻,伏夫子与本地沈记布庄的沈念掌柜,相交莫逆?沈掌柜十年经营得法,信誉卓著,是本地典范。”<br />
伏棂心下了然,这是方县令在用自己的方式评估她在本地商圈的信誉和根基。<br />
她神色坦然,从容应对,“大人明鉴。沈念掌柜为人爽利,眼界开阔,是草民在泰和结识的好友。沈老板行事公允,草民深为敬佩。”<br />
她只提合作与认可,不言及任何私下请托,将选择权交还给方县令。<br />
方县令微微颔首,指节在光滑的桌面上轻轻叩击了两下,若有所思,“正是。沈家根基深厚。伏小姐刚到不过两三年,也能将产业经营得如此利落,想来伏小姐必有过人之处,值得信赖。”<br />
想到伏家人之前因陈平安之事寄来的书信,他脸上笑意更沈了几分。<br />
铺垫已足,方县令这才拆开伏棂的呈文,抽出纸张,凝神细阅。<br />
厅内一时寂静,只闻纸页翻动的沙沙声。<br />
伏棂端坐如松,神情沉静如水。<br />
白潋则坐在一旁,偶尔端起茶杯轻抿一口。<br />
约莫一炷香的功夫,方县令放下文书,脸上已是明朗舒展的笑容,他抚掌赞道,“好!两位此份呈文,真可谓是名正言顺、实处着力、信字为先!条理清晰,谋划深远,句句切中要害!<br />
“疏浚河道,畅通航运,乃县衙当前要务。你们能主动请缨,承担回蛇湾一段疏浚之责,并承诺雇佣本地劳力,解本官征夫之烦忧,此乃为地方造福的义举!”<br />
“至于回蛇湾泊位经营权一事,此地位置紧要,关乎本县河运命脉,本官亦需为长远计,慎之又慎。”<br />
方县令话锋一转,“不过,有伏家商誉在前、伏氏门风为凭,更有此份详尽稳妥、切实可行的规划在手…”<br />
沉吟片刻,方县令朗声道,“本官以为,将此泊位授予二位,是极好的选择。”<br />
“谢大人。”伏棂松了一口气。<br />
方县令笑容满面,热情相邀,“两位若不嫌弃,便留下用了午膳再走吧?”<br />
伏棂两人对视一眼,“承蒙大人盛情,草民夫妇却之不恭,恭敬不如从命。”<br />
午膳并未在花厅,而是移步至县衙内一处更为清雅的一处。<br />
菜品不算奢华,但明显是用了心思的家常美味。<br />
这顿饭吃得气氛融洽,宾主尽欢。<br />
白潋初时还有些拘谨,见方县令言谈风趣,毫无官架子,也渐渐放松下来。<br />
她尝了一口那酸黄瓜,眼睛一亮,脱口赞道,“这黄瓜腌得脆爽,酸度正好。”<br />
伏棂见她喜欢,也夹了一片细细品尝。<br />
方县令哈哈一笑,颇为自得,“两位喜欢,走时带一些回去!”<br />
饭后,两人再次拜谢方县令,便由主簿引着去办理各项文书契书的具体交接手续。<br />
主簿显然得了县令严令,效率极高,各项条款核对清晰,文书誊写工整。<br />
……<br />
走出县衙威严的大门,白潋长长地、畅快地舒了一口气。<br />
伏棂珍重地将契书收好,连日紧绷的精神终于放松。<br />
陈缨驾车,三人并未立刻返回十里村,而是直奔河沿镇。<br />
马车停在河沿镇西边那片新购置的三十亩肥田上。<br />
白潋迫不及待地跳下车,拉着伏棂走到她事先看好的、靠近引水渠的一处向阳角落。<br />
“看,就种这儿。”白潋蹲下身,指着地里说,“这里阳光足,浇水也方便。等它们长开了,又香又壮。以后摘了叶子,煮茶也好,做汤添香也好,或者直接卖给码头歇脚的客人泡水喝,都行。”<br />
听完白潋的宏图,伏棂心情甚是愉悦。<br />
从田里出来,路过河沿镇。<br />
伏棂还未去过沈记在河沿的分店,两人便到了布庄。<br />
布庄内灯火通明,各色布匹绸缎琳琅满目,摆放得整整齐齐。<br />
伙计见是熟面孔,连忙热情招呼。<br />
很快,沈念的声音传来,“哟!今儿是什么好日子?把你们这两位大忙人吹到我这儿来了?”<br />
对于伏棂的事,沈念多少知道一点。<br />
“沈老板。”伏棂迎上去,“你是没看见,今天在县衙,方大人话里话外都是‘沈念看重的人,必是可靠的’。”<br />
沈念先是一愣,引得店里几个顾客都侧目看来,“方县令还是那么精,眼光也毒,能自己琢磨我沈念看人的眼光,那也算他有见识。”<br />
沈念拍了拍伏棂的肩膀,“事成了就好。我就知道你们能行。但…白潋真不再考虑考虑来我这?管事的位子,可一直给白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