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独臂杨是打闹时大家给杨康起的外号,很贴切。<br />
卯时,顾笙正在粮仓改建的工坊里做最后收尾的工作。<br />
三十几张新打的木案台排成六列,每张案台都根据使用者的情况做了调整。<br />
独腿的郑老四案台下有脚踏,驼背的李老三椅子加了靠垫。<br />
张良则在一旁继续登记着需要修改的事项。<br />
“顾掌柜,”周轶举着名册匆匆进来,“又来了三个投军的,都是伤退的老兵。”<br />
顾笙点了点头,蘸了蘸墨笔,在名单上添了几行字,最后让张勇来将人带去。<br />
“周大哥,这是我家公子的一点心意,今日大家辛苦了,请哥哥们喝碗茶。”张良来到一旁,将荷包塞给周轶。<br />
周轶连连摆手推辞。<br />
这礼他怎能收?顾笙建此工坊安置退役士兵,这些人皆是他的手足兄弟。<br />
而且,该道谢的,是他周轶才对。<br />
---<br />
第二日,晨光熹微中,工坊门口已经排起长队。<br />
拄拐的、缺眼的、脸上带疤的汉子们互相搀扶着,破旧的衣衫洗得发白。<br />
张阿婆挎着竹篮站在台阶上,篮子里是煮好的红鸡蛋。<br />
“都听着!”老太太嗓门洪亮,“揉面要顺时针用暗劲......”<br />
另一边,杨康被推到库房门前。<br />
张良递来一把黄铜钥匙:“杨大哥,每袋面粉进出都要记账,错一斤扣十文钱。”<br />
钥匙沉甸甸地压在掌心,杨康下意识想用右手去接,空袖管晃了晃。<br />
张良假装没看见,转身指着墙上的木牌:“红色是小麦粉,蓝色是荞麦粉,别搞混了。”<br />
第一缕炊烟升起时,十几个系着蓝布围裙的妇人挑着担子进来。<br />
领头的是郑老四的浑家,担子里酸菜炖肉的香气勾得汉子们直咽口水。<br />
“开饭啦!”她敲着木勺,“顾掌柜说了,管饱!”<br />
午后阳光透过新糊的窗纸,在案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br />
杨康蹲在库房角落,左手握着毛笔在账本上歪歪扭扭地写字。<br />
汗水顺着鼻尖滴在纸上,晕开一团墨迹。<br />
“用这个。”一只粗糙的手递来块青石镇纸。<br />
独眼的老兵王铁柱咧嘴一笑,“老子当年学写字,墨池打翻七八回,气得教头差点军法处置。”<br />
库房外突然传来欢呼。<br />
两人跑出去,只见第一板晾干的泡面正从模子里揭下来。<br />
金灿灿的面饼在阳光下泛着油光。<br />
张阿婆捏起一根面条放进嘴里,皱纹里漾开笑意:“成了!”<br />
五日后的清晨,顾笙在总账上画了个红圈。<br />
库存已达八百斤。<br />
他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窗外传来“咚咚”的剁肉声。<br />
三个军户家的媳妇正在院角腌腊肉,她们的孩子蹲在旁边玩面人......<br />
泡面工坊的运作渐渐步入正轨,顾笙便想着自己找原材料。<br />
于是带着张良和张护卫架着马车,朝川州府最大的信河村驶去。<br />
车轮碾过雨后泥泞的土路,发出咯吱咯吱的声响。<br />
顾笙掀开车帘,仲夏的风裹挟着麦田的清香扑面而来,让他不由深吸了一口气。<br />
“公子,前面就是信河村了。”张良指着远处一片绿意盎然的田野说道。<br />
顾笙点点头,目光扫过道路两旁连绵起伏的麦田。<br />
春小麦长势喜人,绿油油的麦穗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像一片绿色的海洋。<br />
再过几个月,这些麦子就能丰收了,正好可以解决工坊的面粉供应问题。<br />
马车在村口停下,顾笙利落地跳下车,靴子踩在松软的田埂上。<br />
“哎呀,这该死的爬虫!怎么抓也抓不完!”这时,一个尖锐的女声从田边传来。<br />
顾笙循声望去,只见几个农妇正弯腰在田边的水沟旁忙碌着。<br />
她们戴着宽檐草帽,粗布衣袖挽到手肘,正用树枝拨弄着水沟里的什么东西。<br />
“家里的鸡鸭都不爱吃这玩意儿,抓了也是白抓。”<br />
另一个妇人同样抱怨道,手里提着的竹篮里似乎有什么东西在蠕动。<br />
顾笙好奇地走近几步,当他看清农妇们正在捕捉的东西时,瞳孔猛地收缩。<br />
那挥舞着两只大钳子、暗红色的甲壳在阳光下泛着光泽的生物,不正是前世夜市里最受欢迎的小龙虾吗?<br />
六月,不正是小龙虾最肥美的季节!<br />
顾笙强压下内心的激动,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继续靠近。<br />
他的目光紧紧锁定在那些活蹦乱跳的小龙虾上,脑海中已经浮现出麻辣小龙虾、蒜蓉小龙虾、十三香小龙虾等各种美味做法......<br />
“公子?”<br />
张良见自家主子突然停下脚步,双眼发直地盯着农妇们的篮子,不禁疑惑地唤了一声。<br />
顾笙这才回过神来,嘴角不自觉地上扬。<br />
离开上水村太久了,他都快忘了田里夏季还有这个宝贝了!<br />
他快步走向那群农妇,声音因兴奋而略微发颤:“几位婶子,打扰了。”<br />
农妇们闻声抬头,警惕地打量着这个突然出现的年轻哥儿。<br />
顾笙今日穿着一件靛青色长衫,腰间系着玉带,一看就是富贵人家的公子。<br />
这样的打扮在田间地头显得格格不入。<br />
“这位......公子有何贵干?”为首的农妇迟疑地问道。<br />
她下意识把装着小龙虾的篮子往身后藏了藏,仿佛怕这贵公子嫌弃似的。<br />
顾笙见状,连忙露出和善的笑容:“婶子别紧张,我是川州府顾家工坊的掌柜,姓顾名笙。”<br />
“刚才看几位在抓这些......爬虫?”<br />
“可不是嘛!”一个圆脸妇人忍不住抱怨,“这些红壳畜生专啃稻根,毁庄稼,田里到处都是。”<br />
“抓了又没用,真是愁死人!”<br />
顾笙眼睛一亮,强忍着笑意问道:“这些爬虫很多吗?”<br />
“多得很!”另一个瘦高妇人用树枝指了指水沟,“您瞧,这水沟里密密麻麻都是。”<br />
“我们几个天天抓,可越抓越多,家里的鸡鸭都不爱吃了。”<br />
顾笙蹲下身,凑近水沟仔细观察。<br />
清澈的水面下,果然有数十只小龙虾在爬行。<br />
有的正挥舞着大钳子耀武扬威。<br />
他伸手想抓一只,却被农妇急忙拦住。<br />
“公子当心!这东西夹人可疼了!”圆脸妇人惊呼。<br />
顾笙不以为意,熟练地从水边抓起一只小龙虾,捏住它的背部,让它的大钳子徒劳地在空中挥舞。<br />
他仔细端详着这只足有手掌长的小龙虾,甲壳坚硬,腹部饱满,正是最肥美的时候。<br />
“公子不怕被夹?”瘦高妇人惊讶地问。<br />
顾笙笑了笑:“无妨。”<br />
“这些爬虫......我是说,这些红壳的虫子,你们平时怎么处理?”<br />
“能怎么处理?”为首的农妇叹了口气,“要么扔回田里,要么带回家喂鸡鸭。”<br />
“可鸡鸭吃多了也不爱吃了,剩下的只能扔掉了。”<br />
顾笙眼睛越来越亮,他站起身,拍了拍手上的水珠,“几位婶子,这些爬虫,我要了。”<br />
“什么?”几个农妇异口同声地惊呼,面面相觑,仿佛听到了天方夜谭。<br />
张良在一旁倒吸一口凉气,心里暗道不好:<br />
公子该不会真要把这些脏兮兮的虫子弄成吃的吧?<br />
他想起顾笙之前在食无定式里弄的那些稀奇古怪的创意,不由得打了个寒颤。<br />
“公子莫不是在说笑?”圆脸妇人狐疑地问,“这些害虫您要来做什么?”<br />
顾笙神色认真:“我不是开玩笑。”<br />
“这些爬虫我有大用,有多少我要多少。”<br />
农妇们再次面面相觑,瘦高妇人试探着问:“哥儿,您当真要这个?不是拿我们寻开心?”<br />
顾笙看出她们的疑虑,诚恳地说:“这样吧,几位带我去见村里的里正,我与他当面商谈,如何?”<br />
“这样你们也不用担心我骗人。”<br />
为首的农妇思索片刻,点了点头:“也好,里正家就在村中央,我们带您去。”<br />
她转头对同伴说,“把刚才抓的那些也带上,让里正看看。”<br />
几个农妇七手八脚地把几个竹篮里的“战利品”倒进一个大篮子里,足足有小半篮。<br />
顾笙看着那些活蹦乱跳的小龙虾,内心雀跃不已。<br />
他仿佛已经看到了明月楼、揽月阁新产品——“麻辣小龙虾”畅销川州府的景象。<br />
“公子,”张良凑到顾笙耳边,声音有些发抖,“您该不会真打算......”<br />
顾笙神秘地眨眨眼:“良子,这可是天上掉下来的商机。”<br />
“等回去你就知道了。”<br />
张良看着篮子里张牙舞爪的小龙虾,咽了咽口水,不敢想象它们变成食物的样子。<br />
一行人沿着田埂向村里走去。<br />
顾笙走在中间,不时瞥向农妇手中的篮子,脸上是掩不住的兴奋。
卯时,顾笙正在粮仓改建的工坊里做最后收尾的工作。<br />
三十几张新打的木案台排成六列,每张案台都根据使用者的情况做了调整。<br />
独腿的郑老四案台下有脚踏,驼背的李老三椅子加了靠垫。<br />
张良则在一旁继续登记着需要修改的事项。<br />
“顾掌柜,”周轶举着名册匆匆进来,“又来了三个投军的,都是伤退的老兵。”<br />
顾笙点了点头,蘸了蘸墨笔,在名单上添了几行字,最后让张勇来将人带去。<br />
“周大哥,这是我家公子的一点心意,今日大家辛苦了,请哥哥们喝碗茶。”张良来到一旁,将荷包塞给周轶。<br />
周轶连连摆手推辞。<br />
这礼他怎能收?顾笙建此工坊安置退役士兵,这些人皆是他的手足兄弟。<br />
而且,该道谢的,是他周轶才对。<br />
---<br />
第二日,晨光熹微中,工坊门口已经排起长队。<br />
拄拐的、缺眼的、脸上带疤的汉子们互相搀扶着,破旧的衣衫洗得发白。<br />
张阿婆挎着竹篮站在台阶上,篮子里是煮好的红鸡蛋。<br />
“都听着!”老太太嗓门洪亮,“揉面要顺时针用暗劲......”<br />
另一边,杨康被推到库房门前。<br />
张良递来一把黄铜钥匙:“杨大哥,每袋面粉进出都要记账,错一斤扣十文钱。”<br />
钥匙沉甸甸地压在掌心,杨康下意识想用右手去接,空袖管晃了晃。<br />
张良假装没看见,转身指着墙上的木牌:“红色是小麦粉,蓝色是荞麦粉,别搞混了。”<br />
第一缕炊烟升起时,十几个系着蓝布围裙的妇人挑着担子进来。<br />
领头的是郑老四的浑家,担子里酸菜炖肉的香气勾得汉子们直咽口水。<br />
“开饭啦!”她敲着木勺,“顾掌柜说了,管饱!”<br />
午后阳光透过新糊的窗纸,在案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br />
杨康蹲在库房角落,左手握着毛笔在账本上歪歪扭扭地写字。<br />
汗水顺着鼻尖滴在纸上,晕开一团墨迹。<br />
“用这个。”一只粗糙的手递来块青石镇纸。<br />
独眼的老兵王铁柱咧嘴一笑,“老子当年学写字,墨池打翻七八回,气得教头差点军法处置。”<br />
库房外突然传来欢呼。<br />
两人跑出去,只见第一板晾干的泡面正从模子里揭下来。<br />
金灿灿的面饼在阳光下泛着油光。<br />
张阿婆捏起一根面条放进嘴里,皱纹里漾开笑意:“成了!”<br />
五日后的清晨,顾笙在总账上画了个红圈。<br />
库存已达八百斤。<br />
他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窗外传来“咚咚”的剁肉声。<br />
三个军户家的媳妇正在院角腌腊肉,她们的孩子蹲在旁边玩面人......<br />
泡面工坊的运作渐渐步入正轨,顾笙便想着自己找原材料。<br />
于是带着张良和张护卫架着马车,朝川州府最大的信河村驶去。<br />
车轮碾过雨后泥泞的土路,发出咯吱咯吱的声响。<br />
顾笙掀开车帘,仲夏的风裹挟着麦田的清香扑面而来,让他不由深吸了一口气。<br />
“公子,前面就是信河村了。”张良指着远处一片绿意盎然的田野说道。<br />
顾笙点点头,目光扫过道路两旁连绵起伏的麦田。<br />
春小麦长势喜人,绿油油的麦穗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像一片绿色的海洋。<br />
再过几个月,这些麦子就能丰收了,正好可以解决工坊的面粉供应问题。<br />
马车在村口停下,顾笙利落地跳下车,靴子踩在松软的田埂上。<br />
“哎呀,这该死的爬虫!怎么抓也抓不完!”这时,一个尖锐的女声从田边传来。<br />
顾笙循声望去,只见几个农妇正弯腰在田边的水沟旁忙碌着。<br />
她们戴着宽檐草帽,粗布衣袖挽到手肘,正用树枝拨弄着水沟里的什么东西。<br />
“家里的鸡鸭都不爱吃这玩意儿,抓了也是白抓。”<br />
另一个妇人同样抱怨道,手里提着的竹篮里似乎有什么东西在蠕动。<br />
顾笙好奇地走近几步,当他看清农妇们正在捕捉的东西时,瞳孔猛地收缩。<br />
那挥舞着两只大钳子、暗红色的甲壳在阳光下泛着光泽的生物,不正是前世夜市里最受欢迎的小龙虾吗?<br />
六月,不正是小龙虾最肥美的季节!<br />
顾笙强压下内心的激动,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继续靠近。<br />
他的目光紧紧锁定在那些活蹦乱跳的小龙虾上,脑海中已经浮现出麻辣小龙虾、蒜蓉小龙虾、十三香小龙虾等各种美味做法......<br />
“公子?”<br />
张良见自家主子突然停下脚步,双眼发直地盯着农妇们的篮子,不禁疑惑地唤了一声。<br />
顾笙这才回过神来,嘴角不自觉地上扬。<br />
离开上水村太久了,他都快忘了田里夏季还有这个宝贝了!<br />
他快步走向那群农妇,声音因兴奋而略微发颤:“几位婶子,打扰了。”<br />
农妇们闻声抬头,警惕地打量着这个突然出现的年轻哥儿。<br />
顾笙今日穿着一件靛青色长衫,腰间系着玉带,一看就是富贵人家的公子。<br />
这样的打扮在田间地头显得格格不入。<br />
“这位......公子有何贵干?”为首的农妇迟疑地问道。<br />
她下意识把装着小龙虾的篮子往身后藏了藏,仿佛怕这贵公子嫌弃似的。<br />
顾笙见状,连忙露出和善的笑容:“婶子别紧张,我是川州府顾家工坊的掌柜,姓顾名笙。”<br />
“刚才看几位在抓这些......爬虫?”<br />
“可不是嘛!”一个圆脸妇人忍不住抱怨,“这些红壳畜生专啃稻根,毁庄稼,田里到处都是。”<br />
“抓了又没用,真是愁死人!”<br />
顾笙眼睛一亮,强忍着笑意问道:“这些爬虫很多吗?”<br />
“多得很!”另一个瘦高妇人用树枝指了指水沟,“您瞧,这水沟里密密麻麻都是。”<br />
“我们几个天天抓,可越抓越多,家里的鸡鸭都不爱吃了。”<br />
顾笙蹲下身,凑近水沟仔细观察。<br />
清澈的水面下,果然有数十只小龙虾在爬行。<br />
有的正挥舞着大钳子耀武扬威。<br />
他伸手想抓一只,却被农妇急忙拦住。<br />
“公子当心!这东西夹人可疼了!”圆脸妇人惊呼。<br />
顾笙不以为意,熟练地从水边抓起一只小龙虾,捏住它的背部,让它的大钳子徒劳地在空中挥舞。<br />
他仔细端详着这只足有手掌长的小龙虾,甲壳坚硬,腹部饱满,正是最肥美的时候。<br />
“公子不怕被夹?”瘦高妇人惊讶地问。<br />
顾笙笑了笑:“无妨。”<br />
“这些爬虫......我是说,这些红壳的虫子,你们平时怎么处理?”<br />
“能怎么处理?”为首的农妇叹了口气,“要么扔回田里,要么带回家喂鸡鸭。”<br />
“可鸡鸭吃多了也不爱吃了,剩下的只能扔掉了。”<br />
顾笙眼睛越来越亮,他站起身,拍了拍手上的水珠,“几位婶子,这些爬虫,我要了。”<br />
“什么?”几个农妇异口同声地惊呼,面面相觑,仿佛听到了天方夜谭。<br />
张良在一旁倒吸一口凉气,心里暗道不好:<br />
公子该不会真要把这些脏兮兮的虫子弄成吃的吧?<br />
他想起顾笙之前在食无定式里弄的那些稀奇古怪的创意,不由得打了个寒颤。<br />
“公子莫不是在说笑?”圆脸妇人狐疑地问,“这些害虫您要来做什么?”<br />
顾笙神色认真:“我不是开玩笑。”<br />
“这些爬虫我有大用,有多少我要多少。”<br />
农妇们再次面面相觑,瘦高妇人试探着问:“哥儿,您当真要这个?不是拿我们寻开心?”<br />
顾笙看出她们的疑虑,诚恳地说:“这样吧,几位带我去见村里的里正,我与他当面商谈,如何?”<br />
“这样你们也不用担心我骗人。”<br />
为首的农妇思索片刻,点了点头:“也好,里正家就在村中央,我们带您去。”<br />
她转头对同伴说,“把刚才抓的那些也带上,让里正看看。”<br />
几个农妇七手八脚地把几个竹篮里的“战利品”倒进一个大篮子里,足足有小半篮。<br />
顾笙看着那些活蹦乱跳的小龙虾,内心雀跃不已。<br />
他仿佛已经看到了明月楼、揽月阁新产品——“麻辣小龙虾”畅销川州府的景象。<br />
“公子,”张良凑到顾笙耳边,声音有些发抖,“您该不会真打算......”<br />
顾笙神秘地眨眨眼:“良子,这可是天上掉下来的商机。”<br />
“等回去你就知道了。”<br />
张良看着篮子里张牙舞爪的小龙虾,咽了咽口水,不敢想象它们变成食物的样子。<br />
一行人沿着田埂向村里走去。<br />
顾笙走在中间,不时瞥向农妇手中的篮子,脸上是掩不住的兴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