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节
('<!--<center>AD4</center>-->\n\t\t\t\t 又养了些日子,不知是苏喻妙手回春,还是玉和那道符起了作用,待背后的伤结痂,倒也没落下什么后症。<br/><br/> ……想想玉和那不靠谱的样子,多半还是苏喻的功劳。<br/><br/> 眼看临近年关,宫里面临两件大事。<br/><br/> 一是除夕将至,惯例要祭祀天地和列祖列宗,普天同庆佳节。<br/><br/> 二是太子时洵忌辰,在除夕的前不到半月。<br/><br/> 这两样与我关系不甚大,届时人到了就是,反倒是玉和忙得不可开交,毕竟皇室陵寝就在京郊的栖云山畔,不论是祭祀祖先还是祭祀太子时洵,都是要去的,而栖云山上护国观的掌教真人,就是国师玉和了。<br/><br/> 趁他赶回栖云山,诸事缠身没空来烦我,我在东宫又住了些日子,到行动彻底无恙了,便遣程恩回了谢明澜,准备出宫回府。<br/><br/> 程恩去了半日又回,与我道是太后召见我。<br/><br/> 我怔了一下,太后……我方想起是以前的太子妃,我的大嫂,也是谢明澜的生母,她没当过皇后,直接成了太后,很久没有人和我提起她了,今日乍一听,差点没反应过来。<br/><br/> 既然太后召见,我只得去了。<br/><br/> 到了慈宁宫,我在屋外行了礼,进屋再跪,一抬头发现谢明澜也在,他见我进来,只看了一眼就移开目光。<br/><br/> 太后居于内堂,与外间隔着一层纱帘,她让我坐了,与我隔着帘说话。<br/><br/> 其实也无甚要紧的,她只问我身体如何,可有甚需要的等等闲话家常,我知道那日之事,宫中对外没提狎妓与杖责一事,统说是我旧伤复发,好在当时在场的那几个人都是嘴严的。<br/><br/> 不然的话,谢明澜下不来台,我也没面子……若是非要较真,那还有五六十杖记在账上呢。<br/><br/> 不知太后知不知道内情,反正她端端庄庄的问话,我也恭恭敬敬的回答。<br/><br/> 中间再隔了一个面无表情端坐着的谢明澜,我们叔嫂侄三人简直挑不出一丝毛病来。<br/><br/> 其实……以前我与她倒也没有这样生分,她对我一向不错,还差点把她那有天下第一美人之称的表妹嫁给我,只是后来因为一些缘故……这桩亲事没有成。<br/><br/> 她十四岁嫁给太子时洵那年,我刚进东宫读书,偶尔也能见得到面,我在她眼中是个五六岁的幼童,她于我看来也就是个半大的漂亮姐姐。<br/><br/> 最后一次与她亲近,应该是我十五六岁那年,有一日,东宫三师斥责我明里暗地里与鲜卑勾结,意图乱政,他们又把“狼子野心”这个典拿出来反复说,太子时洵却不置可否。<br/><br/> 他只问我多年过去,对这一词可有新的见解,我仍是没有答上来,挨了一顿训,又被罚抄了百遍,直抄得都快不认识那些字了,还是无甚新解,想到第二日不知要被太子时洵怎样发付,又急又怕。<br/><br/> 正巧遇到这位当今的太后,当年的太子妃,她见我着急,便拉我坐下慢说,待她听了缘故,也陪我一顿好想,后来见我实在想不出,她便柔声对我道:“太子殿下今日不知为何饮了酒,正在御花园亭内纳凉,他微醺的时候最好说话,九弟不妨趁现在去请教他。”<br/><br/> 我谢过了她,半信半疑地去了,果然依她所说,谢时洵在亭中。<br/><br/> 时值夏日傍晚,他少见的穿了一件素白的,半倚半躺在一张藤椅上,轻摇着折扇,正如太子妃所言饮了酒,较之平常,他目光多了些许钝色,少了许多凌厉。<br/><br/> 在程恩的默许下,我上了前去,半蹲半跪在藤椅前与他说话,放软了口气道是抄是抄完了,但仍旧没有想通。<br/><br/> 太子时洵闻言,俯视着我许久,他轻晃着藤椅没有说话,修长的手指一折一折地收起了折扇。<br/><br/> 我紧张地盯着那扇子,总觉得下一刻就要敲上我的头。<br/><br/> 而后,他的确扬起扇子,不过却是轻轻点在我额头上,他自念了一遍“狼子野心”,然后不甚在意地笑了一下。<br/><br/> 后来,他露出我仅见过一次的温柔笑<br/><br/>\t\t\t\n\t\t\t\n\t\t\t', '\t')('<!--<center>AD4</center>-->\n\t\t\t\t意来——那是平时绝不可能见到的,只一眼就知道他是将醉未醉的那一种笑。<br/><br/> 他手中的折扇从我的额头滑至鼻梁,嘴唇,最后抵着我的下巴微微一扬,迫使我直视着他,随后道:“狼子野心……首先养的得是狼,才有后面的可说——谢时舒……你是小狼么?还是小猫?嗯?”<br/><br/> ……那我就不能是个人吗?<br/><br/> 彼时我已经在东宫呆了十年左右,早被他管教得服服帖帖,即便心中有些莫名,却也为他难得一见的微醺觉得好笑,不忍拂他的兴,我只得别别扭扭道:“臣弟……只是猫罢了。”<br/><br/> 后来回去路上又碰到太子妃,她问到如何,我照实说了,她许是也觉得太子这样说我很没道理,就对我好一顿安慰,还带着我吃了点心……准确的说是吃了她最爱的绿豆糕,噎得我半晌没咽下去。<br/><br/> 而对绿豆糕……我如今再有两三年都当而立了,那之后愣是再也没有吃过这玩意。<br/><br/> 第3章<br/><br/> “九弟喝茶,再用些点心吧。”帘后的太后这样说到。<br/><br/> 我道了声是,看了一盘子绿油油,心想她这个口味真是多年未改……<br/><br/> 正要勉强伸手去取,却被谢明澜抢先一伸手,连盘子一起端走了。<br/><br/> 我有些诧异地看了他一眼。<br/><br/> 他却不理我,只将盘子递给程恩,低声道:“去换些咸口儿的来。”<br/><br/> 说完他又正襟危坐着,对我问询的视线视而不见,像是什么都没有发生,又像是与我赌气。<br/><br/> 我与太后又闲话不久,吃了两块程恩新换上来的点心,见天色不早,正欲告退,太后忽道:“九弟,还有一事……”<br/><br/> 我只得又站了,太后沉默良久,道是她近来身子不爽,栖云山虽然坐落京郊,但去一趟也是舟车劳顿,故而她今年去不得栖云山了,叫我代她遥祭那位表妹。<br/><br/> 我应后,她幽幽叹息道:“这事也是难为你了,不过时至今日,也没有旁人可代哀家去了,九弟多辛苦些。”<br/><br/> 我口中只道“分内之事,分内之事”,便告退离去了。<br/><br/> 谢明澜与我一道退出来,他挥退了步舆和侍者,只留程恩在身边,他略略地走在我前面,却不理我,只与我不远不近地走了一路,一语不发,我看着神色也是阴晴不定的,着实让人捉摸不透。<br/><br/> 我见程恩向我使眼色,那意思看着是叫我与他说话,我只得搜肠刮肚地想了半天,这才想起一事,道:“陛下,臣的伤已大好了,多谢陛下关怀,只是苏先生大才,如今因臣私事拖累了他……臣心中也多愧疚,按察使一职公务繁忙,恳请陛下放苏先生去忙国事吧。”<br/><br/> 程恩的脸渐渐皱成一团,拭了拭额头。<br/><br/> 谢明澜脚步不停,像是没听见般,直到我又唤道:“陛下?”<br/><br/> 谢明澜这才沉沉道:“苏喻已经来回过朕了,他说你的旧伤是火药所致,伤及了根本……当年又未曾精心医治,才留下病根,这次须待他精心为你调理几年。他已经自请左迁京都府观察使,即日起留任京中,方便调理照顾你的伤情。”<br/><br/> 我闻言一惊,这都哪跟哪,京都府观察使这个官职……我没记错的话职责是协领调度京都三万戍京精兵,虽然是文职,却总在兵营行走,又责任重大,相当于捏着谢明澜的命脉,他……他一个文弱书生掺和什么?<br/><br/> 回想起他意味深长地望向我那一眼,我越发觉<br/>\t\t\t\n\t\t\t\n\t\t\t',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