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nter>AD4</center>-->\n\t\t\t\t 第一首是……”说着杨老师转身在黑板上写下漂亮的粉笔字,“唐代诗人孟浩然的《过故人庄》。”<br/><br/> 讲台下的同学们哗啦呼啦地翻开书本,也如往常般地很快进入学习状态。<br/><br/> ……<br/><br/> “好了,通过分析这首五言律诗,我们知道它写的是诗人应邀到一位农村老朋友家做客的经过。在淳朴自然的田园风光之中,举杯饮酒,闲谈家常,充满了乐趣,抒发了诗人和朋友之间真挚的友情。”<br/><br/> “那么,同学们对这篇古诗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吗?”<br/><br/> 本来杨老师只是例行地问一下的,也没有预期有谁会提出什么问题,她就是这么一说,作为开始学习下一首古诗的过渡。本以为会得到一片整齐的“没有”的回答——一抬眼却看到一只小手举得老高。<br/><br/> “好的。林小海,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br/><br/> 林小海以标准的姿势起立站好,大声地回答,“没有。”<br/><br/> “那你为什么举手?”<br/><br/> “因为我们准备了一个小节目,要作为教师节的礼物送给您!现在时间刚刚好合适!”<br/><br/> 欸?!<br/><br/> 不光是杨老师,全班同学们的眼睛都刷的一下全部聚焦到林小海身上了。<br/><br/> 有意思。杨老师笑了,“这样啊,是给老师的惊喜对吗?”<br/><br/> 点头。<br/><br/> “你说你们,是指?”<br/><br/> “噔噔噔噔!”随着小海的“暗号”一起,林小海、欧阳、苏小白、司曼、柳一迅速行动起来——从自己的抽屉里拿出一个自制的彩壳面具,麻利地套到脑袋上,并站好。<br/><br/> 大家伙儿定睛一看,有点烦迷糊了。<br/><br/> 林小海的面具是一个扎着古老头髻、留着一缕花白胡须、额上皱纹深深、眼角鱼尾翘翘的小老头儿。<br/><br/> 欧阳的面具是一个浓眉大眼、五官粗犷、面色黝黑的中年汉子。<br/><br/> 苏小白、司曼和柳一的就简单多了,面具都是一模一样的——一大朵盛开的……向日葵?<br/><br/> “呵呵,是你们五个啊,这是要干嘛呢?”<br/><br/> “我们要表演一个小剧场。”<br/><br/> “小剧场?”<br/><br/> “对,没错,一个小剧场。”<br/><br/> “真新鲜!原来是五位小演员呐!好吧,同学们掌声欢迎一下,有请小演员们上讲台表演小剧场!”<br/><br/> 热烈的掌声响起来,大家都好奇死了,这戏啊究竟演的是哪一出啊?!<br/><br/> 杨老师也饶有兴致地让出空间,走到一旁观赏。<br/><br/> 苏小白、司曼和柳一首先蹦蹦跳跳地登上舞台,在讲台桌子右边手拉手站好,不动了。<br/><br/> 接着,欧阳步履匆匆地走上来,做出很忙碌的样子,一会儿打打扫扫收拾屋子,一会儿在厨房里洗菜做饭,然后布置起讲台桌子来,末了弯腰好像打开一<br/><br/> 个什么坛子,舀出一大勺,放在鼻前一过,“啧啧”两声,盛到大碗里,一并端上桌。<br/><br/> 这时,林小海慢悠悠地出场了。他学着以前看电视里那些文人走路的姿态——脚尖到脚跟划地而过、提起脚跟、迈出一步、缓缓放下脚跟,另一边脚尖到脚跟划地而过、提起脚跟、迈出一步、缓缓放下脚跟——手里一张从作业本上撕下来的纸当作扇子随着他晃悠的脚步一摇一摇。<br/><br/> 光是这出场的架势,就把台下的观众逗乐了。<br/><br/> 林小海一开口,台下观众更是东倒西歪了——“麦.欧德.弗兰德!我来也!”<br/><br/> 这算什么?!中西合璧?!<br/><br/> 观众们表示不明白为毛会有外国人出现在小剧场里啊!<br/><br/> “浩然君,你来了!”欧阳惊喜地把林小海迎到屋内坐下。<br/><br/> 噢——明白过来了,感情他们是在排演《过故人庄》的小剧场啊!<br/><br/> 原来诗人的老朋友是外国人!<br/><br/> 外国人的中文说得还不错!<br/><br/> 林小海拱手作<br/><br/>\t\t\t\n\t\t\t\n\t\t\t', '\t')('<!--<center>AD4</center>-->\n\t\t\t\t揖,和欧阳在讲台两边面对面站好。<br/><br/> 然后是无声电影片段,两人提筷夹菜、觥筹交错、你来我往,不时仰头大笑、摇头晃脑唏嘘状,好一番惬意的进餐之景!<br/><br/> 那叫一个宾主尽欢!<br/><br/> 大概是酒饱饭足言尽意止,欧阳移动了下位置作推窗状,感叹:“啊……”<br/><br/> 林小海会意地走到他旁边,只见“窗外”——<br/><br/> 三朵向日葵迎风摇曳。<br/><br/> 三个小朋友努力地扭着小身板。<br/><br/> 等等!孟浩然的《过故人庄》全文如下: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br/><br/> 还来就菊花……<br/><br/> 还来就菊花?!<br/><br/> 那三朵不是向日葵,是菊花啊!<br/><br/> 哇!好生动好精彩!<br/><br/> 教室里再次响起热烈的掌声!还有欢呼声!<br/><br/> 杨老师后知后觉地反应过来,既然是排演课文,那么林小海开头的那句话……瞬间领悟过来之后立马笑得不可抑制。<br/><br/> 作者有话要说:<br/><br/> 菊花啊菊花,小海乃好邪恶啊,掩面~~<br/><br/> ☆、小学生也种田<br/><br/> 戏演完了,该谢幕了,五个小演员笑嘻嘻地摘下头上的面具,一字儿排开,弯腰谢幕。<br/><br/> 台下亮晶晶的一双双眼睛写满了佩服让他们很有成就感。<br/><br/> 这就是林小海的点子——把学过的古文排演成一幕小剧场,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既是给老师的礼物,同时也加深同学们对课文的印象,一举两得。<br/><br/> 效果果然很好!<br/><br/> 杨老师在旁边笑够了,赞许地走过来,挨个儿 m-o 了 m-o 他们的小脑袋,“谢谢你们的礼物,老师非常喜欢!”<br/><br/> 得表扬了!<br/><br/> 小朋友们心里美滋滋,各自走回座位的步子都是一跳一跳的。<br/><br/> 关于这里,其实还有一个小插曲。<br/><br/> 苏小白同学状态全开、buff全满,回座位的路上得意地小声和林小海咬耳朵:“看杨老师高兴的样子,真是含笑九泉了。”<br/><br/> 林小海脚下一个踉跄差点没栽倒。<br/><br/> 啥?含笑九泉?!<br/><br/> “小白,你刚才,是在说老师很高兴吗?”<br/><br/> “是啊。”<br/><br/> “你知道什么叫含笑九泉么?”<br/><br/> “不是形容一个人很开心的成语么!”<br/><br/> 没错,是形容一个人很开心的成语,不过,那是形容已故之人……林小海内心已经无力吐槽了,要习惯苏小白的各种小白。<br/><br/> “小白,我觉得你有必要恶补一下成语。”<br/><br/> “欸?为什么?”<br/><br/> 没等苏小白探究到林小海的回答,他的座位就走到了,不得不先落座,继续听课。单线程的脑袋瓜子,追问答案的这件事就这么忘记了。<br/><br/> 那厢杨老师回到办公室里,把今天收到的这份“特殊礼物”给其他老师们一说,老师们都乐了,纷纷议论说没想到四(一)班的学生那么有心,无形之中给林小海他们加了不少印象分。<br/><br/> 这不,好处马上就来了。<br/><br/> 四年级有一门科目叫《劳动与技术》,虽然是副科,但是同学们参与的积极 xi_ng 还是很高的,动动手工完成一些小玩意什么的,比比看谁做得好,还可以拿<br/>\t\t\t\n\t\t\t\n\t\t\t', '\t')